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梅
摘要: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往往深刻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它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摘要:評價? 激發? 創新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往往深刻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它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但在傳統的教學中,評價的權威是教師,評價的內容是成績,一貫的做法是重“結果”輕“過程”,重“劃一”輕“個性”。在這樣的“權威”與“劃一”中,多少有個性的學生、有個性的答案遭到否定。因此,創新教育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呼喚課堂評價的開放。
開放評價形式,激發創新
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快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所以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接受的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為此,我認為開放課堂教學評價的首要任務就是打破傳統單一評價,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建立教師評學生、學生評學生、學生評教師等多種評價形式。這種開放的評價形式,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潛力發展,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為學生激發創新情感創設了條件。
重視學生的自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與學生的互評相結合。”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生想象豐富,有很大的創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做出自我評價。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自我評價能夠消除被評者本身的對立情緒和疑慮,調動參與評價的積極性。
重視學生的互評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劣狀況,有利于激發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
重視學生評教師
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
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以評學生,學生也可以評教師,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敢說敢評,甚至提出跟老師不同的想法。有位年輕的教師,在為《麻雀》一課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音剛落,一位男同學舉手說:“老師,我不同意你說的是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的還是母的!”老師聽后笑著說:“你讀得真認真,看來老師的概括不準確。那么怎樣說才確切呢?”學生又一次活躍了,最后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出一種親子之情。這位教師尊重了學生的意見,并接受了對自己的評價,正是在這種師生相互平等的活動中,學生才能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
學生在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創新也得到充分體現。
開放評價手段,激發創新
新心理學分析學派創始人A.阿德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人類的行為都是出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自卑感總是讓人失去自信,精神沮喪,情感脆弱,缺泛創新。心理學實驗顯示,一個人所受外界評價與自卑感成正相關,即積極、友好的評價可以促進個體自卑感的克服;反之,則會讓人陷入更深的自卑之中。因此,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去不斷發現探究,也需要研究評價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激勵。
尊重學生的評價
我認為: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應該落腳于選拔和鑒定,而應在于通過評價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喚醒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情感,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把握評價的尺度,并非凡事都求清晰,有時不妨模糊一些。
評價要融入真情
現在不少教師的評價浮光掠影,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揚成口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人的心靈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必須帶有濃濃的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樣一個“好”,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感到有勉強應付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你發自內心的贊賞。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情緒和情感是一種內在的動機力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的評價應該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簡短、恰當的措施,熱情地給予褒貶。如有位教師教《威尼斯的小艇》時,讓學生拿著紙船在黑板上星羅棋布的線條上穿行完時,老師說:“你的表現比船夫還厲害!”還有“你確實有頭腦”“很有自己的見解”“魯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等等。都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這些鼓勵性的評價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使學生敢說、敢做、敢評,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但是教師在對學生給以鼓勵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體現個性化。一個班中不同學生的智力、品德、個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在教學中給以他們的評價也不同的:贊譽鞭策優秀生,肯定、鼓勵中等生,寬容激勵后進生。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建立開放的課堂教學評價,就能有效地克服阻礙學生創新活動的消極心理,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實現課堂教學的自主創新,為培養跨世紀的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標》(2022年版)
2.《教學策略》網絡資料
3.《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網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