編譯 苦山
凱特 ? 博漢南在她的新書中寫道: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為雌性哺乳動物提供一本用戶手冊
20世紀80年代,作家凱特 ? 博漢南(Cat Bohannon)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當時,住在美國亞特蘭大的她第一次觀看了電影《2001太空漫游》。當博漢南看到該影片著名的開場場景時——一群猩猩撿起一堆骨頭,并迅速開始用它們互相攻擊——她被那一刻純粹的雄性氛圍震驚到了。
博漢南最近說:“我當時在想,這個故事里的女性在哪里?”她試圖想象那些缺席的雌性在那個特定時刻可能會在做什么。“大概類似于,‘哦,真抱歉,我看到你們正在用石塊做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只是要走到那座小山后面,悄悄地在我的子宮里創造這個物種的未來?!?/p>
44歲的博漢南說,是“一系列的頓悟時刻”引領她寫下了自己的新書《夏娃:女性身體如何推動人類演化兩億年》(Eve:HowtheFemaleBody Drove200MillionYearsofHuman Evolution),而上面的頓悟只是其中之一。
《夏娃》講述了從侏羅紀時代開始的哺乳動物發展旅程,通過將女性置于中心,重塑了傳統的演化生物學敘事,讀來令人手不釋卷、欲罷不能。
博漢南提出,該書的核心觀點在于,通過研究女性與男性在演化上的不同,我們可以“為女性提供她們身體的基本問題的最新答案”。她說,這些問題包括:為什么女性會來月經?為什么女性壽命更長?絕經期的意義是什么?
這些問題提得正是時候。由于20世紀70年代制定的規章制度,美國的臨床試驗通常主要使用雄性被試,從小鼠到人類皆是如此(這被稱為“雄性常態”)。盡管這一情況在1994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更新其規則后有所改變,但新的規程仍然充滿了漏洞。例如,她寫道:“從1996年到2006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疼痛》上的動物研究中,有超過79%僅包括雄性受試者?!?/p>
博漢南在書中指出,這導致了一種誤解,即認為“雌性身份只是對雄性身份進行少許柏拉圖式的小調整”,這對醫學實踐產生了深遠的、破壞性的影響。正如她在《夏娃》中指出的那樣,盡管有證據表明抗抑郁藥和止痛藥對女性的影響與對男性的影響不同,但它們仍被認為是無性別差異的。直到1999年,研究人員才開始測試全身麻醉在使用中的性別差異,結果發現,“無論年齡、體重或所給藥物的劑量如何,女性都比男性醒得更快。”
“女性的身體一直不曾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關心,”博漢南在西雅圖的家中視頻通話時表示,“當我們把女性身體重新納入框架時,即使是沒有女性身體的人,也能更好地了解我們在這個龐大的演化故事中所處的位置?!?/p>
她補充說,理解“性別差異的生物學原理將對所有人的身體有所裨益,包括順性別男性和跨性別男女。在演化領域,多樣性是一種特征,而不是一種缺陷”。
本書的另一個驅動因素來自2012年,當時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的博漢南看了另一部電影:雷德利 ? 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的《普羅米修斯》,它是《異形》的前傳。在影片某一幕中,由勞米 ? 拉佩斯(Noomi Rapace)扮演的考古學家要求她飛船上的“手術艙”幫助她移除體內被強行植入的惡心的外星魷魚。
《夏娃:女性身體如何推動人類演化兩億年》,凱特?博漢南著,克諾夫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錯誤,”機器說,“本醫療艙僅為男性病人設計?!北M管這很好笑,誰會把訓練有素的科學家送入太空,而隨行的醫療設備只對其中的一部分人有效?但對博漢南來說,這卻再熟悉不過了。
“當我從電影院回到家時,我意識到我們需要為雌性哺乳動物提供一本‘用戶手冊’,”博漢南在《夏娃》中寫道,“一種可以打破雄性常態、建立更好的科學的事物。”
博漢南的著作或許充滿了專業的科學內容,但它是為非專業讀者而寫的。她說:“誠然,并非每個人都從事科學工作,但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具身體里。你出生后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方式是絕對真切、真實和權威的,你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清楚在你自己的身體里生活是什么感覺?!?/p>
本書引人入勝、富有趣味、內容浩博、娓娓道來,還擁有豐富的細節。它追溯了女性決定性特征的歷史,一路追尋至其源頭——按博漢南的說法,是一系列的夏娃——遠至2.05億年前。她的第一位夏娃是一種毛茸茸的小生物,看起來有點像鼬、有點像老鼠,屬于摩爾根獸屬。博漢南親切地稱其為“摩姬”,并生動地描繪了她在2億年前的侏羅紀野獸間穿行的生活。她是第一種哺育幼崽的哺乳動物。
《夏娃》中也隨處可見偏離主題的有趣事實,其中許多被隱藏在了腳注里。例如,我們了解到,創造出“克隆”一詞的英裔印度科學家霍爾丹(J.B.S. Haldane)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派駐到法國,并在一條戰壕里撰寫了一篇科學論文(他的一位合著者則遭到了殺害)。
我們了解到,《2001太空漫游》中的猩猩是由法國啞劇演員扮演的。我們還了解到,博漢南的一位前男友“獨居生活,家里有12把吉他、一張水床和一張多莉 ? 艾莫斯(Tori Amos)的舊海報”。
《夏娃》一書很難概括,因為它涵蓋了許多領域——演化生物學、生理學、古人類學和遺傳學等——它的作者也同樣難以概括。雖然博漢南花了十年時間寫出這本書,但在這十年里,她也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敘事和認知演化方向的博士學位,結了婚,搬到了西雅圖,還生了兩個孩子。她把這個過程譏嘲地描述為“一趟繁殖之旅”。
她出生在亞特蘭大。她的父母——一位心理學教授和一位鋼琴家——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因此,她的早年生活并不安定,四處漂泊,她的興趣則在科學和藝術之間變動不停。
博漢南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巴特勒大學就讀時,曾短暫退學,加入馬薩諸塞州西部的革命無政府主義青年團,并最終與英國詩人安德魯 ? 莫申(Andrew Motion)一同在英國東英吉利亞大學學習了詩歌。
在短暫地搬到法國馬賽,并與一位法裔摩洛哥生物學家短暫地訂婚后,博漢南又搬到了紐約,加入了幾支樂隊,擔任鍵盤和吉他手。此后,她進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攻讀藝術創作碩士學位,與一位音樂家結婚又離婚。(她說,婚姻破裂后,她把自己的車停在亞利桑那大學足球場附近的一間停車場,在車里住了三個月。)她寫了很多詩,“大部分和科學有關,或是用了科學典故?!彼貞浀?。
這之后,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先拿了一個創意寫作的藝術創作碩士學位,隨后開始攻讀博士。她的論文涉及編寫計算機程序,“這些程序分析了過去400年來成千上萬部英語小說中的言語部分,并將它們作為我的研究對象庫,對其提出認知問題?!彼忉屨f。
博漢南還一度是馮 ? 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的非官方駐地詩人,在那里,塑化技術的發明者、德國解剖學家岡瑟 ? 馮 ? 哈根斯博士(Gunther von Hagens)將遺體保存并作為藝術品展覽。2005年,她撰寫了一篇關于馮 ? 哈根斯工作成果的文章《沉船》,發表在《佐治亞評論》(TheGeorgiaReview)上。這引起了文學經紀人埃莉絲 ? 切尼(Elyse Cheney)的興趣,博漢南于是成了切尼的客戶。
亞利桑那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阿德韋特 ? 朱卡爾(Advaid Jukar)與博漢南合作完成了《夏娃》一書中的古生物學部分,他稱這是一本杰出且重要的著作——“這是我們首次通過這種視角向公眾講述女性的演化故事”。
“凱特在她的一生中嘗試了很多事情,寫了很多引人入勝的文章,”他補充道,“但不僅如此,她還擁有和像我這樣的人交談的能力,擁有與分子生物學家、生理學家和遺傳學家交談,并以一種既有趣又容易理解的方式將所有這些內容整理輸出的能力,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賦?!?/p>
“她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他說。
資料來源TheNewYork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