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相群, 楊云濱
(1.江西銅業公司德興銅礦, 江西 德興 334224; 2.重鋼西昌礦業有限公司, 四川 西昌 61504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電氣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多樣化, 這對于設備的在線監測和狀態檢修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個行業電氣設備的使用率不斷提高,為了推動生產活動的有序穩定進行,各個企業單位就必須要保障電氣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為了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 技術人員必須要做好相關監測和檢修工作, 針對電氣設備的運行特點, 遵循相關技術原理,重視檢修方法和技術使用的合理性,從而針對性的處理問題,降低風險,為企業單位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
新時期下,社會經濟快速提升,各項電力事業等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 電器設備種類更加豐富、 系統更加復雜。這對于電氣設備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檢測技術的應用提出了更多挑戰, 只有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檢修技術,提高技術應用效能,如此才能推動電力事業的持續化發展。 當前,各個在線監測和狀態檢修技術不斷完善, 各個先進的技術使得電氣設備的故障發生幾率大大降低,為電氣設備的實時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據。 再加上電力事業的改革逐步加深, 運營規模和方式等也迎來了改變,使得電氣設備的管理更加精細化,尤其是凸顯了經濟成本、安全實用、科技智能等方面的重要性。 對于電氣設備應用全面有效的檢測技術, 不僅能夠有效地延長其使用壽命,助力其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還能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減少后期大規模的維修費用。 通過對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動態化的監測, 及時發現其各個層面存在的故障隱患,進而將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切實有效地保障了電力系統運行的經濟效益, 也為人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多便捷性。 未來,電器設備的發展必然是朝著小型、輕便的方向前進,其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零部件有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就傳統的型號來看,其占比面積較大。 一般傳感器大小是變壓器體積的三分之一[1]。
當前,科技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各類新型設備和技術層出不窮, 這不僅為電氣設備的高質量運行提供了技術支持, 還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 推動了電氣設備的穩定運行。尤其是在物聯網、傳感技術、數字信號技術的支持下,電氣設備在線監測和狀態檢修技術水平逐步提升,這豐富了整個電力行業的發展,也是其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 電氣設備使用行業應注重技術的研發應用,充分發揮先進技術的應用優勢。 例如應用紅外線成像技術,運用大型變壓器油色分析系統等等。 在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操作技術的支持下,能夠對各個電力設備實現綜合性、自動化的管理。 自動化技術可以直接分析出各項指標的異常情況,并在電子屏幕上預警,輔助維修人員及時找到故障處,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不管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來看,高水平的檢修技術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在電氣設備的實際運行過程中,為了能夠合理有效地滿足其運行各個方面的需求,就必須要對在線監測系統進行優化設計。 信息采集終端作為其中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具體的應用中,主要是借助傳感器監測和采集數據,并依托信息技術將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傳感器監測到電氣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 動態化地采集其各個方面的運行參數,有效地減少了必要的人工操作,減少了傳統監測作業的強度。 為了能夠進一步確保電氣設備的性能,在設計中需要重視傳感器型號的合理選擇。 首先,技術人員必須要了解各個傳感器的特點及性能,確保選擇的傳感器能滿足信息采集和速率以及相關精度的要求,如此才能使得其高效運行。 其次,技術人員需要全方位地分析電氣設備的異常狀態,了解其各個方面故障的具體表現。例如,電氣設備的電阻過大,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多,或者是使用時間的延長,則較容易發生電路燒毀,這樣應用傳感器及時發現其內部溫度存在升高的趨勢, 就可以將相關信息傳遞給技術人員,及時處理,避免負面影響的進一步擴大[2]。
在線監測系統中,信息處理也是比較關鍵的一環,為了能夠確保各項功能的有序實現, 技術人員必須要在其內部安裝對應的轉換器,如此這能夠暢通信息傳輸渠道,將各項信息數據轉換為電信號格式, 順利地被讀取和分析。與此同時,在信息處理層設計中還需要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深入分析數據資源的存儲類型和模式,如何設計數據庫等。 例如邏輯層面,主要是關注推理機的設計,該邏輯支持正向推理, 在提出假設之后又能進行反向推理論證。 在推理的過程中,以原始信息為依據,有助于快速找到可以支撐假設信息的依據, 如果依據并不符合相關要求,則立即更換下一個加深,以此證明邏輯的可靠性,輔助檢測電氣設備的故障信息。對于知識庫設計而言,目的是完整地存儲相關信息, 進而為后續的邏輯推理作業做好鋪墊。 例如,以電氣設備的振動頻率為例,正常條件下,假設振動頻次為每秒30 次,依據相關的異常數據進行正、反向推理驗證,如此就能檢測這振動頻次是否出現異常,便于開展下一步的整改操作[3]。
這一層面主要是支持人工操作端和系統端的作業,在優化設計的過程中,主要側重兩個方面。 其一是人工端,由于其本質上就具有普遍性,應用智能終端聯網能夠實現各項數據信息的高效處理, 數據處理完成之后再由信息處理層處理。 人工端接收到對應的信息后, 得到解決方案,交由技術人員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其二是設計的時候,設計人員需要著重考慮高配置硬件設備, 聯合各項設備執行一部分的解決方案。多次優化解決方案,如果方案可行,則自動切換成人工控制模式,由技術人員操作。 如果方案不可行,則技術人員進行干預。
該項技術主要是通過傳感器發射超聲波,依據其傳輸到電氣設備產生的聲波形狀,進而反饋設備內部結構及運行情況。技術人員可以對反射波、折射波進行檢測,結合具體的數據和結果,及時發現設備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操作完成之后,系統會將相關數據傳輸到人工端中,便于技術人員采取有效處理措施。 例如,電氣設備出現局部放電現象,其內部就會產生電荷,隨著其程度逐漸加深,放電產生的熱量增多,慢慢的局部就會越來越大,出現膨脹,原理是存在熱脹冷縮。 即便是一段時間后膨脹慢慢恢復,但是其內部構造也發生了變化。 基于此,技術人員應用超聲波檢測技術,則能夠全面地了解到電氣設備內部介質發生的改變,轉換為可以讀取的數據傳輸到系統中,如此人工端就能發現其存在的具體故障,便于下一步的維修操作[4]。
該項技術主要是以無線電接收器為主, 應用其能夠獲得電氣設備內部電磁信號, 同時通過無線電接收器的掃頻、選頻,會采集到對應的電磁波信號,確定對應的檢測范圍,則能獲得結果。例如,對于可能存在的故障,技術人員可以應用射頻技術進行工作,在技術的作用下,采集到放電信號,而后進行轉化,得到具體情況,系統依據電信號的頻率波形得出分析結果。在具體的應用中,射頻檢修技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射頻分析形式,操作簡單且具備較高的靈敏度;二是時間處理形式,效率較高但是分析結果的精準度不高[5]。 所以,使用射頻檢修技術常常還和其他的傳感器等配套使用,以此提高檢修精準率。
成都某工業園區內有一高壓變電站, 變電站是否高效穩定地運行直接影響到整個園區內電力的供應情況。若供電設備出現故障, 則會給工業園區的生產運行造成負面影響,進而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該變電站多年來處于高負荷使用狀態,所以設備出現故障的幾率較高,需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檢修。在檢修過程中,技術人員憑借專業知識和能力以及一定的工作經驗, 初步判定是變壓器運行時間較長,絕緣性能下降,可能會造成變壓器出現多處故障。所以,技術人員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總結設備發生故障的情況——分析故障的具體特征——依據化學反應得出結果——針對性的檢修。
依據設備的故障特征, 技術人員選擇對應型號的傳感器, 旨在發揮傳感器的應用功能, 得到準確的檢測結果。這些傳感器包含了氣相色譜傳感器、電化學升學傳感器、絕緣性能傳感器,技術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進行操作,合理有效地檢測變壓器中的油分氣體、局部放電現象和絕緣性。 而后,技術人員制定檢測方案,將不同的傳感器放在對應的位置,打開開關,連接推理機,連接信息采集層,則能夠全方位的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一般監測的時間是三天,最后綜合采集信息數據,綜合的進行判定得出準確結果。
應用聲電傳感器采集超聲波反射波與折射波, 配合應用超聲波檢修技術, 將采集到的信息全部傳輸到計算機系統中,便于其統計分析。 依據計算機處理結果,明確了該變壓器超聲波折射與反射波狀態一般, 反射波長顯著, 因此可以初步判定這一設備的內部介質受到了負面影響,產生了較大的變化,阻礙了超聲波的傳遞。 依據檢測結果,明確了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絕緣線路,技術人員對其絕緣材料進行更換,再故障解除,如表1 所示為檢修方案的應用效果。

表1 檢修方案的應用效果
可見,系統在測試指標中表現良好,通過對變壓器連續三日的檢測,明確了其存在的故障隱患,技術人員拆機之后驗證其判斷是否合理, 每次判斷運作時間不超過一分鐘,具備使用價值,可推廣應用。
在電氣設備的運營過程中, 必須要重視對其的動態化在線監測工作,且應用不同的技術對其狀態進行檢修,旨在及時找到其存在的故障隱患,保障電氣設備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