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來 閆思琦
摘?要:黨的二十大對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作出要戰略部署,指出電子商務對于鄉村振興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鄉村振興和數字化產業發展浪潮下,黑龍江省充分發揮本省農業經濟實力雄厚的優勢,大力發展黑龍江省特色化、地標化農產品,讓更多的農民依靠電子商務脫貧致富。然而隨著我國整體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趨勢迅猛,經濟帶動速率明顯,全國各省均將目光聚焦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上,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優勢逐漸降低,市場占有率并不明顯。本文以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為研究內容,充分探究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問題,給出優化對策。為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決策幫助。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13
1?研究背景
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數字經濟價值逐漸提升,電子商務成為我國企業營銷新的發展趨勢。在“三農”政策、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帶動下,農產品也逐漸向電子商務領域進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數字中國,數字化賦能產業發展力度大力提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成為新的課題。信息顯示,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其中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53138億元。然而,農產品電子商務雖然能夠良好為農產品營銷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客戶量,但是農產品生產交易信息不對等、產品供應鏈市場混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困難等問題,依然限制著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黑龍江省作為我國農產品生產和銷售重要省份,其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于我國農產品未來發展起到關鍵性決策。為此,本文致力于探究鄉村振興背景下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現有問題,給出相應優化對策,從而更好適應我國未來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2?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2.1?地理氣候優勢
面對農產品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數字化產業不斷完善,農產品市場發展潛力不斷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葉寶銀,2022)。自我國電子商務貿易開展,國內研究學者針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不同領域展開分析和探索。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分析過程中,我國多名研究學者指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受制于農產品戶主及家庭特征、地區特征、基礎設施條件等因素(宋瑛,2022),還受制于土壤環境、氣候等地區域條件(王廿重,2021),造成我國不同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狀態差別較為明顯。
黑龍江省地處我國高緯度地區,冬夏溫差較大,農作物采取一年一耕方式,給農作物土地休眠和肥力保留提供良好契機。黑龍江省全省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占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為我國黑土地面積最大的省份,是我國黑土地保護最為關鍵的省份,極大程度適宜農產品生產和種植。黑龍江省淡水資源、濕地資源、林業資源豐富,毗鄰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在農產品運輸方面具備空運、陸運、海運三種交通樞紐,有效為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保駕護航。
2.2?政策支持
2018年,國務院批準在黑龍江省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有效促進黑龍江省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2020年,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三部門發出聯合通知,重點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把“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列為第一項重點支持工作,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供應鏈提供幫助。得益于農產品電子商務政策扶持,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營商環境取得質的飛躍,這也為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間,黑龍江省持續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相關政策,制定“十四五”標準化建設發展規劃,如:建立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服務標準體系、打通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渠道、拓寬農產品電子營銷商融資渠道等,多措并舉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2.3?農業基礎雄厚
黑龍江省農業基礎雄厚,為我國第一大農產品出口省份,目前已實現全國農產品銷售供應,部分高中低端農產品已經流向俄羅斯、韓國等市場。讓黑龍江省農產品在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憑借物美價廉的特質,黑龍江省農產品已經具備數量較大的客戶群體,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傳統的客戶群體能夠有效快速接受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并協助黑龍江省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宣傳,讓黑龍江省電子商務發展在短時間內得到大幅度提升。
3?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存問題
3.1?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緩慢
黑龍江省農業基礎雄厚,農產品經營主體數量眾多,在全國占據領先地位,但是目前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主要為小微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規模數量相對較小,無法形成龍頭品牌類企業。雖然黑龍江省采取多樣化措施優化農產品電子商務營商環境,但受制于企業規模和農產品供給量,企業目前生產和營銷出售方式相對傳統,多數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經營,缺乏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無法形成市場化經營規模。并且,多數的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經營人員為農村農戶,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缺乏客戶黏性和購買意愿調查管理思維,日常農產品生產依靠多年耕種形成的經驗,難以將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和購買意愿融入到農產品加工生產環節,難以依照客戶差異需求進行產品迭代更新,缺乏足夠的市場洞察力和市場環境分析力。
依照2022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顯示,黑龍江省三次產業貢獻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15-2021年黑龍江省農產品對于全省生產總值貢獻率雖然有一定程度提升,除2020年外整體貢獻率相對一般。說明目前黑龍江省雖然為農業經濟大省,但是農業對于黑龍江省全省生產總值貢獻率并不顯著。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方式已經難以帶動黑龍江省農產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緩慢又抑制了農產品營銷進一步轉型,造成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滯留現象。
3.2?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黑龍江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行署,各個地級市和地區行署之間經濟差異明顯,各個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差距較大。從黑龍江省統計局數據統計局結果可知,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前三季度黑龍江省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04667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36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35301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57830億元,增長38%。整體態勢下,黑龍江省整體呈現經濟發展速率提升狀態。黑龍江省統計局2021年年鑒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看出,2016-2020年黑龍江省主要人均產值最高為大慶市,其次為哈爾濱市,其他城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對較低,說明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區域間差別過大。大慶市依賴于國際原油價格和原油產量戰略性等因素影響,在人均生產總值方面雖然占據絕對優勢,卻難以實現常態化可持續化發展。齊齊哈爾作為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卻排名靠后,說明齊齊哈爾市雖然人口數量較多,但是經濟發展速率緩慢,還富于民體現程度一般。而單純依靠于農產品經濟發展的大興安嶺等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卻明顯偏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讓經濟欠發達地區缺乏足夠的經濟來支撐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和維護。尤其是農產品電子商務需要搭建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營銷,往往需要較為專業的直播產品和網絡終端,還需繳納給現有平臺一定的費用,經濟欠發達讓農戶對此望塵莫及。另外,黑龍江農產品開展電子商務營銷過程中,存在社群營銷、微信、直播等多種網絡營銷平臺需要運營維護,維護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用于客戶關系維護,讓經濟欠發達的農戶更難以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
3.3?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保護力度不足
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能夠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解決“三農”經濟問題,實現區域經濟再提升。然而農產品因其自身的生長發育情況,具備較高的市場同質性。且目前我國為穩定居民菜籃子價格,嚴格規定農產品經銷價格不得過高。目前,黑龍江省東寧黑木耳、黑龍江九三大豆等農產品雖然榮獲國家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稱號,但尚未形成。已經形成地理地標性品牌的產品,如:五常稻花香大米等,又因為市場上假貨眾多,且肉眼無法識別,品牌宣傳力度一般,價格相比傳統大米過于昂貴,造成五常稻花香大米對于五常市經濟拉動效果一般。使黑龍江省農產品在開展電子商務過程中,往往難以依靠地理地標性品牌吸引消費者,農產品的品牌效益一般,高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瓶頸。
4?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優化建議
4.1?強化政府主導作用
黑龍江省政府多措并舉推動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但是受限于農產品企業規模,市場促進效果并不顯著。為此,黑龍江省政府需要切實采取措施,鼓勵相同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形成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以協會名義進行共同營銷、共同宣傳,做到“小企業、大聯盟”,實現從單一企業電子商務向集群性電子商務發展,更好實現企業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政府需要強化農產品企業的管理能力,拓寬農產品發展方向,將傳統的家庭式農產品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群式發展模式。同時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和國家財政支持,鼓勵下崗職工和大學生開展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招募哈爾濱市傳媒大學等專業媒體運營大學生作為志愿者或者實習生,打造“政府—高校—企業”聯合方式的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最大程度助力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4.2?強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嚴重抑制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為此黑龍江省政府應當著力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黑龍江省經濟共贏趨勢。
首先,黑龍江省政府優化區域發展布局。以哈大齊經濟走廊為中心,采取城市帶動周邊城市方式,鼓勵城市之間相互合作,形成輻射性經濟帶。借助哈爾濱市自由貿易區、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等優勢,制定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戰略方針。強化對俄開放合作、物流集散、創新引領等功能,建設成為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鏈式營銷模式,讓黑龍江省現有的地理優勢充分發揮。
其次,黑龍江省政府應打破城鄉二元體制。黑龍江省農產品生產主要位于鄉村地區,而傳統的農戶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為此黑龍江省政府應當鼓勵受過高等教育或者具備農業、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知識的人才深入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一線鄉鎮,助力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黑龍江省政府應制定偏遠地區福利補貼,對于到偏遠鄉鎮助力鄉鎮發展的公務員、企業員工予以政府補貼,提升鄉鎮醫療衛生服務、養老服務待遇,鼓勵鄉村本地居民返鄉建設鄉村,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同時,黑龍江省應提升本省高鐵建設力度,在鄉鎮建立火車站、高鐵站等交通運輸樞紐,縮短城鄉之間交通時長,實現“居住在鄉村、工作在城市”效果。
最后,鼓勵電子商務平臺發展。黑龍江省政府應當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前沿領域基礎研究,發揮高校和科研機構優勢,爭取建設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和國家實驗室,完善對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機制,鼓勵在校大學生或者應屆大學生創辦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相關企業。并對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予以政策扶持,幫助企業小額融資信譽貸款,助力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4.3?強化地理標志品牌價值
第一,嚴厲打擊虛假黑龍江省地理標志品牌農產品。
黑龍江省政府需要提升地理標志品牌意識,對市面上“稻花香”“五常大米”“五常長粒米”“東北野生菌”等魚龍混雜容易造成客戶辨別失誤的品牌,或者以黑龍江省地理標志品牌名義生產地卻未在黑龍江省的農產品予以嚴厲打擊,切實保障地理標志品牌的保真、保實。
第二,多措并舉樹立地理標志品牌。
黑龍江省應制定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發展規劃和發展愿景,突出“北大荒”“黑土地”特色,多層次、多步驟、有計劃展開黑龍江省地理標志品牌價值提升。并且,多區域、多層次構建,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制定兵團發展地理標志品牌的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通過項目和獎勵帶動,鼓勵引導企業和合作社創建發展地理標志品牌,加快產品商標注冊、品牌培育、包裝標識和認證,增強品牌效應,推動產品品牌建設。
第三,強化地理標志品牌市場知名度。
農戶地理標志品牌參與的因素受到農產品本身和農產品生產農戶的影響較為明顯。黑龍江省農產品在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應當注重與農產品生產農戶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采取培訓方式提升農戶采取多樣化方式開展地理標志品牌市場知名度拓展,著力于高中低端市場進行差異化宣傳,使地理標志品牌市場知名度得以提升。
5?總結
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黑龍江省政府大力扶持與推動,還需要黑龍江省農產品企業、農戶、群團組織等多方力量的幫助和支持。在現有地理氣候優勢、政策支持、農業基礎雄厚現狀下,黑龍江省農產業電子商務發展仍存在農產品電商企業發展緩慢、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品牌保護力度不足問題,為此需要多方力量協同開展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助力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葉寶銀.農產品電子商務及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J].中國果樹,2022,221(03):112113.
[2]宋瑛,謝浩,王亞飛.農產品電子商務有助于貧困地區農戶增收嗎——兼論農戶參與模式異質性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22,321(01):6580.
[3]王廿重.電子商務環境下山西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21):229230.
[4]張佳海,盧尚坤.“互聯網+”背景下黑龍江農產品營銷模式優化研究[J].對外經貿,2022,(02):8587.
[5]蔡萍萍.綠色發展理念與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建設的融合性發展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2,334(22):8690.
[6]杜學超.基于地理標志的黑龍江省大米區域品牌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22,(30):3739.
[7]張艷,黃炎忠.地理標志品牌參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61(05):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