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彥喆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3700)
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在前期,我國關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的評估,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促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方面還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這在無形中阻礙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要立足標準化管理,加強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并針對不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發展。
在構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準確的數據十分重要,因為它能夠直觀地反映出教學工作的發展現狀,也能夠展現出學生的實際情況。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在獲取客觀數據的過程中數據采集的難度大,很難獲取最真實的信息,也就無法反映出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比如針對教學質量的診斷,高職院校往往會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這種數據收集的優勢是覆蓋范圍大,操作簡單便捷,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數據資料,但是不足之處是獲取的信息和數據缺乏準確性和真實性,另外部分院系在調查問卷內容的設計上缺乏科學性,導致問卷調查效果不大。
高職院校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創設一系列質量評價指標,其主要目的是保障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其中評價指標的設計不僅能夠為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工作指明方向,同時還能夠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但是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設計評價指標中往往存在較大的主觀性,設計的評價指標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學科或者專業,而是針對高職院校中所有的專業和學科,然而不同專業的學生特點不同,學習的內容不同,很難讓教師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也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數據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中的重要性,高職院校有必要針對數據采集困難、數據采集準確性不高等問題采取應對措施,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
首先,強化大數據意識。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大數據意識的宣傳工作,利用校園廣播站以及校園媒體等加強對大數據的宣傳工作,營造重視大數據技術的環境和氛圍,讓教師樹立大數據意識,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學習,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方法,并將其廣泛地應用到數據采集中,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其次,高職院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圍繞大數據技術展開培訓。培訓內容包含Prometheus 監控、Hive 數據分析、Spark 離線數據分析、實時數據采集、Flink 實時數據分析等,通過組織開展教師培訓活動,能夠豐富教師對大數據技術的認知,也會在今后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數據采集中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最后,積極應用大數據技術掌握學生的表現。比如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的授課情況、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等基礎數據展開分析和評價,并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這些內容進行動態化監控,將教學中的重要數據進行直觀化展現。總而言之,大數據技術在數據采集與整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數據采集又是高職院校建立教學評價體系的第一步,高職院校教師有必要樹立大數據意識,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積極做好數據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僅能夠給高職院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管理價值,也可以讓高職院校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保障教學工作的有效性。為此,在標準化管理背景下高職院校有必要結合具體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保障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科學性,更好地服務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
首先,明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成。一般情況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一般包含教學標準體系和管理標準體系兩大組成部分,其中教學標準體系又包含教學前期學生基礎評價標準、教學過程質量評價標準、教學結果質量評價標準幾個部分。管理標準體系則包含教學評價組織體系、教學評價執行程序以及教學評價管理機制幾個部分。通過明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基本構成,為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創造了條件。其次,明確評價依據和要求。比如針對教學前期學生基礎評價標準,教師可以依照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作為依據,針對教學過程質量評價標準按照課堂以及課堂教學的數據作為依據,教學結果質量評價標準則可以按照課程標準教案、課程考試或者實踐操作作為評價依據。最后,確定評價目的。比如教學評價組織體系主要是層層參與教學質量評價,全面了解教學執行現狀,教學評價執行程序則是按照規范程序實施完整評價,確保評價效果的有效性。
職業教育的關注主體是學生,學生也是被教育的對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作為高職院校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在設計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忽視學生,不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往往會使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失去針對性。為此,教師有必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價值,并設計個性化的評價指標,保障評價指標的針對性。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會面對不同的個體,他們在認知能力、發展水平以及對待學習的看法方面都存在角度的差異性,作為教師不應該隨便貶低某一個學生,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根據學生的差異和不同設計個性化評價指標,并使個性化評價指標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職業技能情況以及個人品德養成情況等。其次,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溝通工作。不同專業的學生甚至是同一專業的不同學生,對待學習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認識和態度都不同,為了保障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個性化,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了解學生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將學生的基本需求在評價指標中體現。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程性動態評價。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質量不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更加全面且立體,為此,教師應該融入大數據時代背景,加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化評價,更加全面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學習計劃,精心調整教學規劃,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指標權重量化問題一直是制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新時期教師有必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將教和學緊密結合起來,量化指標權重,保障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首先,充分認識評教與評學。評教是對教師的一系列教學組織活動進行評價,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學是對學生進行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業水平考試情況等,教學質量評價也主要是對這兩個方面作出評價。在構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教師要靈活處理好評教與評學之間的關系,促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獲得同步提升。其次,遵循指標權重不宜過大的原則。也就是說高職院校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進行評價,在指標權重的設計上應該堅持縮小之間的差距,避免教師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差距過大,打擊教師和學生的自信心,對教學工作和學習活動失去興趣。指標權重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對教師和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合理控制好各個評價指標權重,盡可能保護教師和學生的自尊心。最后,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指標權重。比如在不同的時期,教師可以及時優化指標權重,讓指標權重真正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要。
制度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完善也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作為約束。因此,有必要從制度層面入手,不斷完善教學質量評價管理制度建設。
首先,高職院校要完善教師評價管理機制。在教師評價機制中要明確評價主體、分析量化以及做好成果的呈現與運用。如高職院校可以將所有教師作為主要的評價主體,在分析量化方面包含學科評價、學校評價、增值評價以及學校綜合評價幾個方面,在結果呈現與運用方面主要是按照學校綜合評價從高到低排序,以ABCDE 等第形式呈現,其中,A 占比20%、B 占比25%、C 占比40%、D 占比10%,E 占比5%。通過完善教師評價管理機制,能夠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促使其在高職教學工作中承擔起教書育人的歷史責任,提高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完善教學質量評價監督制度。高職院校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由專門人員對高職院校開展的教學質量評價工作進行動態化監督,這樣能夠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促使其在監督的引導下科學地開展好教學工作。最后,高職院校要加強對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比如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管理者可以組織教師一起研究當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和升級,保障教學管理制度的規范性和可行性,為高職院校開展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我國十分關注高職院校的發展工作,其中教學質量評價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工作內容,高職院校有必要積極加強對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分析,針對不足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斷更新和優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保障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促進高職教育工作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會變得更加完善化,也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