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揚


摘?要:為深入挖掘學生社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打造遵循思政規律、緊貼育人實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研究利用Citespace進行數據分析,對學生社區建設的現狀,尤其是黨建引領、隊伍入駐、學生參與、條件保障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探索在協同育人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拓展“一站式”學生社區管理模式。提出“一站式”學生社區管理模式和建設方案,對當前研究熱點和前沿進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結論:(1)通過加強黨建育人,發揮政治引領和價值引導在學生社區中的導向作用,打造思政陣地是“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關鍵;(2)構建“五育并舉”新格局,以學生成長成才發展需求為導向,滋養心靈涵育品行,拓展學生成長空間是“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一種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28
隨著信息化發展社區建設的逐步深入和大學學分制的開展,學生社區已變成了主要的學校管理與教學陣地,它既是大學生休息、活動的主要場地,又是與同學交流信息、交流理想、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發展成才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主要演練場和實習地。滕尼斯(1887)認為,學生社區是由學校學生構成的人際關系密切、守望相助、與疾病相扶、充滿人情味的社會群體。在一定范圍內,人們為了獲取新知識而聚集,在一起有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共同的利益要求。國內時長江(2004)認為,高校學生社區是指以學生宿舍為中心,包括學生食堂、文化活動場所、公寓、宿舍區、商業服務網點等在內的課堂學習外的生活、休息、學習、交往、娛樂、個體及群體活動的特定區域。基于以上學者的理論,“一站式”學生社區著力將思政教育延伸到課外活動和學生公寓,重點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組成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一站式”平臺,提供優質、專業、高效的服務,打通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1?研究背景
2019年9月,教育部遴選確定10所學校開展試點,兩年多來,試點學校發揮試點先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打造全程全員全時育人服務,深化教育培養模式,管理服務體制。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推動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一站式”學生社區是以學生共同生活區域為基礎,以服務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的成長成才為目標,以共同價值觀念為聯結的學生教育生活成長共同體。
根據數據顯示,這兩年教育部分兩批確定了115所試點高校,2022年要實現1000所,著力打造學生黨建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園地、平安校園樣板高地。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需要堅持黨委領導、學工牽頭、教師協同、學生參與、支部引領、社團助力、輔導員入駐原則,整合校內育人資源。“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是對育人方式的探索,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基本要求是學校、院系、職能部門等方面資源和力量下沉社區、服務學生,以多樣化方式開展黨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最終目標是服務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與方法
為了進一步了解“一站式”學生社區研究現狀和熱點趨勢,本研究選取中文文獻數據庫中國知網(CNKI)數據來源,主題“學生社區”并包含關鍵詞“學生社區”“一站式”精準檢索,時間跨度2015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檢索時間為2022年7月9日,選擇時間切片1年,共檢索文獻相關500篇。為保證高質量的可視化分析結果,只選擇學術期刊的文章。在閱讀相關檢索出的文獻后,剔除標準、成果、會議通知等,最終納入376篇文獻。
2.2?數據分析
Citespace是陳超美教授在美國Drexel大學開發類別Miscellaneous?Shareware軟件。是一款應用于科學文獻中識別并顯示科學發展新趨勢和新動態的軟件。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文獻分別進行關鍵詞聚類、研究前沿與趨勢等相關的論述和分析。
3?研究分析
運行Citespace,節點258,連線400個,密度0.0121,得到了關于“學生社區”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可視化知識圖譜(見圖1)。為了更加直觀了解我國學生社區近幾年相關研究熱點,導出學生社區研究關鍵詞頻次表(見表1)。黨建引領是學者們共同關注的焦點。根據數據顯示:2015-2022年,“黨建”出現了20次,是研究熱點。試點高校依托黨支部學習、專題讀書、思政課講授、主題黨團日活動等,深化黨史和四史學習教育活動,充分發掘和利用校本紅色資源,構建特色的紅色文化育人體系。哈爾濱工業大學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學院書院融合‘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推動“三全育人”走深走實。中山大學加強黨建引領,全面提升思政育人實效。充分利用校園古建筑、校史館、圖書館等場館資源構建社區文化空間,挖掘學校歷史文化的紅色基因,在社區展演校史音畫詩劇《中山情》《篤行》,讓本科新生充分感受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蘊和校園傳統,打造沉浸式社區育人文化。
“一站式”學生社區打破了年級、專業、師生界限,具體表現在學生思政教育、事務辦理、學業指導、心理幫扶、生活服務的線上線下空間、平臺、資源、隊伍等,通過建立學生黨員網格化管理體系,推動黨員、干部和教職工下沉到學生中間,健全線上線下責任區、先鋒崗、工作坊等,建設區域可以是一棟宿舍樓、一所書院、一片生活區、一個校區等(見圖2)。蘇州大學學校領導班子帶頭深入社區,走入學生社區了解社區運行情況,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在條件充分的社區,實現輔導員常態化進駐,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區活動指導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深入社區,開展理論宣講與實踐指導。浙江大學踐行?“一線規則”,推動育人力量下沉。邀請專業教師、心理咨詢師、思政課教師、高年級學長等進駐園區學業加油站、心理輔導站、職業生涯規劃基地,開展課程答疑、心理輔導和生涯指導。建強專兼職輔導員隊伍,依托輔導員工作室,要求一線輔導員入住園區,推動多方力量參與一線學生工作,形成育人工作合力。
4?研究結論
高校學生社區既是學生生活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接受教育的場所,還是學生塑造自我、樹立良好形象的場所。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近年來,南京曉莊學院緊緊圍繞教育強國建設的國家需求,高質量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著力探索師范生健康成長成才,深耕培育學生社區創新和活力,聚焦“學生為中心”社區育人理念,彰顯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社區育人模式,匯聚“教學做合一”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事業高質量發展。
4.1?加強黨建育人,打造思政陣地
當前,高校作為培養未來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對于加強黨建育人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教育的開展作用不可忽視。思政陣地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場所,也是加強黨建育人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應當加強黨建育人,打造具有影響力和感召力的思政陣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充分發揮政治引領和價值引導在學生社區中的導向作用,以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建設為目標,通過在低年級開展紅色書籍閱讀分享會,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和青春使命擔當。精心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黨旗在學生社區高高飄揚。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開展重溫紅色經典電影,組織學生進行觀影討論,推進黨性教育“培根鑄魂”。引導?新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邀請老黨員走進社區傳唱紅色經典歌曲,宣講曉莊英烈故事,激勵廣大學生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為傳承紅色基因而努力奮斗。加強黨建育人,打造思政陣地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途徑。高校應加強對黨建育人的重視,切實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做好打造思政陣地等工作,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盡早走向成才之路,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4.2?堅持“五育并舉”,拓展學生成長空間
學校通過“五育并舉”計劃,為學生提供多元的發展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潛能,掌握更廣闊的知識面和技能,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學生成長成才發展需求為導向,注重師德涵養,開展師范生禮儀規范,滋養心靈涵育品行。結合專業課程匯報開展詩歌朗誦等,鑄牢學生信仰之魂;開展書寫和手工技能訓練,增強學生一專多能,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技能,能夠讓學生在求職中更有競爭優勢,拓寬學生的職業發展空間。
引導學生在社區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青春賽道奮力奔跑,努力成為新時代優秀基礎教育工作者。
參考文獻
[1]時長江.學生社區——高校德育的重要陣地[J].高教論壇,2004,(02):3538+51.
[2]張艷麗,王蕊.近十年我國教師繼續教育研究熱點及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22,(08):611.
[3]周遠,張振.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空間建構邏輯與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2022,(07):102107.
[4]吳澤俊,蒯海章,羅小松,等.社區化:大學生公寓管理改革路徑(ISBN?978-7-5493-3044-7)[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