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采詩觀風”:中唐新樂府詩人對詩歌輿情功能的張揚

2023-12-11 08:10:05馬蘭州
文學與文化 2023年2期

馬蘭州

內容提要:先秦曾出現過“采詩觀風”的制度,這種制度能使詩歌發揮輿情功能。中唐新樂府詩人倡導恢復“采詩觀風”制度,并創作具有輿情意義的詩歌,這類詩作每每帶有“報道”新情況的意味,形成獨特罕見的意象群。

先秦曾出現過一種“采詩觀風”的制度。其基本內容是:國家安排基層“行人”“官師”采集歌謠,將包含民意輿情內容的歌謠收集起來,送由樂官配樂,經大師審音定樂后進奉人主。這類歌謠可以用來“采詩觀風”,作為了解和調整施政得失的根據。漢武帝時期曾設立樂府,“采詩夜誦”①[清]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471頁。。中唐時期,元、白、張、王等新樂府詩人“建采詩之官”②[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50頁。,自覺創作詩歌,反映民生艱難,以“備風謠之采擇”③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第127頁。。這些詩歌帶有濃厚的輿情色彩。

一 “采詩觀風”:先秦時期詩歌輿情制度的基本內容

“采詩觀風”在先秦時期是一種國家制度安排。這項制度最早見于《尚書》中的《夏書》,《夏書》已經亡佚。目前能看到的可靠記載是《左傳》的轉引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中華書局,2009年,第1018頁。。有人對“采詩”制度表示懷疑,例如清人崔述⑤[清]崔述:《崔東壁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43頁。。但早期的一些重要經典,如《左傳》《國語》《周禮》《禮記》,對“采詩觀風”都有明確的載錄。漢代班固在《漢書》中就記載道:“古有采詩之官。”⑥[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2916頁。東漢大儒何休⑦[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第328頁。、鄭玄對“采詩觀風”也均表示肯定。唐代白居易、元稹等人還積極倡導恢復“采詩”制度。所以,“采詩觀風”制度在先秦當確乎存在。

關于這項制度,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辨析。為了后文論述方便,現將幾條關鍵的例證臚列如下:

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左傳》襄公十四年)⑧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1017-1018頁。

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國語·周語上》)①徐元誥:《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11頁。

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禮記·王制》)②[清]孫希旦:《禮記集解》,第328頁。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漢書·食貨志》)③[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1572頁。

(一)采詩的目的是察知輿情

從屬性上講,“采詩觀風”是一種教化制度,屬于所謂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④[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4年,第1123頁。的方略。采詩的目的是“觀”,即察知百姓疾苦。“徇于路”的“徇”通“巡”,“巡”有省察的意思。《說文》:“巡,視行也。”段注:“有所省視之行也。”⑤[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第70頁。可見,采詩是為了考察為政偏失,“采取怨刺之言”,讓王者足不出戶而“知天下所苦”⑥[清]王先謙:《漢書補注》,第1573頁。。采詩最終要落實到政策調整上。《漢書·藝文志》云:“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自考正”即朝廷從施政上自行考校得失、補苴罅漏。

(二)“采詩”的行為主體是基層“行人”

“采詩”的主體,《左傳》說是“逎人”,漢代劉歆說是“軒車使者、逌人使者”⑦[漢]揚雄著,張震澤校注:《揚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3頁。,班固說是“行人”,唐人徑稱“采詩之官”。下面對這幾個稱呼加以辨正。

1.“遒人”“逌人” 清人朱駿聲以為“遒”通“趥”,“趥”是“行貌”,所以“遒人”即“行人”。《漢書》正作“行人”。“逎人”又作“逌人”。“逌”和“逎”實為異體字。朱駿聲云:“家大人曰:‘“卣”者“酉”之變。’”⑧[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2016年,第274頁。

2.“行人” 采詩的“行人”究竟是什么官職呢?傳統上,一般將采詩的“行人”解釋為外交“行人”。朱駿聲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采詩的“行人”就是《周禮》所說的“大行人”。《周禮》云,“大行人”“屬象胥”,聚集譯官,“諭言語”,“協辭命”。所以,在朱駿聲看來,采詩“行人”和外交“行人”是同一官職⑨[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第187頁。。直到目前,學界主流的看法還是這種觀點。

但是,這種觀點實際存在問題:外交“行人”掌管對諸侯的考績,聘問邦國,協調諸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職;而采詩“行人”與官師、百工并論,“官師”乃“官之小者”⑩[清]王引之:《經義述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060頁。,地位很低;“逎人”采集歌謠,類同“街談巷語”“芻蕘狂夫之議”?[漢]班固:《漢書》,第1745頁。,屬于下層官吏。從擔任的人員來看,東漢何休認為“行人”也是由民間年老的人擔任?[清]孫希旦:《禮記集解》,第328頁。。

總之,無論地位還是任職人員,采詩“行人”屬于下層官吏,與外交“行人”殊為不侔。所以,“采詩”的“行人”與外交“行人”并非同一官職。

那么,采詩的“行人”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職位呢?揆之《周禮》,“逎人”“行人”當屬“地官司徒”下面的職事人員。司徒既管“邦教”,“又掌地事”①[清]孫怡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2013年,第641頁。。班固記載“逎人”是在《食貨志》部分,該志研究“制土處民”之道(《漢書·食貨志》),正與“邦教”“地事”相合。

從職事內容看,“逎人”“行人”與“地官司徒”下面的“誦訓”相當。“誦訓”中的“訓”,有“說教”之義(《說文解字》)。“誦訓”的職責是“掌道方志,以昭觀事”,即搜集各地掌故,獻言于王,包括“四方言語所惡”②[清]孫怡讓:《周禮正義》,第1197頁。、各地言語忌諱。也就是說,“誦訓”的工作范圍包括搜集各地的方言。辛德勇先生認為,“誦訓”屬于上古王官之學中的地理學體系,具體負責執掌地方人文地理③辛德勇:《〈周禮〉地域職官訓釋——附論上古時期王官之學中的地理學體系》,《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第63頁。。“誦訓”下面有“徒八人”。這些徒役當是具體負責巡行、收集基層信息的人員。這與“行人”之職是吻合的。漢代劉歆指出,“軒車使者”“逌人使者”負責巡行野外,采集“代語、童謠、歌戲”④[漢]揚雄著,張震澤校注:《揚雄集校注》,第273頁。。揚雄正是采訪“軒車使者”“逌人使者”才撰成《方言》的。

“遒人”從基層采集輿情民意,構成進諫的重要素材。《國語》有“誦訓之諫”,賈逵解釋為“官師所作誦訓之諫”⑤徐元誥:《國語集解》,第501頁。。張海波先生認為“誦訓之諫”的“誦訓”,就是《周禮·地官》中的“誦訓”一職⑥張海波:《〈國語〉韋昭注“誦訓”辨誤》,《中國史研究》2018年第2期,第32頁。。《國語》中“誦訓之諫”與“在輿”的“旅賁”,即車上勇力之士,還有“官師”并列,這些都是底層職事人員。所以,“誦訓之諫”是基層小吏搜集來的地方風俗信息。

至于“遒人”的寫法,王引之認為其實最初作“?人”,“?”從丌從辵,本義是“以木鐸記詩言”的小吏。《說文》所保留“?人”的本義,正是古之采風小吏的含義。“遒”,本義是“迫”,也有“終”之義。“遒”的義項與“記詩言”的“?”本不相涉。“?人”作“遒人”,王引之認為是字形訛誤的結果⑦[清]王引之:《經義述聞》,第1060頁。。

(三)“采詩觀風”中的信息流動

“采詩觀風”擁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包括三個環節:第一個是基層采集,主要是“官師”“鄉師”“行人”采詩;第二個是配樂環節,即行人將采集的詩獻給司樂系統,由瞽矇配樂,太師審定;第三個環節是公卿獻詩,即由“大師”或者公卿獻給天子。“大師”為“樂工之長”⑧[清]孫怡讓:《周禮正義》,第1296頁。,負責整比次序和審音調樂。

以上信息流動系統中,“官師”“鄉師”都是負責基層采風的小吏。其中,“官師”與“師長士”含義基本相同;“師長士”有“士”的意思,“官師”正是“士”的意思⑨[清]王引之:《經義述聞》,第1060頁。。值得指出的是,“官師”不屬于大夫階層。《左傳》云:“官師相規。”楊伯峻先生認為“官師”屬于“小吏”,地位不高⑩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1018頁。。“鄉師”,按照《周禮》,主管“所治鄉之教”和“戒令糾察”之事,負有采集民情的職責;“鄉師”,“以木鐸徇之于市朝”;“市朝”為“國中及郊野之市”,乃“眾之所聚”之所,是輿情密集分布的場域。“鄉師”不但考察民情,還能“以歲時巡國及野”,隨萬民饑乏而周急之。?[清]孫怡讓:《周禮正義》,第819、834頁。也就是說,“鄉師”可以針對輿情采取一些應急措施。所以,“鄉師”之“師”,不應訓為“教人以道者”(《說文解字》),而應釋為“官長”,如段注所言:“正、師、胥,皆長也。”①[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275頁。

總之,“官師”“鄉師”都屬于基層小吏,他們能夠密切接觸輿情,有機會采集到民意態度。

二 “遣觀風之使”:中唐新樂府詩人對詩歌輿情制度的理論倡導

“采詩觀風”制度后來在漢代一度施行,樂府罷停后直到隋朝,這項制度都長期廢置不用。白居易曾痛心地寫道:“周滅秦興至隋氏,十代采詩官不置。”(《采詩官》)到了唐代,陳子昂曾倡導“采詩觀風”;杜甫的部分詩歌也表露出一定的輿情色彩。陳寅恪認為“三吏”“三別”以及《兵車行》即符合“采詩觀風”的原則②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123頁。。

中唐時期,以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人為代表的新樂府詩人,目擊中唐社會痼疾,反思社會動亂,“揣摩當代之事”③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122頁。,倡導恢復“采詩觀風”制度。這批作家中,元結是先導式人物;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領袖;元稹則奮力襄助,推波助瀾;張籍、王建又從創作上踐行呼應,一度形成中唐輿情詩創作的時代潮流。

白居易在元和元年(806)作《策林》七十五篇④[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附錄第9頁。,其六十九《采詩》主張:“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元和二年(807),白居易任府試官時,設計的策論問題中就有恢復“采詩官”的設想:“今有司欲請于上,遣觀風之使,復采詩之官”,使其“日采于下”“歲聞于上”⑤[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第2865頁。。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與元九書》再次闡述設立采詩官制度的設想。白居易新樂府詩“五十篇之殿”為《采詩官》。陳寅恪認為該詩是白居易詩學“旨趣理想”的宣言⑥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305頁。。元稹也是“采詩觀風”路線的積極響應者。其《驃國樂》云:“古時陶堯作天子……又遣遒人持木鐸,便采謳歌天下過。”

白居易倡導“采詩觀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白居易確立了“采詩觀風”的哲學基礎

白居易為“采詩觀風”找到了哲學基礎。其《采詩官》云:“下流上通上下泰。”這是《易經》“泰卦”的思想:“泰,小往大來。《彖》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⑦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5頁。根據《易經》的思想,如果信息暢通,上下和諧,國家就安泰和平;如果上下猜忌,信息梗阻,國家就會陷入變亂。中國古代的國家政治制度,天生帶有一種致命缺陷:王者深居九重,“君耳唯聞堂上言,君眼不見門前事”,而“貪吏害民”,“奸臣蔽君”,君王無法掌握實情,勢必陷入否閉混亂的境地。白居易倡議道:“欲開壅蔽達人情,先向歌詩求諷刺。”(《采詩官》)白居易正是站在《易經》通泰哲學視角上提倡“采詩觀風”的。

(二)白居易確立了“采詩觀風”的“詩道”體系

白居易將儒家的“兼濟之志”貫注到詩歌中,建立以“義”為核心的“詩道”理論,奠定了詩歌的價值哲學基礎。白居易在《與元九書》提出“情——言——聲——義”體系,用隱喻的方式表達了“情”“言”“聲”“義”的關系:“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⑧參見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第二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96頁。在這四個關鍵因素中,“情”是詩歌打動人心的力量源泉,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言是傳遞內容的憑借,所以詩歌“莫始乎言”;聲韻能產生強烈的沖擊力,故“莫切乎聲”;詩歌的各項因素中,最能從深層次撼動人心的是“義”,所以他說詩者“莫深乎義”。“義”是詩歌的生命,是“詩道”的靈魂。

既然“義”如此重要,那么,白居易所謂的“義”究竟指什么?

白居易在其表述系統中,“義”和“六義”有時交替使用,其含義有兩個層次:首先,從表層來看,白居易所謂的“義”即“六義”,就是風雅比興。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云:“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其次,從深層次來看,“莫深乎義”中的“義”,指的是詩歌主動真實地反映現實弊政、“救濟人病”(《與元九書》)、上達人主、“裨補時闕”的一種關懷民生的精神。白居易用“義”這一標準對歷代作家進行了評價。白居易肯定的是東漢梁鴻《五噫歌》、陳子昂《感遇》詩、杜甫“三吏”及《塞蘆子》《留花門》等三四十首作品。凡是白居易所肯定的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征:真實反映了現實弊政問題、民生艱難的輿情民意,甚至包含了時局情報,例如《塞蘆子》。

“義”比較抽象,通過什么來顯示呢?白居易認為“義有類”。“類”是何意?《禮記·學記》云:“九年知類通達。”注:“知事義之比也。”從隱喻學說的角度來看,就是認知主體知悉一個系統,便能旁通相類似的系統,即朱子所謂之“聞一知十”“觸類貫通”①參見[清]孫希旦:《禮記集解》,第959頁。。結合以上訓釋,綜觀白居易的表述,“類”實際指的是能夠顯現“義”的事象。“義”是抽象的,但又有事可征、有象可比,要靠“類”來外化、顯現。只有將能展示“義”的“事類”顯現出來,才能打動人。所以說“類舉則情見”(《與元九書》)。

但問題是,白居易對“義有類”中的事類、事象有著特殊界定:同為“類”,晉宋人的風花雪月,與《詩經》“北風其涼”含義大相徑庭。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注家解讀這句話,向來于“事”字無所著落。通觀白居易的詩歌思想:“事”指的是當政者施政不當而導致的現實弊政、民生輿情事實。白居易說他的新樂府詩歌是“因事立題”(《與元九書》)。考察這些“事”,無不是施政不當而產生的現實弊政問題和民生問題。“歌詩合為事而作”,正是說詩歌要采集、反映這些現實弊政和民生問題,上達人主。這才是“詩道”之所在,也是詩歌的價值指歸。

三 “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中唐新樂府詩人的輿情詩創作實踐

中唐新樂府詩人,在創作實踐上踐行“采詩觀風”思想,搜集輿情,一事一吟,隨事立題,表現出鮮明的問題意識,攜帶著民眾的利益訴求,旨在上達人主、以改進為指歸,具有明顯的輿情色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意識:作品包含“生民憔悴”的輿情事實

中唐時期,社會矛盾嚴重,外患內亂頻仍。“安史之亂”以后,唐王朝中央的統治力大為削弱,藩鎮掌握軍政財賦大權,成為蔓延中晚唐乃至五代割據的禍亂根源,軍隊嘩變此起彼伏;宦官專權,“節度使多出禁軍”,盤剝百姓,號稱“債帥”,形成盤根錯節的政治痼疾;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淮泗沃壤”生滿“荊棘”,“雀鼠猶餓”(元結《問進士·第三》)。外部則不斷遭受吐蕃的大規模侵擾。唐憲宗嘆息:“兩河數十州、國家政令所不及”,“河、湟數千里,淪于左衽”。②參見[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11年,第7804頁。

在這種局面下,民眾承受各種嚴苛的盤剝。中唐民生問題最嚴重的就是賦稅沉重。李吉甫云,元和初年,唐王朝賦稅“四分減三”,而“天下兵仰給縣官者八十三萬余人”,加之“水旱所傷”“非時調發”“敕使煩擾”,“三分勞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待衣坐食之輩”。③參見[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806-7807頁。

中唐時期,元、白、張、王等人均通過詩歌對賦稅問題有所反映。白居易元和四年(809)所撰《重賦》可謂反映重賦問題的總綱。詩云:“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貪吏得因循”“斂索無冬春”。詩歌將賦稅沉重的根源揭示出來。其《杜陵叟》反映農夫受到嚴苛盤剝,發生災荒,農夫典桑賣地也要納稅。白居易反映這些問題,不是簡單停留在揭露的層次上,他希望能“使采之者傳信”(《新樂府·序》)。這就與一般反映現實的詩歌區別開來,使其帶上輿情色彩。

新樂府詩人反映重稅問題時,尤其突出反映了織戶和漕戶的問題。元、白、張、王諸人幾乎都有這方面的作品。

織戶是有官籍的專業供織人家,所謂“名在官家供進簿”(王建《織錦曲》)。當時織戶所受盤剝非常嚴重。貞元后,宣州太守為了邀寵,在常貢之外,別進五色線毯,白居易“憂蠶桑之費也”,作《紅線毯》①[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白居易集箋校》,第221頁。;“念女工之勞也”,作《繚綾》,反映越溪寒女的凄慘生活。據王建《當窗織》記錄,水寒手澀,絲線脆斷,織女辛酸凄苦,艱苦備至。詩人憤慨于貧富差別和剝削現象:“貧家女為富家織。”織女們忙忙碌碌不敢歇息,唯恐限日無法完成貢賦。織成的布帛卻要“輸官上頭”,到頭來落得天寒衣單,還不如倡家“十指不動衣盈箱”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詩》(增訂本),中華書局,1999年,第3362頁。。有些女工,為了耗盡心血紡織新樣,竟然“終老不嫁”③[唐]元稹著,周相錄校注:《元稹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684頁。。元稹《織婦詞》云:“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

漕戶問題也是中唐新樂府詩人集中反映的問題。王建的《水運行》描寫了漕運船工的艱難情狀:漕民運米,“壞舟畏鼠復畏漏”;加之官吏相挾為奸,漕民“榜笞號哭之聲聞于道路”,“禁錮連歲”,“赦下而獄死者不可勝數”④[唐]王建著,尹占華校注:《王建詩集校注》,巴蜀書社,2006年,第38頁。。這類作品與一般的反映現實問題的作品有所不同:詩歌在描述現象后還揭示了問題所在,漕運成本極其高昂,所費遠遠超所得,所謂“用斗錢運斗米”,靡費之甚。詩歌最后還給出了政策建議:“遠征海稻供邊食,豈如多種邊頭地。”(《水運行》)這明顯帶有輿情意義。

(二)受眾指向:詩歌要表達民眾的政治訴求

帶有輿情意義的詩歌具有一個重要特質:詩歌包含民眾的社會態度和情感訴求。詩人將問題呈現給用事者,希冀達到改易政策、紓解民禍的政治目的。這種寫法其實早在《詩經》中就已經開始了。《詩經·小雅·節南山》針砭師尹貪暴,民不能堪。詩歌末尾云:“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周大夫家父代表民眾,強烈要求尹氏不能再繼續勞瘁民眾。這就是政治訴求的一種表達。

中唐新樂府詩人繼承了《詩經》的精神,表達了民眾的政治訴求,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有著鮮明的受眾指向。元結《忝官引》云:“公車詣魏闕,天子垂清問。”王建《贈王侍御》云:“或人居饑寒,進退陳中情。”白居易《寄唐生》謂:“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又有《讀張籍古樂府》云:“愿播內樂府,時得聞至尊。”元和四年(809),發生旱災,李絳、白居易上疏減除租稅。唐憲宗“蠲租稅”“出宮人”“絕進奉”“禁掠賣”,“皆如二人之請”。從實際效果看,白居易的樂府詩“規諷時事”“流聞禁中”,引起唐憲宗的關注,唐憲宗也采納了不少意見⑤[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768頁。。

(三)旨在呈現:作品具有報道新情況的意味

中唐新樂府詩作反映問題時攜帶了某種罕為人知的新信息,將問題作為一種新情況報道出來,具有告知的屬性。這正是其輿情意義的體現,也是這類詩作與一般現實主義詩作不同的地方。

廣德二年(764),元結受命道州刺史。到了道州后,他發現州縣破亂,戶口耗減,原來四萬人口減到不滿四千;自他到官不足五十日,官府征求符碟竟達二百余封。這些都是出現的新情況,皇帝未必知曉。詩人強烈感受到,必須將這種情況上呈天子:“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辭。”于是作《舂陵行》,“以達下情”①[清]彭定求等:《全唐詩》(增訂本),第2695頁。。就是說,這類作品中帶有“發現”新情況的意味。詩人要急切地將其報告給天子。元結有些詩歌的題目就帶有“告知”意味,例如《賊退示官吏并序》云“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即包含了“陳示”的含義。這些都是輿情意義的特征。再如張籍《賈客樂》,詩歌鋪敘賈客常年飄蕩水上,奔走逐利,無所顧忌,悠游自在。描述完現象后,作品最后揭示:“農夫稅多長辛苦,棄業寧為販賣翁。”農夫不堪重稅,因商賈“姓名不在縣籍中”,于是棄農從商。中唐新樂府詩人之所以交相賦寫“賈客樂”,實際是要陳示“兩稅法”的流弊。貞元十年(794)年,陸贄曾經批駁“兩稅法”的弊端,“兩稅法”以資產為依據,缺乏標準,導致守土安居者“斂之日加”,于是不少農人“轉徙”從商。②[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680頁。

四 中唐新樂府詩人發揚詩歌輿情功能的效果

中唐新樂府詩人推行“采詩觀風”,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其在政治實踐和文學方面所產生的效果各有不同。

從政治效果上來說,白居易等人倡導的“采詩觀風”產生了一定的作用。《資治通鑒》載:白居易“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見而悅之”,“召入翰林為學士”③[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768頁。。但中唐新樂府詩人倡導的“采詩觀風”帶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義色彩,政治實效有限,主要影響還是發生在文學思想領域,政治上未實現革新目的,唐王朝也沒有恢復“采詩觀風”制度,甚至中唐時期連諫官的地位和作用也大為削弱。元稹曾上疏論諫職云,太宗時期的諫官,伴隨人君“宴游寢食”,不離左右;入議大政,“諫官隨之”;但“今之諫官”,“不得豫召見”,“不得參時政”,只不過“排行就列”“朝謁而已”④[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753頁。。

新樂府詩人所反映的一些現實弊政、民生問題也多未解決。宦官專權、藩鎮割據、重稅問題等已成不治之癥。由這些問題孶生出的次生災害也難以去除。例如,藩鎮進奉“羨余”這一問題,白居易曾作《重賦》予以反映。但納受“羨余”的恰恰是皇帝本人。唐德宗“專意聚斂”,藩鎮割留常賦、“增斂百姓”,進奉以市恩⑤[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694頁。。這就如同“樹欲靜而風不止”,“羨余”問題自然無法斷除。再如“宮市”問題,實際也是由宦官專權衍生出來的。宦官抑買人物,用紅紫染“故衣、敗繒”給之,“名為宮市,其實奪之”⑥[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7701頁。。針對這種弊政,白居易曾創作《賣炭翁》,“諫官御史數諫”。貞元十三年(797),張建封入朝也曾具奏,但唐德宗偏信代表宦官利益的言論,始終未能采納。宦官問題解決不了,“宮市”問題自然也難以解決。又如神策軍問題,仍是由宦官問題孶生出來的。白居易《宿紫閣山北村》即鞭撻神策軍的暴橫。神策軍中尉權傾天下,不但藩鎮多出自神策軍,甚至天子廢立都決于其手。同樣地,宦官問題不解決,就無法談及神策軍問題。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新樂府詩人繼承先秦“采詩觀風”思想,發揮詩歌關注現實、關懷民生的精神,展示詩歌的輿情功能,拓寬詩歌的社會功能,給唐代詩歌帶來了巨大影響:“采詩觀風”思潮推動了中唐現實主義詩歌的繁榮,詩人們直面現實問題,秉持“救濟人病”、反映現實弊政的理念,下情上達,期望有所改變,紓解民困;反映系列現實弊政和民生問題,形成一批獨特的意象,例如“水夫”“海人”“沒蕃人”等;詩歌作品不再追求含蓄和言外之意,而是寫得徑直、質樸,打破了中國既有的詩學傳統和接受期待,催生了一大批現實主義力作。同時,中唐新樂府詩人在創作中也帶來一些流弊,部分作品為了追求客觀信實,泯去情感,專事采集事實,喪失了情韻,顯得板滯干枯,質木無文;徑直樸露的表達方式,也喪失了含蓄之美,與讀者的接受期待出現參差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久草视频中文|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欧美午夜久久| 在线亚洲天堂|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婷婷成人综合|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婷婷中文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毛片免费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区| 欧类av怡春院|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天天躁狠狠躁|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九色91在线视频| www.91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3p|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欧美h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综合网址|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亚洲区欧美区|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日韩午夜片| 欧美中文一区|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成人亚洲天堂|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日本三级精品|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色视频|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激情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