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養殖中,最常見的環境影響因素就是豬的糞便,根據調查顯示,在生豬養殖中每頭生豬每年大約可以產出3 t 糞便,如果不對這些糞便進行科學處理,就會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例如糞便滋生的細菌和有害物質也會直接污染河流及地下水,不僅會影響用水安全,也會導致生豬感染疾病,間接影響生豬產業發展。
大多數養殖人員過于重視經濟發展,在日常飼喂時會添加許多飼料添加劑和抗生素藥物,這些藥物殘留也會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尤其是基層生豬養殖中,由于經濟條件及技術設備落后等因素,大多數養殖戶養殖技術不規范,加上動物檢疫設備落后,導致許多生豬感染疾病后由于沒有采取及時的治療而死亡,增加了生豬死亡率。養殖人員沒有對這些尸體展開無公害處理,殘留的動物尸體中攜帶的病菌不僅會影響自然環境,也會通過空氣傳播,將這些病毒感染給人類,直接影響生豬產業。
隨著社會及產業養殖技術不斷發展,養殖人員對生態豬品種進行科學改良,中國引進了大量國外先進品種和改良創新技術,逐漸滿足社會群眾對于生態豬的高品質需求。生態豬基因改良技術促進了生態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緩解了生態豬養殖困境。
2.2.1 生態飼料
現階段,中國生態豬還會使用放養式的養殖方式。放養標準要求較高,生態豬在放養期間,山間雜草也要滿足食用標準,生態豬在山間產生的糞便能夠被直接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節省了人工施肥環節,降低了成本費用。喂養時,養殖人員也可以使用天然食物,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率,節約了飼料成本,建立綠色畜產品生產、污染控制、資源綜合利用體系,減少飼料中的抗生素使用量,減少動物產品和糞污中的抗生素殘留,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2.2.2 生態養殖
在生態豬養殖中,相關養殖人員也要加強管理養殖環境,減少因為環境衛生問題導致生態豬感染疾病,影響產業的經濟發展。首先,要加強生態豬日常水資源管理,除了定期對周圍水質進行檢測外,還要定期檢查養殖環境衛生,例如在豬舍中使用有機墊料,減少糞便對于環境的不良影響。
在生態豬養殖中,養殖人員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使用遠程監控或棚內溫度濕度測量控制技術等形式,精準控制生態豬養殖環境,為生態豬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信息化技術不僅能夠遠程監控生態豬生長情況,還能將生態豬的養殖信息全部錄入,優化生態豬養殖技術,促進產業的經濟發展。
在生豬養殖中會出現大量糞便,養殖人員要研究糞污處理技術,確保生豬糞便不會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養殖人員可以使用種養結合的處理形式,將生豬糞便直接用于施肥,既能減少肥料成本,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糞便對環境的污染。
糞便堆肥技術較為復雜繁瑣,是通過一系列物理操作將糞便進行有機物降解,再通過高溫殺菌清除糞便中的細菌及有害物質。經過操作后,糞便不僅沒有有害物質,還能有效利用農作物,一次操作就可以解決大量糞便殘留,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綜上所述,中國畜牧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建立現代生態養殖模式過程中,應加大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推廣力度,建立現代化生態養殖模式,促進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解決規?;笄蒺B殖過程中糞污處理質量、處理效率和處理成本的技術瓶頸,在發展產業經濟的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推動養殖業經濟及關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