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相坤 WU Xiang-kun;王小兵 WANG Xiao-bing;張元師 ZHANG Yuan-shi;錢棟棟 QIAN Dong-dong
(①中車智能交通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78;②江蘇中車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無錫 214105;③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工電檢測所,沈陽 110001)
支架體系作為現澆簡支箱梁施工的重要環節,其施工安全及質量效果對工程尤為重要。為保證現澆簡支箱梁支架方案的安全可靠性、消除各級非彈性變形,同時也為了便于對梁體進行線形控制,施工時能夠準確地設置梁體預拱度,需對箱梁現澆支架體系進行預壓[1-4]。
臺州市域鐵路溫嶺火車站特大橋上部結構梁共有140跨,分為四種結構形式,其中簡支箱梁104跨,三跨連續梁10聯,五跨連續剛構1聯及63.2m提籃拱橋1座。
本工程現澆雙線簡支箱梁線間距為4.0~4.8m,主要跨徑有25m、30m、35m、40m,均采用單箱單室截面。簡支箱梁按照減震等級可劃分為高等減震和中等減震兩種形式,按照聲屏障區段可劃分為直立式聲屏障和封閉式聲屏障梁體,按照梁跨曲線布置可劃分為直線梁和曲線梁。
跨徑≤35m箱梁線間距4m時頂板寬10.6m,當線間距大于4m時采用翼緣板平直段加寬進行調整。跨中標準斷面頂板厚25cm,底板厚28cm,腹板厚48cm,梁端頂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內側漸變加厚,至支座處頂板厚50cm,底板厚90cm,腹板厚173.5cm,梁端橫隔板厚1.1m。中等減振箱梁跨中截面中心線處梁高2.05m,高等減振箱梁跨中截面中心線處梁高2.15m,支座中心處梁高均為2.25m。
跨徑40m箱梁線間距4m時頂板寬10.6m,當線間距大于4m時采用翼緣板平直段加寬進行調整,標準斷面頂板厚34cm,底板厚30cm,腹板厚48cm,梁端頂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內側漸變加厚,至支座處頂板厚75cm,底板厚90cm,腹板厚222cm,梁端橫隔板厚1.3m。中高等減振箱梁跨中截面中心線處梁高均為2.65m。
簡支梁截面形式均為單箱單室變截面結構,箱梁腹板內側與頂、底板相交處采用直倒角過渡,腹板外側與頂板翼緣間以R=100cm圓弧角相連,底板兩側設置R=15cm圓弧倒角。為保證橋面排水通暢,箱梁頂板設置2%的V字型橫向排水坡,橋面積水經箱梁內排水管排出。
現重點對跨度35m的簡支箱梁進行預壓試驗,以便對后續支架預壓提供數據及經驗。
施工支架采用鋼管立柱+雙層貝雷梁支架結構型式。主梁之上的二次分配梁最大截面處采用24排雙層普通型貝雷片,順橋向布置,墩帽外側8片貝雷梁按全橋通長布置。
從混凝土梁底開始從上到下,支架體系各組成部位依次為:①簡支箱梁側模、底模+10cm×10cm方木;②橫向布置I16b分配梁;③雙層貝雷梁;④I45b型鋼雙拼橫梁;⑤砂筒落架裝置;⑥鋼管立柱支架、立柱間平聯及墩身附著。其力學傳遞程序:現澆箱梁砼→模板方木→I16b工字鋼橫向分配梁→預拱度調整塊→貝雷縱梁(3m×1.5m)→支撐橫梁(2I45b)卸落砂筒裝置→鋼管柱式支墩(Φ630×8mm)→承臺頂或現澆砼基礎頂。
預壓采用在整個橋寬范圍內按均布荷載形式對稱加載,以免支架失穩。根據箱梁截面面積分配,箱梁具體重量分配如圖1所示。
圖1 箱梁支架預壓重量分配圖
支架預壓分3級(60%、100%、110%)進行,預壓總重量為梁重量的1.1倍,堆載過程中隨時觀察支架變形情況。支架預壓選用砼塊(0.9m×0.95m×1m的C20混凝土預制塊,重2.05t)進行預壓施工。預壓荷載應不小于最大施工荷載的1.1倍,并采用預壓塊按照最大施工荷載的60%、100%、110%分三次加載,加載時應根據梁體中部、腹板下部、翼緣板下部荷載分別加載。加載重量偏差應控制在同級荷載的±5%以內,加載過程中如發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加載,經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保證支架安全后方可繼續加載。加載布置應均勻對稱進行,避免偏載,嚴禁集中加載和卸載。根據設計圖紙,支架預壓重量分級加載如表1。
表1 35m現澆箱梁預壓分級加載及卸載重量統計表
現澆支架預壓加載分三級進行:0→60%→100%→110%(預壓重量)加載。每一級加載發現局部變形過大時就立即停止加載,查明原因后繼續加載。預壓時每級加載完成1h后進行支架各監測點變形觀測,以后間隔6h監測一次,當連續兩次測量變形值均不大于2mm即認為支架穩定,可繼續加載。當最后一級加載完成,間隔6小時觀測各點位移量,當連續12h監測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時即認為支架穩定,方可卸載。
現澆管樁支架預壓加載分三級0→60%→100%→110%(預壓重量)加載。每個中間過程均需要測量相應的觀測點數據,預壓完畢后,將數據匯總整理。
①加載60%荷載時,對支架所有觀測標記點進行測量,做好記錄,如發現局部變形過大時就立即停止加載,查明原因后繼續加載。加載完成1h后測量一次觀測點的變化值,當連續兩次變形值均不大于2mm即認為支架穩定,方可進行下一步加載。
②加載100%荷載時,對支架所有觀測標記點進行測量,做好記錄,如發現局部變形過大時就立即停止加載,對支架體系進行分析、對該補強的地方進行補強后方可繼續加載。加載完成1h后測量一次觀測點的變化值,當連續兩次變形值均不大于2mm即認為支架穩定,方可進行下一步加載。
③現澆支架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的110%狀態并靜置1h后,對支架所有觀測標記點進行測量,記錄好現澆支架受力情況。其后每隔6h對觀測點進行一次觀測,當連續12h監測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時即認為管樁支架穩定,然后進行卸載。
施工工藝流程:支架檢查→觀測點位布置→預壓前沉降測量→堆載60%時測量沉降量→堆載100%時測量沉降值→堆載110%測量沉降量→卸載并測量卸載后沉降量。
在支架進行預壓前,對已拼裝的支架進行全面的檢查及加固。支架檢查主要控制以下部位:①支架連接是否牢固,是否存在脫空或脫焊現象;②支架頂臨時支座安裝是否穩定及牢固。
采用全站儀放出箱梁底板中心線,布置出觀測點位并采用紅油漆在箱梁底模板上標示出來。布點原則:①監測斷面應設置在預壓區域的支墩、1/4梁跨、縱梁跨中、3/4梁跨位置;②橫梁頂面和縱梁跨中對稱梁體中心線各布置3個監測點。
5.3.1 第一級荷載60%
35m跨第一級加載60%,荷載398.2t,橫橋向每延米12.44t/m,需6塊0.9m×0.95m×1m混凝土預壓塊。模擬箱梁澆筑過程,從兩邊向中間均勻對稱設置,橫橋向采用澆筑時先底、腹板后頂板、翼緣的加載順序,依次對稱吊裝1#→2#→3#,第一層6塊沿箱梁中軸線對稱布置,橫橋向預壓塊中心間距1.1m,縱橋向設置31排,中心間距1.0m,本次共布置預壓塊186塊,約381.3t,加載偏差-4.24%,符合規范±5%以內要求,預壓塊布置詳見圖2。
圖2 加載60%預壓塊布置圖
5.3.2 第二級荷載100%
第二級加載100%,荷載663.7t,減去第一級加載398.2t,本次還需加載265.5t,需增加130塊0.9m×0.95m×1m混凝土預壓塊,每延米對稱增加4塊預制塊。模擬箱梁澆筑順序,第二層預制塊4#、5#塊分別設置在1#塊上方和2#、3#塊上方中間位置,距離中軸線分別為2.7m和1.15m對稱布置,吊裝順序4#→5#,本次共布置預壓塊124塊,約254.2t,加載偏差-4.25%,符合規范±5%以內要求,預壓塊布置詳見圖3。
5.3.3 第三級荷載110%
第三級加載110%,荷載730.1t,減去前二級加載663.7t,本次還需加載66.4t,需增加32塊0.9m×0.95m×1m混凝土預壓塊,每延米對稱增加0.5塊預制塊,因此新增6#塊設置在箱梁翼緣板下方,距離中軸線4.3m對稱布置,且縱橋向相鄰兩塊預制塊中心間距2m。本次共布置預壓塊34塊,約69.7t,加載偏差-3.41%,符合規范±5%以內要求,預壓塊布置詳見圖4。
圖4 加載110%預壓塊布置圖
預拱度按二次拋物線法分配,其公式為:
其中:y—距左支點x的預拱度值,單位mm;x—距左支點距離,單位m;L—跨長,單位m;δ—跨中預拱度值,單位mm。
預拱度值曲線公式為:
經計算有表2。
重點對支架基礎預壓效果進行檢查,故其監測點布置見圖5,沉降觀測記錄見表3。
表3 支架基礎預壓沉降統計表
圖5 簡支梁支架基礎預壓沉降監測點布置圖
結合支架基礎沉降監測記錄及現場查看,預壓后支架各焊接點無脫焊現象,支架各部位無變形,此次預壓達到預壓效果,為后續溫嶺火車站特大橋簡支梁底模預壓提供了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