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通過智慧青羊與“微網實格”深度融合和全流程工作閉環,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現代化的治理樣板。

社會治理能力是一座城市運營的基礎。新時代新階段,城市治理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以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已成為戰略抉擇。自成都市大力建設智慧蓉城以來,青羊區依托“智慧青羊”城市運行中心(以下簡稱“城運中心”),按照以用促建、以戰促善的思路,圍繞“王”字型架構,聚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通享、一鍵回應”,基于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智慧治理的需求與實際,探索出一條智慧蓉城建設的青羊路徑。
“智慧中樞”勾勒城市“數字體征”
如何讓城市運轉更智慧,實現高效能治理?城運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我們的城市就像一個生命體,從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和經濟運行4個維度,構建起城市體征指數模型,提前對風險隱患進行監測預警。同時,運用大數據、智能算法研判發展趨勢,對城市進行‘體檢’,再通過‘智慧青羊’的核心中樞——城運平臺統籌調度各種力量和資源,線上線下人機協同行動,完成城市事件分級處置,形成處置‘閉環’”。
該負責人口中描述的“智慧青羊”運行規則,正是青羊區進行精準社會治理的竅門與秘訣。據了解,城運中心通過大數據技術統籌梳理12345反映的事件類型,抽絲剝繭分析其背后的民意民情,更精準地呼應群眾需求,有助于后續工作措施、工作方法的精準優化。
而對于群眾普遍反映的“一址多訴”事件,城運中心還利用強大的數據分析系統自動關聯相關應急預案和類似事件,協助工作人員更迅速、精準地處理突發事件。
群眾有“呼聲”,服務有“回應”。在落實群眾需求方面,城運中心也重點在街道、社區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如今,青羊區草堂街道“棲居草堂”、金沙街道“最金沙”、同欣社區“欣網格”等智慧化應用場景在服務群眾方面均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城市更智慧,市民更幸福。為更好發揮城運中心察民意解民憂的重要作用,目前,青羊區已將全區政務數據資源進行了全面摸底,梳理出627項重要體征指標,并逐步歸集到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平臺,最終形成城市的“數字體征”。
此外,城運中心體統平臺也已融合道路交通、城市地圖、城市管理、數字孿生、媒體信息等多個部門和多項業務功能,接入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文博旅游、養老助殘、電子政務等區內46套政務系統。按照智慧蓉城建設的統一要求,城運中心還將升級算力和存儲能力,圍繞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經濟運行等城市運行和發展需求,結合AI算法,構建起龐大而精密的“智慧青羊”城市生命體,促進超大城市中心城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用這張“看不見的網”,讓每一位城市居民都能感知生活的美好和城市的溫度。
事實上,數據賦能智慧城市的應用場景遠不止如此。近年來,青羊區公安分局通過數據賦能建強人口底座,積極探索發揮精準人口數據對智慧蓉城平臺支撐作用,據介紹,該局積極構建“公安分局+職能部門—派出所+屬地街道—社區警務隊+屬地社區—社區民警+微網實格”組織體系,健全“黨委統籌、公安牽頭、部門協同、屬地共治”四級聯動機制,有效推進實有人口數據底庫“建匯采管用”一體化運轉。在此基礎上,同時持續強化大數據賦能應用,積極探索“以房管人”方式,聚焦“居住、旅居、從業”三類人群,構建青羊區人口數據底座,建立適時動態更新人口數據工作機制,有力支撐實戰場景應用,加快推進超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管理服務新路徑。
經過一年時間不斷運轉完善,如今青羊公安在違法犯罪打擊治理、精準服務企業群眾等工作中提供著重要的保障和支撐。
“智慧大腦”中的“社區小腦”
與城運中心相比,“智慧文家網格管理程序”(下文簡稱“文家網格”)這一應用場景則更細、更接地氣。
“文家網格”堪稱“社區小腦”,其亮點之一是系統的定位功能。該功能不僅能快速報告事件準確位置,便于緊急情況發生時,指揮中心人員快速調度,同時還可觀察到每個網格員或軟件使用者的活動軌跡、停留時長等,成為工作效能考核的依據。
如今在文家街道轄區內,不管是亂堆垃圾,還是車輛隨意停放,街道工作人員、網格員、微網格員、居民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智慧文家小程序拍照上傳,由網格員第一時間現場處理或反映至有關部門協同處理。
事實上,青羊區的“社區小腦”遠不止文家街道一處。作為成都典型老舊社區之一,府南街道同德社區轄域人口密度較大、居民結構復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會治理任務繁重,加上社區居民在文化、服務、資源、治理上的需求差異,導致社群之間聯結不緊密,服務方式不精準,資源聚合不牢固。
為聚焦破解居民認同、精準服務、資源共益等社區發展治理難題,2022年,青羊區“樂享同德·可信生活圈”正式發布。該場景創新運用“人聯網”理念,聚焦精準服務、資源共益、社區減負、居民幸福等社區發展治理目標,打造了“樂享同德·可信生活圈”智慧運用場景,形成商居信義共同體、社會治理微循環,開創了“全員參與、全時響應、全域激活”的社區智慧治理新格局。
據同德社區黨委書記彭超介紹,“‘樂享同德’通過數據基座,研發‘同德精治數’,與公安、民政數據實現雙向互通,開放多種查詢、展示方式,讓數據自動抓取,通過‘AI表哥’自動生成包括在線數據報送、人房戶信息、高齡老人臺賬、轄區商家臺賬等7種數據應用新場景,避免社區人員更替、機器故障等原因導致的數據丟失情況,減少社區人員實地采集登記和錄入,為社區人員減負的同時,也為社區發展治理提供了智慧手段支撐。”
除此之外,青羊區正在深耕社區“精治數倉”建設。該平臺將架設本地邊緣計算與存儲服務器,連接社區辦公電腦,自動抓取電腦中沉淀的黨建、民政等各業務口數據和日常管理服務數據,并與區數據中心進行雙向修正和補全,形成以社區本地數據為基礎的數字基座“精治數倉”。
如今,正是依托這樣的智慧化平臺,青羊區將“智慧青羊”人房基礎數據、城市一張圖等數據資源建設成果,由上至下賦能基層。通過深化“精治數倉”基層數據場景開發,著力發揮“微網實格”治理力量作用,同時利用管理服務數據對智慧蓉城人房基礎數據進行修正和精準化補全,實現“微網實格”與“智慧蓉城”雙向賦能。
目前,同德、康莊2個試點社區“精治數倉”數據精準度達到90%以上,預計今年青羊全區將完成20個社區“精治數倉”硬件部署。
推進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建設
在青羊,將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果轉化為城市應用場景,則是另一種挑戰和突破。而創新制定的《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關于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突出融合發展特色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要“加快推進產業和公共服務領域數字化改造,推進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建設”,則推動著智慧青羊城市發展的破題。
在位于青羊航空新城的黃田壩街道,一幢“光華智慧文光停車綜合樓”亮眼屹立,十分吸睛。該停車樓的投運,不僅解決了青羊總部經濟基地和成飛片區停車難的問題,更以智慧化的方式成為引領成都綠色發展的標桿典型。
據黃田壩街道四級調研員張超介紹,此項目是成都市首個智慧停車綜合體,亦是成都首座園林式停車樓。踐行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新發展理念,整棟建筑外觀設計采用園林式設計,引入綠色生態系統,形成錯落有致的綠化空間,每層樓被雞爪槭、凌霄、三角梅、紫藤等植物環繞,宛若“空中花園”。
那么,這棟建筑的智慧化應用在哪里?《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在實地看到,停車樓地下二層至五層為全自動機械式車位,采用巷道堆垛技術,只需幾十秒便可完成智能化停車,而取車則用時不超過兩分鐘,停取車方便快捷。該樓還設置了全智能機械式停車設備,智能分析車位狀態,車主只需將車輛開進車庫,通過操作停車系統,設備自動會將車輛搬運至空閑車位,有效減少車主尋找車位的時間,降低停車過程的能耗。為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地面三、四層設置了67個智能充電樁,可滿足新能源車主不同的充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上述智慧化技術,同等空間下該項目可停放傳統停車場1.5倍的車輛,有效緩解了周邊老舊小區及商貿停車難題及新能源車充電需求,改善了片區道路擁堵狀況。
“該項目操作系統預留了與成都交投智慧停車公司‘成都停車’客戶端對接聯通的端口,后期將打通城市大數據、盤活閑置車位,實現智慧共享停車。車主可通過平臺實現停車余位信息查詢、車位提前預約、車位共享、停車導航等服務,實現精準停車,進一步提高市民便利度,有效節約時間成本,滿足‘十五分鐘公服圈’需求。后期,我們將聚焦城市服務發展戰略,建設更多優質智慧停車場,打造‘互聯網+停車+X’場景服務,為城市智慧交通建設賦能助力。”成都光華智慧停車場建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