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妙如

在長期教學模式下,教師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主要是教師對復習課程教學不重視,在備課中,常常花費大量的時間。每個新課程完成后,會對其反思一陣。雖然在表面上十分重視,但是,還未將復習課程作為重點。尤其是在初三數學教學中,未加強對復習課程的關注,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充分發揮。下面談談我們初三數學組的一些做法與想法。
一、加強基礎知識的重視,實現以點帶面
教師在上課期間,多是將課本作為主體,基本和課本內容沒有脫離。所以,教師需要對書本知識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以及整理,促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和體系。還需要理解和分析課本上的每個概念、公式、性質、定理知識等。但是,教師在書本內容教學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多是因為書本上的結論和知識都比較復雜,一些知識的認識容易混淆,如果對其快速分析和有效掌握,還需要在復習中進行整理。例如:某教師在一次教學課程中,對復習課程的開展是這樣處理的。在對“特殊平行四邊形”知識進行復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性質,并學會判定。經過現實生活中比較抽象的圖像過程,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菱形的概念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接著體會菱形的軸對稱性,利用折紙等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對菱形性質過程積極探索,保證延伸出合理的推理能力,明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在這種教學案例中分析發現,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知識復習,能更好的鞏固課本內容知識,尤其是其中的概念和性質過程的分析,掌握菱形的具體性質,全面分析知識體系的整個過程,能夠在菱形知識探究下,明確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具體概念,確保抽象知識的簡單化探究,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反饋,通過習題的思考,使學生加深對推理過程的認識,在實際推理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實際變化,給予有效探究,也能確保學生在知識掌握條件下,有效應對數學習題問題。
二、加強對知識的溝通和梳理,以形成知識網絡
復習課程中,需要對知識的重點詳細分析,理解其中的難點,探究學生的弱點,保證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按照一定標準來實現知識的整理和分類,達到知識的綜合化探討,其存在的知識也達到系統化展現。復習課程中,其重點是對學習的舊知識提取,促使整個過程的再現。比如:對“銳角三角函數”知識進行復習過程中,基于題組的完成,能讓學生分析其內容,也能在該知識學習中,師生共同掌握知識和梳理知識,也能方便學生對知識點回憶,達到學習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要讓學生主動對知識整理,對其相互評價,保證整體之間的討論和分析。在這種復習課程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不僅能積極發揮,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提高學生的知識概括能力,以獲得總體的進步和發展。在對“銳角三角函數”知識進行復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有效整理,加強內容的梳理。如圖一所示,為主要的知識網絡圖,在該圖中,能夠更清晰的掌握內容,明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也能為以后解題提供有效的基礎條件。如:在實際情境教學中,首先,要分析和明確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對該知識進行有效計算,尤其是30°、45°、60°角的三角函數,在相關的函數值中得出銳角,促使三角函數數值的分析。在對三角函數詳細應用過程中,也能對其問題有效解決[1]。
三、例題的精確選擇,保證學生能力的培養
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都感覺比較枯燥,認為數學知識是抽象的,但是,不一定就是數學知識很難學習。為了對數學知識有效掌握,需要對其認真分析,尤其是在解題之前的分析和探索,還要在解題后給予反思。在對數學習題解決過程中,將其作為主體,為學生找到能夠解題的方法和思想,促使自身思維的鍛煉。數學習題的根本是對學生能力進行考察,在解題前后的分析探索工作和反思都十分重要。數學知識教學中,要求學生加強對數學公式的理解,明確詳細的定理,保證在大量的習題訓練中,使學生對數學公式熟練掌握,這樣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才能促使能力的提升。在對數學習題進行解答過程中,學生一般是依靠自身經驗解答,但是,當學生遇到疑問的時候,僅僅依靠經驗是無法完成的,也無法理解主要的探究原因。比如:在習題練習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培養,還會給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在對問題解答期間,基于不同層次,達到一題一問的學習形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能對其中的題目綜合分析,找到具體的解題思路,也能在具體要求下,掌握豐富的基礎知識,促使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樣在整個過程中,才能達到學習綜合能力的培養,保證初中復習課程的形成。
四、作業安排適量,達到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在初中數學知識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加強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和傳授,還要保證知識的有效傳授。在新時期社會發展下,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開展,也要對數學作業進行創新設計,在對傳統數學知識進行傳承條件下,還要對其復雜、難度等有效解決。也要將學生作為目的,確保設計形式更多樣,和學生的生活充分結合,這樣學生才能更快的接受數學作業。學生通過作業的完成,能夠在基礎知識學習方式下,加強基本內容的訓練,促使自身技能的提升。還要執行有效的變式訓練、逆向思維訓練等。特別是對例題、練習設計的時候,基于變式、逆向和綜合訓練等,促使基礎知識更穩固,保證思維能力的提升,也能在整體上提高復習效率。對于復習課程的整個效果,其關鍵為學生的努力,特別是一些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要給予過多鼓勵,幫助學生,并且和他們溝通與交流,保證在心理上積極解決,促使其自信的增強。也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增加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空間,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實現總體的進步和發展。在這些教學模式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斷復習和學習中,能達到總體的進步和發展,也能獲得有效的教學效果[2]。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發現,復習課程為初中數學學習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初三復習中,將其作為關鍵,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具備重要意義。因為在復習中,能夠將知識系統化和網絡化整合,也能使學生在復習中,提高數學能力,學生在不斷總結中,也能分析其中的不足,給予有效的改進和補充,及時更新初三數學知識,保證知識的綜合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