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糧油等重要農產品產能提升有關政策實施工作的通知》,啟動實施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貸款貼息試點,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按市場化原則投向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貼息對象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試點采取申報制,實行“地方補貼、中央補助”。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通知》。將加大對受災情影響較大的重點區域各類信貸投放力度,加強道路通訊、農田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修繕重建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及時保障農戶補植改種的農資購買資金需求,助力受災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群體恢復發展。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最大限度簡化理賠流程和手續,加大預賠付力度,提升保險理賠服務質效。
日前,財政部、農業農村部下達中央財政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資金7.23億元。其中,安排抗旱救災資金1.26億元,支持甘肅、陜西等省份應對農作物因旱受災,做好農作物改種補種、農業生產抗旱調水等相關工作;安排洪澇救災資金2.26億元,支持吉林、黑龍江等省份應對臺風、強降雨導致的持續洪澇災情,及時開展農業生產恢復等相關工作;安排水稻病蟲害防治資金3.71億元,支持江西、湖南等省份做好稻瘟病、水稻“兩遷”害蟲等水稻病蟲害防治相關工作。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公布第一批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示范項目(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名單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178個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單位名單,涉及糧油、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5大類產品。
為加快發展壯大農村經營主體,扎實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廣東省發展壯大農村經營主體若干措施》,提出鼓勵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鼓勵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辦實事等31條具體措施,聚焦提升準入準營便利化水平、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五個方面,為南粵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
《措施》強調農業農村多元化經營主體發展,提出通過引導和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聯合發展,創新村村、村企、村社合作模式,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措施》提出支持農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形式組建企業集團,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在優質絲苗米、綠色蔬菜、精品花卉、生態畜禽、現代漁業等領域做強農業品牌,培育“粵字號”品牌,增創“國字頭”品牌。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帶農戶”發展模式,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南監管局、湖南證監局、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湖南省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實施方案》,從加大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等重點領域金融投入、增強涉農金融服務質效等九個方面實施27條具體措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實施方案》強調,各金融機構要圍繞湖南優質糧油工程升級版,加大早稻集中育秧、糧食訂單生產、油茶種植、低產林改造等融資支持;豐富融資產品供給,創新投融資模式,助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和多元化貸款償還渠道,提升農田綜合生產能力。要聚焦湖南省打造全國種業創新、智慧智能農業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高地的工作要求,加強農業科技裝備和現代化鄉村產業金融支持;健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增強涉農金融服務質效,提高鄉村金融服務體驗感和信貸滲透率;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引導作用,支持金融機構加大涉農領域經營主體貸款投入,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近日,安徽省首單肉牛飼料成本價格指數“保險+期貨”項目在阜陽市落地。據悉,此項目是由農業經營者向保險公司購買基于玉米、豆粕期貨價格開發的目標價格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又通過場外期權為承保標的進行“再保險”操作,以對沖價格變動帶來的賠付風險。同時,期貨公司在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對沖向保險公司賣出期權的風險,將風險回歸于市場,最終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實現多方共贏。
本次落地項目由安糧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人保財險安徽分公司聯合承辦,通過期貨市場對沖玉米、豆粕價格波動風險,為臨泉、太和縣共3600頭肉牛實現飼料養殖成本鎖定,折合玉米316噸、豆粕122噸,總貨值超8300萬元。玉米、豆粕等飼料占總成本80%以上。今年以來,玉米、豆粕價格持續上漲,導致肉牛飼養成本上升較快,對廣大中小肉牛散養農戶的收益影響較大。“保險+期貨”項目保障了廣大種植戶和養殖戶收入,以市場化手段化解農業經營風險。
日前,遼寧省沈陽市重新組建農業系列(新型職業農民)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職稱評審范圍,并發布《沈陽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申報評定指南》,此舉將惠及約1.5萬人。
“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分為農業技術員、農業技師、高級農業技師。評定工作不唯學歷,以工作實績、技術水平、業務能力、實踐經驗為依據,更看重“種了多少田”“技術硬不硬”“帶動多少人增收”等情況。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可享受優先參加技術培訓、講座、交流、進修,優先進入農村人才市場進行人才引進、交流、勞務輸出,優先參與農業開發項目和獲得貸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