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維昌 王書祥
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教育系統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就要堅持教育“四為”方針,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適應黨和國家的戰略需求,圍繞2035 年教育現代化目標任務,切實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教育系統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體現,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教育事業建功立業的時代要求。
當前,教育系統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出實效,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踐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工作。2023 年5 月2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進一步作出了一系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面向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為教育的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黨和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在推進主題教育實踐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的重要論述,就要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教育改革,實現我國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適應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需求和目標任務要求,必須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論述,系統推進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求,努力實現高校思政課在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式和治理等方面的現代化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論述,立意深遠、要求明確,強調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保證、根本任務、根本目標、重要使命和基本路徑,科學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建設教育強國、建設什么樣的教育強國以及怎樣建設教育強國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是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舉旗定向。面向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需求和目標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進一步明確了要求。
一是在思政課堂上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堅持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標,圍繞思政課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理直氣壯地辦好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二是要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堅守思政課程政治底色的同時兼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將思政課打造成為學生喜聞樂見、受益終身的課程;三是要創新思政課的話語體系,當前思政課的話語正遭受多元化價值觀的消解,亟須在思政課程中融入時代發展元素來創新構建話語體系,重構與特定語境相契合的話語體系來感染人、影響人;四是深入推進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和成效評估,切實踐行“三全育人”,發揮思政課的實踐育人效果;五是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考核評價改革,著力構建具有科學性、高水平的多元主體考核評價體系;六是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健全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師培育體系,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快速適應世界發展形勢、國家社會需要和學生個體需要的能力;七是依托互聯網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探索高校思政課的數字化建設,增強思政課教師的網絡育人能力,提升網絡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及有效性;八是提升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服務于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供健全完善的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努力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學習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高度推動了教育領域的改革,指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格局性變化,根本動力就在于對教育領域實施了改革創新。新時代實現高校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在建設教育強國中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深化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需要我們深刻把握建設教育強國與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內在聯系。
教育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落實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教育事業、思政課建設都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和新要求,無論是在宏觀層面建設教育強國,還是在微觀層面實現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均存在亟須破解的難題和難啃的硬骨頭,唯有改革創新才是推進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40余年的實踐經驗已然證明,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激發活力、增添動力。在改革創新過程中,教育是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問題只能用改革來解決。時代發展有所呼,改革創新有所應。深化各級各類教育的改革創新,是黨和國家立足新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著力解決教育發展難題的內在需要。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先導,高校思政課的建設和發展服務于教育現代化,也必須在改革創新領域邁出重大步伐。2035 年建成教育強國的遠景目標要求高校思政課必須適應時代需要,順應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思政課建設的目標任務要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以建設教育強國的系列要求為根本依據,深入探索面向未來的教育現代化新理念,以通觀全局的視野和與時俱進的思維來開展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工作。另一方面,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與建設教育強國同向同行,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思政課改革,著力破解改革過程中的老大難問題,推動構建符合現代化發展的思政課教學工作體系,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深入推進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育人成效,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為關鍵課程發揮關鍵作用,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從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定位來認識和把握。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把握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實現育人價值的最大化;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吸引力,以理論的徹底性說服教育學生;增強網絡育人能力,推進數字教育。思政課始終圍繞的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斷深化思政課的改革創新,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才能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設教育強國的總體性要求中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建設教育強國要集中精力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凸顯的矛盾問題和人民群眾日益關切的熱點問題,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高等教育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聚焦高校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增強思政課改革創新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契合性,把準思政課改革創新與建設教育強國的契合點。運用系統思維推進思政課在“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層面的改革創新,有助于增強思政課的整體性和協同性發展。
立足“大思政課”的視域,思政課育人方式的改革創新可分為實踐育人、協同育人和技術育人三個層面。在實踐育人方面,發揮高校的辦學優勢和地方的資源優勢實行校地聯動,挖掘地方政府、企業、社區等多方面的實踐育人資源,建設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講活思政課。在協同育人方面,要形成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強大合力。一是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良性互動,實現多學科育人價值之間的橫向聯系,協同完成育人任務;二是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協同配合,形成全社會齊心育人合力,共同建設教育強國事業。在技術育人方面,網絡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教育形式,講好思政課就必須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主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在增強網絡育人能力的同時,提升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創新高校思政課辦學模式的前提是要明確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在這個問題上必須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在此基礎上,要堅持改革創新與對外開放相統一,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引進高質量、符合國家需要的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開闊高校師生的國際視野;重視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管理和教學經驗;選派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等赴國外高水平機構訪學交流,加快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傊逃哂袀鞑v史文化、促進文明互鑒的作用,在擴大教育開放中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符合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律,也是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應然要求。
我國已經建設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但要管理好、發展好如此龐大而復雜的教育事業,須針對學校自身體制機制不健全、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錯位不到位、社會參與不足等問題,深化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理順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激發高校辦學的積極性和社會參與度,依據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建議,明確各級各類教育主體部門和單位的權責。進一步調整優化教育管理的辦法,有針對性地破解管理體制難題,從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出發,深化高校的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
強有力的保障機制是高校思政課進行改革創新和育人效果有效發揮的關鍵。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定位將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位置,在教育的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和經費投入上要加大力度。實現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關鍵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各部門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的保障機制。一是完善自上而下問責機制,針對黨和國家有關思政課建設的政策文件落實情況要進行專項檢查;二是完善思政課教學資源保障機制,明確規定的思政課專項經費要??顚S?,借助校地優勢搭建實踐教學基地,以堅實的物質基礎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三是完善全程督導監控機制,針對思政課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進行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督導落實;四是健全科學的考評機制,完善考核評價標準體系。在思政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創新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