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有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吉林 長春 130500)
羊焦蟲病是一種血液寄生蟲病,主要導致羊出現高熱、貧血、黃疸和血紅蛋白尿的癥狀,死亡率較高,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影響養殖業發展。
羊焦蟲病的病原主要是泰勒科的山羊泰勒蟲和巴貝斯科的莫氏巴貝斯蟲,兩種病原寄生蟲可寄生于宿主羊的紅細胞中,大量繁殖后導致羊的血液病變。莫氏巴貝斯蟲體形態有梨籽形、橢圓形和不定形等多種形態,梨籽形蟲長度較紅細胞半徑長,每個蟲體有兩個染色質團,典型蟲體形態為雙梨籽形,蟲體相連接部位位于紅細胞中間,以銳角相連或是不相連。山羊泰勒蟲入侵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網狀內皮細胞,隨后侵入紅細胞,山羊泰勒蟲形態多樣,以圓形或卵圓形較多,桿狀、圓點狀少見,一個紅細胞內可見1~4個蟲體,在病羊內臟器官涂片中可見淋巴結內或是游離其外的石榴體。
羊焦蟲病可發生于各個年齡和品種的羊,年齡較小的幼羊發病率較高,病程急,死亡率高,6月齡以上羊發病率低,病情較輕。羊焦蟲病的傳播媒介是蜱,疾病的流行與吸血蜱蟲活動關系密切,吸血蜱喜歡炎熱、雨水較多的夏季和秋季,吸血蜱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可大量繁殖,所以該病的高發期為每年的5~8月,氣候驟然變化可加重病情。吸血蜱主要在河邊、草坡和農區等地活動,所以放牧飼養的羊比圈養的羊更易患病。
羊感染焦蟲病后,表現為精神不振、呆立不動、行走搖晃、食欲降低、體形消瘦。病情進展后,病羊體內病原大量繁殖,導致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大量轉變為膽紅素,出現心率加快、黃疸、蛋白尿以及貧血的癥狀,病羊臥地不起,最終因器官衰竭死亡,整個病程一般在1~2周。羊感染山羊泰勒蟲和莫氏巴貝斯蟲的癥狀有差別,感染山羊泰勒蟲的病羊體溫可升高至42℃以上,淋巴結腫脹有痛感,疾病后期排出糞便可帶有黏液或血液,結膜充血、口腔內有黏液。羊感染莫氏巴貝斯蟲后體溫會升高到41~42℃,并可持續一周,可出現腹瀉,排惡臭水樣便,少數可出現興奮狂跑,倒地死亡。
剖檢感染莫氏巴貝斯蟲的病死羊發現,頭頸部有蜱寄生。結膜和部分皮下組織充血、黃疸。內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膽囊腫大,有干硬的物質充滿第二胃,血尿。感染山羊泰勒蟲的病死羊外觀極度消瘦,皮下脂肪呈現膠凍狀,皮膚黏膜黃染,貧血。血液稀薄顏色淺淡,不易凝,全身淋巴結以及肝脾充血腫大呈灰白色,心包積液,心臟和腸道黏膜有出血點,腎臟呈黃褐色,有小的結節和出血點,膽囊充滿膽汁腫大,腹水嚴重,尿液顏色為紅色。
取病羊的血液進行涂片,使用無水甲醇固定后,進行吉姆薩染色后鏡檢發現,紅細胞內有1~4個圓形、梨籽形或卵圓形的蟲體,染色質為紅色,原生質為藍色,可確診為焦蟲病?;虿扇⊙蚣缜傲馨徒Y組織液進行涂片,經吉姆薩染色后鏡檢發現存在石榴體可確診為焦蟲病。
可根據病羊體重肌肉注射相應計量的血蟲凈,或可給病羊口服焦蟲散,連續使用3天可有效殺死焦蟲。同時給體質較差的病羊注射抗生素,避免繼發細菌感染,焦蟲病嚴重損害病羊身體,驅蟲的同時進行強心、退熱、消炎、健胃消食和止血生血等對癥治療。可使用安鈉加等強心劑治療病羊心衰,使用甲硝唑、氨基比林或柴胡配氟苯尼考等治療焦蟲病引發的炎癥和發熱,使用乳酶生、胃蛋白酶或酵母粉等可改善病羊胃腸功能,注射葡萄糖藥劑給病羊補充能量,添加牲血素和多種維生素可改善病羊貧血。
羊焦蟲病的主要預防措施是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遠離蜱蟲和滅蜱。一旦發現蜱蟲及時殺滅,使用藥物噴霧消滅寄生蜱蟲。做好羊舍日常清潔工作,保障衛生環境良好,定期給羊進行藥浴,可有效消滅蜱蟲,春天對羊體表進行消毒,殺死體表寄生的幼蜱和若蟲,夏季做好羊舍和周圍的衛生清潔工作,減少蚊蠅數量。做好消毒和殺蟲工作,給羊注射伊維菌素、貝尼爾或三氮脒等驅殺羊體內外的寄生蟲,秋冬季節使用泥土堵嚴實墻壁縫隙,消滅越冬的幼蜱,放牧養殖的羊要在高處放牧。注重日常飼養管理,不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