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燦
10月30日,在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朝川礦工程現場,河南省豫西煤田地質勘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豫西公司)的新一個煤礦水災害治理工程即將開鉆,一臺臺吊車揮動巨臂吊裝鉆井設備,來回穿梭的工人正在忙碌地安裝設備。
“這是我們剛接到的煤礦水災害治理工程。”在工程現場, 豫西公司總經理孟紅偉介紹,“2019年以來,我們開始搶灘煤礦水害治理市場,先后在河南省、陜西省、山西省多地實施了煤礦水災害治理工程,全力為煤炭企業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邁入新領域
2019年底,經過市場調研、走訪相關煤礦企業,孟紅偉做出一個大膽決定:進軍煤礦水災害治理領域。
礦井水害是煤礦五大災害之一,在煤礦生產建設過程中,礦井一旦發生水害,輕者惡化生產環境,破壞正常生產秩序,重則威脅職工生命安全,造成國家資源和財產損失。
涉足煤礦水害治理領域,豫西公司是有底氣的。此前,豫西公司煤層氣鉆井干得風生水起,完成的600余口煤層氣參數井、定向井、采空區井、水平井,使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為何要在煤層氣勘探開發的“黃金期”突然要轉型呢?
“雖然我們在煤層氣鉆井領域干得順風順水,但是進入煤礦水害治理領域會為公司開啟一片新的天地。”孟紅偉表示。
豫西公司開展煤礦水災害治理面臨多種困難,首先是無業績、資質低,無法直接承攬煤礦水災害治理工程;其次是在這一領域作業,施工程序點多面廣。為此,孟紅偉多次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煤礦水害治理,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學習水害治理相關技術,終于積累了足夠的技術經驗。
精心做方案
10月8日,經過一個多月的加班加點,豫西公司工程技術部完成了平頂山天安煤業公司朝川礦底板注漿加固鉆孔工程設計工作。作為技術引領部門,工程一中標,工程技術部工作人員就開始與礦方座談、搜集相關資料、現場實地踏勘。
“我們雖然已經干了近10項水害治理工程,但每個礦井發生水害情況各不相同,因此更需要我們設計出‘管用的施工方案。”工程技術部部長習通說。
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一場“設計大戰”上演了,設計布孔方案、制定鉆探計劃、計算注漿工程、撰寫文字材料、統計各種數據、繪制各種圖表、規劃水電設施走向、協調地方關系……由于施工設計方案牽涉點多面廣,既要充分考慮到礦方水害治理成本,又要兼顧水害治理效果,為此,工程技術部人員明確責任分工,每個人負責2~3項具體工作,大家如同繡花一樣下足了功夫,精心制訂每一項方案、計算每一組數據、繪制每一幅圖表,力求在治理成本上“減下去”,在治理效果方面“加上來”。有了清晰的總體思路,工程技術部設計的技術方案很快得到了礦方認可。
齊心克難關
“水災害治理工程工序繁瑣,剛接觸這項工作時,我們不知道先干哪一步后干哪一步,經過一次次摸索才慢慢上道。”安全生產部部長劉海林表示。
“豫西公司承擔的焦煤集團新鄉能源有限公司四盤區地面水害區域治理工程共有兩口鉆井,需要完成25口分支井的定向作業任務,定向難度大。”豫西公司定向分公司經理侯振環說。
施工一開始,定向便出現問題。由于設計造斜點與表層套管距離近,導致鉆井中無法開展定向作業。侯振環先后采用定向點向下延伸、單彎螺桿定向、調整鉆壓參數等方法,定向軌跡終于達到設計要求。
2022年8月,豫西公司投資1000余萬元購買的國內先進的數字化模塊鉆機,投入永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橋煤礦南十一采區底板水害地面區域治理工程施工中。
“新橋工程任務艱巨,需完成4個地面孔組,4個主孔,52個分支孔,我們充分運用國內先進鉆機優越性,在定向‘禁區330米厚的黃土覆蓋層中進行造斜,成功將‘斜表層套管穩定坐入基巖內,并運用先進施工工藝,闖過了一道道難關,治理效果得到了礦方肯定。”豫西公司總工程師王懷介紹。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服務煤礦水害治理,圍繞煤礦覆巖隔離注漿減沉,全方位服務煤礦綠色開采,當好煤炭企業安全發展的‘護航者。”談及今后的發展,孟紅偉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