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屈一平

“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期間,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師交流活動。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在10月即將召開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簡稱“中心”)協同多地科協組織實施的“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中國科協與科技部“一帶一路”青少年科技創新伙伴計劃、青少年中國—巴基斯坦百校聯盟、中國—東盟青少年科普嘉年華活動將被納入論壇成果清單進行發布;同時,“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將被納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務實合作項目清單,成為論壇458項成果中唯一一個青少年項目。
本刊記者日前專訪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聽她講述中心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導下,為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營造良好氛圍。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中心既是落實倡議的推動者、建設者,也是受益者。請您談談10年來,中心如何幫助共建國家的青少年提升科學素質?
辛兵:2017年起,中國科協和科技部每年舉辦“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以下簡稱“創客營”),中國科協與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共同主辦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累計吸引來自60余個國家的數千名師生來到中國,線上服務萬余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師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林鳴等200余位國內外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開展科普報告百余場;有600余位交通、橋梁、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家答疑解惑,助力青少年逐夢科學之旅;中交、中鐵等20余家央企、國企分布在56個國家的600余名科技工作者,與各國師生在線交流,在創客營這個平臺上,各國青少年從身走近到心相通。
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國外師生無法來華,當年9月,我們建立了“一帶一路”虛擬科學中心,匯聚國內頂尖高校、中學和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及泰國、土耳其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千余套資源,促進科教資源共建共享。同時,積極拓展雙邊合作。2021年9月,在巴基斯坦,成立中巴科學教育百校聯盟,持續支持巴基斯坦教育改革。今年9月,中方提供課程作為獨立篇章被納入巴基斯坦九年級科學課教材。在泰國,組織中泰兩國專家編寫水資源項目式學習手冊,在10所中小學開展試點。
大量參加活動的師生通過創客營等平臺實現個人成長,建立深厚友誼。科威特學生阿卜杜拉赫曼給自己取了中文名“和諧”,表示回國后將鼓勵更多人來到中國,了解真實的中國。烏干達的帶隊老師穆卡薩說:“之前沒有深入了解‘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活動我認識到倡議的偉大。”
記者:中心從2017年起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已為共建國家青少年的科學探索之路埋下了希望的種子,請您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如何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
辛兵:6年來,我們積極探索構建“一帶一路”科技教育國際長效合作機制,成立“一帶一路”國際科學教育協調委員會,現已吸納16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的25家成員單位,創客營活動也從原來的“獨唱”演變為各國合作的“大合唱”。
同時,我們開創國內“1+6+N”合作模式,發動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N家高校、科研院所、國企央企等社會資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舞臺。例如,廣西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橋頭堡,開展中國—東盟科普嘉年華,以“賽、展、秀、學”模式,全面深化與東盟國家科技教育交流合作;重慶面向南亞國家開展青少年綠色教育伙伴行動,依托在渝留學生,促進與共建國家的校際合作;云南在省內7個邊境州市聯合開展配套系列活動,形成輻射瀾湄五國的科普文化走廊……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心未來在推進國際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方面還有哪些規劃?
辛兵:中心將以高質量辦好創客營為重點,深入實施中國科協與科技部“一帶一路”青少年科技創新伙伴計劃,進一步建立健全“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工作體系。
一是活動。積極開展各類科普活動、科技競賽等多層次青少年活動,搭建科學傳播和播種友誼的合作平臺。
二是平臺。積極支持共建國家在資源平臺建設、推廣、應用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推動當地青少年平等地享受科學教育發展成果。
三是陣地。利用中國現有海外工程就地發展科普營地,打造共建國家科技教育機構青少年科普體驗空間。
四是人才。開展不同層次的科技教師常態化培訓,邀請共建國家優秀科技教師來華參加培訓和交流、選派我國專家赴共建國家開展培訓項目,提升科技教師職業技能。
未來,我們將繼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增進對國際同行的開放、信任、合作,為共建國家青少年搭建更多高水平交流平臺,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為他們的科學探索之路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