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德州供電公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德州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德州供電公司)屬于大型國有企業,成立于1969年12月,現承擔全市13個縣(市、區)的供電任務,供電區城1.03萬平方千米,供電人口561萬,服務電力客戶325萬。公司設有15個本部職能部門、15個業務支撐和實施機構,管理10家縣公司,資產總額149億元,用工總量9335人。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282.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6%。在省公司和德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國網德州供電公司聚力“一個統領、五個突破”,強化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創新思維、數字思維“四種思維”,聚力塑成精氣神、高標準、硬本領、實績效“四種品質”,綜合實力、效益效率和隊伍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公司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連續五屆保持“全國文明單位”,連續三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績獲評“服務地方發展先進單位”。
一、實施背景
黨內政治文化引領是新時代企業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在2022年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指引中,明確指出將以黨內政治文化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定為建設原則,強化“四個引領”(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價值引領、組織引領),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統一。國網德州供電公司深入貫徹總體要求,深化“四個引領”,實施“四引四鑄”工程,有效解決基層黨支部在文化建設中作用發揮不明顯、文化滲透力不強、載體形式單一等突出問題。
地域傳統文化融入是推進基層企業文化落地的特色實踐。針對在基層企業文化落地中存在的“特色少、亮點小、親和力小、滲透力弱”的問題,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借助地域傳統文化的親近力和感染力,將地域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倡樹家風文化,以地域文化“有德之州”為源,筑牢亮德文化之基,構筑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打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企業成功實踐的典型案例,形成了以德“亮”形象、以電“亮”州城的“亮德文化”特色實踐。
專業文化融合是推動新時代企業文化落地的有效路徑。優秀的企業文化只有融入到專業管理、基層工作和員工行為,形成特色鮮明的安全、服務、廉潔等專業文化,才能將文化優勢轉化為公司的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為企業發展凝心聚力、賦能增值。國網德州供電公司積極探索,深化“三融三傳三賦能”打造“亮德文化”實踐,形成了既符合公司統一要求,又符合業務實際、體現特色文化落地的有效路徑,打通了專業文化融合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二、體系內涵及主要做法
深入實施“四引四鑄”工程,深化“四個引領”(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價值引領、組織引領),以高舉紅色旗幟“鑄魂”、賡續紅色精神“鑄基”、厚植紅色土壤“鑄夢”、驅動紅色引擎“鑄力”,強化“三融三傳三賦能”,打造紅色政治文化強引領,地域傳統文化融特色,專業文化亮旗賦能的“亮德”特色文化實踐。
(一)實施“四引四鑄”工程,持續深化政治文化引領
強化政治引領,高舉紅色旗幟“鑄魂”。堅持黨管文化工作格局,將政治標準、政治要求貫穿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筑牢理想信念“壓艙石”,通過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起干部員工思想主心骨和行動指南。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搶占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制高點,深植企業發展“根”和“魂”。
強化思想引領,賡續紅色精神“鑄基”。全力構建思想文化工作“三基四力”模型,夯實“三基”(組織基礎、隊伍基礎、資源基礎),提升“四力”(責任擔當力、思想主導力、話語支配力、陣地把控力),集中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形勢政策教育、思想動態調研工作,實現員工能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憂、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深入開展“四史”教育,以黨員政治生活館為中心,建立黨性教育“五大基地”,結合德州地域特色和系統內外紅色資源,打造30個黨性教育基地名錄,精心繪制“紅色地圖”,形成德州紅色地標。深入分析德州地域紅色文化資源概況,廣泛征集革命母親“常大娘”、渤海教導旅等紅色事跡,形成《德州地域紅色文化匯編》,與《中國共產黨紅色足跡尋根與傳承》《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探源與踐行》共同納入黨支部“三會一課”、班組“十分鐘文化課堂”等學習宣貫內容,引導廣大干部職工銘記初心使命,凝聚企業發展磅礴精神力量。
強化組織引領,厚植紅色土壤“鑄夢”。充分發揮深化亮德紅色文化實踐,將182個黨員責任區、358個黨員示范崗同步建設成為企業文化責任區、示范崗,使廣大黨員當好踐行企業文化的先鋒模范。堅持德馨育企、以文化人,實施“文化鑄魂、文化賦能、文化融入”專項行動,建設“亮德·文化驛站”70個。用好“點、廊、角、廳”等載體,建成黨員政治生活館、紅色精神譜系長廊、黨代會學習園地等,精準布局,功能互補,全面構建出“亮德”紅色“文化圈”。開設“書記談文化”“書記談初心”“書記講紅色故事”等網絡課堂,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弘揚黨內政治文化的堅強戰斗堡壘。實施“亮德鑄魂·頭雁工程”,將“黨建沙龍”列入黨支部書記能力提升“七個一”規定動作,豐富支部文化載體。
強化價值引領,驅動紅色引擎“鑄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人瞬間)微電影微視頻征集、展播,加強“山東好人”“中國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宣傳。組織開展“百堂黨課下基層”活動,建立先進典型選樹庫,分層級選樹黨的先進典型,形成“百年風華·百人百事”先進典型資源庫。開展“雙聯雙促·亮旗登高”結對共建,立足“廣泛結、互相學、共同建”,組織跨行業、跨專業、跨層級結對,建立常態交流機制。聚焦中心,圍繞黨建統領、安全穩定等重點工作,設立“亮旗、亮安、亮網、亮心”四大亮德先鋒崗,開展“紅色‘鋒向標”競賽活動,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發布黨建微信表情包,制作“上黨課啦”“不忘初心”等卡通表情,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演繹黨建紅色文化。定制“向我看、跟我干、讓我來”“黨員帶頭反違章”等胸標、臂章,亮明黨員身份,展示先鋒形象。
(二)深化“三融三傳三賦能”,持續深化企業文化實踐
融合紅色地域文化,傳基因黨建賦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用好紅色資源加強支部建設,打造紅色供電所為服務地方當好電力先行軍。探索供電所“黨建+”發展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益管理,著力打造柴胡店等6個紅色供電所,以“冀魯邊”紅色文化為根,厚植基層站所特色文化,以中共冀魯邊區《烽火報》創刊發源地為點,以《大刀記》英雄事跡為引,傳承“烽火精神”為線,以“烽火陣地”“德電軍號”“紅心檔案”為載體,打造紅色供電所,培植員工行為文化,推出“烽火基地+烽火點+烽火情報員”供電服務模式,大力提升供電服務質效。供電所黨支部與村黨支部結對共建,在供電所設立烽火基地,建立雙向溝通機制,利用四級微信群,傳遞信息,提高供電服務效率。在每個村建立“烽火點”,發展支部書記、老黨員、基層群眾等“烽火情報員”,定期匯集村民心聲和需求,同時將發現的線路打火、鳥巢等異常情況,及時傳遞到烽火基地,有效提高搶修效率,形成企民共建保供電的良性循環。
融合地域傳統文化,傳家風充電賦能。以地域文化“有德之州”為源,筑牢亮德文化之基,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家風建設為切口,讓優良家風帶黨風政風、促社風民風,全力構筑崇德向善的濃厚社會氛圍。形成了以德“亮”形象、以電“亮”州城的“亮德文化”特色實踐。以宣揚→示范→繼承→競比4線并進,打造“家風充電站”活動陣地,分為書香家風、幸福印記、家風二十四節氣表、家風寄語、家風會客廳、家風驛站和家企導向庫七個區域,構建了具有行業特色的家企共建家風體系。通過宣揚家風,為思想充電 為信念賦能;示范家風,為行動充電 為道德賦能;競比家風,為目標充電 為發展賦能三大板塊,開展“四講兩簽一冊”(機關講堂、黨支部講堂、班組講堂、老前輩講堂;簽訂《助廉承諾書》、《家庭文明公約》,發放《廉潔家風漫畫冊》)活動。實行“家風充電站”積分制管理,開發電力家風二維碼,通過工作業績、家風積風、評先樹優、遵章守紀四個維度來展現員工的整體評價,推進干部員工文化傳承、教育傳承、品德傳承。
融合專業特色文化,傳宗旨服務賦能。將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更融入到企業制度和員工行為中,打造“文化+”特色實踐,將文化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實施“文化+安全”教育,連續12年打造“關愛兒童用電·共繪彩虹藍天”志愿服務項目,開展的“五個一”活動(一場安全用電講座、一次學校用電隱患排查、一次學校電工安全培訓、一次觸電急救培訓、一次用電安全作品征集)成效顯著,特別是安全作品征集活動,以安全文化為線,讓家長孩子都參與到安全用電中,達到了“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預期成效,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兒童用電安全,2022年5月,獲評2021年全國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項目。開展“文化+廉潔”活動,創新開展“家庭三助廉”,將廉潔字畫、廉潔書簽、廉潔手提袋發放到員工家屬手中,將廉潔教育延伸到8小時外。在電力應急搶修車輛上,懸掛“促廉車墜”,時時提醒一線員工“為民務實 廉潔高效”,在每天早調會推行“廉潔早餐”,大力培樹典型的廉潔行為文化。
三、工作成效
一是紅色文化入腦入心,鑄牢了黨內政治文化之“魂”。解決了基層黨支部在文化建設中作用發揮不明顯、文化滲透力不強、文化載體困乏單一等問題,廣大黨員在“亮德文化”感召引領下,主動擔當作為,奮勇爭先,國網德州供電公司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先進基層黨委”等榮譽,基層單位先后榮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文明單位”“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2項成果分獲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黨建創新優秀實踐論文二等獎。
二是地域文化親民愛民,鑄牢了企業文化之“基”。充分發揮地域特色文化的親近力和感染力,解決了基層企業文化落地中亮點少、融合度差的突出問題。通過“百年風華·百人百事”推選,確立了自德州有電以來具有輝煌發展的100件標志性事件、做出貢獻的100個代表人物,營造了公司上下愛黨愛企、見賢思齊、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公司員工干事創業熱情高漲,涌現了中國好人張石國、張吉成、山東省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者”姚健等一批優秀黨員代表。
三是專業文化賦能增值,彰顯了專業文化之“力”。文化與業務實現了相融并進,扮靚了國有企業“六個力量”生力軍,彰顯了“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兌現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莊重承諾。在抗疫保電逆行出征,在復工復產中跑出“加速度”,開展“同舟度時艱、四進送服務”,走訪客戶23.75萬戶,贏得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2021年,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售電量達到244.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24%。發布《服務德州經濟社會發展白皮書》,3個項目獲評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2020-2021年度社會責任根植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