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守住歷史文化的“正”,開創城市功能之“新”。成都青羊,借力數字技術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集中展示地、成都千年歷史迭代的文化中心區,路徑越來越清晰,信心越來越堅定。

從名人故居杜甫草堂,到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金沙遺址,再到熱門打卡地寬窄巷子……青羊區以源城之名,坐擁成都中心城區70%以上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本底。如何做到“以文塑城、以文潤城、以文興城”??數字化的加速融入,已在青羊文旅領域不容小覷。
近年來,成都青羊借力數字技術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集中展示地、成都千年歷史迭代的文化中心區,路徑越來越清晰,信心越來越堅定。
科技開啟考古時空門
在位于青羊區的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以下簡稱“金沙博物館”),《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看到前來研學的成都小學生簇擁在遺跡館的“考古時空門”前久久不愿離開,一邊和同伴研究著如何操作手柄“發掘”考古現場,一邊感嘆道“這個太好玩了”。
這句看似不經意的感慨,卻蘊含著博物館工作人員創新探索的努力和先進的數字科技支撐。為了讓參觀者更深刻地了解金沙文化內涵,金沙博物館煞費苦心,嘗試通過技術,運用現場互動設備和云上觀展平臺為觀眾講述文物和遺址故事。
“當你觸摸場館智慧導覽驛站屏幕時,三維動態復原的遺跡原貌和考古發掘現場大量珍貴影像資料便會映入眼簾;‘金沙祭祀’三維數據影片會讓你沉浸在3000多年前古蜀祭祀的神秘氛圍中,感受祭祀區的變遷;吸粉無數的‘考古時空門’沉浸式體驗則是應用大量高精度三維采集數據重建祭祀區考古發掘前、中、后的過程,讓普通人也能感受考古發掘的樂趣。”金沙博物館科技信息部副主任吳彬說。
“對于云觀展平臺,我們也是打破了常規的360全景靜態展示,通過VR精靈小金的生動講解,帶領大家穿梭在立體的場景中,三維文物也配合有立體跟蹤講解,虛擬講解員貫穿始終,引領觀眾的線上參觀,同時策劃線上主題展覽,讓不便于在線下開展的展覽都搬到線上,讓展覽形式和內容更新穎,觀展方式更靈活。”
事實上,取得這樣的成績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4年,金沙博物館就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開始了智慧化工作探索。
作為首批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中唯一一家遺址類博物館,金沙博物館智慧化建設最為突出的成果便是以觀眾為核心的綜合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的建設。 據介紹,這一平臺站在觀眾的角度,從參觀前、中、后進行規劃,將管理納入博物館內部工作范疇,將觀眾作為博物館的外部工作范疇,綜合運用各項技術,打造觀眾一體化、多樣化的參觀體驗,同時帶來了業務工作效能的提升。
寬窄有度,智慧文旅街區
目光東移,在智慧步行街樣板的寬窄巷子,街頭巷尾,人頭攢動。許多游客發現,雖然這里人流大、變化快,但卻“擁而不堵”,而這正是出自智慧城市系統精細管理的手筆。
在“智慧青羊”的核心中樞——青羊區城運中心,建設專班負責人張星表示:“景區的數據模塊熱力圖中的紅色代表人流聚集,我們將按照預案馬上通知相關部門進行人流疏導。同樣,通過物聯感知系統,景區的空氣質量、環境衛生、風險隱患等都能實時呈現,可以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置。”
據了解,作為一條從清朝遺留下來的古街道,寬窄巷子是承載成都文化底蘊的一張名片。近年來這條傳統古街道通過現代化技術融合,迎來了新變化,不斷蝶變成“全場景引流+新消費體驗+智慧化管理”三位一體的全國特色商業步行街典范。
在這一過程中,“寬窄管理云”的到來,可謂功不可沒。據寬窄巷子運營方成都文旅集團和成都文旅寬窄巷子管理公司負責信息化的工作人員介紹,“寬窄管理云”打通了業務流及管理流的所有環節,將目前碎片化的線下管理方式通過信息化系統進行規范化、線上化,在商戶管理、物業巡檢、安防管理、經營數據分析等方面,解決了僅靠人治搭配簡單應用軟件所帶來的日常管理上的局限性。
然而,“寬窄管理云”只是寬窄巷子打造智慧文旅街區多項舉措之一。近年來,寬窄巷子智慧商圈的整體架構持續優化。2019年,寬窄巷子街區通過與美團、電信的合作,共建了可賦能寬窄街區經營的智慧化平臺,并以該平臺作為日常業務數據匯集和處理的基礎平臺和數據入口。
去年3月,作為青羊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試點單位,寬窄巷子響應號召,對街區的智慧化感知源做了進一步的增設。在原有的各個商家消防報警系統之外增加電氣火災傳感器等多種智慧傳感裝置,在景區6個出入口布置了客流照相機,實時統計、分析景區現有人數等動態數據……這些智能感知源共同形成了寬窄巷子的智慧感知觸角。
“由于街區日常經營業務的迭代和數據安全需求的日益提高,后期寬窄巷子街區會逐步將數據遷移至完全自建自管的數據信息平臺,盡量減少節點,達成后臺的統一化管理,為進行更深度的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打牢基礎。”寬窄巷子工作人員如是說。
打造數字文創高地
如今,青羊區持續深入推進數字化賦能文旅,將數字技術從金沙博物館和寬窄巷子等點位延伸至全域全區,正打造成為其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載體。
據少城國際文創谷管委會副主任陳瀚介紹,“少城國際文創谷也構建起以影視娛樂、文博藝術為主導,文博旅游、音樂演藝為配套的‘2+2’產業體系。特別是在數字文創產業領域,我們以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促進數字化轉型、實現品牌化塑造為發展導向,致力于發展文脈標識的數字化文博藝術產品,運用數字科技讓博物館活起來,再造出代表性非遺系列精品,同步發展著數字化文化體驗場景。”
據了解,近年來,少城國際文創谷還重點發力音樂創作生產和數字音樂制作傳播,不斷加強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音樂生態中的運用,從歷史人文中挖掘出系列優質IP,打造出影視項目全要素的綜合性數字演藝平臺,并支持利用非遺等文化瑰寶資源,鼓勵開發以游戲動漫為內容的原創性產品。
除了數字賦能文旅產業,青羊區也在創新數字文創研發平臺方面不斷發力。如今,青羊區聯合中國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國家廣告產業園區成都數字媒體分園、中國(成都)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基地、四川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都市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務中心、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一大批高端文創平臺和文創領域骨干企業、高校院所,也以文化創意成果轉化賦能為核心,加快推動文博藝術、影視劇作等原創IP內容向文創產品的創新轉化。
全國首個特色鮮明的數字文創投資孵化共創空間、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為服務兩翼的數字文化產業園區也將紛紛亮相青羊區。
同時,青羊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與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聯合建設的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國家融合出版超高清視頻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數字文創技術研發與轉化基地,也將成為支撐青羊文旅產業高質量的重要力量。
在未來,數字賦能的青羊文旅產業定將煥發勃勃生機,更將激發出數字文旅消費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