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柳州 黃 斌
高校教工黨支部是高校黨的基層組織,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思想與政治教育責任,在中國新時代背景下,有效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全面建設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高校就必須全面抓好教職工的師德師風建設。本文按照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要求,緊密結合高校教師思政教育的具體實際情況,就學校教工黨支部在推進師德師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展開了探討,并力求發揮教工支部對師德師風工作的積極推動作用,使新形勢下的學校師德師風創建工作更加積極高效。
2023年5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黨對高校領導的根本制度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校黨組織要求要認真踐行全方位從嚴治黨核心職責,把黨的各項工作擺在重要戰略地位來抓,保持和增強黨對學校的整體引領,不斷推進學校工作與高等職業教育工作深入結合。
黨的十八大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指出高等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的重要意義,要求高校教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師德為先,提升高校教師思政水平與職業道德水平作為前提,教育部相繼發布的《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系列文件中,對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黨和國家領導的全面部署和帶動下,全國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工程建設取得了突出進展。但由于受世界經濟、信息網絡、多元思想等因素影響,高校教師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師德師風負面案例,對高校教師在社會中的形象和職業信譽造成了嚴重影響,既不利于高等學校認真履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又不利于學校實現為國家培育優秀社會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全面發展目標。基于此,我們將根據新時代這一歷史要求,進一步保持和強化教師黨組織對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導,進一步增強高校教師黨組織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引領帶動功能。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對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的繼承與發展。立德樹人是教師的基礎工作,也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根本所在。教師的日常基本都在課堂,積極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學生培養成黨和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高校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德育人,以德育德,用堅定共產主義理想與信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才并進,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推進國家與民族發展的后繼者。因此,高校教師務必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放在第一位,時刻謹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尚使命。
為師者,先有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新時代下評價教師隊伍素質是否達標,師德師風則是第一考核標準。因此,新時代下的高校教師,一是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課堂教學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渠道。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二是隨著高校教師所擔負的科研任務占比越多,其科研能力、專業態度、行為規范以及科研成果水平等都關乎到高校教師的社會聲望和地位。三是高校教師擔負的各項工作,其工作能力與工作方式決定學校教育的工作效率和成長效率。所以,突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工程的積極推動者、學生成長的重要指引者,為進一步提高校教師的素質水準,就需要不斷強化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是為祖國培育社會主義高素質接班人的主要場所,建設新時代廉潔校園是建設良好校園的主要保證,所以,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建設新時代廉潔校園的意義。高校通過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可以有效為同學間良好交往打下扎實根基,避免學校與教師沖突,形成一個教師講廉潔的良好氛圍。學校的黨組織將成為廉潔校園創建的主要組織者和推動者,將更好地推動高教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師德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高校教師要真真切切實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使教學活動貫穿學生學習中、生活中,直接影響學生的言行、思想、觀念等,充分發揮課堂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的座談時強調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教師是打造“夢之隊”的筑夢人。”同時,也明確了“四有”好老師的標準。一是有理想信念。教師們作為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的踐行者,應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堅定“四個自信”,以德育人。二是有道德情操。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確定了教職工應當品德高尚,以身作則,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和擔當。三是有扎實學識。我們應該永遠站在知識發展的最前沿,不但具備豐富的知識,同時也應該具備廣闊的知識、培養終生學習的態度,不斷豐富和提升自身。四是有仁愛之心。有愛心是教師職業素質的主要表現,在教育活動中,老師要學會關愛、了解和關心學生,以愛心培育愛心、傳遞愛心,讓愛心變成責任,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教育學生、贏取學生的認可,從而取得較好的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高校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才的重要前沿陣地,學校做好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要本著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優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宗旨,承擔培養新人的社會重擔,成為學生發展德才兼備的引路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涵的概括是社會產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凝練和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做出重大論述、明確要求。中央政治局圍著如何培育和發揚社會主義觀、承繼中華美德,開展了集中學習。它將有助于鞏固各族人民的價值共識,并促進民族團結精神力量以實現二個中國百年目標。通過全體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主動宣傳和示范實踐,進一步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做到以德施教、以德育人、以德育德,引領學生積極地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高校教師黨支部思想政治建設,就必須堅持黨中央權威和中國共產黨領導,進一步增強教師黨員的黨性修養。一是做好理論的培訓。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組織要引導教職員工進一步了解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髓,做到思想入腦入心。二是集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日活動,邀請非黨員教師參加,增強教師“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通過教育活動引導全體老師認真落實新時期的國家教育方針。三要嚴格黨組織生活制度。指導教師提升政治站位,規范教師自身言行舉止,并指導教師在教書育人、學術研究、社會服務中,貫徹并落實黨的政治路線,在課堂教學、教學研究的行為中保持良好的政治思想、政治立場、政策原則。四是要積極創設支部黨建工作的新環境,選用最適宜的活動方式和載體,把師德師風建設、教育教學與管理等內容,實實在在地貫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
思想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中的最為關鍵的一個內容,致力于讓每一位共產黨員不但是從組織上入黨,更關鍵的是思想上入黨。認真對照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開展師德師風剖析,認識到自身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師生交往、遵紀守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根源并立行立改。指導教師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一是定期進行師德師風培訓教育和審計,全面清查教師隊伍中有無違法行為,堵嚴管理上的漏洞,清除管理上的盲點,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機制。二是強化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通過經常性的活動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教育規章制度,努力做到學法、明法、知法、用法、守法。三是不定期進行師德師風警示教育,通過教育引導學校師資隊伍,算好教師違紀處分后的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強化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意識、紅線意識,自覺性達到懂畏懼、存戒懼。四要認真地根據中國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進行師德師風分析,了解到自己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師生交往、守法遵紀等方面出現的錯誤和根源,立行立改。
教師擔負著教學工作的同時,也必須開展教育科研工作,而教師隊伍的健康成長也是提高教育團隊的內在力量,所以高校教師黨支部必須從老師的教學、研究、學習工作入手,了解并支持其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使全體教職工都體會到黨的關懷和支持。一是要了解教師內心,理解教師需求。貼近我們的實際,更有針對性的提出培訓方案。二是通過舉辦教師座談會,大家敞開胸襟提意見。通過舉辦青年教師、老教師等座談會,既可以掌握各種類型教師的所想,還可以傾聽教師對學校的發展意見,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投入到學校建設中。三是拓展培訓活動,增強教職工責任心。可以設置如教師黨員之家、黨員志愿服務站等富有鮮明特點、明確了具體位置的功能平臺,以拓展教師黨組織服務教職工的形式。
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既是專業領頭人,也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領頭人,更是基層黨組織的號召者和凝聚者,他能否發揮較好領導作用,事關著基層黨組織工作的成敗。黨組織書記作為黨員的靈魂,如果信念不牢固,精力上就容易“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所以,支部書記的工作就顯得特別關鍵,因為唯有把政治素質好、社會服務能力強的優秀教師選擇為支部書記,才可以建立領導威信,培養示范作用,并帶動全體教職工共同提升師德師風,為黨的教育教學事業服務。支部書記工作要與時并進,強化教學,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提高黨員感召力;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表率作用,提高黨組織的向心力;要學會協調合作,提高領導班子的向心力;要跟時代腳步,帶好班子,抓好思想,注重實效。
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嚴格落實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并做好以教育培訓、宣傳報道、良好的師德評價、督促指導和考核應用結合的師道德創建工作。加強教師思想和價值觀引領,強化教師抓學習、樹榜樣、知規范、守底線,全面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教育,積極引導教師用心教學,研究課程思政,勇于創新創造,積極弘揚大師精神,爭做“四有”好老師。加強師德師風文化宣傳,營造尊師重教氛圍,促進廣大教師始終保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良好形象,培養一支有扎實的學識、有寬闊的胸懷和視野、真心關愛學生、優秀師德師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中國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