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在全國鄉村振興戰略中不是很起眼,但它的鄉風之美卻不可小覷。天津市武清區大孟莊鎮楊店村參與天津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如今,楊店村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更重要的是,村民在點滴小事中追求文明向善,在踐行鄉風文明方面有了更多自覺、更高標準。
楊店村鄉風文明建設的內涵是什么?鄉風文明的獨特氣場又是如何形成的?筆者了解到,楊店村鄉風文明建設不僅包含了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弘揚孝德文化、完善村民議事協商機制、推行“文明積分制”,而且讓這些創新機制真正融入了村民生活,形成了特有的、可持續的內生動力,并帶動了周邊鄉村的文明發展。
孝德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楊店村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第一塊磚”。2020年,楊店村打造“微孝蛋糕”品牌活動,將傳統的孝德文化融入鄉村生活中,一個個蛋糕成為家風家訓“微型展示區”、孝德文化宣傳的“最小櫥窗”。
“微孝蛋糕”的由來,還要從已故老人石金榮說起。石金榮的老伴去世之后,無兒無女的他常常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發呆,不和其他人講話。楊店村黨支部書記王迎春注意到這一情況后,時不時就會到他家里坐坐,陪他說說話,王迎春發覺石大爺特別喜歡講述自己年輕時候的往事,就鼓勵他“寫日記”。從此,石大爺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每隔幾天就往村委會送一篇自己手寫的文章,村干部不僅篇篇都看,而且看到寫得好的還幫助石大爺投稿。有一次石大爺的文章登上了報紙,王迎春帶著報紙去給老人報喜。那天剛好是石大爺的生日,他正獨自吃著雞蛋和面條。這一幕讓王迎春很受觸動。她召集村干部一起商議,決定在村里給8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的當天送蛋糕上門,并在每年的中秋節和重陽節把老人聚集在一起共度傳統節日,再給大家統一辦生日宴。在村“兩委”的策劃和志愿服務隊的支持下,楊店村打造了自己的敬老品牌——“微孝蛋糕”。
“微孝蛋糕”已成為楊店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行走在楊店村,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孝德文化的魅力。村民房屋的墻壁上生動地繪著新二十四孝圖,村民文化活動廣場上也寫有孝德文化宣傳標語……楊店村把傳統美德、優良家風和文明新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吹入村民心中。
“婚喪嫁娶不能講排場,否則費錢又費力!”“破除婚喪嫁娶中的陋習,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人人有責、人人受益。”……日前,在楊店村“三棵樹下”議事點,村民就村規民約中所寫的“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在楊店村黨群服務中心大院外,樹蔭下有一個名為“議事亭”的小亭子。王迎春說:“以前村民之間有了矛盾摩擦來找我們,礙著人多和面子,總喜歡說‘走走走,咱們出去說’。我想,既然大家都想出去說,干脆我們就在外面建了個亭子,讓大家能有個地方好好說。”與此同時,村“兩委”考慮到刮風下雨或者天冷下雪和村民在外面的亭子里討論事情不方便,便在黨群服務中心里設了一個“協商議事廳”,與大院外的“議事亭”一里一外相呼應。楊店村通過建立議事協商機制,將精神文明建設與基層治理結合起來,引領文明新風尚。“婚嫁事宜的范圍、辦席標準和規模、彩禮、禮金等大事小情一般都是這樣面對面進行協商討論的,議事協商給了我們一個廣納民聲的平臺、陣地。”王迎春介紹,“以議事協商作為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的新載體,注重發揮‘議’起商量聚共識的功能,聽聽大家的建議和想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2022年,楊店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名單,掀起了該村推進民主協商議事的熱潮,“三棵樹下”議事點和“議事亭”逐步形成了楊店村人人都是主人翁的良好氛圍,村莊大小事,大家“議”起說,既“議”出了村民滿滿的幸福感,也“議”出了文明鄉風。
建言獻策每采納1條積2分;亂扔垃圾扣5分……在楊店村,“文明積分制”已經成為村民日常生活中熱衷閑談的話題。
走進楊店村的“文明銀行”,可以看到貨架上齊齊整整擺放著米面糧油、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所有商品的價簽牌上標注的不是價格而是分值。500積分一個杯子,600積分一盒橡皮泥……但積分的用途卻不限于此。楊店村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藝科童心”“第一顆扣子小課堂”“書香筑夢”等品牌活動,與武清區青年之家合作,提供少年兒童的科學藝術課程兌換。積分的用途廣了,村民的積極性也隨之高漲,更愿意主動地去獲取積分。
那么這些積分從哪里來呢?據了解,楊店村根據實際情況,將“文明積分”采取量化評價和獎懲激勵相結合的方式,管理平臺細化成愛黨愛國、鄉村建設、公益美德等9大類52項積分事項,村民每做一件好事都可以獲得一定積分,累計一定積分就能兌換獎品或課程。每月統計各戶積分并進行公示,給無形的村規民約賦予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讓好人好事、新風良俗有了榮譽分值,鼓勵村民全方位、全過程參與鄉風文明建設,讓村民成為文明鄉風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
鄉風文明的建設,在于每一個村民的身體力行。楊店村發揚孝德文化,是讓村民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第一步,而后的議事協商、文明積分使村民不斷深化主人翁意識,成為文明新風尚的受益者。文明鄉風的氣場越來越強,村里的環境美了,鄰里關系熱乎了。目之所及,處處皆是美景,訴說著變遷,描繪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