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鵬 WAN Peng
(安徽財經大學,蚌埠 23300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城鎮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由于傳統城鎮化進程中政策對城市的偏向,二者差距逐漸擴大,造成城鄉發展鴻溝,產生“三農”問題這一亟需解決的根本性問題。為應對發展中的重大難題,我國政府基于基本國情,實施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這一富有中國特色的戰略,為城鄉融合發展指引路徑。持續推進兩大戰略,促進二者協同發展,對轉變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融合與一體化發展具有現實意義。自兩大戰略正式實施,國內學者多將二者結合研究,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研究。
一類是定性研究,從理論上對二者關系進行解讀。程明和方青(2023)從城鄉要素供需匹配入手研究,發現城鄉要素滲流通道梗阻是兩大戰略耦合的內因所在。羅富民和陳彬(2023)認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不應與城鎮化發展相割裂,而應從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探尋鄉村產業振興的內在規律,建議深入推進縣域城鎮化發展,促進城鄉產業融合。劉雙雙和段進軍(2021)指出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要基于內在驅動機制,切實發揮依托、反哺、互惠的機制作用。
另一類是定量研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測度兩大戰略發展水平及作用關系。徐雪和王永瑜(2023)以中國31個省份為研究對象,選取2010-2020年數據,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指標體系,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與Dagum基尼系數分解法,研究中國城鄉融合發展總體水平及分維度水平的地區差異。尹君鋒等(2023)對甘肅省縣域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度進行空間結構特征分析。馬廣興(2020),潘磊(2020),鄭洲(2023),孫杰等(2023)幾位學者分別以河南、湖北、西藏、浙江為研究區域,構建耦合度協調度模型,對河南、湖北、西藏、浙江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間耦合發展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綜上所述,我國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相關研究較為豐富,全國范圍及省域、縣域范圍均有涉及,而對于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耦合協調發展所做的定性、定量研究均很不足。基于此,本文選取2012-2021江西相關指標數據,采用熵值法,構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指標評價體系,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二者間耦合協調度進行實證研究,為促進江西省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支撐。
本文在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方面采用熵值法。熵值法在本文中用來判斷各評價指標的離散程度,從而客觀反映各指標在綜合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性,避免主觀認定對系統準確性的干擾,進而對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個子系統進行綜合測度。
①為防止出現度量單位不統一而無法計算的情況,需使用歸一法對指標進行處理,對計算中出現的零值和負值,進行非負化處理,避免對數計算無意義,統一在式尾加0.0001,如下:
正向指標:
負向指標:
在(1)、(2)式中,Xij為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其意為第i個樣本第j個指標的值,其中i=1,2,3…n,j=1,2,3…m。
②計算第i個樣本占第j項指標比重
③計算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值
④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
⑤計算第j項指標權重
⑥基于(3)式和(6)式,計算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綜合得分
耦合度最早起源于物理,是多個系統間作用關系的測度方式。耦合協調多系統和諧一致程度的揭示,代表著系統從無序走向有序的路徑。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系統既相互獨立,又彼此作用,通過構建耦合模型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反映兩者間相互作用、影響程度。耦合度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U1表示新型城鎮化綜合得分,U2表示鄉村振興綜合得分,C表示兩系統的耦合度,其數值大小代表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之間作用關系強弱,成正比關系。而C只能反映系統間的作用關系,不能反映協同程度,因此需要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對U1、U2協同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公式如下:
式中,D表示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度,其取值區間為[0,1],兩系統協調關系程度與D值成正比,T為兩系統綜合發展水平,α和β為待定系數,參照相關研究做法,認定二者地位同等重要,因此賦值α=β=0.5。為直觀反映兩系統的協調程度,將兩系統耦合協調度按D值劃分為10個等級,如表1所示。

表1 耦合發展類型和評價標準
本文依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相關概述,并遵循科學、系統、數據可獲得等原則,將新型城鎮化分為人口、經濟、社會、生態、空間城鎮化五個二級指標和十個三級指標;并借鑒《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內涵,以二十字總要求為二級指標,擴散選取十個三級指標;以此構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以全面衡量二者間相互作用、協調關系,并根據公式(1)-(6),計算得出各評價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

表2 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江西省2012-2021年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相關指標為樣本,構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數據主要來源于《江西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
根據公式(1)-(7)及公式(9),測度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綜合得分U1和U2以及兩者協同發展水平T,如圖1所示。

圖1 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綜合得分
由圖1可知,2012-2013年,鄉村振興發展綜合得分下降,而2013-2021年,則逐步提升,新型城鎮化在2012-2021年穩步提升。江西地理格局的閉塞使得物資和人員流動困難,經濟發展也因此維持在較低水平,而農村更由于環保意識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鄉村振興水平低。但隨著《江西省現代農業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2-2020年)》及《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文件的出臺,城鎮經濟迅速發展,新農村建設也在大力進行,在政府對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發展前景良好。
根據公式(8)-(10),計算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度、耦合協調度,由此可得表3。
由表3可以得知,在2012-2015年,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調等級處于輕度失調和瀕臨失調階段,這時期二者協調、發展水平均很低。2016-2018年,二者進入初步協調階段,發展水平較之前取得提升。《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頒布使得江西省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二三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而農村發展有所欠缺,整體規劃還待改進。2019-2021年,二者進入協調深化階段,耦合協調度D值均在0.7以上,2021年達到0.9以上,耦合協調等級為優質協調。在這時期,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城鎮和農村在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社會治理與保障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江西城鄉協調發展實現質的飛躍,已經邁上更高的臺階,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發展也將在優質耦合中實現新的突破。
本文基于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內涵,通過2012-2021年江西省相關指標數據,采用熵值法,構建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度進行測度。研究結果表明:
2012-2021年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經歷兩個階段,先降后升,而新型城鎮化呈現穩步上升態勢,由低水平發展逐步向高水平發展演進。而2012-2021年二者耦合協調度與鄉村振興發展趨勢相近,除在2013年有所下降,整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耦合協調等級則由“輕度失調”不斷提升為“優質協調”,總體是協調走向優質的過程。整體而言,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水平正良性發展,城鄉聯動作用不斷加強,城鎮化建設帶動鄉村發展,鄉村振興深化城鎮化建設,二者的耦合協調度仍將穩步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相關建議:第一,江西省要堅持“以人為本”發展觀念,充分領悟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堅持以人為本的城鎮化為核心,穩步推動新型城鎮化質速雙提升。要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二三產業轉移,大力推動農業人口市民化。第二,江西省要堅持農業農村的基礎地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以解決“三農”問題為總方向,參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與綠色發展。優化農業發展模式,拓展農戶視野,提高經營能力及管理水平,走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業之路。第三,江西省要建立城鄉一體化長效發展機制,打破城鄉間政治壁壘,完善并優化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和財政制度,促進人口、土地、產業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實現資源的合理流動及高效利用。全面推動城鄉要素、生態及區域融合,激發城鄉協同發展潛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