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榮 田堯 葛桂萍
早期評估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HBC)預后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可有效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研究顯示,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9細胞水平明顯高于健康者[1]。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對預測HBC近期死亡情況具有較高的價值,但其可能會忽略相關并發癥導致的死亡,且對MELD評分較低的患者預后準確性較差[2,3]。本研究將外周血Th9細胞與MELD評分聯合用于預測失代償期HBC預后,以期指導臨床。
收集海安市人民醫院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7例失代償期HBC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56.3±7.1)歲,男性72例,女性35例。22例合并癥高血脂,29例合并高血壓,29例合并糖尿病。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診治指南》[4]失代償期HBC的診斷;②入院前1個月未進行過相關治療;③近期未進行過免疫治療或未服用過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④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急性肝衰竭;②惡性腫瘤;③患者生命體征平穩;④免疫功能異常;⑤心、腎功能不全者;⑥非肝臟疾病導致的死亡;⑦其他類型的肝炎。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統計患者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治療時間、合并癥(高血脂、高血壓及糖尿病)、有無并發肝性腦病或消化道出血、白細胞計數(WBC)、總膽紅素(TBil)、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流式細胞儀檢測患者外周血Th9細胞水平:采集外周靜脈血100 μL置于流式管中,加入FITC標記的抗CD4熒光標記物(BD)及PE標記的抗IL-9BD各5 μL,避光孵育0.5 h后裂解細胞,洗滌后離心,取上清液檢測。Th9細胞亞群包括:CD4、IL-9細胞。
預后評估:根據患者治療后6個月內的生存情況評估患者預后,治療后6個月內生存者視為預后良好,治療后6個月內死亡視為預后不良。

107例失代償期HBC患者治療后6個月內26例死亡,81例存活;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治療時間、合并癥(高血脂、高血壓及糖尿病)、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血小板計數、WBC、TBiL及Ig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MELD評分及外周血Th9細胞均高于生存組(P<0.05),見表1。
以MELD、外周血Th9細胞作為自變量,失代償期HBC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MELD評分、外周血Th9細胞百分率是失代償期HBC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經ROC分析顯示,MELD評分聯合外周血Th9細胞評估失代償期HBC預后的價值最高,見表3。

表3 外周血Th9細胞百分率與MELD評分對失代償期HBC預后的評估價值
國內外研究證實,MELD評分可用于預測終末期肝病的病死率,是目前評估終末期肝病嚴重程度有效的模型之一[5-7]。但MELD中的各個指標易受非肝病因素的影響,對于部分發生嚴重并發癥的失代償期HBC患者的預后評估準確性較低[8,9]。尹偉明等[10]研究發現,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9細胞水平表達明顯升高,且與Mayo評分及肝功能指標呈正相關,提示Th9細胞水平能夠反映肝硬化嚴重程度。
本研究顯示,死亡組MELD評分及外周血Th9細胞百分率均高于生存組,經logistic分析表明,MELD、外周血Th9細胞是失代償期HBC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Th9細胞能夠通過分泌IL-9,參與多種炎癥免疫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而炎癥反應在肝硬化的發展中至關重要,因此Th9細胞表達情況能夠反映肝硬化的嚴重程度。失代償期是肝硬化的中晚期階段,患者病情嚴重,病死率高[11,12]。MELD能夠評估終末期肝病的嚴重程度,膽紅素用于判定肝功能,血肌酐濃度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INR能夠對凝血活酶試劑檢查凝血酶原時間的差異進行校正,臨床INR異常可考慮外源抗凝物質、凝血因子缺乏等因素,因此MELD能夠更加準確、完善地對失代償期HBC病情進行評估,從而預測其預后[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MELD、外周血Th9細胞評估失代償期HBC預后的AUC分別為0.744,0.779,聯合預測的AUC值為0.913,提示聯合檢測能夠提高MELD、外周血Th9細胞對失代償期HBC預后評估的靈敏度、特異度,二者聯合用于預測失代償期HBC患者預后具有更高的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