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雯,鄧秀蝶,龍 慧,黃 傲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廣西南寧 530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動物性食物消費顯著增長,脂肪攝入量逐年遞增,膳食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超重率和肥胖率也不斷升高[1]。因此人們對營養健康的需求大大增加,主打健康的輕食應運而生,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雖然餐飲市場規模曾出現下滑現象,但由于人們越來越注重營養健康,輕食反而愈受歡迎[2]。2022 年中國輕食相關企業數量為4 232 家。其中,沙野輕食、木桑森林輕食健身沙拉、無谷輕食等企業門店數量都已達到上百家。預計2023 年中國輕食沙拉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25.9%[3]。由此可見,未來輕食擁有巨大的消費前景。
然而輕食的定義尚不明確,人們對輕食的認知缺乏客觀性與科學性,導致市面上的輕食產品魚龍混雜。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強調了合理膳食、均衡膳食的重要性,提出要完善現有的營養相關法規。本文依據現有文獻資料,對輕食的定義及具體要求進行探討,以期為未來輕食的標準化、規范化打下基礎。
輕食最初是指易于充饑、制作、食用的小食品和飲料,如英國的下午茶、法國的三明治、美國的甜甜圈和咖啡、日本的關東煮和飯團以及中國的早午茶和清淡小吃。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與變遷,輕食被賦予新的含義,但至今為止關于輕食還沒有明確的科學性定義。通過查閱文獻發現,國內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①輕食是一種營養健康的食品。輕食是一種口味原始清淡、低熱量、營養健康、可滿足口欲而沒有營養負擔的食品,消費者更偏向于“低糖、低鹽、低脂、低熱量、低碳水和高纖維”的飲食[4]。或者現在的輕食更多是指低卡路里、低脂肪、高纖維、制作簡單、原汁原味及健康營養的食物[5]。中國烹飪協會制定的《輕食營養配餐設計指南》(以下簡稱輕食配餐指南)中輕食的定義描述為以單份或套餐形式提供給消費者,控制總能量的配餐食品。其營養成分需滿足人體適宜營養需求,可通過減少脂肪和鈉的總含量,合理設計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含量控制總能量,通過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微量營養素含量滿足營養豐富的要求[6]。其與前兩個定義的共同特點為低鹽、低脂、限制熱量及高膳食纖維。②輕食不是特定的一類食品,而是一種飲食模式,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占多數。其核心在于輕食的“輕”不僅僅是指食材分量少,更是指食材烹飪方式簡單,讓食用者無負擔、無壓力、更健康地攝取營養。輕食不是一種標準化的食物,而是可以自由搭配,以無壓力、無添加、更營養健康為理念的飲食方式[7]。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定義,輕食并不是一種特定的食物,而是餐飲的一種形態,主要以涼拌、水煮、蒸烤等方法烹飪的低脂肪、低熱量、低糖分且高纖維、高飽腹感的食物,在保證正常膳食結構和一定熱量的前提下,追求簡單、均衡、健康的飲食理念[8],這個觀點更詳細闡述了輕食“輕”的內涵。在餐飲領域,輕食是一種健康的飲食模式,核心是含糖量少、低卡原生的飲食,具備新鮮、健康、高顏值和小清新等特質[9]。2020 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2020 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主張輕食是一種新型的飲食方式,以食物組成豐富、用量少、新鮮和能量低為主要特點,是人們在一段時間內的選擇性餐食。它不僅便捷、時尚,也符合人們的健康追求[10]。
盡管這兩種觀點稍有出入,但從上述的定義中可歸納出輕食具備的共同特點為營養均衡、低脂低卡、低糖低鹽。關于輕食是否為小份餐食目前還未形成共識,張夢雪等[11]通過對專家進行德爾菲調查和對群眾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多數人缺乏對輕食的認知,認為輕食份量與日常飲食的量一致,而德爾菲專家一致認為輕食份量小、一餐能量應低于建議量的20%~30%。研究顯示,低能量飲食不僅可以控制體重、改善健康、延長壽命,還可以緩解糖尿病、降低多種心臟疾病相關風險[12-17]。《2020 年中國人群輕食消費行為白皮書》[10]中的調查顯示,19 ~45歲的青年人大多是出于減肥及其他健康目的消費輕食。在消費過輕食的人中,發現自己體重明顯上升后選擇輕食的人群最多(63.2%)。由此可見,人們消費輕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控制體重,而低能量飲食不僅能控制體重,還有益于健康,因此本文主張應堅持輕食份量小、能量低的觀點。
綜上所述,廣義上輕食是一種份量偏少但種類豐富、食材新鮮且無添加、烹飪方式簡單,以均衡營養、健康無負擔為目的的一種飲食模式。狹義上輕食是以少油少鹽少糖(添加糖)、低脂低卡高纖維為特點,食物種類豐富且能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一份健康餐食。但其中的“少、低、高、豐富”的標準尚未統一,為便于今后輕食的規范化管理,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此問題。
輕食的消費者多為19 ~45 歲的青年人[10],因而以成年人的膳食模式為基準,根據上述定義對輕食各項指標的具體要求進行討論。①低脂即低脂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 通 則》(GB 28050——2011)[18]中 以 脂 肪 含 量≤3 g/100 g 固體或≤1.5 g/100 mL 液體為標準,即可稱為低脂肪。但輕食還要滿足營養均衡的要求,因此低脂不能無限低,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19](以下簡稱中國居民DRIs),脂肪供能比應占一餐總能量的20%~30%。②低卡即低卡路里,或低能量。德爾菲專家建議一餐能量為低于建議量的20%~30%,故建議一餐輕食能量為一餐能量需要量的70%~80%。為保證膳食平衡,根據中國居民DRIs,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應占一餐總能量的50%~65%,其余的能量由脂肪和蛋白質提供,蛋白質中優質蛋白應占50%。③高纖維即高膳食纖維。GB 28050——2011 要求高膳食纖維需≥6 g/100 g(固體)或≥3 g/100 mL(液體)或≥3 g/420 kJ,此標準完全滿足中國居民DRIs 推薦攝入量20 ~30 g·d-1的需求。④少油、少鹽、少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膳食指南)中推薦每日油的攝入量為25 ~30 g,鹽不超過5 g[20],添加糖的宏量營養素可接受范圍為≤10%E 或≤50 g·d-1(每日能量8 371 kJ)[19],輕食配餐指南中“少”是相較于膳食指南中的推薦量,因此一餐輕食的食用油、鹽、糖的參考推薦量分別是<10 g、<2 g、<20 g,基本能滿足人體需求。⑤食物種類豐富。膳食指南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 種以上食物,輕食配餐指南中建議每餐至少包括谷類、薯類、蔬菜類、水果類、動物性食品類、奶及奶制品、大豆、堅果類及油鹽類等食材大類中的四大類,食材的總品種不應少于6 種。輕食的主要指標參考值見表1。滿足這些條件,才是一份合格的輕食。
本文通過查閱梳理現有文獻資料,對輕食的定義進行討論,得出結論廣義上輕食是一種份量偏少但種類豐富、食材新鮮且無添加、烹飪方式簡單,以均衡營養、健康無負擔為目的的飲食模式。狹義上輕食以少油、少鹽、少糖(添加糖)、低脂、低卡、高纖維為特點,食物種類豐富且能滿足人體基本營養需求的一份健康餐食。一餐輕食具體的要求包括脂肪含量≤3 g/100 g 固體或≤1.5 g/100 mL 液體,且脂肪供能比應占一餐總能量的20%~30%;能量為一餐能量需要量的70%~80%,其中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應占50%~65%,蛋白質中優質蛋白的比例應占50%;膳食纖維含量需達到≥6 g/100 g(固體)或≥3 g/100 mL(液體)或≥3 g/420 kJ;食用油、鹽、糖的添加量分別是<10 g、<2 g、<20 g;食材品種應包含食材大類中的至少4 種,總數不宜少于6 種。
由于國外沒有輕食這一概念,所以本文輕食的定義僅限于對國內文獻的探討,文中各營養素參考量也僅限于國人標準。研究顯示低能量飲食有利于健康長壽,但這些研究進行的人體追蹤最長不超過兩年,長期對人是否依然有益仍有待于證明。但低能量飲食確實能控制體重達到的目的。本文未對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含量以及加工方式進行討論,也未有相關實驗證明輕食飲食模式對人體健康有顯著影響,未來還需在這些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推動相關法規、行業標準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