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小茶
“三個課堂”的提出,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課堂教學各環節、課外教育各種資源、社會教育各領域深度融合起來,為“雙減”背景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落實“五育并舉”提供有效路徑。
藍田縣北關小學以“讓每個人做閃亮的星”為辦學理念,堅持“發出光和熱,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和“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辦學宗旨,倡導三個教育觀點:教師步入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教學的教學觀;學生進入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學習的學習觀;一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活動都是作業的作業觀。深耕“五育并舉”,聚焦“三個課堂”改革,推動育人方式變革,不斷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和“雙減”的主陣地,教師是否關注到每個學生,是否讓每個學生的注意力、生命、精神融入課堂中,這是第一課堂需要解決的問題。
藍田縣北關小學聚焦第一課堂,以陜西省精品課程立項為契機,創新課堂模式,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在“星星文化”大背景下,在“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圍繞“M—STAR”精品課程開發與實踐,創設情境—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成果分享四環相扣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改變以往一講到底灌輸知識的落后方式,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與小組成員討論如何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在全班交流,然后進行分層練習當堂檢測效果;最后總結梳理,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第二課堂是拓展學生學習方式、內容和空間,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書本,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尋找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學校秉承“凡是對孩子有積極影響的元素都是課程”的原則,積極構建“作業輔導基礎服務+素質拓展專題活動+特色課程社團活動”相結合的課后服務模式。一是理念引領,構建體系。堅持把學生的興趣、選擇、立場、體驗、收獲作為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學生未來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以“七星文化”為引領,形成了“一核心兩自主三課程六領域”的滿天星課程體系,作為課后服務的主要課程,為學生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提供無限可能。二是內容豐富,分級實施。滿天星課程內容涉及學科拓展、傳統文化、科技創新、勞動實踐、藝術審美、體育與健康六大領域153 門課程,分校級、年級、班級三級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走班上課。校級特色課程包括話說藍田、秦腔、繩結編織、納鞋墊等68門;年級課程包括體育、藝術、科技、勞動等36 門;班級課程包括每日一寫、每日一讀等學科拓展訓練課程49門。每學期期末,滿天星課程成果展示精彩紛呈,實物、照片和視頻形式多樣、種類繁多,星韻合唱團、星燦舞蹈隊,讓我們看到多樣化課程帶給學生豐富的體驗和成長的快樂。三是形成讀本,提升內涵。把實施的成熟課程轉化為特色讀本,不斷創新課程內涵,尋找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其中《星星有多遠》讓學生了解自然天體,探索宇宙奧秘,激發科學精神和探究欲。
第三課堂解決學生深度參與社會的問題,架起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學校堅持社會就是課堂的理念,充分挖掘育人資源,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校內拓展到校外,創新第三課堂,突出社會參與、家校攜手、知行融合,合力育人。把課堂延伸到社會,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體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走進革命紀念館,賡續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當好接班人;走進社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生活方式;走進特教學校、敬老院,積極做公益、獻愛心、傳承中華美德。
創新開展“我愛我的城”社會大實踐活動:我為藍田代言、我為城市服務、我與交通文明同行等主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成長體驗。在“我為藍田代言”活動中,學生圍繞藍田美食、美玉等收集素材,走出校園采風,拍攝照片,撰寫演講稿,練習演講,錄制視頻,有的還配上音樂,興致極高。各級媒體對學校社會實踐活動推出系列報道,這樣有意思、有意義的活動豐富學生的成長歷程,會成為學生美好的回憶。
“三個課堂”的有效實施,促進學校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全方位的變革。讓每個學生成為閃亮的星已經成為學校的教育追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發展、全面發展、人人發光、人人出彩是我們最大的愿望。學校將立足減負增效,聚焦“三個課堂”,關注全面發展和品質提升,向著更高質量、更加美好的教育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