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秧苗素質、產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2023-12-11 13:05:35舒小偉徐杰姣徐萱唐東南趙士茹丁周宇楊英王樹深伏桐周娟姚友禮王余龍董桂春
江蘇農業科學 2023年16期
關鍵詞:產量

舒小偉 徐杰姣 徐萱 唐東南 趙士茹 丁周宇 楊英 王樹深 伏桐 周娟 姚友禮 王余龍 董桂春

摘要:為探明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秧苗素質、產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以南粳9108為試驗材料,以(未培肥)素土為床土,進行壯秧劑比較、秧田期施氮、播種量、秧齡和每穴苗數試驗。結果表明:素土配施壯秧劑和秧田期施氮提升了秧苗素質,秧苗的葉齡、葉長、莖基寬和根數均顯著增加,分別以育苗伴侶壯秧劑和壯秧劑+2次肥處理各指標最優;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和秧齡的延長,秧苗素質顯著趨劣,分別以75 g播種量和23 d秧齡處理最優;素土配施壯秧劑和秧田期施氮顯著提高了水稻產量,壯秧劑處理和壯秧劑+2次肥處理分別平均增加13.16%和9.97%;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和秧齡的延長,產量顯著降低,以75 g播種量和23 d秧齡處理最高,分別增加2.84%~25.52%和5.57%~29.51%;每穴苗數以每穴5苗處理的產量最高。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表明,在適宜穗數的基礎上,促進每穗粒數的增加是其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素土配施壯秧劑顯著提高了水稻植株的氮素積累量、轉運量和轉運率,并使氮素籽粒生產效率、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秧田期施氮提高了氮素積累量和氮素利用指標;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和秧齡的延長,氮素吸收、轉運和利用顯著降低,分別以75 g播種量和23 d秧齡處理最高;每穴5苗處理的氮素吸收利用指標均最高。相關分析表明,氮素吸收利用主要指標均與產量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結論:機插秧干種子直接播種在素土+壯秧劑的床土上,播量75 g,秧田期施用2次肥料,秧齡≤23 d,有利于提升水稻秧苗素質,實現產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同步提高。

關鍵詞: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秧苗素質;產量;氮素吸收利用

中圖分類號:S511.0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3)16-0082-09

收稿日期:2022-09-30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31571608);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8)1002];農業農村部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試點項目(編號:2020-SJ-047-03);張家港市科技計劃(編號:ZKN1818);常州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編號:CZ202035、2021007)。

作者簡介:舒小偉(1995—),男,江蘇沭陽人,博士研究生,從事水稻栽培與生理研究。E-mail:1411278171@qq.com。

通信作者:董桂春,博士,教授,從事水稻栽培與生理研究。E-mail:gcdong@yzu.edu.cn。

機械栽插是江蘇省水稻生產的主要方式。育苗是機插秧生產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秧好一半稻”這個諺語充分說明了高素質的秧苗是移栽水稻獲得高產的基礎。因此,育秧的核心目標就是培育適齡壯秧[1-4

床土制備是機插水稻育秧過程的首要環節,優良床土是培育壯苗的基礎[5。床土制備主要分為2種。一是傳統的營養土,通常從冬前開始準備,一直持續到開春后,經過施肥、耕翻、運土、堆放、過篩等工序,因制作繁瑣和取土難度大等因素使用越來越受到限制[6;二是基質,其用各種農業廢棄物及蛭石、珍珠巖等為原料制作而成,具有質量輕、通透性強、不板結等優點,但因其保水、保肥性能差和價格較貴等因素應用也有局限性[7-10。這2種床土培育的秧苗,通常將萌發的稻種播到秧盤上,經過暗化過程使稻種發芽生長,芽長達到標準后再轉運至秧田進行管理,過程較為繁瑣。更重要的是,這種育秧方式育苗時間短、苗體小、秧齡彈性小、超秧齡現象時有發生,秧苗素質更易弱化,進而降低產量。因此,制作過程簡單,秧齡適度延長,秧齡彈性適度增加并能提升秧苗素質的育苗方式迫在眉睫。

為了避免培土繁瑣,減少育苗成本因素,不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在機插秧育苗時采用素土(未培肥)+壯秧劑+干種子直播+高播量(175 g左右)的育苗方式,雖然簡化了育苗程序,但由于播量大、肥水管理粗放,秧苗素質普遍較差,特別是過度依賴壯秧劑的調節作用[11-14,栽插的計劃秧齡普遍偏大,超秧齡現象時常發生,導致秧苗素質更加劣化,嚴重影響了高質量、足量基本苗群體的塑造和栽后水稻生長,機插水稻的產量潛力受到了極大地限制。為解決機插秧育秧過程中存在的上述種種問題,本研究結合江蘇省農業自主創新項目,于2018—2019年在淮安市淮安區,以南粳9108為供試材料,以素土(未培肥)為床土,設計壯秧劑比較、秧田期施氮、播種量、栽插秧齡、每穴栽插苗數等試驗,以期為機插秧育秧技術的研發與集成提供解決思路、技術方案及數據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與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8—2019年進行,試驗地點為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南閘鎮姚莊村欣農稻麥專業合作社,土壤類型為潛育水稻土,0~20 cm土壤含總氮 1.35 g/kg、堿解氮82.48 mg/kg、有效磷5.12 mg/kg、有效鉀72.42 mg/kg、有機質20.12 g/kg。供試材料為遲熟中粳水稻南粳9108。

1.2 試驗設計與材料培育

2018年進行壯秧劑比較和秧田期施氮試驗,2019年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播種量、秧齡和每穴栽插苗數試驗。

2018年試驗于5月27日播種,6月22日移栽,秧齡23 d。2019年試驗于5月25日播種,6月19日移栽,秧齡23 d。塑料盤育秧,秧盤規格為 28 cm×58 cm。床土為素土(未培肥)+壯秧劑,干種子直接播種,播種量為125 g/盤。秧田期施2次肥(1葉1心和移栽前3 d),每次施純氮3 g/盤。

人工模擬機插,株行距為11 cm×30 cm,密度為30.3萬穴/hm2,每穴5苗,小區面積為20 m2(4 m×5 m),重復3次,小區間以田埂分隔,并用塑料薄膜包埋,單獨排灌,防止肥水串灌。肥料施用: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0 ∶0.4 ∶0.4,施純氮 300 kg/hm2,磷肥(P2O5)施120 kg/hm2,一次性基施,鉀肥(K2O)施120 kg/hm2,分2次施用,基肥與穗肥各占50%。氮肥運籌為基肥 ∶分蘗肥 ∶穗肥=4 ∶3 ∶3。基肥在移栽前1 d施用,分蘗肥在移栽后7 d施用,穗肥只施促花肥(倒3.5葉)。每個試驗移栽后均設置不施氮處理,計算氮肥利用率。

水分管理,移栽后淺水活棵,分蘗期干濕交替灌溉,夠苗80%時多次輕擱田,直至稻田土壤出現雞爪裂紋,穗分化期及抽穗期保持濕潤或淺水層,然后干濕交替灌溉,收獲前10 d斷水。適時防止病蟲草害,保證水稻正常生長。

1.2.1 壯秧劑比較試驗 2018年進行,設無壯秧劑素土、素土+育苗伴侶(試驗地點為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素土+育秧綠(試驗地點為淮安誠信肥業有限公司)、素土+龍旗(南通祺豐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和素土+杰偉(無錫市坊前杰偉壯秧劑有限公司),共5個床土處理。每處理播10盤,共計50盤秧苗。

1.2.2 秧田期施氮試驗 2018年進行,設無壯秧劑素土+不施肥、素土+育苗伴侶+苗期施1次肥(1葉1心)和素土+育苗伴侶+苗期施2次肥(1葉1心和移栽前3 d),共3個處理,每處理播10個秧盤,共計30盤秧苗。

1.2.3 播種量試驗 2019年進行,設每盤75、100、125、150、175、200 g,共6個播種量處理,每處理播10個秧盤,共計60盤秧苗。

1.2.4 秧齡試驗 2019年進行,5月25日播種,5月28日出苗,設23、28、33、38 d共4個秧齡處理,分別于6月19、24、29日和7月4日移栽,共4個秧齡處理,每處理播10個秧盤,共計40盤秧苗。

1.2.5 每穴栽插苗數試驗 2019年進行,設3、5、7株苗,共3個每穴栽插苗數處理。

1.3 測定內容與方法

1.3.1 秧苗素質測定 移栽前每處理取100株代表性秧苗測定苗高、葉齡、葉長、根數、莖基寬。

1.3.2 產量及構成因素測定 成熟期各小區取代表性植株10穴,測定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質量。

1.3.3 植株含氮率測定 將主要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干質量樣品烘干粉碎,用FOSS-8400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植株各器官含氮率。

1.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氮素積累量(kg/hm2)=該時期植株干物質質量×含氮率;

氮素轉運量(kg/hm2)=抽穗期氮素積累量-成熟期氮素積累量;

氮素轉運率=氮素轉運量/抽穗期氮素積累量×100%;

穗氮素增加量(kg/hm2)=成熟期穗氮素積累量-抽穗期穗氮素積累量;

氮素籽粒生產效率(kg/kg)=單位面積籽粒產量/單位面積植株氮素積累量;

氮肥偏生產力(kg/kg)=施氮區產量/氮肥施用量;

氮肥利用率=(施氮區植株氮素累積量-不施氮區植株氮素累積量)/施氮量×100%。

本試驗所有數據均以Microsoft Excel 2019進行處理,以SPSS 25.0 進行統計分析,以Origin 2022進行繪圖。各處理的比較均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α=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秧苗素質、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壯秧劑處理顯著提高了秧苗素質(表1),不同壯秧劑處理間秧苗素質各指標無顯著差異。秧田期施氮顯著增加了秧苗的苗高、葉齡、葉長、莖基寬,以壯秧劑+2次肥處理各指標最優。隨著播種量增加,苗高不斷增加,以200 g處理最高;莖基寬和根數則隨播種量的增加整體降低,均以75 g處理最大;播種量對葉齡無顯著影響,均在3.5葉齡左右;1~4葉長均以75 g播種量最長。隨著秧齡的延長,苗高、葉齡和根數呈增加趨勢,均以秧齡38 d處理最大;就葉長而言,1葉以秧齡23 d處理為最長,2葉、3葉、4葉均以秧齡38 d處理最長;莖基寬則呈降低趨勢,以23 d處理最大。

壯秧劑處理顯著提高了水稻產量(表2),較無壯秧劑處理平均顯著增加13.16%,穗數、每穗粒數和結實率分別平均顯著增加5.63%、3.27%和3.43%。不同壯秧劑處理中,育苗伴侶處理產量及構成因素均為最高或較高,其余3類壯秧劑產量及構成因素則無顯著差異。秧田期施氮顯著提高了水稻產量,以壯秧劑+2次肥處理最大,較無壯秧劑+素土和壯秧劑+1次肥處理,產量分別增加13.21%和6.73%;穗數分別增加4.95%和3.50%;每穗粒數分別增加3.51%和0.13%;結實率分別增加3.09%和1.22%;千粒質量分別增加0.51%和1.58%。

隨著播量的增加產量呈顯著降低趨勢,產量和穗數均以75 g播種量處理最高。產量較其他播種量處理增加2.84%~25.52%,穗數增加0.71%~5.16%。每穗粒數在125 g播種量處理下最高,較其他處理高出0.38%~6.57%,結實率和千粒質量整體均呈降低趨勢,均以75 g處理最高。隨著秧齡的延長,產量、穗數、每穗粒數和結實率均顯著降低,均以23 d處理最大,較其他秧齡處理,產量增加5.57%~29.51%;穗數增加1.99%~11.24%;每穗粒數增加3.10%~11.91%;結實率增加0.65%~4.16%,處理間千粒質量無顯著差異。隨著每穴栽插苗數的增加,產量以每穴5苗處理最大,較3苗和7苗處理分別增加5.97%和5.60%;單位面積穗數以每穴7苗處理最大;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質量均以每穴3苗處理最大。

2.2 產量與秧苗素質及處理構成因素的相關和直接通徑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表3)表明,壯秧劑比較、秧田期施氮和秧齡試驗中,各處理的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均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而千粒質量則與產量無顯著相關性;播種量試驗中,各處理的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均呈極顯著正相關;每穴栽插苗數的產量構成因素則與產量無顯著相關性。通徑分析表明,壯秧劑比較、秧田期施氮和秧齡試驗中,穗數和每穗粒數對產量的貢獻均大于結實率和千粒質量;播種量試驗中,每穗粒數對產量的貢獻要明顯大于其他3個因素;每穴苗數試驗中,則以穗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

2.3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氮素吸收、轉運的影響

由表4可知,壯秧劑處理顯著提高了植株的氮素積累量、轉運量和轉運率,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積累量分別平均增加7.78%和7.52%,抽穗后莖鞘葉氮素轉運量、轉運率和穗氮素增加量分別平均顯著增加14.26%、5.89%和13.46%。秧田期施氮使壯秧劑+2次肥處理的植株氮素積累量顯著增加7.98%(抽穗期)、7.06%(成熟期),對抽穗后莖鞘葉的氮素轉運無顯著影響。隨著播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積累量、抽穗后莖鞘葉氮素轉運量和穗氮素增加量均顯著降低,75 g處理較其他處理增加2.21%~12.19%(抽穗期)、2.38%~11.00%(成熟期)、3.16%~13.60%(莖鞘葉)、3.46%~11.40%(穗);莖鞘葉氮素轉運率呈先降低后增加趨勢,75 g處理最大,125 g處理最小。隨著移栽秧齡的延長,植株氮素積累量、抽穗后莖鞘葉氮素轉運量和穗氮素增加量顯著降低,23 d處理較其他處理增加4.54%~15.71%(抽穗期)、4.48%~14.05%(成熟期);5.55%~19.63%(莖鞘葉)、5.40%~16.24%(穗);莖鞘葉氮素轉運率處理間無顯著差異。每穴栽插苗數試驗中,每穴5苗處理的植株氮素積累量和轉運量及轉運率均最大,較3苗和7苗處理分別增加3.59%和3.11%(抽穗期)、3.17%和2.87%(成熟期)、5.10%和5.37%(莖鞘葉轉運量)、0.45%和2.06%(莖鞘葉轉運率)、4.26%和4.86%(穗氮素增加量)。

2.4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氮素利用的影響

由圖1可知,壯秧劑處理提高了水稻的氮素籽粒生產效率、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利用率,較無壯秧劑處理分別平均增加5.27%、13.16%和13.59%。各壯秧劑處理的氮素利用指標均以育苗伴侶處理最大。秧田期施氮顯著提高了上述各氮素利用指標,均以壯秧劑+2次肥處理最大,較其余處理分別高5.73%和2.54%、13.21%和6.73%、13.32%和7.53%。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各氮素利用指標均呈降低趨勢,75 g處理較其余處理分別高0.46%~8.77%(氮素籽粒生產效率)、2.85%~25.52%(氮肥偏生產力)和4.19%~20.75%(氮肥利用率)。隨著移栽秧齡的延長,各氮素利用指標均降低,以秧齡23 d處理最大,較其余處理分別高1.05%~13.50%(氮素籽粒生產效率)、5.57%~29.51%(氮肥偏生產力)和7.92%~26.75%(氮肥利用率)。每穴5苗處理的各氮素利用指標均最大,較3苗和7苗處理分別增加2.73%和2.66%(氮素籽粒生產效率)、5.97%和5.6%(氮肥偏生產力)、5.77%和5.22%(氮肥利用率)。

相關分析結果見表5,對所有試驗進行分析,氮素吸收利用各指標均與產量呈極顯著正相關,以氮素籽粒生產效率相關性最大,其次為成熟期氮素積累量。各試驗中,除秧田期施氮試驗和每穴苗數的氮素轉運與產量無顯著相關性外,其余試驗的氮素利用指標與產量均呈顯著正相關。

3 討論與結論

3.1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秧苗素質優劣是對育秧技術最直觀的評價。育秧過程中,床土制備[6,10-11,15、播種量選擇16-17、秧田期肥料施用及移栽秧齡12,18等因素均會對秧苗素質產生顯著影響。壯秧劑是集營養劑、消毒劑、調酸劑和化學調控于一體的新型育秧制劑,與床土按比例配合使用,具有壯苗、壯根、控長、調節秧齡等作用[13。賴日芳等研究認為,壯秧劑能夠顯著提高秧苗素質,具體表現為株高降低13.21%,單株干質量和鮮質量分別增加45.04%、43.57%,莖基寬增加8.72%[19。本研究與前人結論19一致,不同類型壯秧劑處理的秧苗素質各指標無顯著差異,但是各壯秧劑處理下秧苗的苗高、葉齡、葉長(除1葉長外)、莖基寬、根數均顯著優于對照處理。播種量不僅影響秧苗的個體素質,還影響秧苗群體質量[3。前人研究表明,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秧苗根系盤結力增加,成毯性提高,但播種量過大,秧苗群體密度大幅增加,地上部鮮質量、干質量、莖基寬、株高、發根力等指標明顯趨劣,直接影響栽插質量及栽后田間的生長發育;播種量過低,雖然秧苗個體素質優秀,但是移栽后稀疏易空穴,需人工補苗,費工費力[16-17。本研究表明,在床土、播期一致條件下,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秧苗素質各指標顯著趨劣,以干種子75 g/盤時秧苗素質最優。

秧田期施肥是補充床土養分,改善秧苗素質的重要措施,機插秧秧苗密度大,隨著秧苗的生長,營養土中養分快速消耗,單純依賴床土養分供給無法滿足,必須額外補充肥料,才能滿足秧苗健壯生長所需的養分。馬錚發現,秧田早期施肥其秧苗好于后期施肥的處理,早施肥有利于秧苗吸收利用,促進生長發育[20。本研究表明,秧田期施2次肥能夠顯著增加秧苗素質。由于播期、機插作業安排不當及其他非人為因素影響,超秧齡移栽現象十分普遍,采取措施適度延長移栽期具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表明,床土配施壯秧劑是延長秧齡的有效措施,同時也可以通過噴施外源物質來控制秧苗旺長,達到延長秧齡的目標[12,18。本研究表明,隨著秧齡的增加,秧苗素質顯著趨劣,23 d處理的株高、莖基寬、根數等指標均最優,38 d處理秧苗素質最差。

3.2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前人的大量研究表明秧苗素質與產量顯著正相關。林育烔等研究表明,施用壯秧劑可以很好地提高水稻的生長效率,提高水稻移栽后的分蘗能力,增加有效穗數,產量也有所提升[7。丁國華等認為,壯秧劑處理使龍稻5號產量增加的原因是提高了穗數和結實率[21。本研究與前人研究結論一致,壯秧劑處理后水稻顯著增產,產量平均增加13.16%。

適宜播種量是機插秧高產的基礎,李玉祥等研究表明,武運粳24號播種量從180 g/盤降低至 120 g/盤時,產量無顯著變化,再降低播量后,產量顯著下降,每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質量均以120 g/盤處理最大[3。張橋等研究發現,播種量為75 g/盤時,機插易產生缺穴,造成基本苗較少,導致減產,播種量為150 g/盤時,結實率低,每穗實粒數較少,產量最低,以播種量為100~125 g/盤時產量最高[22。本研究表明,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產量顯著下降,產量、穗數、結實率、千粒質量均在75 g/盤播種量處理最高。從大面積生產來看,一般產量為600~650 kg/667 m2的田塊,推薦干種子播量普遍在100~105 g/盤,但隨著產量水平的提高,播量有逐步下降的趨勢,如一些大型農場機插水稻產量已開始逼近 700 kg/667 m2,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降低播量,一般在 80 g/盤左右,進一步提高了秧苗素質。毋庸置疑,稀播有利于秧苗素質的持續提升,是高產的必然途徑,但稀播對種子處理、床土培肥(或用壯秧劑代替)及苗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則會導致苗少、苗不勻,秧苗素質參差不齊,基本苗不足等問題,增加了實現高產的難度。

機插秧秧苗密度大,隨著秧苗的生長,營養土中的養分快速消耗,單純依賴床土養分供給無法滿足,必須額外補充養分,才能滿足秧苗健壯生長所需養分。本研究表明,秧田期施肥能顯著增加產量。一般認為,基質育秧的秧齡一般以15~20 d為宜,超過適宜秧齡后,秧苗迅速拔高,莖基寬、發根力等指標明顯趨劣[19。前人研究發現,隨移栽秧齡增大,雖然每穗實粒數增加,但是成穗率降低,有效穗不足、粒質量降低,最終產量減少12,23。本研究表明,隨著秧齡的延長,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顯著降低,以23 d處理產量最高。

機插密度過大或過小對水稻生長均有不利的影響。種植過密,則莖蘗生長基數增加,夠苗期提早,植株個體生長受到抑制,部分有效分蘗無法成穗,導致成穗率低下。胡雨寒等對晶兩優534的研究發現,隨著每穴栽插株數的增加,有效穗數、結實率和產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以每穴2苗處理最優,在保障有效穗數的基礎上調整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質量等產量性狀[24。本研究表明,隨著每穴栽插苗數的增加,產量先增加后下降,以每穴5苗最高。相關分析和通徑分析表明,機插秧輕簡育苗技術增產的原因是提高了秧苗素質,使秧苗移栽后莖蘗發生快,成穗率增加,在獲得適宜穗數的同時,促進每穗粒數的增加,進而提高產量。

3.3 機插秧育苗配套措施對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前人關于床土制備、播種量選擇、秧田期肥料施用及移栽秧齡等因素對水稻的影響基本以秧苗素質及產量研究為主,關于對氮素吸收、轉運利用的影響研究較少[25。李應洪等對雜交稻F優498的研究表明,與40 d秧齡相比,20 d秧齡處理的植株氮素積累量增加3.50%,莖鞘葉氮素轉運量和穗部氮素增加量分別增加3.07%和3.73%,氮素籽粒生產效率增加1.65%[26。段里成等對雜交早稻鄱優364的研究表明,增加每穴栽插苗數,植株氮素積累量和氮肥利用率顯著上升,在施氮量為 180 kg/hm2,每穴栽插3~4根苗時可獲得較高產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27。本研究表明,壯秧劑處理后,植株氮素積累量、莖鞘葉氮素轉運量、轉運率和穗氮素增加量均顯著增加,同時壯秧劑處理增加了水稻的氮素籽粒生產效率、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利用率,絕對數值均以育苗伴侶最大。隨著播種量的增加,植株氮素積累量、莖鞘葉氮素轉運量、轉運率、穗氮素增加量均以75 g處理最大,植株的氮素利用指標均明顯降低,同樣以75 g處理最大。秧田期施肥顯著增加了植株氮素積累量,但對植株氮素轉運無顯著影響,顯著提高了植株的氮素利用指標。與前人結論相似,隨著移栽秧齡的延長,植株氮素積累量、氮素轉運量顯著降低,莖鞘葉氮素轉運率處理間無顯著差異,植株的氮素利用指標均明顯降低,以秧齡23 d處理最大。每穴栽插苗數處理中,每穴5苗處理的氮素吸收利用指標均最大。

采用未培肥的素土+壯秧劑配制成新的床土,75 g干種子直接播種在28 cm×58 cm的塑盤上,秧田期施用2次肥料,秧齡不超過23 d等育苗配套措施,可實現機插秧育苗的輕簡化,提升秧苗素質,實現產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同步提高的現代水稻生產目的。

參考文獻:

[1]李 睿,董立強,商文奇,等. 育秧基質和噴水間隔處理對機插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21,35(1):59-68.

[2]成 臣,雷 凱,程慧煌,等. 苗期不同濃度多效唑對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質、莖蘗動態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20,34(2):150-158.

[3]李玉祥,何知舟,丁艷鋒,等. 播種量對機插水卷苗秧苗素質及產量形成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18,32(3):247-256.

[4]Sarwar N,Maqsood M,Aftab Wajid S,et al. Impact of nursery seeding density,nitrogen,and seedling age on yield and yield attributes of fine rice[J]. Chil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71(3):343-349.

[5]張結剛,張美良,王 璠,等. 雙季稻機插育秧床土選擇試驗[J]. 農業工程學報,2016,32(1):167-173.

[6]唐志強,王昌華,蔣洪波,等. 營養配比對壤土育秧秧苗素質及營養吸收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18,31(8):1662-1668.

[7]林育炯,張均華,胡繼杰,等. 不同類型基質對機插水稻秧苗生理特征及產量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16,32(8):18-26.

[8]Ren L T,Hao B,Zhang X,et al. Effects of press-formed crop residue rice seedling tray on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seedlings[J].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2020,52(5):1769-1775.

[9]吳文革,周永進,陳 剛,等. 不同育秧基質和水分管理對機插稻秧苗素質與產量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4,22(9):1057-1063.

[10]Lei W S,Ding Y F,Li G H,et al. Effects of soilless substrates on seedling quality and the growth of transplanted super japonica rice[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7,16(5):1053-1063.

[11]周晚來,王朝云,易永健,等. 我國水稻機插育秧發展現狀[J]. 中國稻米,2018,24(5):11-15.

[12]王 斌,吳文革,周永進,等. 秧齡和二次化控對機插水稻毯狀育苗綜合素質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4,16(4):133-142.

[13]Vasudevan P,Reddy M S,Kavitha S,et al. Role of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in enhancement of rice seedling growth and grain yield[J]. Current Science,2002,83(9):1140-1143.

[14]王 津,魏賽金,魏麗梅. 秸稈腐熟劑對水稻秧苗素質及育秧基質微生物的影響[J]. 核農學報,2021,35(10):2413-2422.

[15]Cheng S R.Different seedling raising methods a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seedlings[J]. 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8,16(2):1399-1412.

[16]潘圣剛,聞祥成,田 華,等. 播種密度和壯秧劑對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響[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36(3):32-36.

[17]蔣明金,李 敏,羅德強,等. 播種量對不同粒型機插優質雜交秈稻秧苗素質、機插質量及產量的影響[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20,38(4):399-408.

[18]張均華,林育炯,黃 潔,等. 基質類型及烯效唑對不同秧齡晚稻機插質量和產量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18,34(1):44-52.

[19]賴日芳,鄭阿香,羅昊文,等. 不同育秧方式對機插香稻秧苗素質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20(3):137-141.

[20]馬 錚. 水稻秧田施氮肥壯苗效果[J]. 河南農業科學,1994,23(3):9.

[21]丁國華,楊 光,白良明,等. 壯秧劑對寒地超級稻龍稻5號秧苗素質及產量提高的作用[J]. 作物雜志,2016(2):139-144.

[22]張 橋,向開宏,孫永健,等. 不同育秧方式下播種量和插秧機具對水稻產量及群體質量的影響[J]. 核農學報,2020,34(11):2595-2606.

[23]姜心祿,李旭毅,池忠志,等. 3種秧苗不同秧齡機插對水稻產量性狀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15,28(6):2444-2450.

[24]胡雨寒,張榮萍,陶詩順,等. 不同栽插株數對晶兩優534分蘗動態和產量的影響[J]. 雜交水稻,2020,35(3):61-64.

[25]孫園園,張 橋,孫永健,等. 不同育秧方式下播種量和插秧機具對機插稻氮素利用和產量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21,35(6):595-605.

[26]李應洪,孫永健,李 玥,等. 不同秧齡下機插方式與密度對雜交稻根系生長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17,31(6):599-610.

[27]段里成,呂偉生,方加海,等. 施氮量和每穴苗數對雙季雜交早稻產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 生態學雜志,2018,37(10):2959-2967.

猜你喜歡
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當代水產(2021年10期)2021-12-05 16:31:48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夏糧再獲豐收 產量再創新高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7:56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省(區、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產量統計
2018年10月肥料產量統計
2018年12月肥料產量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成人欧美日韩|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swag国产精品| 亚洲日本www| 亚洲男人天堂2018|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欧美精品高清| 精品1区2区3区| 婷婷激情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AV熟女乱|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午夜|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婷婷丁香|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五月天综合婷婷|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日韩黄色精品|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日韩资源站|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网|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av综合网|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91毛片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成人午夜久久| 精品福利视频网| 9999在线视频|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欧美日韩午夜|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91视频区|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亚洲h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综合成人国产|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成人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丝袜精品|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