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新勇
(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河清分公司,甘肅 酒泉 735007)
玉米產量對農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玉米栽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我國西部地區在玉米種植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為提高玉米產量,必須加強玉米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同時需要探究和采取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為玉米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以實現玉米質量和產量的同步提升,提高現代農業生產水平。
玉米苗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比較大。在苗期,玉米以根系生長為主,反而玉米莖、葉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根部的生長速度要明顯超過玉米莖、葉的生長速度。
穗期是玉米葉片以及莖葉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葉片以及植株莖葉的生長十分旺盛,同時雌雄穗開始逐漸分化,這是玉米最重要的生長階段,如果該時期玉米生長缺少足夠的營養供應,必然會給最終產量帶來影響,所以應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
玉米生長到花粒期,生長速度會逐漸減慢,開始迎來生殖生長階段,在這一階段,玉米開始開花、散粉、吐絲、受精直到籽粒成熟。
玉米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體系中十分重要,但是從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來看,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從而給玉米種植質量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現階段玉米種植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玉米種植品種單一是我國西部區域玉米種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受種植效益的影響,一些種植戶為提高效益,多會選擇高產品種,希望借此提高玉米產量。但玉米品種十分豐富,其中可供選擇的品種較多,但長期受種植習慣的影響,導致玉米種植單一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此外,種子選擇不合理是常見的問題,具體體現在沒有根據當地土壤特性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導致玉米的產量和收成均受到較大的影響。
隨著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玉米種植方法也逐漸得到了改進和優化,但是很多地區的種植戶并沒有完全掌握新的種植技術,導致新型種植技術得不到普及和應用,無法充分發揮新型種植技術的優勢。機械化生產對于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種植技術比較落后,而且當前多數地區一直是小片區域種植,導致機械化生產也受到了較大的阻礙。
傳統的玉米種植中,在完成秋收工作后大多會進行滅茬,以便為開春后的種植奠定基礎。但是現階段在玉米種植管理中,逐漸提出粗放化的管理模式,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勞動力的轉移,導致玉米種植步驟不斷簡化,滅茬這一環節也嚴重缺失。傳統的中耕過程往往以人工方式去除雜草,而目前則會選擇噴灑除草劑,但長期噴灑除草劑會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甚至還會破壞生態平衡。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只有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保證玉米的種植質量和產量。但在具體的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很多種植戶的病蟲害防治手段較為單一,再加上先進的病蟲害技術沒有被廣泛推廣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玉米的產量。
為保證玉米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做好種植前的選地和整地工作十分重要。實際上,玉米對土壤并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是科學選地可以為玉米高產提供良好的保證。在選地過程中,首選疏松、透氣的土壤,保證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并具有較強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時遠離污染區,避免影響玉米的品質[1]。土壤的pH 值在6.5~7.0,最好選擇與小麥等農作物進行輪作,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完成選地工作后,還需及時做好整地工作以及土壤的深翻晾曬工作。翻耕深度控制在20~25 cm,同時要及時滅殺土壤中的蟲卵和病菌,保證土壤的通透性,進而為后續的玉米萌芽奠定基礎。在整地過程中,需要及時清理土壤中的雜草和枯枝敗葉等,同時施入適量底肥,將肥料深翻入土壤,以便為玉米提供充足的營養。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選種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選種對玉米后續生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做好選種工作十分重要。為保證選種的合理性,必須嚴格落實因地制宜的原則,應該結合當地的土壤情況、氣候條件、水文、市場需求等綜合考量,保證選種的科學性[2]。在選種過程中,建議首選抗逆性以及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如富農588、先玉125等。在完成選種工作后,還需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一是篩種。篩種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其中的雜粒、病粒、霉粒,保證種子的出苗率。二是曬種。建議在天氣晴好且地勢平坦的位置晾曬種子,晾曬時間為2~3 d,且每間隔2 h 要翻動1 次,保證曬種的均勻性。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水泥地曬種,避免影響種子質量。只有保證曬種的合理性,才能充分激發種子的活力,保證發芽率。三是浸種。將種子浸泡在50 ℃左右的溫水中,浸泡時間為6 h 左右,而且在浸泡期間需要不斷攪拌。四是拌種。用0.5%硫酸銅拌種能降低玉米黑穗病的發病概率,還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五是種子包衣處理。在播種前2 d,可以選擇多功能包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
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有重要意義。一般適宜在土壤溫度10~15 ℃時進行播種,西部地區可選擇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以保證玉米成活率。同時,應該大力推廣和應用玉米覆膜栽培法,合理利用覆膜栽培技術做好抗旱、保溫、防凍工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還能有效預防雜草和病蟲害[3]。
在育苗前,合理選擇苗床很重要,要選擇地勢平坦的苗床,且具有便捷的灌溉和排水條件。在播種前30 d,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配制營養土,一般來說,選擇壤土雜肥1 000 kg/hm2、草木灰10 kg/hm2以及過磷酸鈣10 kg/hm2,充分混合后捏成團,以落地能散為標準。然后將配好的營養土,使用肥球成形器將其制作成圓柱形肥球,每個重量控制在200 g左右即可,最后播種、覆膜,將已經完成催芽的種子放在肥球播種孔中,每個肥球中放1 粒精選種子,在完成播種后用泥土填充空隙,并覆2 cm 左右的土,噴灑適量清水,隨后起拱、蓋膜即可。
苗床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若膜內出現干燥缺水的情況,要及時澆水。若幼苗長出2 片葉時,可選擇在晴朗的天氣揭膜降溫,17:00 左右蓋膜,在連續5 d 后,可以將膜全部揭開,讓幼苗自由生長。在玉米種植時,可以選擇大小行播種的方式,大行控制在93~100 cm,小行為33~40 cm,應結合不同區域的情況合理選擇種植密度。除此之外,在移栽期間需要對時間和密度進行合理控制,當幼苗長出3 片葉時適宜移栽。在具體的移栽過程中,若是屬于緊湊型品種,移栽48 000~54 000 株/hm2;對于平展型品種,移栽42 000~45 000 株/hm2即可。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不僅可以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保證,還能提高玉米產量。對田間環境進行優化,在早期利用藥劑拌種可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在后續的田間管理中需要定期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同時需要做好查苗、補苗以及間苗等工作,并對發育不良的苗種以及雜草進行清理。玉米結穗后,要結合玉米的長勢對澆水和施肥等工作進行合理調整,保證玉米生長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玉米在不同生長時期對養分有不同的需求,所以應該根據玉米的實際需肥情況合理施用肥料,若條件允許可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這樣能夠保證有機肥以及無機肥的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便更好地滿足玉米生長對養分的需要。在施加底肥過程中,要注意施用量,以便更好地促進種子萌芽,玉米長出6 片葉后,還需及時補肥,補肥建議選擇復合肥,必要時可適量淋施尿素和糞水。
4.1.1 銹病
銹病是玉米生長期間的常見病害,在發病初期玉米葉片上會出現淺黃色小膿皰或者褐色卵狀小膿皰,一旦膿皰破裂,還會出現鐵銹色的粉狀物,隨后還可能會出現長圓形凸起或者黑色圓形凸起,裂開后會有黑褐色孢子。防治銹病時,要在播種前選擇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品種,同時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并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銹病發病初期,可以噴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4]。
4.1.2 黑粉病
黑粉病是玉米生長期比較常見的細菌性病害之一。為了防治黑粉病,必須重視選種工作,應挑選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在玉米抽雄期可以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防治黑粉病。
4.1.3 紋枯病
紋枯病對玉米的生長和發育有較大影響,一旦染病就會嚴重影響玉米對水分的吸收。紋枯病發病初期,可在發病的位置噴灑5%井岡霉素100~150 mL/hm2,或者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 g/hm2兌水50 kg/hm2進行噴霧防治。
4.2.1 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是防治蟲害的有效手段,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重視選種以及種子的處理工作。要選擇有較強抗病能力的種子,剔除種子中的病粒、霉粒,做好后續的曬種、浸種、拌種等工作,以便更好地防治蟲害。二是選地和整理。加強土壤深翻晾曬工作,能有效滅殺越冬的害蟲,每隔3年要深翻1 次土壤。三是加強覆膜栽培法的應用,合理控制播種時間、密度。四是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灌水追肥等,以構建良好的田間環境。
4.2.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應用的原理是根據害蟲的趨性,可以選擇以下防治技術。
一是燈光滅蟲。可在田間設置黑光燈、太陽燈誘殺害蟲,燈距離地面的高度在2 m 左右即可,按照每公頃設置2 盞的原則,需要注意的是,雷雨天氣不可開燈。二是色板殺蟲。主要是在玉米田間懸掛黃板或者藍板,按照每公頃設置25 張的原則,保證色板高于玉米頂部30 cm,以便更有效地防治玉米蚜蟲等害蟲,同時要及時更換色板,保證蟲害防治效果。三是性誘劑殺蟲。該措施主要是設置誘捕器,按照每公頃設置2 個即可,誘捕器與地面的距離控制在1 m 即可,能誘殺玉米螟、棉鈴蟲、甜菜夜蛾等。四是食物誘殺。可以在玉米田內設置糖醋液,將其放置在捕蟲器中,每7 d 更換1 次,防治效果良好。
4.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的優勢是安全、無害、無污染,可以為玉米的品質提供保證,對于促進玉米種植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利用蟲害的天敵,減少施用化學藥劑,加強對天敵的保護,如瓢蟲、食蚜蠅等,從而發揮以蟲治蟲的作用。也可以釋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棉鈴蟲,要注意釋放量。二是植物源農藥以及生物制劑防治,可以選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春雷霉素、井岡霉素等進行防治。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提高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必須做好玉米栽培管理工作,同時加強病蟲害的防治,選擇合理的防治措施,為玉米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保證。目前,傳統的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需要探索高效的栽培管理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以促進我國玉米種植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