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栗超,1986年出生,中共黨員,2022年參加農業農村部“頭雁工程”培訓班,目前擔任平原縣王杲鋪鎮杲城合作聯社理事長。作為高素質農民返鄉創業的杰出代表,他先后擔任第十一、十二屆平原縣政協委員,第十九屆德州市人大代表,先后榮獲平原縣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市縣鄉村好青年、德州市五四青年獎章、齊魯鄉村之星等殊榮。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畢業于德國艾森經濟與技術應用大學的海歸碩士栗超,在外留學多年,面對多家知名企業的邀約,他一一謝絕,毅然回到家鄉創業。
“創業要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學生,自掏腰包去創業,做不做得成是個未知數,放著好好的事業單位工作不要,你圖什么呢?”面對家人和親戚朋友的質疑,栗超坦言,創業之初自己肩上的壓力是很大的,但同時也憋著一股勁:要用自己所學,帶領鄉親闖出一條致富路。他牽頭成立了杲城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領著農民抱團搞種植。
身為杲城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理事長,栗超認真履職、積極作為,發揮管理優勢,充分發揮“頭雁”領飛優勢,主動對接金娃娃集團、甕福集團等大型農資生產廠家,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種植成本,實現供需對接,僅在2022年夏季,便為群眾直接降低種植成本60元/畝,并以每千克高于市價0.2元的價格將優質麥訂單銷售給中糧德州面業,直接銷售收入2.1億元。其中糧食銷售收入3000萬元,服務群眾3000多戶,每戶增收2150元,直接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實現了群眾得實惠,收入有保障,鄉村能振興的目標。
合作聯社合理運用“合作社+頭雁+高素質農民+農戶”的發展模式,每個“頭雁”帶領10余名高素質農民為合作社瓜農提供“產供銷、育繁推”三位一體式全鏈條服務,瓜苗研發、培育及供銷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實現了區域內組織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進、難題共解,計劃用3年時間,讓全鎮1萬畝冬暖式黃瓜大棚全部達到預期產量,在現有4.5億元基礎上,實現7億元的產值目標,增收2.5億元以上,全力打造王杲鋪鎮綠色農產品地標品牌,實現優質優價,推動本鎮糧食、蔬菜產業再上新臺階。
栗超主動聯系并積極邀請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科研團隊到平原縣考察調研蔬菜生產,積極爭取相關資金和政策,簽訂合作協議,抓住產業政策幫扶的有利契機,為合作聯社申報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有效利用補貼資金480萬元解決了農機設備和場地建設的部分投入。栗超懇請山東農業大學的陳建省教授為聯社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聯社提升小麥品種選育工作水平。合作聯社創新“產學研”融合新模式,建設黃瓜高產實驗大棚3處,培植黃瓜新品種,黃瓜的保底畝產量2.25萬千克以上。為了促進新興業態的發展,栗超把鎮上的年輕人組織到一起,成立了杲城合作聯社電商部,提供優質就業崗位80個,吸引一批在外青年人才返鄉發展,直接或間接培育電商實用人才100余人,依托拼多多、快手等平臺,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對鎮域內特色農產品進行線上銷售。目前,已實現日均交易3萬單,日均銷售額60萬元,徹底解決了農產品流通不暢的難題,實現了電子商務與農業的完美契合,目前已實現收入1.8億元,讓聯社有了多元化發展的潛力。
農民田間學校是高素質農民培育的主陣地,為有效聚合農民教育培訓資源,進一步提高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能力和水平,更好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平原縣農業農村局積極推薦,2023年8月,平原縣王杲鋪鎮杲城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入選德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訓農民田間學校。自農民田間學校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創新“頭雁引領、雁陣齊飛”人才發展新模式,與山東省小麥首席專家王法宏教授簽訂科技服務協議,定期開展小麥種植技術講座。今年以來,組織高素質農民培訓班6期,培育高素質農民1026人,每名高素質農民輻射帶動周邊10公里內30個農戶,促成提產量、興產業、謀發展的幫扶“對子”,農業產業效能不斷增強,為鎮域經濟發展培養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使他們成為農村創新創業的先行者、領頭雁,為全鎮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激發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