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軍
摘 要:導演藝術的本質是以導演為中心,以劇本為基礎,在現有的舞臺藝術和技術范圍內進行二次創作,旨在將最好的舞臺效果展現給觀眾。在綜藝節目、綜藝活動中,導演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導演職能不僅是融合作品、舞臺、演員等的表演要素,還要對整個表演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調控。本文以提升綜藝舞臺效果為目標,先論述導演藝術和舞臺藝術,再分析導演藝術與和舞臺藝術相結合的重要作用,最后圍繞二者結合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關鍵詞:導演藝術;舞臺藝術;綜藝節目
中圖分類號:J8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2-00-03
將最好的舞臺效果呈現給觀眾是導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綜藝節目并非孤立存在的藝術,將其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才能提升綜藝節目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加強對綜藝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結合的重要作用和策略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概述
(一)導演藝術
導演藝術是編輯表演,優化演出的藝術,它是以劇本為依據,以演員為主體,通過合理組織和運用各種藝術方法與技術手段,在舞臺上展開的二次藝術創作,旨在把死板的劇本內容轉化成活潑的演出形象,將最好的舞臺表演效果呈現給觀眾。對于綜藝節目的表現效果來說,不同的導演有不同的觀念,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處理思路和處理方法,但最終的目標一致,都是創造出令觀眾滿意的演出形式,取得理想的演出效果。在導演綜藝節目時,導演創作不只受綜藝劇本的約束,還受舞臺藝術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要求導演整合演員、服裝、道具、燈光等表演要素,確保演出的和諧性和統一性,以將綜藝風格完整地表現出來。
(二)舞臺藝術
舞臺藝術是指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它分為音樂、舞蹈、戲劇、小品、相聲、雜技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舞臺藝術最大的優勢在于利用舞臺這一三維空間由演員進行藝術創作和表演,能夠給觀眾帶來較好的視聽體驗。但隨著大眾審美要求的提高,一成不變的表現形式限制了舞臺藝術的發展,尤其是缺少對時代元素的引用,使得傳統舞臺藝術被接受的程度變低,難以迎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口味[1]。
二、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的重要作用
導演藝術作為能夠融入舞臺藝術的一種手段,在提升舞臺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方面具有促進作用,尤其是融入導演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可以有效彌補舞臺藝術的短板,使舞臺表演更加生動活潑。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增進觀眾的觀看體驗,促進大眾認識舞臺藝術。呈現舞臺藝術的價值在于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引發大眾對舞臺藝術的深度思考。僅依靠演員的表演來呈現舞臺藝術,并不能完整地展現舞臺藝術的魅力,甚至部分觀眾不理解演出表達的含義,這便需要導演的指導。導演引導演員體會角色的心理與感知角色的情感,賦予演員更開闊的表演空間,使其通過融入情感的表演,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將觀眾帶入角色。二是導演藝術能夠推進舞臺藝術表現,促進舞臺藝術意義的表達。導演是舞臺表演的策劃人,須確保舞臺表演按照一定規則順利進行下去。對于每一個節目,每一個表演細節,都需要導演根據現有的藝術手段和技術條件,并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制作經驗進行最合理的處理,以達到預期的舞臺效果,調動現場觀眾的積極性。三是導演藝術能夠豐富舞臺藝術內涵,提升舞臺藝術表現效果。傳統舞臺藝術之所以被接受程度低,主要是因為其一成不變的表現形式。而在舞臺藝術中融入導演藝術,可以借助豐富的表現技巧和技術手段來賦予作品新的意義,豐富舞臺表現形式,從而將舞臺效果擴大化,使觀眾更好地融入舞臺情境,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2]。
三、綜藝導演藝術與舞蹈藝術結合的策略
舞臺藝術效果不僅體現在藝術語言的應用上,也體現在對作品美感和情感的挖掘上。舞臺藝術真正的作用在于讓觀眾在獲得快樂的同時有所感悟。也就是說,將綜藝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相結合是增添舞臺藝術性的一種手段,具體可從以下幾種策略入手。
(一)充分發揮導演作用,加強舞臺藝術控制
在舞臺藝術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對綜藝活動目標和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夠依托自身的表演將作品的藝術性展現出來,使之產生強烈的視覺震撼和情感沖擊。無論是綜藝節目,還是樂劇話劇,都需要表演者在固定的時空內將作品的情感表達出來。而導演作為舞臺演出的策劃人和指揮者,為了取得理想的舞臺表演效果,應加強對現場的控制,包括協調道具、服裝、音響、燈光等部門,并以自身的導演藝術統籌安排這些部門執行工作,使演員以最佳狀態進入情境,更好地表演角色。當然,導演工作并非一項簡單的工作,除了加強對現場的控制,還要編排表演過程,確保各個環節銜接流暢,以完整完美地展現舞臺藝術。在綜藝節目中,舞臺導演通過舞臺空間來展示節目效果,依托燈光、道具、服裝、音響等渲染氛圍。如《中國好聲音》《星光大道》《非常6+1》等綜藝節目都是舞臺導演的杰作。這些導演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感知力,能夠深刻認識到如何通過自身的導演藝術來增強綜藝節目效果,他們將藝術、情節和情感有機融合在一起,以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升華舞臺表現力,激發了觀眾的積極性和想象力,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共情??傊?,依托綜藝導演技術提升舞臺藝術效果,要求導演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過硬的作品制作經驗,通過將各個環節整理成一個整體,包括對劇本的理解、演員的選用、舞臺空間的設計等,將各種藝術手法和技術條件結合在一起,達到提升舞臺表演效果的目的。
(二)提升調度和編排能力,強化藝術表現效果
舞臺藝術是以舞臺表演的方式呈現作品內容,舞蹈、樂曲、武術、雜技、戲劇與戲曲等皆屬于舞臺表演范疇,這些舞臺藝術作品通常具有豐富的主題和內涵,經過導演藝術處理后,能夠給觀眾帶來極佳的藝術美感享受。導演工作貫穿于舞蹈表演始末,作為策劃者、調度者、編排者及指揮者,導演需要根據對劇本的理解,對表現舞臺效果所用到的所有藝術形式進行整合優化,確保為觀眾呈現出富有藝術美感和精神價值的舞臺演出作品,以贏得觀眾的認可與喜愛。這就對導演的藝術調度和編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呂逸濤和殷紅執導的《非常6+1》為例。該節目以反映百姓真實生活,幫助普通人圓夢為主題,為每一個參與活動的普通人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在舞臺效果的處理上,導演組整合優化了舞臺的空間、布景、音響、燈光等要素,有序指導每一個登臺表演的觀眾。在人員的選用上,每一個登上《非常6+1》舞臺的觀眾都經過預演中心的培訓,有效避免了表演意外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導演組的專業能力?;凇斗浅?+1》節目導演組付出的努力,可以提煉出導演藝術編排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導演應能準確把握舞臺藝術的構成要素,包括布景、道具、舞美、音響、燈光等,從觀眾的視角出發,開發節目活動的藝術價值。通過對所有使用到的藝術和技術手段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從多個感官上刺激觀眾,營造活躍的現場氛圍。從節目開始到尾聲,導演須站在舞臺藝術表現的整體視角上,加強對舞臺美術設計、燈光、音響等的調度,確保各部門通力合作,在導演的組織協調下順利完成任務,使現場表演呈現出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導演應注重強化自身的藝術編排能力。鑒于舞臺表演的綜合性、多樣性等特征,為了切實激發觀眾觀賞節目的積極性,須從藝術編排視角出發,依托合理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化觀眾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體驗。也就是說,導演要具備過硬的藝術編排能力,能夠依托自身敏銳的觀察力和感知力,結合自身豐富的審美經驗,對如何運用舞臺藝術形式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協調處理不同藝術形式構成和諧統一的藝術效果,實現自身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的深度融合。這樣一來,不僅能豐富舞臺藝術表演的內涵,還能將觀眾帶入情境,拉近觀眾與舞臺藝術的距離,進而更好地傳播舞臺藝術的精神價值[3]。
(三)關注觀眾的情緒,優化舞臺藝術功能
導演是舞臺藝術的幕后工作者,其對演出形象的塑造水平直接影響舞臺藝術效果。在舞臺藝術表演過程中,演員是主體,其通過合理運用表情、語言、動作、行為等來表現角色特點,將角色的外在性格和內在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事實上,演員對角色的理解與表演離不開導演的指導與設計。換句話說,演員是舞臺藝術表現的載體,它是導演與觀眾進行交流的橋梁。一方面,演員向觀眾傳達導演的意圖,使觀眾深刻認識作品;另一方面,演員向導演傳達觀眾意愿,使導演了解觀眾的需求。在舞臺藝術表演中,導演藝術能否充分發揮自身功能作用取決于觀演關系的和諧程度。此處的“觀”是指觀眾,強調舞臺表演內容應能達到觀眾的審美要求和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演”是指導演和演員,強調導演和演員對角色的塑造與理解。觀演關系和諧程度越高,說明舞臺作品表演越成功。從觀眾的角度來說,觀眾作為舞臺藝術的觀賞者和評價者,其對作品的喜愛程度是衡量導演藝術水平的重要依據。特別是觀眾對整個舞臺藝術表演的要求較為嚴苛,無論是服裝特點,還是燈光設計,抑或是演員表演等,這些都屬于導演藝術范疇,使得觀眾對導演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進行綜藝演出時,為了達到觀眾的審美要求,導演應對表演效果進行合理的預想,對每一個演出細節進行充分的考量,通過加強藝術處理,確保演員處理好表演細節,使演員依托自身合理的表演,拉近觀眾與舞臺的心理距離,使觀眾更好地感受舞臺藝術魅力。同時,導演也要認識到觀眾在表演場地中的位置安排,決定其對于舞臺藝術表現的全局動態跟蹤,這就要求導演從不同欣賞點出發,認真思考舞臺表演產生的視覺效果,通過加強對語言、動作等表演手法的關注,加強作品藝術氛圍的塑造,提升舞臺藝術的完整性與感染力,使觀眾更好地融入舞臺情境。
(四)靈活運用敘事手段,突出演員表演個性
舞臺藝術是在舞臺上表演的藝術,其具有綜合性、多樣性、內涵性特征?,F代舞臺藝術講求在迎合大眾審美需求和尊重藝術創作規律的基礎上,加強對藝術美感的創造和藝術內涵深度的提升,使觀眾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得到精神的熏陶。也就是說,綜藝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的結合要側重對作品的文化底蘊、觀眾的內心世界、觀眾的價值理念的挖掘,要求導演具備開闊的專業視野,深度的思想境界及豐富的人生閱歷,通過靈活運用敘事手段加強舞臺實踐,為現代舞臺藝術的發展提煉精華,積累素材,創作出更具有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的優秀藝術作品。
首先,導演應突破固定的思維模式限制,以立意外化的表現形式突出舞臺藝術效果。以現代戲導演張曼君為例,她的導演藝術特色在于追求一種“新奇絕”的舞臺樣式,以自身對于山區、水鄉生活的敏感性與深沉的民族情結,在舞臺上建構出簡約質樸、熾熱濃烈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其創作特色在于“立意外化”,基于對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對作品意境的獨到構想,在追求舞臺藝術表現效果的實踐中獲得啟發,找到了更貼合劇本內容的舞臺呈現形式。在創作風格上,張曼君注重創新,她總能以多種手段和方法深化作品內涵,豐富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她極力反對“照搬照抄”“為了用而用”的做法,基于對中國傳統藝術手法的綜合運用,創作出富有風土人情、山歌風格與藝術美感的舞臺藝術作品。
其次,導演作為舞臺藝術表演的領導者,應能做到知人善用,充分發揮每個演員的特點。在日常工作中,導演應善于挖掘角色的表演價值,了解每一位演員的特點,在尊重演員藝術個性的基礎上,指導演員在對角色進行二次創造中升華表演藝術,給觀眾帶來極佳的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導演應了解演員的共性與個性,根據演員的特點塑造角色,使其更好地融入角色,將舞臺藝術完美地呈現出來。比如,在陳思誠導演的《北京愛情故事》中,陳思誠對“程峰”“石小猛”“吳狄”“沈冰”“林夏”等角色進行充分的考量,根據張譯、佟麗婭、張歆藝等演員的表演特點確定表演方案,使這些演員帶著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情緒,對角色進行二次的藝術創造,從而將角色人物的性格特征與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該作品的成功與導演工作是分不開的。正因為導演給演員充分展示自我和表達自我的空間,賦予了人物形象鮮活的生命力[4]。
最后,導演應加強對藝術語言的運用。正如黑格爾說:“性格就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導演藝術作為二次創作藝術,應遵循一度創作時的規律,依托合適的藝術語言刻畫人物。導演應深入挖掘藝術言語運用的有效路徑,包括演員在表演中運用的表情、態度、氣質、語言、動作等,結合劇本內容,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指導演員制定出人物的行動方案,依托直觀行動傳達出人物隱含的、內斂的性格,達到言語性格化的效果。注重以人物的內在語言作為線索,配合烘托氛圍的燈光、音響、布景等元素,將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完美地展現出來。此外,導演還要捕捉言語性格化的轉化契機,深入解讀劇本內容,將整個人物行為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提煉其性格、形象與行動的具體特點,以輔助演員完成臺詞的調整與處理,從而更好地彌補一度創作的不足。
綜上所述,綜藝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的結合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為了提升舞臺藝術表現效果,需要在舞臺藝術中引入綜藝導演藝術。通過充分發揮導演作用,加強舞臺藝術控制;提升調度和編排能力,強化藝術表現效果;關注觀眾的情緒,優化舞臺藝術功能;靈活運用敘事手段,突出演員表演個性,切實達到提升舞臺藝術表演效果的目的,從而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金苓.綜藝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的結合策略分析[J].環球首映,2022(11):82-84.
[2]唐朝霞.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的結合分析[J].文淵(高中版),2021(08):1705-1706.
[3]李蓉.導演藝術與舞臺藝術的結合策略[J].文苑,2022(05):93-95.
[4]曹忠林.大型綜藝晚會中舞臺導演的現場把控能力[J].藝術評鑒,2021(1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