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杰 趙 偉 劉鐵全
(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北京 100029)
大型游樂設施是文旅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給游客帶來刺激的體驗,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辦發〔2009〕41 號)將旅游業定義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景區、主題樂園等使用單位提供了高速發展機遇,配套的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也進入了發展快車道。2015年9月28日六部委下發的《關于促進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把游樂設施等旅游裝備制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并指出“加快推動我國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我國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的發展再次提速[1]。
文旅行業通過依靠“旅游+地產”的模式實現了高速發展,然而近些年,地產行業的不景氣疊加三年疫情的影響,導致當前大型游樂設施市場需求疲軟。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同樣適用于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行業急需通過高質量發展道路,走向優化、升級。
以房地產企業為代表的眾多資本進入文旅產業以來,大量文旅項目快速上馬,極大地促進了制造單位的發展,2013—2017年大型游樂設施保有量的增長速度都在6.3%以上,如圖1所示。此時的中國樂園質量整體有大幅提升,相比傳統游樂場,此時興建的游樂園更重視包裝和游客體驗,但與迪士尼、環球影城這些世界著名的主題樂園[2]相比,缺乏具有廣泛群眾的IP,這個在短期很難趕上[3]。大多數文旅項目本身盈利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數量、規模的擴張,過度依靠金融杠桿支持,這帶來了極大的金融風險。

圖1 全國大型游樂設施設備保有量及增長率
2016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為247%,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達到165%[4]。2016年9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任務,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壓實責任,降杠桿、去負債,維持經濟平穩運行。作為主題樂園投資重要力量的房產企業開始進行資產剝離,興建大型主題樂園的熱潮被遏制。
2018—2022年,大型游樂設施保有量維持在2.5萬臺左右。新增的設備數量基本與報廢拆除的設備數量持平,其中A 級大型游樂設施是中、大型主題公園的標配,圖2 為近些年A 級大型游樂設施的占比,從中也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后其占比穩定在9%~10%,從2 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大型游樂設施行業已進入存量市場。

圖2 A 級大型游樂設施保有量及占比
2019年后,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的某上市企業利潤縮水,見表1。疫情加大了行業的盈利難度,但除疫情影響外,更多的原因是當前市場進入存量市場,行業競爭加劇,利潤減薄。

表1 行業內某上市公司盈利表
大型游樂設施的制造實行制造許可,截至2021年底,共有120 家[5]企業擁有大型游樂設施制造資質。從2015—2022年A 級設備交付數量來看,行業集中度較高,見表2。

表2 A 級大型游樂設施交付數量與行業集中度
由表2 可知,2022年行業前4 家龍頭企業設備交付數約占全國交付總數的43%,行業前8 家企業占55%左右,并且都呈現出下降趨勢。行業集中度下滑的原因是在低迷市場下,顧客傾向于購買價格更為經濟的無動力游樂設施。尤其是無動力游樂設施中的滑索、蹦極2 類,這2 類大型游樂設施生產條件要求不高,單價、技術含量較低,設備回本周期短。行業前4 家龍頭企業并不生產,前8 家企業也只有少量生產。低價產品在A 級大型游樂設施中的占比逐年擴大,導致CR4、CR8 下降。去除蹦極、滑索這2 類設備后,市場內前4 家龍頭企業,在2015—2022年A 級設備交付數量占市場總量穩定在50%左右。
從表2 中可以看出,大型游樂設施制造行業前4家企業在2022年交付數量92 臺,占2016年最高峰時的46.5%。前8 家企業在2022年交付數量116 臺,占2016年最高峰時的44.6%。大型游樂設施行業內總體交付量占2016年的50.6%。這表明制造單位,相比2016年的高峰期,理論上都有一半的產能閑置。
表3 為去除滑索、蹦極等無動力設備后,國內Top4 企業與國外企業的設備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因為國內Top4 企業及國外企業幾乎不生產無動力類設備,這樣更能直觀地反映兩得銷量的差別。

表3 去除滑索、蹦極后國內Top4 和國外設備銷量及占比
近年來進口的國外設備都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工藝水平的過山車、飛行塔等。但是進口數量逐年降低,見表3,2022年交付16 臺設備,占高峰期2015年的34%。其中原因除了設備及配件采購成本高、時間周期長以及疫情期間國際間人員往來不便,還有國內設備技術水平的提升,部分產品已經實現了國產替代。
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產能在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的影響下受到了波及,近幾年大型游樂設施制造企業面臨較大的困境。本文綜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2.1.1 前期大規模的投資透支未來需求
2012—2020年期間,萬達、融創、方特、恒大以及富力等集團的文旅項目扎堆投資,提前預支了大型游樂設施的未來需求。樂園規模快速擴大,但質量的提升卻有限。目前已投資建設的連鎖以及地方性主題樂園,因為缺少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IP,導致營業收入過分依賴門票收入,購物以及衍生品收入尚未能有效開發。這使得大多數樂園生意不達預期[6],導致后續項目建設乏力,抑制了對大型游樂設施的持續需求。
●2.1.2 游客滿意度閾值提高,加強了對樂園的品質要求
一方面,歐美及周邊亞洲國家為振興本國旅游業,大力開發中國游客,中國因私出境游人數快速攀升,從1994年的160 多萬人快速提高到2019年的1.62 億人[7],出境的中國游客眼界得到迅速開闊;另一方面,迪士尼、環球影城這類國際頂級文旅項目的引進,讓中國旅游業界與國際接軌速度加快,也快速提高了境內游客審美水平。這兩方面原因使得國內樂園發展的節奏感、方向性變差,加速了國內樂園淘汰進程,也消減了對大型游樂設施的采購[8]。
●2.1.3 網紅游樂產品跨界瓜分市場
近年來,以玻璃水滑道、玻璃橋、玻璃棧道、VR體驗設備為代表的新興網紅游樂產品以及非監管的小型游樂設施、大型玩具逐漸興起。根據特種設備目錄,它們不屬于大型游樂設施,但卻有同樣的游樂屬性。與傳統大型游樂設施相比,設備單價低、運營成本低、危險性小、維護保養簡單,盈利能力卻不差,所以成為市場新寵。部分使用單位從多方因素考慮,在大型游樂設施到期后,更換為網紅游樂產品,導致大型游樂設施市場的跨界流失。
●2.1.4 設備使用時間延長
隨著大型游樂設施制造單位產品質量以及使用單位維護保養能力的提升,一部分設備到達使用年限后狀態良好,還有較大使用價值,如果強制報廢將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了使用單位的成本。近年來通過狀態評價等方法,排除安全隱患的設備得以繼續使用,這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對新設備的需求。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發展新時期,從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9],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10]。2023年我國GDP 增速目標已經由8%降為5%,現存主題樂園的盈利狀況會隨著人均GDP 的提高而提高。但因為以上4 種原因,對大型游樂設施的新需求,卻很難再現過去十多年那種高速發展時期的水平,這會造成制造業暫時的經營困難。但經濟有升降是正常的,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不是發展速度快就比速度慢好[10]。
我國鋼鐵、水泥、船舶等行業同樣經歷了陣痛期,2012年底,《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 號,下文稱《指導意見》)中指出,我國鋼鐵、水泥、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和75%,明顯低于國際水平,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
《指導意見》中指出,“對產能過剩行業,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清理整頓建成違規產能、淘汰和退出落后產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拓展對外發展空間、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動力、多部門配合建立長效機制。”并指出,“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根據行業特點,開展有選擇、有側重、有針對性的化解工作”。
通過《指導意見》,鋼鐵、水泥、船舶等行業走出困境,行業進入良性發展的道路。生產企業與行業管理部門在此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落實工業轉型升級和行業發展規劃,修訂行業準入條件,同時加大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支持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壓縮過剩產能,鼓勵企業重組,提高市場競爭力,助力企業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參考以上行業的發展歷程,我國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產能有以下幾個發展變化,而且趨勢已有顯現。
●2.2.1 行業內踐行供給側改革,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高
供給側改革重點是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11]。相比2016年的市場高峰期,目前行業產能利用率較低,行業競爭近乎白熱化。2023年,已有5 家企業生產許可證到期之后并未續期。近幾年,個別行業前8 的大中型企業已經開始生產蹦極、滑索這種利潤較低的無動力游樂設施,與專注生產無動力設備的小微型企業競爭。部分企業,取得生產資質后,僅生產過1 臺設備,后續未再取得生產訂單,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企業也無法形成技術積累。
參考鋼鐵、船舶、水泥行業相關經驗,其重要內涵是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高。這樣既有利于降低行業內競爭烈度,又有利于提高行業整體安全性、降低事故率。2015—2021年國內大型游樂設施事故(港澳臺除外)共34 起,而行業頭部企業0 起[5]。
●2.2.2 產能整合集群化,行業分工細化
截至2021年底,位于廣東、河北、江蘇、浙江、河南五省的游樂設備制造單位共120 家,占總數的66%[5]。依托地理便利,在區域龍頭企業引領下,設計制造企業逐步實現地區資源互補和市場共享。截至2021年12月,如廣東省中山市,以廣東金馬游樂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游樂設施設計制造廠家有19 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游樂設施產業鏈;廣東省廣州市,以海山為代表的水上游樂設施設計制造廠家有8 家;廣東省深圳市,以華強為代表的動感影院設計制造廠家有4 家;河北省衡水市以實寶來為首的制造單位有4 家[5]。通過資源共享各企業提升了研發能力。
天津某企業找準市場空缺,致力于為全國各類游樂場、主題公園等使用單位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包括維護保養、修理、年度自檢拆裝、扭力維護、鋼結構涂裝翻新、玻璃鋼裝飾翻新、無損探傷檢驗等,幫助客戶保障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運營。北京某企業由離開制造企業的工程師創建,為填補國內高質量行走輪供給空白,專注于新材料及游樂設備配件的研發和生產,與西北橡膠研究院等知名材料廠家聯合,開發了高速、重載、耐高溫聚氨酯行走輪其已在多家主流樂園和游樂設備廠家實驗和應用。
●2.2.3 產品逐漸進入高端市場
廣州某企業使用“LSM 電磁彈射技術”的彈射過山車于2021年研發成功,并交付使用。這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可實現對國外電磁彈射過山車的國產替代。浙江某企業拋棄小而全的經營理念,聚焦高附加值的摩天輪,克服高聳鋼結構載荷復雜的難題,實現了產業升級,在國際市場上與歐美國家的一流企業進行競爭。
迪士尼、環球影城等高端樂園,對游樂設施的安全性和創意性有極高的要求。國產大型游樂設施2016年有2 臺進入迪士尼,2021年有3 臺進入環球影城。除迪士尼、環球影城外,國際著名的默林娛樂集團也計劃將來在國內建設多個樂高樂園[12],同時國內主題樂園的質量也在快速與國際接軌,將來市場上對高質量游樂設施將會有較大需求。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型游樂設施行業進入了存量市場。同時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內也出現了產能閑置,利潤減薄,經營困難。其中主要原因有:1)前期大規模的投資透支未來一段時期的需求;2)游客滿意度閾值提高過快,加強了對樂園等游樂場所的品質要求;3)網紅游樂產品跨界瓜分市場;4)設備使用期限延長。
對大型游樂設施制造業的未來產能進行展望,總結有以下幾個特點:1)行業內踐行供給側改革,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高;2)行業資源重組,分工更加細致化、專業化,部分企業向上下游拓展業務;3)產品逐漸進入高端市場。在這一輪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后,國內游樂設施制造業必將走上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