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波
引進國外智力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任務[1]。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不拘一格選用人才,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許多外國專家曾為我國各領域的進步做出過重要貢獻,當前,山西省正面臨轉型發展的攻堅時期,總結以往引智經驗,用好外國專家資源,服務山西省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實現經濟社會全面躍升是一條重要途徑。
山西省引智服務最早是以海外人才聯絡服務站形式設立的,一開始的工作主要是通過掛牌海外工作服務站,通過代理聯絡海外人才,隨后逐漸形成了正式的外國專家服務中心,開展引智服務工作,進行引智項目推廣,通過廣開引才渠道,加大宣傳、營造軟環境,積極招才引智,引才聚才,海外引智工作逐步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截至2022 年底,全省共有各類在冊聘請外國人單位700 多家,持有效期內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350 多人。其中管理類外國專家不到40 名,占各類來晉工作外國人的10%左右,技術專家近110 人,占比30%左右,文教類人員180 多名,占在晉工作人員的50%以上,醫衛類專家15 名左右,占比大概5%左右。從年齡結構上看,35 歲以下160 多名,36~45 歲100 名左右,46~55 歲大概60 名左右,55 歲以上30 多名。從學歷層次上看,本科270 多名,占80%左右;碩士研究生50 多名,占比不到15%;博士近30 名,占8%左右。
我們的主要做法:一是積極組織用人單位參加各種引才大會,發揮用人單位引智主體作用。如每年一次的深圳國際交流大會和外籍人才招聘大會以及外國專家項目合作洽談會。二是通過執行項目引才育才。省外專局對適宜的外國專家長短期交流項目給予必要的政府補貼,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強同外國專家的交流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為進一步深度合作打下基礎。三是通過開辦外國專家大講堂,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外國專家大講堂既是知識與人才的分享,又是引智成果的示范,通過大講堂帶動更多的企事業單位積極擴大對外合作。四是開通外國專家服務公眾號,擴大引智工作宣傳覆蓋面,為用人單位和專家提供便捷的網上服務。
2020 年,筆者有幸到廣西外專局進行調研,詳細了解廣西外專部門的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山西省學習借鑒。廣西作為沿海延邊地區,周邊緊鄰東盟10 國,區內有每年一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辦,外專局承擔了青年科學家論壇活動的承辦工作,對外交流活動比較頻繁,外專工作有聲有色,主要特點是:
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力量共同作用,行政部門負責制定政策,宏觀把控,事業單位負責具體項目資料受理、篩選等經辦工作。用人單位在政策的激勵下,發揮引才主體作用。社會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完成一些專業性強的翻譯、平臺維護、文化活動運營等工作,這樣分工使行政部門與事業單位、社會力量各自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更有利于引智效率提高。
廣西設立“引智入桂”計劃,共分三個計劃項目,每個項目資金大約幾百萬元,入選項目30 個左右。每個引智計劃項目不設過多名額,集中資金扶持種子項目,通過逐年積累,辦成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一是通過外國專家服務公眾號,線上回答本轄區專家的相關問題,可以提高服務效率,增強服務效果,使專家的問題快速得到解決。二是建立外國專家服務群,每市安排一名專管員,負責回答本轄區專家的相關問題,可以提高服務效率,增強服務效果,使專家的問題就地解決。同時,還可以通過服務群增進友誼,加強聯系,讓外國專家有歸屬感。
為破除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的時空障礙,匯聚優質的海內外人才資源,為廣西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廣大海外人才提供雙向選擇的實時交流服務,廣西設立了海外人才資源庫,精準對接海外人才智力資源和目標,為廣西各類企事業單位面向全球免費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信息,幫助用人單位甄選、匹配最適宜的人才智力,還可提供來華簽證、工作居留等手續咨詢和人才評估、海外面試等相關延伸服務。
為了增加外國專家在廣西的歸屬感,廣西在一些外國人聚集區設立了外國專家書屋,為專家提供免費借閱書籍,提供線下借閱和線上借閱兩種服務方式。同時,平均每個月舉辦一場外國專家文化體驗活動,內容涵蓋中國書畫、中醫養生、廣西米粉文化等主題體驗,幫助外國專家直接地了解和融入廣西,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作為內陸省份,全省對外經濟交流活動少,未能享受到外向型經濟的紅利,企業法人觀念陳舊,保守意識濃厚,創新思維不足,對于引進外國專家解決工作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大多對財政資金感興趣,對人才重視不夠,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主動作為的思想意識不強,引智的主體作用沒能充分發揮。同時,作為資源型地區,長期依賴簡單粗放經濟,對技術研發投入不足,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是技術需求還是市場容量都很有限,造成各企事業單位的引智需求不足,引智項目少,高水平的引智項目更少,大多以交流項目為主,引智效果不明顯。
從近年來引智項目看,全省引智項目分布不均,按地域分絕大多數集中在省會太原,少量分布在晉中、晉城、長治和運城等地,有些地市甚至空白。按項目類別分,交流項目多、合作研發項目少;按長期在晉專家分,語言類專家占比過大,超過50%以上,經濟技術類專家比例過低,偶爾引進的也主要是農業、醫療等公益性項目,新材料、新技術等高附加值專家很少。按年齡看,經濟技術類專家年齡普遍偏大,不是一線從業人員,年齡大主要還是待遇問題,企業從事的絕大多數是低利或微利行業,高額的工資待遇對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只能邀請一些退休專家。
現有的專家渠道相對狹窄,同我們建立合作關系的外國專家組織大多是一些公益性的退休專家組織,其會員(國外退休專家)所掌握的技術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山西省轉型發展的需要,導致專家與項目單位很難達成共識[2]。而受政策和經費所限,我們引智部門走出去開拓國外高端人才渠道的機會比較少,缺少同國外新興領域的高端專家進行直接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只能通過每年的深圳交流大會搜索些簡單的專家組織信息。
優秀的專家通常需要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專家團隊和舒適的生活環境才能留住人才,因此,改善本土人才隊伍、優化外籍人才工作生活的軟環境是留住外國專家的有效途徑。一些外籍人才聚集地,通常都建有集工作、生活、服務、休閑于一體的服務區,在節假日提供給外籍人才休閑、娛樂、會友場所。目前,山西省的外國專家主要還是分散在各用人單位,缺少一個交流溝通的場所,專家業余生活比較單調,不能有效解決專家交流溝通和發揮余熱的作用,政府部門強化引智軟環境建設,為外國專家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工作生活環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到位,行動才能自覺。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要認識到創新驅動實質上就是人才驅動,要敞開大門,招四方之才,廣招全球優秀的人才。要認識到引進國外智力工作是加快我國人才強國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項長期戰略,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因此,做好引智工作,就要從引智觀念上發生轉變。政府部門要改變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的管理理念,要從政策規劃、稅收優惠、軟環境建設等人才生態建設上進行把控布局,把一些具體的事務性的工作交由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具體組織實施,企業要真正意識到自身發展對人才的渴求,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利用好政策空間,按照市場化原則,發揮引智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引進優秀的人才,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自身組織能力強的優勢,不斷加強橫向聯絡,建立與國資委商務廳、工信廳、教育廳、科技廳、農業廳等部門常態化聯系,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大招商活動要積極參與,了解各項目對海外智力的需求,提高引進人才中高端技術人才比例[3]。各地市要重點分析自身產業特色,針對特色產業挖掘人才需求,如針對各地市產業小鎮建設布局,挖掘海外高端人才需求,既能讓小鎮產業特色更加鮮明,又能改善全省引進人才分布不均衡問題。對于引智效果明顯的,要不斷加大引智示范成果的宣傳,讓示范效應蔚然成風,進而形成爭相重視人才、積極吸納人才的良好引智氛圍。
積極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引智交流活動,與外國專家組織建立聯系,搜集外國人才、技術信息,建立外國人才、技術信息庫,壯大外國專家人才庫數量和質量,促進山西省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同時,還要擴大省市間橫向聯動,積極做好二次引入,把發達地區使用效果比較好的人才再次引入到山西省,或者實行柔性引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通過吸引國家重點項目來晉投資設站,以項目吸引海外高端人才。要通過建立網絡化、專業化的海外人才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更新海外專家信息庫,及時掌握海外人才資源分布情況,有目的地與海外人才保持接觸、合作與交流。
打造一流的人才軟環境,要營造有利于發揮海外人才價值、安全公平的法制環境,遇到問題不找市長,找市場,使海外人才更加愿意來此創業就業;大力發展專業性、行業性的人才市場,使人才流動成本更低;發展專業化的高端人才服務機構,為用人主體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專業服務,讓人才集中精力搞科研;最后就是營造良好的人才交流環境和便捷的生活環境。通過建立一系列的人才服務平臺,形成集學習、娛樂、生活、服務于一體的公共交流平臺,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學習環境、娛樂環境、交流環境、服務環境的有機融合,從而為海外人才營造便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