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雷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人才培養是最艱巨的戰爭準備。軍隊院校是提升學員政治品質、道德素養、理論水平、軍事技能、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的主渠道主陣地,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基礎環節。學員隊在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有力度、有熱情、有籌劃、有總結,讓學員在“兵之初”“官之初”就將對黨的忠誠信仰融入血脈,為鍛造更多“寬口徑、厚基礎、全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打好基礎。
(一)導向作用。軍校階段是學員發展最為關鍵的時期。學員隊作為軍校學員生活和管理的基本單位,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發揮導向作用。要針對學員在校四年的培養歷程,結合不同年級和學習階段確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標準,切實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隨著學員所處年級的遞增、其自身能力素質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進而有效指引學生的成長成才,培養他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引領和導向作用。
(二)激勵作用。培養更加全面的新型軍事人才,需要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要及時開展宣傳鼓動,科學表彰標兵先進,大力發掘學員身邊的好人好事,號召大家學習,以此來激勵和調動學員工作、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為他們的成長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三)保障功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學員隊變得更加團結,讓學員思想更加穩定,能為學員隊育人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學員在軍校四年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矛盾,需要學員隊在及時了解學員思想狀況的同時,針對學員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適時調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案,及時做好一人一事工作,保證學員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挫折挑戰。
(一)對新時代軍校學員特點關注不夠。新時代軍校青年學員大多是00 后,作為“網生一代”他們接觸信息面廣、思維活躍。有的學員隊對這一特點關注還不夠充分,一方面是忽略了社會環境對他們的持續影響。萬物互聯的5G網絡縮短了個體與世界的距離,卻也拉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工作生活中面臨的機遇挑戰、挫折矛盾、困難抉擇,都容易加深學員內心的孤獨感、失落感、焦慮感、不平衡感,智能手機、網絡游戲成為少數學員逃避現實、回避困難的“避風港灣”。針對這些問題,有的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還缺少一定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是輕視了自我意識對學員的深遠作用。新時代軍校青年學員成長環境安定、物質條件充足、經受挫折磨難少,普遍閱歷豐富、眼界開闊、受教育程度高,有想法、有主見,民主意識、自我意識顯著增強,遇事樂意商量著來。對此,有的學員隊在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缺少針對學員強烈自我意識的引導與疏通。
(二)對學員教育引導不夠。習主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調研發現,有的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不足,使得學員理想信念有所弱化。在開展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缺少系統籌劃、精準滴灌、壓茬實施,沒有摸透學員在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思想狀態,尤其是在學員入學入伍和畢業前夕等重要節點上,未能及時解決學員入學入伍之初理想信念模糊、畢業前夕思想波動較大等普遍問題,反映出學員隊在育人工作上存在的“粗”和“疏”。軍校四年是青年學員“三觀”塑造的關鍵期,如果不能筑牢夯實其思想政治基礎,在日后工作崗位上就可能會產生種種思想問題。
(三)守正創新要求貫徹不夠。習主席指出:“我們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亦要守正創新。從守正的角度看,多年形成的好傳統、好經驗、好典型沒有很好地傳承弘揚下來。從創新的角度看,學員隊在日常思想教育上存在思想不夠開放、創新意識不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創新缺乏主動性,不想創新;滿足現狀,小進則滿、小富則安,不愿創新;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能跳出圈子看問題。如此種種,使得教育很難如系統的學習、長期的積累一般給人以提升,往往是如風乍起,風過則水面復靜、腦袋復空。一些學員甚至產生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消極思想,對于學員后續發展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一)堅持規章制度確保時間落實。教育時間是否嚴格落實,是衡量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質效最直觀、最簡潔的指標之一。抓好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強化政治功能,擺正教育本位,壓實教育時間的保有率。明晰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戰斗力生成上的助推劑作用,兼顧指令性和操作性制訂交互性較強的計劃,預估可能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干擾的因素,精準搞好全過程統籌。把落實教育時間作為發揮政治功能的一項舉措,把教育時間當成組織利益來維護,阻斷外力干擾,力排外因裹挾,策劃好教育時間使用的末端設計,與行管、教學工作搞好結合滲透,保證法定的教育時間落到實處。
(二)牢記教育責任嚴格人員覆蓋。學員隊干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教育的實際組織者,更是提升學員思想政治素質的首位責任人。這就要求學員隊干部牢記教育責任,嚴抓受教人員的覆蓋率。要克服用行政命令強力約束的“綁架式”做法,著力在優化教育設計上下功夫,使教育標準定位在適度超過學員思想政治水平且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指標,讓學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直接獲益,以教育設計的張力避免受眾無端流失。要帶領和指導兼職骨干主動承擔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責任,積極主動配合教育,勤于總結優長短板,既能率先垂范做出好樣子,又在親身參與中想出好法子,進而推動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進入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三)契合時代熱點更新教育內容。教育者實施教育要有客觀的態度、肯定的意識和前瞻的思維,更要有契合時代熱點的教育內容。要抓住教育對象,緊貼時代特點,精于發掘歸納,嵌入更多熱點內容。要看大綱規定的教育門類是否落實完全,看內容是否契合時代熱點、適應單位特點,力克集中教育“空、大、虛”、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兩張皮”等問題。要樹牢“帶兵一陣子,為兵一輩子”的責任意識,把立德樹人、為戰育人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結合學員思想、學員隊特點、社會熱點,有側重地籌劃設計日常教育內容,教給他們看待世界、判斷問題、與人交往的方法和智慧,讓學員能夠“一堂教育記住一句道理,一學期教育學透一套學理,在校期間領悟一種哲理”。
(四)科學考核評估增強教育效果。學員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不是各項工作簡單割裂開的“指標”,而是有機統一下的整體。保證時間是根本、覆蓋全員是基礎、內容創新是重點,唯有各項工作都做好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鎖定育人目標,抬高教育效果的轉化率。牢牢把握“雙爭”的牽引拉動作用,破除單純以“授課形式如何、組織是否正規、背記多少理論、記錄多少筆記”評判教育效果的呆板觀念,形成定性與定量、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效果評價模式,整合教育時間完成率、人員滿意度、內容達成度等可視數據,融合思想道德、文化素養、精神風貌、處事方法、應對問題能力等因素,激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意義和感召屬性,有效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