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繁雅, 王軍貞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麻醉科, 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結石、 膽囊炎等疾病的常用手段, 隨著醫學發展, 傳統開腹手術因存在創傷性大、 術后恢復時間長等缺陷, 逐漸被腹腔鏡手術替代[1]。 建立氣腹是腹腔鏡手術開展的前提, 但腹內壓升高容易引起患者心率增快、 血壓升高等情況, 加上手術創傷及拔管刺激, 易引起應激反應, 對患者手術安全及術后康復有一定影響[2]。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α2腎上腺受體激動劑, 在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較多, 其良好的鎮靜鎮痛效果廣受認可[3]。 本研究探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患者麻醉誘導前給予右美托咪定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于我院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患者84 例。 納入標準: ①診斷為慢性膽囊炎、 膽囊結石等, 適用于膽囊切除術; ②美國麻醉師協會分級Ⅰ、 Ⅱ級; ③既往無麻醉劑過敏史; ④未合并他可能影響觀察指標的疾病。 排除標準: ①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功能障礙; ②合并其他膽道疾病; ③嚴重心、 肺、 肝器質性病變。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右美托咪定組與對照組各42 例。 右美托咪定組男性24 例, 女性18 例; 年齡36 ~63 歲, 平均 (49.36 ± 5.22)歲; 疾病類型: 膽囊結石34 例, 慢性膽囊炎8 例。 對照組男性25 例, 女性17 例; 年齡36 ~64 歲, 平均 (49.09 ± 5.21)歲; 疾病類型: 膽囊結石35 例, 慢性膽囊炎7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批號: 202007-11)。
1.2 方法兩組患者麻醉前0.5 h 均肌注阿托品 (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4023677), 0.01 mg/kg。 麻醉誘導使用維庫溴銨 (安徽威爾曼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4539) 0.1 mg/kg、 丙泊酚 (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842) 1.0 mg/kg、 芬太尼 (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203056) 2 ~3 μg/kg, 完成麻醉誘導后給予氣管插管, 術中給予濃度0.5% ~2.5%異氟烷 (山東科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157) 持續吸入, 丙泊酚2 ~4 mg·kg-1·h-1維持麻醉。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麻醉前15 min 給予10 mL 生理鹽水靜脈微量泵注。 右美托咪定組則在麻醉前15 min 給予右美托咪定 (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223096) 0.5 μg/kg, 靜脈微量泵注。
1.3 觀察指標①基礎生命體征: 記錄兩組患者麻醉前及拔管時的心率 (HR)、 收縮壓 (SBP)。 ②應激指標及炎性因子: 麻醉前及術后1 h 采集患者肘靜脈血2 mL, 3 000 r/min 常規離心10 min, 獲取上層清液保存于冰柜待檢,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量應激指標 [去甲腎上腺素 (NE)、 皮質醇 (Cor)] 及炎性因子 [白介素-4 (IL-4)、 白介素-6 (IL-6)] 水平。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R、 SBP 拔管時, 對照組的HR、 SBP 明顯上升 (P <0.05), 右美托咪定組無明顯變化 (P >0.05); 右美托咪定組HR、 SBP 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HR、 SBP 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HR、 SBP 比較 (±s)
注: 與該組麻醉前比較, *P <0.05, #P >0.05。
組別 n HR (次/min) SBP (mmHg)麻醉前 拔管時 麻醉前 拔管時右美托咪定組 42 78.05±8.19 79.74±8.31# 120.47±13.21 124.11±13.42#對照組 42 78.36±8.25 101.31±11.04* 121.52±13.14 151.84±16.25*t 0.173 10.117 0.365 8.527 P 0.863 0.000 0.716 0.000
2.2 應激指標術后1 h, 兩組的血清NE、 Cor 水平明顯高于麻醉前, 但右美托咪定組血清NE、 Cor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NE、 Cor 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NE、 Cor 水平比較 (±s)
注: 與該組麻醉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NE (pg/mL) Cor (μg/dL)麻醉前 術后1h 麻醉前 術后1h右美托咪定組 42 309.52±40.15 375.85±43.69* 15.12±1.99 17.97±2.05*對照組 42 303.14±40.08 524.25±60.14* 14.85±1.97 21.05±2.71*t 0.729 12.938 0.625 5.874 P 0.468 0.000 0.534 0.000
2.3 炎性因子水平術后1 h, 兩組的血清IL-4、 IL-6 水平明顯高于麻醉前, 但右美托咪定組血清IL-4、 IL-6 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血清IL-4、 IL-6 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的血清IL-4、 IL-6 水平比較 (±s)
注: 與該組麻醉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IL-4 (pg/mL) IL-6 (ng/mL)麻醉前 術后1h 麻醉前 術后1h右美托咪定組 42 78.01±8.63 89.31±9.42* 51.04±5.79 59.08±6.71*對照組 42 76.64±8.51 98.52±10.05* 50.17±5.82 69.33±7.25*t 0.733 4.333 0.687 6.724 P 0.466 0.000 0.494 0.000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經多年應用推廣, 已相對成熟, 但手術過程中麻醉劑、 氣腹壓力升高、 氣管插管及拔管、 手術操作等均易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4]。 全麻是腹腔鏡手術開展的主流麻醉方法, 雖可有效抑制患者大腦皮層、 下丘腦、 邊緣系統對大腦皮質的投射系統, 但無法阻斷術中傷害刺激的神經傳導, 因而無法完全抑制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
右美托咪定屬于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 可抑制患者交感神經末梢釋放NE, 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從而發揮鎮靜、鎮痛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 拔管時對照組HR、 SBP 明顯升高 (P <0.05), 而右美托咪定組無明顯變化 (P >0.05), 表明麻醉誘導前給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手術及拔管操作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波動。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1 h, 右美托咪定組血清NE、 Cor 水平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 分析原因為, 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可抑制交感神經活性, 顯著抑制NE 釋放, 阻斷手術操作、 插管拔管等傷害性刺激的交感神經傳導, 從而起到減輕應激反應、 穩定血流動力學的作用。 炎性反應是手術治療后常見問題, IL-4、 IL-6 均為白介素家族成員, 生物活性廣泛, 直接參與機體的免疫調節及炎性反應。 IL-4 主要由Th2 細胞分泌, 可刺激活化B 細胞及T 細胞增殖, 血清IL-4 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炎性反應越強[6]; IL-6 可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系統, 引起腎上腺皮質激素水平上升, 加重患者應激反應, 并可刺激多種細胞因子釋放, 加重炎性反應, 其血清水平與患者炎性反應呈正相關[7]。 本研究結果顯示, 術后1 h, 右美托咪定組血清IL-6、 IL-4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可減輕患者術后炎性反應。 分析原因為, 右美托咪定良好的鎮痛效果可減輕組織損傷及疼痛刺激, 避免此類刺激引起炎性因子水平上升, 從而減輕患者術后炎性反應。
綜上所述, 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效果確切, 可維持患者的HR、 血壓穩定, 減輕手術應激及術后炎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