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琳

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憑經驗、靠感覺”的做法已無法滿足當前企業的高速發展需求,“靠數據說話”的決策模式已然形成。而一旦財務數據掌握的不全,分析出現偏鞏,都可能會造成決策的失誤,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由此可見,對一個企業決策者來說,唯有建立財務思維,不斷提升財務管理能力,才能推進企業行穩致遠。
一、明確定位,充分認識財務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關于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有一個廣泛的共識,說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要以資金管理為核心,這足以說明,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關于財務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財務報表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是至關重要的“晴雨表”,能夠直觀地反映出企業的資產情況、經營成果、資金流向,一個企業發展結構是否合理,盈利能力怎樣、市場競爭力如何等等,都可以從這三張報表中體現出來。這三張報表體現出的財務指標既是公司經營追求的目標,也是衡量公司價值的指標,還影響著政府、股東、社區等相關方對公司的印象。
(二)財務數據是企業發展的“成績單”。企業發展水平的高與低,成績的好與差,都要用財務數據這張“成績單”來衡量。無論是工作報告還是述職報告,都要涉及生產經營的各類數據,這就是我們用數據的形式向利益相關方和全體員工交出的“答卷”。企業按照“年初定賬、每月對賬、季度查賬、年底交賬”的方式,把重點項目、重要工作數據化、指標化,加強監測運行分析,及時補上薄弱環節,確保完成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就是用數據說話,充分發揮財務信息是企業發展的“成績單”的作用。
(三)財務信息是科學決策的“硬支撐”。企業科學決策,離不開高質量的財務信息作支撐。財務管理工作就如同醫生的“聽診器”,為經濟發展把脈問診,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比如,企業年度預算和“十四五發展規劃”,都是以大量翔實可靠的財務數據為依據,結合當前發展形勢進行科學研判后確定的。再比如,通過對流動比率、資產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就能查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特定環節遇到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可以說,財務信息就如同汽車的“儀表盤”,可以告訴我們系統是否運行正常,速度是否在合理區間。
(四)財務語言是商業世界的“通行證”。財務管理中對資產、負債、費用、收入、利潤等要素進行了統一嚴格的定義,這樣我們在使用這些語言時,就可以相互理解,不致發生歧義,因此,各種經濟事務才可以在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等機構之間進行暢通的交流。而且隨著各國會計準則越來越趨同,財務語言也就成為了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所以說,只有掌握好財務語言,才能進一步理解商業邏輯,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二、把握重點,構建財務思維,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只有提高企業核心管理團隊對財務管理的專業認識,逐步建立財務思維,讀懂財務數據,聽懂財務語言,才能規避潛在風險,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切實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是在對財務管理的認識上,要有新提升。決策者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決策,國內外無數成功經驗證明:“科學正確決策=90%的信息+10%的判斷”,因此作為決策者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財務知識,閱讀有用的財務信息,才能科學的決策,如果只憑經驗、靠感覺管理,甚至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不理解、不支持,必將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大的潛在風險。
二是在推動財務管理融入生產經營的深度上,要有新提升。決策者要轉變管理觀念和管理方式,將財務管理更加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要找準財務數據背后的經營管理問題,對影響公司效益增長的因素及時開展專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不斷提高企業發展水平。要緊盯提質增效工作落實,深入推進效益提升、虧損治理、費用壓降等專項工作,深入挖掘稅收籌劃、成本費用、營銷支出等各環節降費潛力,全方位落實優化創效、降本增效等有效舉措,不斷提高企業的成本優勢。
三是在合規運行、嚴控風險的能力上,要有新提升。財務系統在合規管理體系中,肩負著重要使命,既是執行者,也是監督者,更是管控者。要堅持“規范運行,不越紅線”,嚴格遵守財務制度,嚴格執行會計準則,認真執行工作流程,將財務紀律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體現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源頭預防、過程監督、未端治理”的原則,圍繞制度優化、流程再造兩個重點,在資金支出、存貨管理、資產管理、預算管控等重點環節,做好過程把關;要把合規要求貫穿財務管控的始終,圍繞三大領域集中整治,突岀采購招標、工程建設、產品銷售等重要領域和關鍵事項的風險防控工作,不斷提高依法合規治理水平,切實堵塞管理漏洞。
總之,財務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啟迪思維、開闊視野、學習方法,進一步強化學財務、重財務、用財務的意識,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