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代黨員》全媒體記者 陳一豪
辦完了二手房轉移登記這件“大事”,重慶市巴南區花溪街道黃桷佳園小區居民劉先全懸了多日的心總算放了下來。回憶起辦事的過程,劉先全仍感到“快得有些不敢相信”。
10 月20 日上午,劉先全來到重慶市巴南不動產登記中心辦事大廳,準備將登記在其母親名下的一套房產轉移登記到自己名下。
面對辦事大廳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劉先全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從哪兒著手辦理業務。
“先生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一位辦事大廳的工作人員主動上前詢問。
“我想辦理二手房轉移登記。”劉先全說出自己的訴求。
“這項業務可以在綜合窗口‘一窗辦理、即辦即取’,同時還能在手機App上同步辦理‘水電氣聯動過戶’。”該工作人員說。
到綜合窗口取得不動產權證后,劉先全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登錄“渝快辦”App填寫相關信息、簽訂“水電氣聯動過戶”電子合同,最后完成提交。整個過程耗時不到30分鐘。
如此便捷的服務體驗,得益于重慶市深化不動產登記領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全面推行“二手房交易與水電氣聯動過戶一件事”服務。
10月25日,巴南不動產登記中心辦事大廳內,重慶到家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權證部工作人員鄒世英忙得不可開交,她的工作內容是協助客戶辦理涉及房產的各項業務。
對于辦理存量房轉移登記、水電氣過戶手續,身處行業內的鄒世英深有體會。以前,要辦結這兩個事項,要費不少時間。
“說是一件事,其實以前要辦的可遠不止一件事。”鄒世英回憶,2016 年,她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雖然開心,但購房所帶來的各種手續辦理卻讓她心力交瘁。
“以前,房產證辦好后,需攜帶身份證、不動產權屬證書、水電氣繳費證明等相關材料復印件,到所在轄區的自來水廠、電力公司和天然氣公司各個辦事大廳分別辦理過戶,一些材料還要反復提交。”鄒世英說,因為不熟悉流程,當時辦理過戶手續經常是準備一大堆紙質材料,“有時候連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是有用的,只能邊辦邊問”。
而如今,鄒世英接手的客戶再也不用經歷這些繁瑣的流程。
群眾暢快辦事的背后,是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為實現“水電氣聯動過戶”全程網辦所作出的大量“看不見”的努力。目前,這項服務已完成升級并覆蓋全市,并在“渝快辦”App上增設了入口功能模塊。
“我們開發構建了重慶市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過戶聯辦服務平臺,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市城市管理局,統一水、電、氣供用示范合同,房屋產權人在‘渝快辦’App 可在線簽訂水、電、氣供用合同,通過授權共享電子證照等,水電氣企業在線獲取申請要件,就能實現水電氣‘無感’過戶。”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不只是水電氣“無感”過戶,二手房轉移登記、交易和繳稅等業務也實現了“一窗辦理、即辦即取”。據了解,2022 年全市存量房轉移登記業務平均辦結時間為40分鐘。
“以前,這些業務事項涉及多個部門,需要群眾到多個窗口來回跑,辦理時間也是以工作日計。現在群眾問我們多久能辦好,我們可以自信地回答‘當場辦好’。”巴南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向蕾表示,截至目前,中心已辦理“水電氣聯動過戶”業務超1800 宗,“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聯動區級相關部門,讓群眾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服務”。
如今,辦事大廳每天依舊如以前一樣人來人往,但不同的是,能明顯感覺到群眾的來回奔波已基本被電子數據的流動所替代,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數字化正在悄然釋放它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