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
摘 要 將新課標倡導的綜合性、實踐性學習理念貫穿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創設一種從激趣預讀到克難導讀、從整合通讀到碰撞精讀、從思辨研讀到探究寫讀的螺旋式上升讀法,同時輔以情境化活動、任務群學習、思辨性讀寫、開放式課堂來構成一種多元碰撞式的閱讀現場,以激發出學生閱讀的性靈,建立起學生閱讀的理性,最終建構起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經驗。
關鍵詞 《紅樓夢》? 整本書閱讀? 多維碰撞? 性靈
整本書閱讀的多元碰撞可借助對象多元、方式多元、思維多元、解讀多元、評價多元等來實現,現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發生來作探討。
一、 激趣預讀:激發閱讀興趣,沉淀閱讀心性
在開讀《紅樓夢》之前,最好先吊一吊學生的胃口,比如,可作如下的激趣激疑。
當你看到《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青春夢》時,你會想到什么?猜猜小說可能會寫些什么?
現代人經常在林妹妹和寶姐姐之間兩難選擇,可你知道在曹雪芹眼中她們其實就是一個人?不僅如此,林妹妹和寶姐姐在小說中還有影像人物,她們會是誰?
二、克難導讀:交代閱讀要領,樹立閱讀導向
《紅樓夢》一書人物眾多,情節繁密,故事性又不算強,而學生的“閱讀耐力不足,閱讀過程中建立關聯的能力較弱,缺少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難以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鑒于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在閱讀方向、方法、要領、心態上做一次綱領性的導讀,讓學生與文本的初次碰撞著力更柔軟、更有效。因此教師可先擬一份閱讀清單,對清單做適當解說后讓學生把清單貼于書本或筆記本上。
三、 整合通讀:交流閱讀經驗,探討閱讀方法
華東師范大學的崔允漷教授說,“教學其實是引起學習、維持學習與促進學習的所有行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也不例外。處于教學視域中的整本書閱讀其實是一種干預性的閱讀,既然如此,那么在學生和文本發生碰撞的開始,教師就有必要在閱讀的信度、法度、效度上給予學生適當地引領和督促?!靶哦取笔侵甘紫鹊米寣W生讀起來,充分尊重他們閱讀的初感,“法度”是指要引導學生初步探尋長篇章回體小說的閱讀方法,“效度”是指要著重落實學生對小說內容、結構的整體把握。
四、碰撞精讀:設計精讀活動,碰撞閱讀靈性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輔助學生對《紅樓夢》的閱讀理解,持久學生的閱讀動力,隨著閱讀的推進,教師還可適時穿插一些單篇賞讀或微型專題研討活動,以促進學生與文本的點狀式碰撞。比如可選擇一些經典單篇進行課堂精讀,也可確立一些符合青少年個性特點的微型專題來進行研讀。如讓學生描述開頭的三則神話故事,感受小說哈利波特般的傳奇色彩,進而領悟寶黛愛情的前世因緣;讓學生選摘寶玉讀書、淘氣、青春期困惑等情節來與自己比讀,從而感受這部青春小說藝術的真實性;還可以選擇“少女詩人”林黛玉的詩詞來進行賞讀,以消除眾多詩詞帶來的畏讀情緒??偠灾恍┚x活動要撞在學生心坎上,要能撞出學生的靈性。
五、思辨研讀:推進專題研讀,增強理性思辨
小說通讀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專題研讀活動,讓學生的閱讀超越感性、警惕慣性、增強思辨性,逐步“走向理性與清明”。這時可引導學生以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安排、環境描寫、藝術手法、主題意蘊等為切入點,整合多個單篇來進行群文閱讀,以促進學生與文本更深層次地碰撞,讓學生的語言應用、思維品質、審美鑒賞、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素養呈相互成就式的上升。
如以人物形象為主題的,可聚合單個人物,還可組合多個人物,比如“金陵十二釵”“紅樓男子說”“寶玉、黛玉、妙玉之間的鏡像關系”等專題。
如以情節設置為主題的,可架構起小說中的死亡系列,如可卿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等,來讓學生感受小說那種“忽喇喇似大廈傾”的末世悲音。還可選擇“寶玉中鄉魁”和“賈府沐皇恩”兩個情節,從個人和家族命運安排的角度,讓學生結合前五回的判詞和曲文來進行探討。
下面筆者以“探究小說的多重意蘊”為例,設計了一組讀寫思辨式的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透視寶玉的女性觀,探究小說的多重意蘊。
活動一:梳理《西廂記》《孔雀東南飛》《長恨歌》《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再與《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比較一下,試談談賈寶玉“情不情”的意義所在。
活動二:寫一份關于“金釧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鴛鴦之死”的死因報告,想想賈寶玉會怎么寫?賈母、王夫人、賈政等人又會怎么寫?
活動三:有人說,賈寶玉是賈府的“問題少年”;也有人說,賈寶玉是當時社會的“多余人”;還有人說,賈寶玉其實是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你認為呢?試以《我眼中的賈寶玉》為題寫一篇發言稿,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六、 探究寫讀:深入鉆研探討,呈現讀寫成果
整本書閱讀的目標不僅僅在于閱讀行為本身,更在于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深化自我認知與自我建構,這種自我建構可通過綜合性讀寫成果來呈現,教師可作適當的選題指引:可賞經典回目,如《共讀西廂之再讀》;可作評價鑒賞,如《此恨不關風與月——由劉姥姥形象推知小說的亞主題》;可作問題探究,如《賢寶釵?時寶釵?識寶釵?》;可作細節深入,如《解讀那些手帕物語》;可作想象創作,如《如果大觀園的人有微信簽名的話》;可作跨文體跨媒介創作,如將某一回目改寫成課本??;還可以開辯論會、作主題演講、辦手抄報……總而言之,要給學生充分交流展示的平臺,要讓他們在一種充分地碰撞中激發出更多的靈性,要讓《紅樓夢》的每個字不是長在書本上,而是長在每一個鮮活的個體上。
葉圣陶說:“讀整本的書,不僅可以練習精讀、速讀,有利于養成好的讀書習慣;還可以進行各種文學知識與文體閱讀的訓練,學生閱讀的心理會更加專一,閱讀效果也會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鳥之效。”師生共讀《紅樓夢》建立起來的一些閱讀經歷和閱讀經驗,會引領更多學生走上自主閱讀的道路,學生的自主閱讀越豐富,他們的文學素養、精神品格、審美體驗就會越充沛,人生也將會碰撞出更多的美好與可能。
[作者通聯:湖北江陵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