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佳,高 新,王 重,李劍峰,張宏芝,王立紅,王春生,夏建強,樊哲儒,張躍強
(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荒漠綠洲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新疆農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新疆作物化學調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91)
核春115是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與新疆新瑞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選育的強筋、高產春小麥新品種。2009年以高產、早熟品種新春37號為母本,引進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種質4S-113為父本雜交,雜交當代種子經60Coγ射線輻照,南繁北育和多代單株選擇,于2013年育成新品系, 2018-2019年自治區春小麥區域試驗,2022年通過新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審定編號:新審麥2022年034號]。
核春115 為春性早熟品種,幼苗直立,芽鞘綠色,葉色淺綠,株高87.5 cm, 抗倒伏。成穗率48%,穗型紡錘型,穗層整齊。穗長9.9 cm,長芒,結實小穗數16.4個,穗粒數46.1粒, 主穗粒重2.0 g,千粒重44.2 g,容重827.1 g·L-1。籽粒角質、白色、較飽滿,落粒性中。生育期99 d,比對照品種新春26號晚熟1 d。高抗(條、葉)銹病,高抗白粉病,黑胚率0.64 %。
核春115在2019年區域試驗(10個點)和2020年生產試驗(10個點)混合樣的品質經由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該品種的籽粒蛋白質(干基)含量為15.36%,濕面筋含量為32%,面團穩定時間為11.5 min,吸水率60.8%,最大拉伸阻力Rm(135 min)532 E.U,拉伸面積135 cm2。品質為優質強筋類型。
在2016年和2017 年5點(塔城市、阿勒泰市、軍戶、奇臺、石河子)的產量及適應性鑒定預備實驗中,核春115兩年各點平均產量為6 987.0和6 915.0 kg·hm-2,比對照新春37號增產13.2%和14.2%,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在2018年和2019年新疆春小麥強筋組區域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系(種)第一位,平均產量7 544.7和7 765.7 kg·hm-2,比對照新春26號增產9.12%和6.68%,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在2020年自治區春小麥強筋組生產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系(種)第一位,平均產量為7 982.6 kg·hm-2,比對照新春26號增產10.4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22年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鎮高產示范田13.33 hm2,實收實測面積0.212 hm2,產量達到10 862.1 kg·hm-2,刷新全國優質強筋春小麥高產記錄。
核春115適應性較廣,適合南北疆春麥區種植。選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結合秋翻深施肥,做好有機肥與無機肥配施,冬前整地待播,春季適墑早播,合理密植。由于苗期生長速度較快, 水肥應早上, 在2.5葉期到3葉期澆第一水;于頭水后的7~10 d澆第二水,以后根據長勢、墑情結合澆水施肥。苗期需要進行化控,以防止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