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曼萍
(黎明職業大學 外語與旅游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目前,傳統生活照料為主的養老服務已經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多元需求。為促進醫養結合養老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項智慧養老政策(見表1),強化了醫養結合老年健康服務。同時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應運而生,借助先進技術研發智能適老產品,加快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轉型升級并推動其高質量發展,使智慧社區養老成為各級政府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政策目標和社會共識。
2020年 《泉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整體規劃(2020-2035 年)(泉民養老〔2020〕1 號)》的出臺,對于進一步推動福建省泉州市養老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支持,有效推進了醫養結合更好地融入社區養老服務,鼓勵研發智能養老設備,建設智慧型養老社區。由于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既要抓住有利的機遇又要迎接面臨的挑戰,更為重要的是對現有養老資源進行優化增效,提高配置和使用效率,力爭高效、可持續地實現老年人健康美好生活。
醫養結合指在健康老齡化背景下實現“有病治醫、無病療養”,將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位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泉州市積極探索社區嵌入式居家養老服務,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基層醫療機構合作,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通過醫療技術和優質服務為老年人多辦實事。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服務模式集醫療、養生、養老為一體并整合了產品和服務,實現了醫養服務全覆蓋,該模式更符合本地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習慣,能夠更好地滿足社區居家老年人的照料和護理服務需求[1]。
第一,醫養結合可補短板。國家和社會加大對于老年人醫療健康與養老方面的經濟投入,利用“醫養學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把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一個醫養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可以讓更多的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和質量。第二,醫養結合可有效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在醫療衛生和社區養老機構合作的基礎上,構建一個“以老年人為中心”的社會經濟服務模式,即將與老年有關的疾病醫療、中醫康復、養老護理、日常保健、健康促進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務融合到一處,整合社會資源和節約經濟費用[2],可以避免資源重置與浪費。
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程度嚴重。為了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2021年福建省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發展若干措施,以實現快樂與健康共存、幸福優雅地養老。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泉州市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社區養老服務,出臺了系列專項扶持政策文件,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截至2020年年末泉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9.00%,超過國際通用劃分標準的老年型水平,即老年人口比重達到社會人口的10%以上。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泉州市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4.4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3.01個百分點[3],這表明泉州市不但進入老年型社會,而且老齡化的進程加快。
泉州市各社區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發揚泉州人民愛拼敢贏的精神。一方面,泉州市政府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補齊短板,持續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人民健康水平得到穩步提升。另一方面,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對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高人口出生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但2010年我國跨入老齡化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泉州市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老年人越來越多,社會養老金支出壓力和養老服務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們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善于克服一切困難,敏銳地抓住“銀發經濟”發展新機遇。在現有家庭功能弱化、社區服務不足、機構支撐養老模式難以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的情況下,醫養結合產業發展已成為社會關注熱點[4]。同時,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及啟示,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養老、醫護、康復、臨終關懷四位一體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
“十四五”期間,泉州市應進一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從政策扶持、服務供給、質量提升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高質量發展、建設優質高效且可及的醫養服務體系。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主要依托社區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文化教育及養老居所等資源服務老年人。在政府的引導下,要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吸引多元資金投入,提升養老服務協作力度,為高齡、空巢及殘障老年人提供幫助與支援,盡可能讓他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得到滿足,保證他們能夠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根據有關調研,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約10%的老年人會選擇機構養老[5]。為了便于老年人能夠就近選擇養老服務,社區要創新服務舉措,在養老服務中增加醫療服務功能,以醫養結合助力健康老齡化發展,盡社區的力量減輕家庭養老壓力,提升服務質效。
為了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社區應積極向老年人普及健康小常識,指導他們主動學習健康知識,管理自身健康,享受幸福生活。社區工作人員應強化健康核心信息,讓老年人有檔案、有隨訪,引導老年人提高自我健康意識和抵御疾病風險能力,最終達到有效的防病和治病。第一,要建檔。社區要建立60—80歲以上老年人紙質(一人一冊)與電子版同步檔案,建檔范圍應依據醫療服務內容進行收集,包括健康檢查基本信息、健康咨詢、醫療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臨終關懷、慢病管理以及其他有價值的材料。因為收集的材料范圍廣、內容多,所需時間長,所以應挑選責任心強,做事嚴謹細致又能吃苦的工作人員來承擔這項繁重的工作。檔案應及時更新,保持資料的可用性和連續性,同時要實現老年人健康數據信息的共享和查詢及存儲和備份,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第二,要加強管理。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平臺,社區可以實時監控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依據平臺的數據處理形成每一位老年人的電子檔案,做老年人的健康“守護者”。社區還應健全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檔案管理和慢性病隨訪或復診管理動態維護系統,完善監督機制,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6]。
智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物聯網的幫助,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將各類軟硬件技術產品嵌入社區養老服務,滿足了老年人多層次、個性化的養老需求,促進了智慧社區的發展,使之逐漸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主流趨勢[7]。
1.社區智慧養老通過構建智能體系,充分運用高科技設備與智能產品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控老年人的身體及生活狀況,適時采取挽救措施,避免危險發生。所以社區智能養老應該成為發展泉州市特色養老事業的必然選擇。
2.建立“互聯網+”智慧社區醫養康養大數據平臺。除了已有的健康檔案以外,還應集成服務項目、工作人員等多方面信息,適時反映服務動態,創新工作模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服務質量再上新臺階,助推管理效能提升,為“互聯網+”智慧社區醫養康養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3.鼓勵研發智慧適老產品,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比如:研發應用傳感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實現實時定位、遠程看護、實時健康監測、機器人輔助照料等功能[8],讓智慧養老產品發揮其應用價值和便捷作用,真正地服務于老年人群體。為了滿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需求,還要積極創新和研發具有陪護功能的智能陪護機器人等,盡量補齊智能養老產品短板。
4.要加大養老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力度。只有推動老年用品制造業和服務業隊伍的不斷壯大,才能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只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能力的不斷增強,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才能惠及更多老年人。
近年來,泉州市加快推動“醫養結合”向“醫養融合”的轉變,有效提升了養老方面的醫保服務工作水平,發揮了互補優勢,比如:加大醫保支持養老的參保優惠、政策優惠和個賬支持力度;開展老年人家庭病床醫保服務;推進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工作。此外,泉州市有關部門還應在醫保政策指導下,加強頂層設計,探索符合泉州地方特色的“醫養康融合”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發展模式。長護險是專門為長期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護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保障的一項新的社會保險制度[9]。長護險不但可以保障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水平,而且能夠減輕失能人員家庭的經濟和長期護理負擔,增強家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相關部門可建立責任共擔的可持續獨立籌資機制,使長護險從醫療保險項目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保險項目[10];創新發展商業長護險,滿足各種層次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強化護理隊伍建設,構建多元化的護理服務體系,嚴格失能等級(即重度失能、中度失能和輕度失能)認定制度,不斷提高護理隊伍的服務質量;通過健康教育宣傳,普及老年人基本健康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健康素養水平,養成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加強健康管理等。
專業型、復合型養老年人才不足和資金短缺的疊加,是養老服務供給弱、質量低的首要原因,從而影響養老服務業的整體質量。“十四五”時期,泉州市政府應將高質量嚴要求加快培育養老專業服務人才納入泉州教育發展規劃,促進社會學、社會工作、老年醫學、護理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就業。與高等院校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以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等為基礎的養老服務人才職業教育體系,專業課程應設置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生活照護、基礎醫學、康復、社會工作等,教學模式可采取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新型學徒制等校企聯動方式,建立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社區服務中心也可以同本專科院校共建老年護理培訓基地,定向培養養老服務專業緊缺人才,擴充養老服務隊伍?,F有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必須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具備專業知識,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11]。
近年來泉州市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為加強養老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服務隊伍、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提升老年人養老服務消費意愿、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2022年5月泉州市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銀發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開啟了養老領域惠民生補短板專項行動。泉州市多措并舉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12],保證了養老服務水平,讓全體老年人都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傊?,智慧社區視角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應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充分整合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社會資源,打造高質量的養老服務和智能產品供給體系,為老年群體提供安全、便捷、終身受益的養老服務,使《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