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鑫,狄海見
(葛洲壩集團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6)
交通運輸部《2021 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2021 年末全國收費公路累計建設投資總額達到121 184.4億元,比上年末凈增13 109.3 億元,增長12.1%;債務余額79 178.5 億元,比上年末凈增8 517.3 億元,增長12.1%;車輛通行費總收入6 630.5 億元,支出總額12 909.3 億元,存在收支缺口為6 278.8 億元。經統計分析,存在上述情況主要原因:一是投資建設債務規模持續擴大,償還債務利息支出不斷增加;二是運營管理成本有所增長;三是受疫情影響車輛通行費收入基數較低(該影響因素已解除)。在這種形勢下,從財務管理角度出發,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將精細化管理有效融入財務管理工作中,不僅能夠有效發揮財務管理對業務工作的監督作用,還能為實現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標,推動企業“投建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幫助。
科學管理之父泰勒于1911 年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首次提出了精細化管理這一理念,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精細化管理逐漸成為各大企業的一種文化和理念。顧名思義,精細化管理就是在落實管理責任的過程中精益求精,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而精細化財務管理是以“細”為起點,以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為目標,通過優化財務管理手段、深化財務管理內容,將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各項業務深度融合,對財務管理的每一崗位、每一項具體的業務都建立起一套相應的工作流程和業務規范[1],并對管理方式進行細化與創新,在實踐中狠抓落實,通過行使財務監督職能、拓展財務管理與服務職能,實現財務管理“零”死角,挖掘財務活動的潛在價值[2]。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和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已經被國內外各大型企業所認同。建立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是企業發展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抓手。而高速公路具有建設成本高、運營成本大、收益周期長的特性,運營期還本付息壓力較大。為保證正常經營所需現金流,盡早獲得運營利潤,就需要持續優化財務管理手段,不斷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將精細化財務管理理念和手段落實到企業一切經濟活動中,才能推動企業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能力水平。
將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通過將各項業務進行量化分析,形成準確、高效、多維的財務數據信息,在反應企業經營狀況的同時積極有效參與各項重大決策,主動、及時發表專業性意見,使企業管理者及時獲取準確有效信息,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決策,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各行各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精細化財務管理是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規范化的一個重要方式方法。通過運用全面預算、成本管控、稅務籌劃、財務信息化建設等有效工具,對全過程進行成本把控,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各方開源節流,主動推進財務價值創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不斷促進企業價值提升。
將企業風險防控機制和精細化財務管理有機結合,將財務數據作為主要風險識別的重要工具,從多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精準識別財務風險并及時預警,做到過程管控、源頭治理,有利于企業及時調整經營計劃,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將精細化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主動融入業務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進行生產經營目標成本效益分析,從資金、預算、稅務、融資等領域進行有效資源整合,有效識別業務改進的機會和目標,協助解決各業務環節的難點和痛點,為生產經營優化賦能[3]。
高速公路運營單位股權結構復雜,進而影響其治理體系,導致高速公路運營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正處于傳統模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過渡的階段,大部分管理人員和財務工作人員將管理重心放在收入和成本管控上,對精細化財務管理的概念比較模糊,故步自封,對財務管理新思路、新模式的接受程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開展的效果。
健全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能夠促使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各項財務管理業務開展逐步走向合理化、規范化,但是各單位對精細化財務管理的理解和推進均以財務管理制度為基礎。從本質上來看,高速公路運營期精細化財務管理還停留在探索階段。目前,財務管理的目標和方向是確定的,因各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標準不統一,也未深入開展專項研究,導致精細化財務管理鮮有成效。
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是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趨勢、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4]的戰略選擇,也是把握數字時代機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而財務信息化建設對推動企業價值重塑,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只有基礎財務核算模塊、財務報表編制模塊、全面預算等模塊基本實現信息化覆蓋,業財一體化程度較弱,財務數字化的運用程度遠遠不夠。
現階段,PPP 模式成為國內高速公路投資建設的首選融資模式,中標聯合體按照PPP 項目合同約定注冊成立項目公司(SPV),負責高速公路的融資、建設、運營、維護、移交等工作,同時承擔各階段相應風險,并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高速公路運營期主要業務包括通行費收取、高速公路養護、附屬業務(服務區管理及廣告)經營、營運資金籌集、路政執法及監控調度等。該文結合高速公路運營期業務特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精細化財務管理的相應建議,最終達到“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22 年3 月下發《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國資發財評規〔2022〕23 號),提出“著力推動四個變革”,具體為:財務管理理念變革、組織變革、機制變革和功能手段變革,同時提出了加快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因此,進入高速公路運營期,財務管理者應立足實際、守正創新、主動變革,建立與行業特點、發展階段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系。深入踐行全員、全要素、全過程精細化財務管理理念,不斷優化和完善財務管理流程,讓全體員工充分認識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特征,進而為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順利開展精細化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幫助,確保該工作行之有效。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全面預算管理已成為現代化企業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制定了相應的預算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預算執行率卻存在較大偏差,導致該管理工具未能充分發揮它的有效作用。
(1)合理制定預算編制方案。高速公路運營單位需要高度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將預算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根據年度經營目標和具體業務規劃合理制定預算編制方案,注重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思路,同時保證預算編制人員的專業素養、責任意識和業務能力,為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完整性、可行性提供保障。
(2)強化預算執行。為保證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必須充分調動各層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全面預算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環節、各崗位,形成全方位的預算執行責任體系[2],并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力。
(3)重視預算過程監控。財務管理部門定期向運營管理決策層匯報預算執行分析報告,動態監控經營目標執行情況,有效識別潛在經營風險,并預先采取防范措施,提前規避潛在風險,充分發揮精細化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業財融合就是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雙向融合的簡稱,兩者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業財融合對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防范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促進實現降本增效等精細化管理目標。以業財融合為理論背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水平。
(1)持續完善業財一體化數據共享平臺。構建完善企業生產經營數據庫,將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數據整合直連,同時關聯預算管理系統、會計核算系統、財務報表系統、合同管理系統及納稅申報等系統,統一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統一數據口徑。通過數據分析,能夠充分掌握企業經營情況,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實現數據共享的準確性。
(2)進一步更新傳統財務管理觀念。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一盤棋”,需要各個組織機構的密切配合,因此全員應該樹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理念,鼓勵財務人員走進業務部門了解業務活動流程,同時業務管理人員也應該走進財務部門了解財務管理模式,進而促進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工作質量。
(3)構建創新型財務人才隊伍。數字化管理的普遍應用是財務管理體系的系統變革,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發揮業財融合的應用價值起到了支撐作用,可以讓財務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擔任更具戰略性和前瞻性職能。但是要想真正做到業財融合價值釋放,構建高素質且具有創新性的財務管理人員將成為關鍵。
因高速公路建設期投資成本高、運營培育期間長,必須將“過緊日子”的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持一切成本費用皆可控,堅持無預算不開支,建立健全生命周期成本費用管控機制。
(1)注重源頭管控。高速公路運營成本主要包括財務費用、養護成本、公路攤銷和管理成本幾個方面,運營單位應主動適應宏觀形勢,著力加強提高運營管理人員成本管控認知水平,根據實際情況事前制定成本控制目標,并制定合理可行的降本舉措,做到“事前算贏”。
(2)抓好過程管控。高速公路運營成本控制目標通常按年度制定,再按月分解并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及個人。成本歸口管理部門應按月開展多維度成本分析,匯總編制成本分析報告,將實際執行情況與月度成本控制目標進行對比,客觀分析差異原因,最終由決策層對運營成本控制目標做出調整,并制定新的管控措施,做到“事中控贏”。
(3)強化考核激勵。將成本控制目標納入部門和個人的年度績效考核范疇,通過考評結果實施激勵獎懲,充分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高速公路建設期資金來源主要為項目資本金和銀行貸款,其中銀行貸款比重較大,一般占比在70%~80%。進入運營期,通行費收入增長較為緩慢,還本付息負擔較重,降低財務成本就成了化解債務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率最重要的舉措。
(1)降低融資貸款利率。高速公路投資金額較大,建設期一般通過銀團貸款獲得建設資金,雖然銀團合同已經將貸款利率鎖定,但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對降低貸款利率將會有一定幫助:一是關注國家經濟發展趨勢和市場利率變化情況,在市場利率持續下行時與銀團各銀行展開談判,爭取降低貸款利率,必要時可以引進未參團的金融機構形成競爭關系,以獲得更低利率。二是做到按期還本付息,規避貸款或付息逾期行為,提高企業信用等級,從而獲得更優惠的貸款利率。
(2)優化融資結構。運營期優化融資結構難度較大,經過總結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是經過培育車流量達到預期,投資收益可觀,可以使用富裕流動資金提前償還貸款,降低財務杠桿。二是投資收益持續為負,需股東增加權益性資金,改善債務結構。三是利用政府政策,在政府出臺政策性貸款時積極爭取,置換部分高息貸款。
我國稅種及稅收政策法規種類較多,高速公路運營期主要涉及增值稅、印花稅、資源稅、房產稅、所得稅、車輛購置稅等,雖然涉稅種類不多,但是提高稅務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投資收益。
(1)加強稅務政策培訓學習。財務管理部門應設置稅務管理崗,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加強財稅政策法規學習,用好稅收優惠政策,做到“應繳盡繳,應享盡享”。
(2)支持重大經營決策。積極參與運營期重大決策、重大合同等事項,深入研判相關涉稅事項,并提出專業指導意見。
(3)加強稅務風險防控。就運營期涉稅種類編制納稅申報指導手冊,重點明確各稅種的申報時點、計稅依據等風險點,做到源頭風險管控,同時定期開展稅務風險監督檢查,避免造成滯納金、行政處罰等直接損失。
綜上所述,精細化財務管理不僅能夠強化財務管理職能,拓寬財務管理領域,而且能夠為高速公路運營期實現降本增效的經營目標創造財務管理價值。近年來,國內經營性收費公路年度支出總額遠大于通行費收入總額,存在較大收支缺口,這就要求高速公路運營單位深入踐行精細化財務管理理念,在應用中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助推高速公路運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