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鈺 黃 宇
重慶市校園足球推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
張愛鈺1黃 宇2
(1.長江師范學院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重慶 涪陵 408000;2.墊江第一中學,重慶 墊江 408300)
采用文獻資料、實地考察、訪談等研究方法,對重慶市校園足球過去十余年的開展情況進行詳細調研,分析發現重慶市校園足球存在缺乏長期規劃,管理制度滯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布局缺乏理論支撐;學校、學生、家長思想觀念保守;高水平師資裁判隊伍欠缺,學訓賽體系不成熟等問題。結合上述問題,進一步探討重慶市校園足球推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旨在為促進重慶市校園足球深入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校園足球;重慶市;現狀;困境;推進;實踐研究
2009年6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實施方案》,文件中首次提出“校園足球”概念,并將開展校園足球運動納入到學生陽光體育活動,旨在提高我國足球運動的競技水平,同時,發揮足球運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2016年,《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正式發布,文件要求各地方堅持“持續發展、創新發展、規范發展、開放發展”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思想,持續振興發展校園足球運動、全面推動校園足球發展、健全校園足球教學體系等。
重慶市作為全國最年輕的直轄市,經濟發展迅速,校園足球運動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得如火如荼。經過1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重慶市的校園足球發展態勢良好,初見成效,校園足球的功能與價值基本達成且穩步推進。但是,重慶市地廣人多,且因地理環境以山區為主,交通不便,區域經濟水平差異大,教育資源不平衡,導致校園足球在推進中存在比較棘手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掣肘重慶市校園足球深入發展有效推進的障礙壁壘。
對重慶市校園足球深入發展有效推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進行研究。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學校圖書館,以“校園足球”作為關鍵詞,查閱校園足球相關的專著及論文,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撐。
1.2.2 訪談法
走訪重慶市體育、教育相關職能部門,全面收集校園足球的相關文件資料,聽取領導及教師的看法與建議。
1.2.3 實地考察法
深入重慶市主城區及經濟較落后區縣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地校進行實地調查。觀察了解領導、教師、學生學習、訓練比賽情況,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2.1.1 缺乏長期規劃,管理制度適時創新
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一些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沒有校園足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規劃,只有傳統、綜合性質的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及教學進度計劃等常規的教學文件,造成校園足球與以前的興趣課堂形式一樣,只是換湯不換藥,校園足球發展沒有明確目標。還有部分學校只是成立了校足球隊,便認為是開展了校園足球,學校既沒有相關措施,學生參與訓練比賽也完全由個人愛好決定,訓練水平、梯隊建設和比賽成績可想而知。其問題主要有,校園足球在發展初期追求效率,忽視了質量;管理制度實施的評價褒貶不一;因權益、責任、利益暴露出一系列逐利局面。
2.1.2 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布局缺少理論支撐
重慶市校園足球開展10余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從最開始的以重慶主城區及周邊區縣學校布局為重點,到現在布局已縱深至遠郊城鎮鄉村學校。整個布局按照相關文件指導意見,即省市區域內中小學校總數的6%至8%進行總量控制,城鄉統籌區域,按小學、初中、高中6:3:1 的基本比例合理匹配,適當向九年制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傾斜。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雖重慶市校園足球學校布局覆蓋面非常廣泛,但還發現在布局過程中,僅為了達成文件要求的數據比例,缺乏布局發展規劃,暴露出布局欠缺強有力的理論來作為支撐。具體表現為,布局的特色學校與區域內學校之間的空間關系與聯系;布局的特色學校與非布局學校之間是以某種模式持續發生關系和產生聯系。其次,在實施布局中,是重點將教育因素“師資、場地器材”等軟、硬件條件作為核定指標?還是以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因素來作為支撐布局學校發展?是否考慮有更多的人、關系、物質及資金參與進來?布局學校如何有機地融入至整個社會?由此暴露出的問題都應理性地納入思考范圍。
2.1.3 后備人才選拔機制不健全
開展校園足球,增加我國足球運動人口基數,培養我國足球運動后備人才,建立好梯隊,是一項重要的工作。2009年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來,我國校園足球的人才培養效果初現,據研究統計,近3年從全國遴選出近千名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隊員,其中有130多人入選國內足球職業俱樂部,50多人到歐洲知名的足球俱樂部深造,這其中包含10余名重慶籍足球隊員。在調查走訪中,發現了校園足球人才培養及選材方面的問題。以重慶市基層校區足球為例,運動員選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二是教師選擇學生參加。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表現了學生的興趣導向,教師選擇學生參加足球校隊以經驗為主導。從調查訪談基層教師中得知,重慶市中小學普遍缺乏校園足球運動員選材機制,遠郊區縣主要還是以傳統模式,僅有極少數市級重點足球特長中小學采用現代化先進儀器設備進行測試,通過科學數據分析進行選材。
2.1.4 保守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
思想決定行動,觀念影響效果。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要求為校園足球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在政策制度的保駕護航下,重慶市校園足球發展態勢日趨良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存在很多的問題。調研發現,部分學校的領導、老師因害怕擔風險、擔責任、影響學校升學率,家長、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繼續恪守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與規則,他們認為校園足球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技水平,而提高競技水平必定會耽誤學業。當下,思想觀念認知與實踐不統一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2.1.5 缺乏高水平師資裁判隊伍
足球運動員成才需要較長周期,通常情況下要經過基礎訓練階段、專項基礎訓練階段和專項訓練階段,學校的足球教師、教練員、裁判員的學歷、職稱、專業能力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知及技能的掌握,這是開展校園足球的基本保障。通過對重慶市校園足球師資、裁判隊伍的調查發現,其中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足球專項)占35%左右,大部分為本科或專科學歷,其中還有學校沒有足球專項畢業的教師,只能由愛好足球的體育教師來教學訓練。在調查中還有12名教練員曾是專業足球隊退役隊員,專業水平較高,但主要集中在重慶主城區傳統足球學校中。獲得教練員證書的情況,大部分是初級水平(E、D級),少部分具有中級(C級),具有高級(A、B級)教練員證書更是鳳毛麟角,足球裁判員方面,具有國家級的有2人,一級較少,二級、三級的較多。由此可見,重慶市校園足球的高水平足球教師、教練員、裁判員還是較缺乏的,且現有的高水平師資,主要集中在重慶主城區及近郊經濟較發達區縣。
想要推動重慶市校園足球持續發展,還需要清楚發展道路上的各種障礙,逐步有效減少發展中的矛盾與問題,當務之急就是要創新校園足球管理機制。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必須明確校園足球現階段的發展目標與定位,當前的校園足球管理機制還是舉國體制、應試教育或者體教融合等模式,在推進實踐中需界定清晰,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現階段重慶市校園足球發展的管理機制。通過分析校園足球的歷史背景,認為可構建以“政策與制度保駕護航+文化與教育引導+社會力量與市場經濟助推”的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圍繞這個思路再建構對應的制度及具體操作路徑。與此同時,管理機制在執行的過程中,應建立相應的制度監督,完善評估體系,成立管理機制、政策執行及學生群體相結合的監控主體,建立校園足球學校檔案和學生檔案,并適時跟蹤發布監控報告,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對對校園足球執行情況進行監控。
通過前期調研,反映出重慶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布局缺乏理論依據支撐。但同時也肯定了前期成效,繼續持續推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地、改革試驗區縣鎮建設,只是在接下來的校園足球布局工作中,建議融入以下觀點:(1)將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配置到真正需要的學校中,如體育傳統學校、新建的以體育為特色的學校;(2)借助校園足球,完成新建學校或者合并學校的價值認知,擴大影響力,如村村合并、鄉村振興戰略下村鎮化建設的新建或合并學校;(3)在城區擴建和舊城改造區的學校中配置;(4)借助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進行城市圈層化發展、集群化發展、多中心活動區發展。通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合理布局,讓校園足球真正落地,使其能有效地對接學校所在區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2009年6月校園足球全面開啟,至今已10多年,卻依舊游離在考試制度之外,在這種恪守傳統教育體制相關規則下,不論國家政策力度有多強,消極因素仍然會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校園足球發展的各環節中,影響校園足球健康全面發展。因此,建議理性思考在校園足球深入推進階段,合理科學的納入考試制度,逐步提高足球考試分值。同時,應借助“升學杠桿”工具,來激發學校、學生及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解決學生的升學通道,針對參加校園足球四級聯賽而成長起來的足球后備人才,實現暢通的足球特長生“小中大學一條龍”升學路徑。在學校系統里的完善校園足球升學模式,同時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應建立健全合作對接機制,完善校園足球聯賽體系,提升競賽水平和足球文化感染力;引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加強師資力量,改善訓練場地及設施設備等。通過理性納入考試制度,借助“升學杠桿”,在不斷地完善校園足球訓練與競賽體系的基礎上豐富體育文化公共福利。
完善健全后備人才培養選拔機制,為校園足球的發展打好良好的工作基礎。首先,應改變基層中小學的校園足球教練員的選材理念,不能僅僅以經驗為主,應科學選材。利用現代化科學儀器,統計測試數據,分析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后續的發展潛力,給有潛力的運動員制定長期發展的規劃,根據運動員身體素質的不同因材施教。其次,還應多組織開展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學習班,通過學習來更新教練員選拔人才的意識,并掌握科學選材的方式與手段,從而不斷提高教練員業務水平。最后,運動員的文化素養教育不容忽視,不能“重訓練、輕教育”,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認知能力需要良好的文化素養來支撐,重視文化教育有助于青少年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打通后備人才上升空間。
當下實屬校園足球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各界高度聚焦校園足球,我們應努力提升校園足球的社會認可度,具體路徑為:(1)打造校園足球文化,舉辦校園足球相關活動,如足球文化藝術節、校園足球比賽、親子足球活動等,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同時發揮足球運動的育人作用,實現寓教于樂,拓展健全課程知識學習途徑,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同時還解決了足球業余訓練和競賽訓練產生的矛盾,拓展了足球業余訓練和足球特長生的學習途徑;(2)要高度重視校園足球的社會推廣和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積極的社會輿論,使家長和孩子正確認識到參與足球活動帶給孩子們的好處,從而實現從國家到家庭到個人都關心支持校園足球發展;(3)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校園足球發展,發揮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優勢,解決校園足球資金不足的問題。鼓勵學校與資質和實力兼具的足球培訓機構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因此,多措并舉,培育足球文化氛圍,提升社會認可度,引導社會資本的加入,這是當前校園足球發展較理想的方式。
[1]李水強.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開展瓶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2):154-200.
[2]高希,張愛鈺.重慶市主城區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調查研究[J].內江科技,2018,43(8):115-116.
[3]王崇喜,陳治.校園足球運動縣域推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探索——以臨潁縣校園足球發展工程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4):105-110.
[4]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2015-07-27.
[5]張淵,張廷安.我國校園足球政策執行推進策略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5):108-111.
[6]李偉峰,趙湘西.高質量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治理策略[J].湖北體育科技,2020,39(8):749-75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ampus Football Promotion System in Chongqing
ZHANG Aiyu, et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uling, Chongqing, 408001)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科委2016年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項目編號:2016-GX-055。
張愛鈺(1982—),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