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國三大主糧之一,對于保障糧食供應安全、維持社會穩定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當前中國水稻種植方式較為傳統,水稻插秧依舊以人工為主,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作業效率低下,需要耗費高昂的作業成本。每年在水稻插秧時節,在外務工的農村青壯年需要及時返鄉插秧,費錢、費力、費時。當前中國大多數地區水稻收割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而這也使得水稻插秧機械化成為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水稻插秧機械化是實現水稻產業化、機械化發展的前提,也是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基礎。發展水稻機插秧技術,可以徹底改變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切實提高水稻種植效率,有效保障水稻生產安全,同時可以減少水稻種植勞動力投入,進而解放農村勞動力,對于農村乃至全社會經濟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
經過多年的水稻生產實踐,機插秧在規模化、量化、寬行淺栽等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驗證。除此之外,水稻機插秧技術還具有省工、節本、增收等優勢。據相關研究顯示,每667 m2水稻田采用人工插秧一般需要1.5 個工作日,而采用機械插秧數小時即可完成,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30 倍,從而顯著提升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僅對于載插、育秧環節來說,據相關調查顯示,每667 m2稻田人工栽插和常規育苗,成本在100~130 元左右,而機械插秧、機械育秧成本在70 元左右,節本可達30~60 元/667 m2;水稻機插秧主要采用寬行淺插的方式,水稻植株間距較為合理,從而使水稻植株抗逆性相對較強,即使遭受病蟲害、洪澇災害、低溫寡照,也能實現豐產、穩產,生產效益比人工插秧相對較高。
水稻機插秧經過長期實踐證明是一項抗災能力強、穩產、高產的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水稻插秧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水稻插秧強度,減少勞動力投入,降低作業成本,而這對于水稻種植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是極為有利的。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堅定發展信心,形成推廣共識。農機部門要發揮好帶頭作用,與農藝推廣等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合作,形成推廣合力,以此來提升水稻機插秧推廣效果,將水稻機插秧作為保障水稻生產安全、提升水稻生產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建議地方政府可以將水稻機插秧推廣納入代辦事項當中,同時將其作為對相關部門及下級政府業務考核的重要指標,以此來確保水稻機插秧推廣效果。
隨著水稻機插秧宣傳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意識到水稻機插秧的優勢,也有很強的意愿開展水稻開機插秧作業,但是由于水稻機插秧設備價格昂貴,而農民經濟實力普遍較差,導致農民很難借助自身財力購置水稻插秧機械,而這對于水稻機插秧的推廣是極為不利的。在此背景下,政府財政補貼就顯得尤為重要,政府部門可以針對購置水稻插秧機的農戶施行鄉、縣、市、省四級補助,農民只需小部分資金即可購置一臺水稻插秧機。若條件允許,地方政府要進一步提高水稻機插秧補貼力度,擴大水稻插秧補貼范圍,根據當地經濟情況制定與此相應的補貼標準,有效降低農民購機的經濟負擔。通過施行政府財政補貼,可以有效調動農民購機積極性,切實推動水稻機插秧發展。
要想更好推動水稻機插秧發展,切實提高水稻機插秧普及率,農機推廣部門必須提高服務意識,切實做好宣傳、培訓、指導工作。一是要做好宣傳工作。各級農藝、農機推廣部門要對水稻機插秧技術加強宣傳,積極拓展宣傳渠道,豐富宣傳方式,除了可以采用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渠道宣傳外,還可以采用網絡宣傳等新型渠道宣傳。除此之外,在宣傳過程中要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調整宣傳方式,以此來確保宣傳效果。例如,對于思想觀念傳統的農民,可以采用設置試驗田的方式,使其充分感受到水稻機插秧的優勢,這對于水稻機插秧的推廣和普及是極為有利的;二是做好培訓工作。各地農機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及農藝特點,圍繞專業公司、服務組織、種田大戶、農機大戶扎實做好培訓工作,從而在使廣大農戶和農機手熟練掌握機插秧技術的同時,構建一支不僅懂機插秧技術而且懂農藝技術的骨干隊伍,為機插秧技術推廣奠定良好基礎;三是做好推廣服務。為了更好地推廣機插秧技術,在插秧、育秧等重點環節農機部門要安排技術人員進行巡回指導,對于農機手、農戶在機插秧過程中不規范的地方加以糾正,確保機插秧技術應用的規范性。
農機組織是水稻機插秧推廣普及的組織保障,為了更好的促進水稻機插秧發展,充分發揮農機組織作用,農機部門必須加大經濟投入力度,對農機組織加強培育建設。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具有較大差異,農業生產條件與自然稟賦各不相同,所以在農機組織培育過程中,不能強求一個標準、一個模式,而是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鼓勵農民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構建農機組織,要做到綜合、專業、大中小型并舉。除此之外,在農機組織培育過程中,要堅持促規范、提質量、擴規模、增數量的基本原則,安排新型經營主體的作業補貼、購機補貼,同時要對農機組織加強培訓,不僅要注重職業道德、經營管理理念、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培訓,而且要注重信息技術、實踐操作技能等內容的培訓,使農機組織所有參與者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得以有效提升,而這對于農機組織規范化建設是極為有利的。另外,農機部門還要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在年度用地指標中優先保障區域農機維修中心、集中育秧中心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在此基礎上,農機部門還要引導、鼓勵轄區各大金融機構對新型經營主體提供信譽擔保、租賃等服務,以此來確保農機組織在農機購置、農機維修等方面具備充足資金。對于具有明確權屬的大型農機,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貸款抵押等方式,對農機企業、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提供針對性的融資方案。
綜上所述,水稻機插秧技術有效推廣普及,不僅可以降低水稻插秧勞動強度,提高水稻插秧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水稻插秧規范性,實現水稻種植全過程機械化。因此,農機部門必須對水稻機插秧推廣加強重視,通過加強思想重視、強化政策支持、提高服務質量、培育農機組織等舉措,提高水稻機插秧推廣效果,充分發揮水稻機插秧推廣普及應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