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靜云
摘要:中職教育在為國家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班級建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中職教育效果。文章以中職三年制會計專業為例探究班級建設方案設計策略,在制定連續性目標、階段性目標的基礎上,以工學結合、崗課賽證、全面發展、跟蹤調整為班級建設方案設計的創新點,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年級的不同,設計不同的班級建設活動,以此發揮班級建設的作用,提高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班級建設方案;背景;創新點;崗課賽證;工學結合;積分銀行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2-0081-04
教育現代化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即切實服務經濟建設,適應產業發展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因此,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關鍵。而班級建設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有效途徑,其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中職教育效果。班主任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規劃班級建設,確保班級日常管理平穩有序,并為學生營造溫馨、積極的“工學結合”學習氛圍,帶領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有素養、有技能、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本文以中職三年制會計專業為例探究班級建設方案設計策略。
1.背景分析
(1)基本情況。在中職會計專業學生中,女生占據較高比例,男生人數較少。學業基礎方面:學生的中考成績總體偏低,入學后的摸底測試顯示,數學和英語學科基礎更為薄弱,需要制訂科學的學習計劃加以提升。學習習慣方面: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比例非常低,部分學生連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都存在難度,需要有效培養學習習慣。愛好特長方面:具有愛好并發展為自身特長的學生占比較小,部分學生對自我認知較為模糊,不具備自我開發的能力。專業選擇方面:因家人、朋友推薦,或者上網查詢等方式選擇會計專業的情況較多,部分學生對所選專業未建立全面深入的認知。
(2)基本訴求。為使班級管理更加民主化、科學化,在入學一段時間后,班主任要收集學生及其家長的訴求,從而提供優質的、令學生及其家長滿意的教育服務。學生訴求:主要表現為希望得到父母等家人的肯定,想要拓展社交圈,獲得他人關注;渴望社會認同的同時又缺乏耐心,對目前的社會形勢和就業情況不了解,寄希望于通過簡單的學習成功就業。家長訴求:希望孩子在校期間提升技能,改正身上存在的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順利就業,擁有更清晰、更明朗的未來。
(3)共性問題。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班級管理存在的共性問題如下。1)部分學生了解會計專業后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2)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和活動中缺乏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與學生過去長久形成的不良習慣作“斗爭”,與學生改變、進步時的反復比耐心。
(4)因材施教。了解學生個體情況,建立學生檔案庫,將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業基礎、身心健康狀況、興趣特長、獎懲經歷、發展方向等信息進行整理錄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及基礎擬定管理方向和培養措施[2]。同時,要關注班級特殊情況,對需要重點關心的學生,在檔案庫中進行標記,并提高接觸溝通頻率,增設談心記錄和近期變化標簽,采取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成長需求,打造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環境。
2.育人理念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人社部發[2010]57號),結合所在學校與班級實際,筆者確立了圍繞崗課賽證、促進工學結合、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班級管理理念,其以立德樹人為使命,以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
根據既定的育人理念以及本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現制定如下班級建設目標,以此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熟悉國家經濟法律法規,具有積極人生態度和良好職業素質,熟練掌握會計技能的應用型人才[3]。
1.連續性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對黨忠誠、對國家熱愛、對法律敬畏、對行業了解,對學校關心、對父母孝順、對老師尊敬、對同學友愛。(2)生活作風目標。從依賴父母到獨立自主,從自由散漫到規律生活,從我行我素到遵守紀律,從隨性消費到勤儉節約。(3)學習氛圍目標。從“要我學”到“我要學”,不僅善于學習,更樂于學習。(4)個性發展目標。從“我不知道”到“我想做”,從“我不擅長”到“我可以”。
2.階段性目標
(1)初階目標。目標設定: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良好習慣,讓其實現自我管理,不依賴班主任與家長的監管和督促。目標內容:從不遲到早退、按時上課、準時交作業做起,到課堂上認真聽課、不玩手機、早晚自習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周末與寒暑假能約束自己,有規律地生活、學習,最后能做到將紀律變成習慣,即使離開班主任和父母的監督也能自覺自律。目標執行:家校共育,班主任負責在校期間的目標實施,家長負責假期的目標督促。目標意義:打造立德樹人的初步基礎,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步入正軌,為提升目標做準備。
(2)中階目標。目標設定:使學生符合職場要求,具備專業素養。目標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開啟崗課賽證的綜合育人模式,在教室模擬企業場景,安排專業活動,營造專業氛圍,實現工學結合,強調和突出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會計行業,遵守行業規范,通過學習與實踐,具備會計人才應有的專業素養。目標執行:崗課賽證、工學結合、全面發展。目標意義:提升學生的職場適應性。
(3)高階目標。目標設定:職業道德培養和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內容:通過職業道德培養,抓好學生的思想建設,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校愛家、愛崗敬業的精神。職業規劃切合實際、彰顯個性,能使學生積極參加校企合作的實習,順利完成實習任務,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目標執行:校企共育,雙元育人。目標意義:對接職場,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工學結合,營造企業工作氛圍
將教室當作企業,讓課桌變成“工位”,崗位設置有員工、出納、賬務會計和會計主管,課桌貼上崗位和工號,為學生訂制工號牌和考勤卡。每月“滿勤”的學生有文具獎勵,“缺勤”的學生可通過“加班”(完成實訓任務)和賺取五育積分的方式來補救。以獎勵為主的班級建設方案,可緩解學生對專業課的畏難情緒,帶給學生快樂的學習和職場體驗。
2.崗課賽證,設立班級學分庫
學分庫建設圍繞崗課賽證開展,由四部分內容構成。(1)“崗”。每月對班級各崗位進行評比,獲得“最佳員工”的學生得到10學分的獎勵,獲得“優秀出納”和“優秀賬務會計”的學生得到5學分的獎勵。(2)“課”。根據成績折算學分,單科90分及以上得到5學分,80分~89分得到3學分,以此類推。(3)“賽”。鼓勵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得校級一等獎得到15學分,二等獎10學分,三等獎5學分;在市級和省級大賽中獲獎的學生將得到更高的學分獎勵。(4)“證”。提高學生對考取技能等級證書的關注度,在校期間考取證書都將得到學分獎勵,每個證書可折算20學分。同時,將學分作為評定“三好學生”及校級、市級獎學金的依據之一,以此形成更加科學的評選體系,調整、補充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基礎、班級投票選舉的評選形式,進一步喚醒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學生參加考證、比賽的積極性。
3.全面發展,創建五育積分銀行
班級五育活動以基礎五育加專業特色五育的形式開展,鼓勵學生參加班級與社團活動,發展興趣愛好,參與志愿服務。同時,建立與五育活動相匹配的班級積分銀行,完成一項活動,學生可獲得1積分,存入積分銀行,積分可兌換不同獎勵,以此調動學生參加活動、鍛煉自己的積極性。這其中,參加校級“文明風采展”以及校園耕種、美化活動的學生可獲得額外積分,并作為“先進個人”評選的量化考核依據,以此體現全面發展、綜合評價的班級管理理念。
4.跟蹤調整,體現育人策略靈活性
在班級學生檔案庫中設置重點關心檔案,對有特殊情況或管理難度大的學生保持較高頻率的跟蹤記錄,堅持每月分析所有學生的五育積分,根據積分分布情況及時調整育人方針,制定專屬育人策略,以體現班級管理的靈活性和時效性[4]。檔案庫設置四個卡片,分別為“建檔原因”“談心記錄”“近期變化”和“后續計劃”。在“建檔原因”卡片中,應通過深入了解和細致觀察詳細記錄學生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管理難點,制定個性化策略,因材施教,找到正確的談話方向,保證師生有效溝通。“談話記錄”卡片中應具體對談話時間、談話主題以及學生反饋等進行記錄整理,便于調整管理方式。“近期變化”可分為進步、無變化和退步等情況,并根據學生變化情況確立“后續計劃”卡片內容。
1.一年級
(1)家校共育,培養紀律性。以軍訓為起點,從守時做起,讓學生在每一個時間點把“提前五分鐘”的習慣貫徹始終,以此把守時、紀律性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學生。同時,教師要與家長攜手,為每個學生制訂紀律性培養計劃,節假日保持與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的假期表現,通過家長填寫的紀律性反饋表,在新學期調整培養計劃。
(2)組建班委,實現自我管理。采取競聘的方式組建班級的班委團隊,要求班委各司其職,責任到人,同時每周召開班委會,討論班級文化建設風格,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明確獎懲措施,并在學期初公布獎懲標準,以此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改變其對教師的依賴性。
(3)重視德育,確立班級文化。開展多元的德育活動,重視學生品德培養和班級文化建設。例如,組織學生學習黨史和近現代史,使學生深入了解黨和國家發展歷程,開展“中華優秀文化聽我說”活動,引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形成適合本專業、具有班級特色的班級文化,以此強化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2.二年級
(1)合力構建學習小組。在二年級,專業課的比重會大幅提升,部分學生會跟不上學習進度。為此,教師可組建學習小組,由小組長負責作業、實訓的輔導,并及時記錄完成情況,學習委員負責跟蹤檢查。月末,教師可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的方式選出月度學習之星,給予表揚或獎勵,并鼓勵大家向學習之星發起挑戰。原地踏步的小組則要調整任務難度和習題量。
(2)崗課賽證創新設計。教師可準備做賬所需的實訓材料,每天早自習安排一項任務,讓學生按崗位分工完成。以報銷差旅費為例:員工崗學生到出納崗進行差旅費報銷,出納崗學生審核原始憑證并協助員工崗填寫報銷封面,按照流程對點鈔券進行驗鈔付款,并蓋現金付訖章。然后,出納崗交給賬務會計崗,做賬后再傳遞給會計主管審核。每個崗位的學生都要在憑證的對應位置蓋上自己的姓名章。同時,班級每月要開展“崗位評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模擬職場競爭,獲選學生將得到獎勵學分。班主任還可與專業課教師一起組織班級內部小型競賽,以多練、多比、多總結的模式,鍛煉學生的技能和心態,讓學生適應和喜歡比賽氛圍,并在比賽中找到自信,在賽場上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班主任可選拔出優秀學生參加校賽,校賽中的突出人才可進入校隊,進而參加市賽、省賽和國賽。在實訓教師和企業師傅安排階段性實訓或任務性實訓時,班主任要保持跟蹤,記錄學生的實訓情況,并及時反饋實訓進度和效果,加強與實訓教師、企業師傅的溝通。同時,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證培訓,并爭取通過考試拿到證書,以“課證融通”課程體系建設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班級學分庫要加大對技能證書和各級大賽成績的肯定與獎勵,在評獎學金時要向考取證書、大賽獲獎的學生傾斜,以此激發學生考取證書、參加比賽的積極性。
(3)思政教育形成特色。思政教育應結合會計專業特點進行活動設計,構建基礎思想教育加專業素養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形成專業特色文化,彰顯新時代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精神風貌[5]。專業活動:在基礎德育之上加入職業道德、職場禮儀和行業法規的學習。會計專業具有其特殊性,職業道德教育一刻不能松懈。系列活動:讀黨史、上團課、唱紅歌、演話劇、開主題班會,以及出主題板報、制作手工作品等,以此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色活動:在早自習開展“新聞早報”特色活動,讓學生選取國內外新聞進行播報,以了解國內外最新時事以及行業最新動態,樹立技能報國的決心。
(4)三微一端網絡育人。班主任要對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波動具有敏感度,可運用網絡育人資源,建立不同風格的微信群,如以“我們的樹洞”微信群,為學生創建精神家園,每周從微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眾號及學習強國APP等網絡平臺選擇一到三個話題,圍繞學習、運動、健康、飲食,以及家庭關系和情緒表達等內容展開學習、傾訴與討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申請入群。當發現學生出現迷茫焦慮情緒時,班主任應及時對學生進行開解引導,讓學生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此外,班主任應發揮橋梁作用,及時向家長同步學生的情況,分享學生的進步以及對家人的關心,同時鼓勵學生家長多肯定、關愛孩子,從而形成情感上的良性循環。
3.三年級
(1)家校攜手,職業規劃。中職三年制會計專業在第六學期有實習任務,為此,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通過班級崗課融合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但少數學生仍感到迷茫。在協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時,班主任要與學生及家長進行充分溝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實踐情況,聯合企業師傅一起制訂職業規劃,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實習階段。
(2)校企合作,雙元育人。班主任可根據校企雙方共同制訂的教學計劃,以工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讓學生跟隨企業師傅接受實戰訓練,運用財務軟件處理經濟業務;一方面組織學生參觀銀行與會計事務所,讓其了解會計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同時,班主任要同步最新的會計政策,讓學生關注會計行業的變化與動向,并保持與企業、學生及家長的每周聯絡,以四方共建的方式優化實習評價體系,更新完善實習記錄,及時解決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總之,中職班主任要通過有效的舉措解決班級管理難點,用有趣味、有獎勵、有競爭的形式消除學生的厭學、畏難情緒,以小組形式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減少學生進步時的反復,通過工學結合,確保學生技能訓練落到實處,并找到職業發展方向,以此助力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提高立德樹人效果。班級建設的目的在于從生活、思想、學習、習慣等各方面幫助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好技能,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班主任在設計班級建設方案時,要全面了解學生,并融入愛心和耐心,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專業與成長變化隨時調整、修改方案,打造動態的、人性化的班級建設方案,積極提升學生的職場適應性以及就業競爭力,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符合職場要求的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湧.高職院校學生實訓期間輔導員工作的創新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0):72-73.
[2]梁健.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文教育探析———以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6(03):16-19+24.
[3]李惠娜,馬云騅,郭基偉等.“工匠精神”視域下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84-85.
[4]陳爽.構建生產性教學工廠,實現實崗培養[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16(05):105-107.
[5]曾群,姜婷婷.高校“五育并舉”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 2023(03):177-180.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of Class Construction Plan for Accounting Maj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an Jingyun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de School, Bengbu 233080, China)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and class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takes the three-year 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school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class construction plan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tinuous and phased goals, the innovative points of class construction plan design are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job course certific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racking adjustment. Different class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different grades, in order to play the role of clas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class construction plan; background; innovation points;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and learning;point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