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柳鶯 廈門海滄城建園林有限公司
在全球經濟密切融合和市場競爭不斷升級的現狀下,國有企業承擔著作為國家經濟主力的重要角色,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和發展挑戰。因此,在這種環境中,增強財務管理能力被視為國有企業持續發展的決定性要素。財務共享中心作為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能夠整合財務資源、優化流程、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一,財務共享中心的設立,是為了將企業內各個業務部門以及子公司的財務業務統一管理,這樣做的目的是優化財務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集中處理財務事務,可以進一步整合內部的財務資源,從而實現流程的優化。這種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避免多個部門之間的重復勞動和資源浪費,進一步顯著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第二,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可以促進財務業務流程標準化和自動化。通過引進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可實現財務數據的實時共享、傳輸和分析,有效減少人工干預和錯誤,提高財務報表的編制速度和準確性。
第一,通過規模化運作,財務共享中心可以顯著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集中處理財務業務意味著企業可以減少財務人員的數量,同時通過優化財務業務流程,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這樣既可以減少企業對財務人員的投入,又可以提高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第二,財務共享中心有助于降低物力成本。將企業內部的財務業務集中處理,可以減少各部門在財務軟硬件、辦公設備及場地等方面的投入,從而節省企業的物力成本[1]。
企業可以通過集中式的財務業務處理,得到更全面、精確的財務信息和經營狀況,為內部控制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使財務監控過程更加規范,降低人為操作失誤的可能性。財務共享中心有能力將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源和流程統一管理,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抵御財務風險,這包括對企業各項財務制度的完善,提高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以及對財務異常情況的快速發現和處理。
通過設立財務共享中心,企業可以實現財務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優化。該中心能整合企業內的財務資源,從而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避免資源分散和重復投入。這有助于提高財務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此外,基于對企業財務數據和業務需求的深入分析,財務共享中心可以為企業制定更為合理的財務策略和預算,進一步確保財務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一是部分國有企業的信息系統可能不夠先進,導致財務數據處理和信息傳遞的效率較低。這肯定會對財務共享中心整合企業內部財務資源的能力產生影響,進而導致財務共享中心的操作效率下降。二是由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滯后,部分企業難以實現財務共享中心所需的數據集成和信息交換。這會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在執行財務業務時出現數據不一致或信息不準確的問題,進而影響財務共享中心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三是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滯后還可能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由于部分國有企業的信息安全防護措施不足,財務共享中心會面臨信息泄露、數據篡改等安全風險。這不僅容易導致企業財務信息的丟失,還會對企業的聲譽和經濟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四是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滯后也會影響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財務數據的分析和應用。由于企業在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方面的不足,可能無法充分發揮財務共享中心提供的數據支持的潛力,從而錯失優化財務管理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機會[2]。
首先,部分國有企業在財務人才培養方面投入不足。由于缺乏系統的培訓計劃和專業課程,企業內部財務人員無法掌握財務共享中心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影響其在財務共享中心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其次,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在吸引和留住高素質財務人才方面面臨挑戰。由于存在薪酬待遇、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問題,這些企業可能難以招聘到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的財務人才。這將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在處理復雜財務問題時,缺乏足夠的專業支持,進而影響財務共享中心的運作效果。
一是未實現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在處理各類財務事務時效率低下。由于缺乏明確的操作規程和標準,財務人員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理解、執行各項業務流程上,從而降低工作效率。二是如果流程標準化的程度不夠,還會增加財務共享中心運行中的風險。若沒有統一的規范,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導致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產生數據差錯、遺漏或重復,從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三是流程標準化程度不足,導致財務共享中心在實際運作中難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在面對市場環境和企業戰略的調整時,未實現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則無法快速適應變化,影響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發展的支持能力[3]。
第一,對于財務法規和政策的了解不足,導致企業在財務共享中心的運作過程中,無法全面遵循相關法規要求,從而增加合規風險。財務人員對財務法規和政策的不熟悉,導致在處理財務事務時出現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行為,為企業帶來潛在風險。第二,風險識別與預警能力不足。部分國有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在風險識別和預警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這種情況下則無法及時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從而導致風險逐漸積累,最終可能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第一,國有企業應加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這包括投入資金升級企業的硬件設施,如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以滿足財務共享中心高效運作的需求。此外,企業還應在軟件方面進行投入,例如引進先進的財務管理系統和大數據分析平臺,為財務共享中心提供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持。
第二,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在信息技術投入過程中,國有企業應當高度關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企業需要構建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并配置精通信息安全的專業團隊,加強對共享中心數據的保護,防范信息安全風險。
第三,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國有企業應制定科學的數字化轉型戰略,明確數字化轉型的目標、路徑和階段性成果。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應優化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提高財務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同時,企業還應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國有企業應根據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為財務人才提供系統的培訓。這包括專業知識培訓、信息技術培訓、業務流程培訓等,以確保財務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和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引進優秀財務人才。國有企業應通過多種渠道,如招聘、內部選拔等方式,引進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素質的財務人才。同時,企業還應注重激發財務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為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提供人力保障。以某國有企業為例,該企業為推進共享中心建設,更加注重人才培訓和引進。在加大信息技術投入的過程中,引進具有專業信息技術技能的財務人才;同時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定期為財務人員提供信息技術培訓,提高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通過引進具有豐富信息技術經驗的財務專家,為財務共享中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4]。
實施激勵機制。為了激發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國有企業應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這包括設置合理的薪酬體系、設立專門的職業發展通道、實施定期的績效考核等。通過激勵機制,可以使財務人員更加關注財務共享中心的業績,提高工作積極性。
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加強企業文化的塑造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能增強財務團隊的團結性和忠誠度。企業應當著力提升員工的責任心、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以此營造出一個充滿和諧與活力的工作環境。
第一,制定和完善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標準。國有企業應根據財務共享中心的實際情況和行業最佳實踐,制定一套適用于企業的財務流程標準。這包括明確流程中各個環節的職責劃分、審批權限、數據傳輸規范等,確保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規范性。
第二,持續優化財務流程。基于財務流程標準的制定,國有企業應根據其經營成長的需求,定期對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進行審查和改進。這包括識別流程中的瓶頸環節、削減不必要的流程步驟、簡化審批流程等,從而提高財務共享中心的運作效率。
第三,強化流程監控與改進。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的流程監控體系,對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流程的合規性和高效性。此外,企業還應重視員工對流程的反饋意見,通過持續改進,不斷提升財務共享中心的服務質量。
第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助力流程優化。在推進財務流程標準化與優化過程中,國有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引入財務管理系統、實時數據分析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企業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財務流程的運作情況,為流程優化提供有力支持[5]。
建立健全財務共享中心的合規管理制度。國有企業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以及企業內部規定,制定一套完整的財務共享中心合規管理制度。這包括明確財務報告的編制要求、審計程序、內部控制要求等,確保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活動符合法律法規和企業政策。
強化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國有企業應建立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定期對財務共享中心的業務流程、內部控制等方面進行全面審查,及時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此外,企業還應利用數據分析等手段,定期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識別異常情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
完善風險防范與應對措施。針對識別出的財務風險,國有企業應制定相應的防范與應對措施,以降低潛在損失。這包括加強內部控制、完善審計流程、強化風險管理人員的培訓等,確保財務共享中心在面對風險時具備充分的應對能力。
構建強大的風險警報機制。國有企業應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打造一個可以實時追蹤的財務風險警報系統,以全面審視財務共享中心的商務行為。同樣,企業還需持續關注外部環境的變遷,例如政策改變和行業趨勢等,以便適時修訂風險應對策略,降低外部風險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首先,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國有企業應定期組織財務共享中心與業務部門的溝通會議,及時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為其提供財務服務支持。同時,通過溝通,財務共享中心可以更好地掌握企業業務的動態變化,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有針對性的財務建議。
其次,構建高效的業務協同流程。國有企業應優化財務共享中心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確保協同高效、順暢。這包括明確各環節的職責劃分、審批權限、數據傳輸規范等,降低協同過程中的信息壁壘和溝通成本。
再次,提高財務共享中心的商務協助實力。國有企業應注重對財務共享中心團隊的商務知識教育,提高其對企業業務的理解和支持能力。通過深入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財務共享中心可以為業務部門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財務服務,助力企業業務拓展。
最后,加強財務共享中心與業務部門的協同創新。國有企業應鼓勵財務共享中心與業務部門之間的跨部門合作,共同探討財務管理創新途徑。這不僅有助于實現財務共享中心與業務部門的資源優化配置,還可以提升企業整體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6]。
國有企業在繼續深化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過程中應關注創新與技術發展,跟蹤國內外先進經驗,不斷優化財務共享中心的運作模式。此外,企業還應將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相結合,全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國有企業將能夠實現財務共享中心的持續優化,為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