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鄧瑩, 張紅梅, 寇潔, 王俊杰, 李夢格
(河南省人民醫院 護理部, 河南 鄭州 450003)
血友病為臨床常見出血性疾病, 由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患者終身有出血傾向, 若不及時治療, 關節、 肌肉等會反復性出血, 最終造成關節畸形, 甚至終身殘疾, 危害極大[1-2]。目前, 臨床針對血友病尚無特效治愈方式, 多采用濃縮因子Ⅷ或Ⅸ替代療法, 以控制患者病情進展, 延緩患者生存周期, 而在治療的同時加強對血友病患者的護理干預也十分必要。 多學科協作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 借助疾病相關的多個學科組成醫學護理團隊, 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科學、 細致的護理服務[3]。 鑒于此, 本研究探討多學科協作護理對血友病患者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00 例血友病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各400 例。 對照組男214 例,女186 例; 年齡19 ~48 歲, 平均年齡 (35.24 ± 2.96) 歲; 血友病類型: 甲類307 例, 乙類93 例。 觀察組男209 例, 女191例; 年齡20 ~50 歲, 平均年齡 (35.78 ± 3.06) 歲; 血友病類型: 甲類296 例, 乙類104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符合 《血友病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4]中血友病診斷標準; 近3 個月內存在出血情況; 各項生命體征穩定; 患者及其家屬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合并感染性疾?。?合并其他遺傳性疾??; 合并精神、 認知障礙; 存在外傷性出血; 合并肝、 腎功能損傷。
1.3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護理人員積極進行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 治療方案、 注意事項等, 并為患者提供飲食、 心理等方面指導, 叮囑患者定期回院檢查等。 觀察組實施多學科協作護理: ①組建多學科協作團隊: 由1 名主任醫師、 1 名護士長、 1 名主管護師、 1 名藥師、 1 名營養師、 1 名康復師、 1 名心理師、 5 名普通護師組成, 主任醫師為組長,護士長為副組長。 ②建立檔案: 詳細記錄患者性別、 年齡、 病情嚴重程度等資料, 持續評估患者病情狀況, 實時更新檔案;同時, 綜合評估患者生活質量、 心理狀態、 健康狀況等, 據此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 ③多學科協作護理具體內容: a.主任醫師、 藥師負責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告知用藥量、 禁忌、 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 觀察用藥效果; 針對出院后患者, 利用微信、QQ 群告知其自我注射方法, 避免感染, 同時告知患者血尿、鼻出血等的解決方案, 叮囑其及時接受治療。 b.護士長負責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定期組織開展項目討論會, 協調各科室間溝通。 c.主管護師、 護師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 記錄用藥情況; 定期開展講座, 邀請專家講解疾病知識、 自我管理措施,引導患者提出疑問并及時解答; 教會患者關節出血等出血性并發癥防治措施, 囑患者注意避免關節出血的誘發因素, 不可過度活動關節, 保護易感關節, 避免摔倒、 扭傷等, 并教會其觀察關節出血征兆; 針對鼻出血, 囑患者不可用手挖鼻孔、 用力擤鼻涕, 若出現鼻出血, 需取坐位, 將血液吐出不要咽下, 以通過吐出物判斷出血情況、 出血量。 d.營養師為患者每日搭配低碳水化合物、 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 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營養食譜, 發放至微信、 QQ 群。 e.心理師通過微信、 QQ 視頻, 每周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 評估患者心理狀態, 了解引起其不良情緒的相關因素, 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 f.康復師鼓勵患者進行騎自行車、 游泳等訓練, 以增強肌肉強度、 關節活動度。 兩組護理時間均持續3 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并發癥: 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期間感染、 關節相關疾病、 損傷、 疼痛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②生活質量: 護理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 (SF-36) 評估, 該量表包括軀體疼痛、軀體功能、 生理職能、 情感職能、 心理健康、 生命活力、 社會功能、 總體健康等8 個維度, 評分范圍0 ~100 分, 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x ±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5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25%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
2.2 生活質量觀察組護理后SF-36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的SF-36 各維度評分比較 (±s, 分)
維度 觀察組 (n=400) 對照組 (n=400) t P軀體疼痛 76.87±3.35 69.62±3.48 30.018 0.000軀體功能 76.31±4.84 67.05±3.68 30.460 0.000生理職能 81.34±3.32 70.27±3.72 36.381 0.000情感職能 75.82±3.69 68.13±3.15 31.701 0.000心理健康 75.23±3.45 68.21±3.38 29.070 0.000生命活力 77.18±4.14 66.92±3.36 38.485 0.000社會功能 76.37±3.53 67.28±3.63 35.905 0.000總體健康 80.43±4.25 72.79±3.96 26.304 0.000
血友病屬于遺傳性疾病, 患者存在明顯凝血功能障礙, 體內凝血時間延長, 輕微創傷后即有出血傾向, 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病情嚴重時甚至會威脅其生命安全[5]。 急性期血友病患者可采用輸注凝血因子止血, 并配合加壓包扎、 休息、 抬高患肢等輔助治療措施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 但血友病具有終身出血特征, 存在較高感染、 損傷等發生風險[6], 故需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干預。
多學科協作護理從用藥、 營養、 心理等多方面進行整體考量, 能夠為患者提供綜合性、 個性化指導, 可明顯提高護理質量, 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積極影響[7-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護理后SF-36 中各維度評分均較高, 提示多學科協作護理在降低血友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其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分析原因如下:通過組建多學科協作團隊, 能夠為患者提供科學、 規范化的護理管理方案, 其中主任醫師、 藥師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 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用藥方法, 正確查找靜脈、 配制藥物, 完成自我注射, 能夠有效降低感染發生風險; 主管護師、 護師院內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 教會患者出血性并發癥防治措施, 可一定程度上減少關節出血、 皮膚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 心理師與患者加強溝通, 針對性評估患者心理狀態, 并采取解決方案,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緒, 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 營養師為患者合理搭配飲食, 制定營養食譜, 康復師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 可明顯增強患者身體素質, 提高患者免疫力。 上述一系列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有利于血友病患者病情控制, 明顯減少了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使得患者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 多學科協作護理可明顯降低血友病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