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濱??h融媒體中心,江蘇 濱海 224500)
在新媒體時代,新興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的繁榮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傳統媒體不得不面對挑戰。如何應對這個挑戰,進行思維轉變,提高傳統媒體的競爭力,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了傳統媒體一條轉型之路。通過融合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傳統媒體可以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效率和質量。
融媒體思維是指在新聞采訪和報道過程中,將多種不同媒介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多維度的報道形式。融媒體思維的提出,使得傳統媒體在新聞采訪時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優勢。
在采訪工作中,不能采用單一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可以利用多種社交媒體軟件交流采訪,使新聞采訪的方式更加靈活,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環境等問題的約束[1]。
1.面對面采訪:是傳統新聞媒體的一種基本采訪方式。這種方式通過面對面交流,采訪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受訪者的想法和觀點,獲取更全面、準確的信息,適用于一些對信息準確度、深度要求高的報道。
2.電話采訪:采訪者可以通過電話采訪收集信息,比起面對面采訪,電話采訪更加靈活便捷,常常用于快速獲取信息而不受地域限制,特別是在熱點新聞事件剛剛發生時,電話采訪是很好的獲取新聞素材的方式。
3.網絡視頻采訪: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直播、即時通訊軟件等,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獲取新聞素材,視頻采訪能夠傳遞出采訪對象的態度和情緒,增加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吸引力。
4.社交媒體采訪:把采訪轉移到社交媒體平臺進行,通常是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采訪。這種采訪方式的優勢在于可以快速、直接地向受眾傳遞消息,而且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性比較強,采訪過程可以形成話題并引起討論。
在新時代,新聞報道的形式更加豐富。例如,直播報道,傳統媒體可以結合直播等新型媒體形式進行即時報道,讓讀者能夠第一時間知道新聞事態的發展,直播還能夠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感,提高讀者的參與度。自媒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新聞采訪和報道形式,傳統媒體也可以建立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在不同的自媒體平臺上發布新聞內容,與讀者互動,拓展影響面。濱??h委、縣政府緊隨時代腳步,啟動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探索形成了“政務微信+政務自媒體+電視臺新媒體引領”的新媒體傳播模式。其中,政務自媒體采用了“濱海發布”“濱海交通”等自媒體賬號,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推送各類新聞資訊、政務公開信息、文化旅游資源等內容,實現了政府與公眾互動和信息交流的有效渠道。在疫情期間,濱海縣通過政府自媒體平臺,及時、準確地發布疫情防控信息,引導群眾科學防疫。在全縣篩查過程中,縣政府還通過抖音等自媒體平臺上的“綠水青山Live 直擊”欄目,詳細介紹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和群眾生活點滴,實現了信息發布與受眾互動的密切聯系。
融媒體新聞采訪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采訪多個角度,對一個事件的深度分析更加全面,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細節信息,讓報道變得更加全面準確。融合新聞建立在融合媒介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綜合而又靈活地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以及關鍵詞與超鏈接、互動設置等技術報道新聞[2]。這可以讓讀者以不同的方式感知新聞,同時也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使報道更加完整和立體。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傳統媒體可以與讀者即時互動,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反饋。例如,江蘇省電視臺在新聞節目中開始嘗試“即時新聞”形式,采用現場連線、電話連線等方式,使報道更加貼近現實,更具時效性和互動性。此外,利用互聯網技術,傳統媒體可以發起在線問卷調查、投票等活動,收集更多讀者意見,從而形成更加全面的報道內容,比如《南京日報》開設了“南報客戶端”,采用短、小、快的新聞形式,提供更具深度、廣度和針對性的報道,實現了深度轉型。傳統媒體可以與專業研究機構、學術機構、公益組織等合作,共同開展調查研究等活動,獲得更加詳實的信息。此外,與企業合作也可以提供更豐富的資源。
融媒體新聞采訪可以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呈現方式。比如,針對年輕人的媒體,可以采用更為時尚、活潑的語言和圖片,而老年人更加關注生活實用信息,因此,可以采用更為溫馨、體貼的表達方式。也可采用個性化推薦算法,根據用戶的興趣和閱讀記錄,決定新聞報道中哪些信息展示在用戶面前。這種推薦算法可以給受眾帶來更多感興趣的內容,提高新聞報道的受眾舒適度和滿意度。例如,今日頭條通過分析用戶在APP 上的行為數據,包括點擊、閱讀、分享等信息,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個性化推薦。當用戶每次打開APP 時,今日頭條會通過算法分析用戶此前的閱讀記錄和評價,并根據這些信息為其推薦更多的相關新聞報道。融媒體新聞采訪還可以形成品牌差異。通過獨特的呈現方式、貼近實際生活的報道內容、緊跟高科技發展趨勢等方法,融媒體新聞采訪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差異,讓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受眾關注。
在受眾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新聞媒體需要根據受眾的需求來進行新聞的采編制作與發布,應用單一的媒介形式來進行傳播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受眾的信息需求[3]。新聞采訪可以在多個平臺上同步發布新聞報道,如在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網站等多個平臺發布。這樣做不僅可以實現新聞報道跨平臺發布,還可以擴大報道的受眾范圍,提高報道的曝光度和影響力。新聞采訪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平臺,實現多媒體共享,就是把新聞報道中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資源在不同平臺轉移和共享,使得報道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能為不同平臺提供更為全面優質的內容支持。將新聞采訪跨平臺發布,增加訪問渠道。通過在不同的平臺上發布,可以吸引更多用戶前來閱讀自己的報道,提高報道的曝光度和用戶流量。通過跨平臺發布,可以滿足不同受眾對于新聞報道的需求,擴大報道的受眾范圍和影響力,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采訪具有更強的互動性,這是由于新技術和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傳播方式轉變為多向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互動模式。傳媒機構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與讀者交流,如社交媒體、微博、微信、直播等。這些渠道可以實現多方位互動,包括實時評論、點贊、分享、回復等。讀者可以自主選擇獲取信息的平臺和形式,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平臺上關注自己喜歡的傳媒機構或記者,獲取最新資訊。讀者還可以通過互動與傳媒機構反饋,以促進雙方的交流和互動,例如《揚子晚報》曾在報道“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去世”時使用網絡視頻直播技術報道?!稉P子晚報》在網絡直播過程中不僅設立了實時互動問答環節,還將報道內容在微博、微信等多個平臺推廣,增強了報道的影響力和社會反響。
面對新媒體的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必須運用融媒體思維,不斷改進自身的新聞采訪方式和流程,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求和讀者的要求。
建設多媒體新聞采訪團隊是指在媒體機構中組建出一支負責多媒體新聞采訪的專業團隊,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當今社會快速變化、信息多元化、讀者需求個性化、媒介形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團隊結構和人員配置方面,建設多媒體新聞采訪團隊需要根據媒體的具體情況,包括機構規模、業務范圍、定位定位等,考慮相關的團隊結構和人員配置。通常情況下,多媒體新聞采訪團隊由記者、攝像師、編輯、程序員、視覺設計師、運營等不同職業的專業人才組成。這些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協同工作、互相補充,高效完成新聞采訪任務。在軟硬件設施和采訪工具方面,多媒體新聞采訪團隊需要有符合要求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如高清視頻攝像機、專業錄音設備、多功能錄音棚、計算機以及專業采訪軟件等。同時,需要每個人員掌握采訪的工具和技能,如拍攝、編輯、剪輯、文字記錄、數據分析等。
首先,為了保證多媒體新聞采訪團隊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并保證新聞報道的質量,需要建立相應的流程與規則。例如,在采集新聞前,需要確立采訪范圍、目標、時間等細節問題,以及在采訪過程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和職業規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社交網絡、微博、微信等媒介的興起,大量的新聞信息需要篩選、整合和分析。因此,多媒體新聞采訪團隊需要加強對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從而處理出更多有利于新聞報道的信息內容。其次,也需要注重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為新聞報道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數據支撐。團隊內部的溝通與交流也十分重要。通過定期召開會議、交流經驗、分享資源等方式來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聯系和合作,從而更好地完成新聞采訪任務。
數字化技術支持是指在新聞報道中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手段,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等技術,幫助媒體機構更好地挖掘信息,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和質量。大數據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范圍廣泛,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媒體機構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從而使新聞報道更加全面、深入。例如,新聞機構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人們的需求和關注點,據此調整新聞報道的選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新聞報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語言處理技術分析和梳理新聞內容,幫助編輯加速新聞的處理過程,還可以實現文章的自動摘要、翻譯、關鍵詞提取等功能,使新聞報道更加精準、高效。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如Siri 和Alexa 等,也可以用于新聞采訪。例如,新聞記者可以利用語音助手隨時查詢信息、采訪對象背景和相關資料,以便更好地做好新聞采訪工作。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受眾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新聞事件,這種情況下的體驗效果更加深刻。例如,新聞機構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示環境或衛星圖像等資料,使觀眾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新聞事件。云計算技術為媒體機構提供了更多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媒體機構可以租用云端存儲來存儲新聞內容及多媒體數據,節省存儲成本,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新聞內容的安全。數字化技術支持可以幫助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媒體機構可以建立自己的數字平臺,推出定制化的新聞內容,為讀者提供更多元化服務。數字化轉型還可以降低傳統媒體的運營成本,增加新商業模式的開發空間,實現媒體價值的提升。
整合多平臺數據就是通過整合多個平臺的數據,從而獲得更全面、準確、豐富的信息。這種數據整合在新聞報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媒體的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在整合社交媒體數據方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新聞報道中,整合不同社交媒體平臺的數據,可以讓新聞機構更好地把握公眾對話、意見及情感傾向,使新聞報道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在整合傳統媒體數據方面,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電視、報紙、廣播等。整合傳統媒體的數據,能夠更全面、準確地了解新聞事件的進展和發展趨勢,讓新聞報道更具參考價值。例如,在讀者瀏覽報紙時可能會注意到某篇報道,在電視和廣播中可能也有相關的報道。在這種情況下,新聞機構可以通過整合不同傳統媒體的信息,獲取更全面和準確的報道內容,增強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和客觀性。
在整合自有媒體數據方面,媒體機構自有的數據也是整合數據的重要來源。例如,新聞機構可以整合歷史新聞數據,從而對比分析不同新聞事件的發展情況,或者整合自己的資料庫和讀者信息,提供更加定制化的內容服務。多平臺數據整合工作需要統籌規劃和協調。新聞機構應該制定數據整合的標準和流程,并且建立數據管理系統,提高數據收集、整合和分析的效率,同時還需要協調各個部門溝通和協作,以確保數據整合工作順利開展。在制定數據安全策略方面,數據安全問題在多平臺數據整合中尤為重要。新聞機構需要制定完善的隱私保護政策和措施,建立嚴格的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確保收集到的數據能夠得到有效管理和保護,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可以使用加密技術來保護數據的機密性;可以建立多層次的防御措施來防范潛在的攻擊,如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還可以定期備份數據,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如何在采訪過程中運用融媒體思維,提升新聞報道質量和傳播效果,是傳統媒體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傳統媒體應該利用數字技術和移動網絡技術,充分挖掘媒體平臺的使用效率,整合多種媒體資源,提升新聞報道的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傳統媒體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應該積極利用融媒體思維,培養跨媒體平臺合作和協作的工作流程。這種方式可以通過新媒體、社交媒體、線上媒體等渠道,構建信任關系,使其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信息量和深度。傳統媒體還要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強化最終目標的意識和理解,采用更多數據分析手段和技術手段,搜集、分析和整理新聞數據,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和權威性。說到底,傳統媒體需要不斷跳出傳統框架,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移動網絡技術,嘗試新的方式與思維來豐富新聞內容,提高新聞的吸引力與可讀性,回應時代的轉型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