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鑫,胡明告,林龍洋,唐 萍,劉運珠
(1.廣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2)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是現階段病因未明的一類以精神及軀體癥狀為主的綜合征,患者多存在精神躁動、軀體不適表現,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現行為異常。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治療方式有藥物、針刺等,其中藥物治療療效有限,并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應。針刺是具有中醫特色的治療方式之一,同樣是現階段輔助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重要方式。本次研究主要是通過Meta 分析探索針刺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臨床療效,為針刺治療本病尋求一定的依據。
以Cochrane 協作網評價方式為基礎,應用計算機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 等文獻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建庫至今,檢索針灸、婦產、中西醫結合相關方向的學術會議文獻,對文獻涉及的參考文獻進行追溯查詢以及全面檢索。檢索詞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經前焦慮性障礙”“針刺”“經行”。
(1)文獻均為臨床隨機對照試驗;(2)所涉及的患者均確診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或經前焦慮性障礙;(3)文獻中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干預措施分別為非針刺治療與針刺治療;(4)干預時長≥1 個月經周期。
(1)文獻中僅收載了特殊癥狀患者,如經期偏頭痛等;(2)文獻中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干預措施均采取了針刺,旨在對比不同針刺方法的療效;(3)文獻研究目的不一致。
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癥狀體征評分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分。
由2 名研究者篩選檢索獲得的文獻,參照循證實踐中心評價標準對納入文獻進行篩選,觀察文獻是否應用隨機抽樣方法、是否界定患者的納入及排除標準、是否控制混雜因素、是否客觀評價結果、患者資料是否充分、資料分析是否恰當、隨訪時間是否充足等,每位研究者對文獻進行評價后,應立即記錄評價結果,與另一位研究者進行討論,直至達成共識,若仍存在分歧,則由第3 位研究者進行評價。對文獻進行賦分,其中0 ~3 分設置為低質量文獻,4 ~7 分設置為高質量文獻。
應用RewMan 5.3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以χ2 檢驗進行異質性檢驗。 若P>0.10、I2<50%,則表明納入研究的各資料間存在同質性,進行固定效應模型分析;若P ≤0.10、I2>50%,則表明納入研究的各資料間存在較大異質性,應分析導致異質性的原因,明確異質性來源,并進行隨機效應模型分析。
經計算機檢索各數據庫共獲得488 篇文獻,參照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共篩選出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獻共10 篇,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10 篇文獻均為隨機對照試驗,均來源于中國,共包含研究對象885 例。納入的文獻均采用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癥狀體征評分及HAMA評分作為評價指標,且得分在4 ~5 分之間。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文獻質量評價情況見表2。

表1 文獻基本特征

表2 文獻質量評價
2.3.1 治療總有效率的對比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10篇文獻中有9 篇文獻(825 例患者)對治療總有效率進行了報道,9 篇文獻存在異質性,具有統計學差異(I2=66%,P=0.003)。 對9 篇文獻進行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后可知,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RR=1.21,95%CI=1.05 ~1.38,P=0.0009)。詳見表3。

表3 治療總有效率的Meta 分析
2.3.2 癥狀體征評分的對比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10 篇文獻中共有6 篇文獻(432 例患者)對癥狀體征評分進行了報道,6 篇文獻存在異質性,具有統計學差異(I2=38%,P=0.157)。對6 篇文獻進行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后可知,觀察組治療后的癥狀體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RR=-5.09,95%CI=-6.75 ~-4.37,P<0.00001)。詳見表4。2.3.3 HAMA 評分的對比 本次研究所納入的10 篇文獻中共有3 篇文獻(248 例患者)對HAMA 評分進行了報道,3 篇文獻存在異質性,具有統計學差異(I2=23%,P=0.276)。對3 篇文獻進行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后可知,觀察組治療后的HAMA 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RR=-2.84,95%CI=-3.39 ~-1.47,P<0.00001)。詳見表5。

表4 癥狀體征評分的Meta 分析

表5 HAMA 評分的Meta 分析
中醫學認為,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是由肝氣疏泄失常導致女性經行異常,即“月經前后諸癥”,患者肝氣逆亂,長此以往則表現出氣滯、血瘀。針刺是傳統中醫療法中的一種,其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是現階段患者普遍接受的中醫療法。本次研究將針刺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文獻進行Meta 分析,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但各文獻間干預措施存在一定差異,使得針刺治療結果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提取干預措施基本一致的文獻,對其開展亞組分析后可知,針刺的治療總有效率仍高于對照組。但針刺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文獻作者僅簡單提及,未對不良反應展開詳細說明,故本次研究無法將不良反應作為評價療效的指標之一,亦無法準確分析不良反應可能造成的影響。
本次研究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即各文獻在治療穴位、治療過程、評價指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在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相關研究中常出現類似情況。相關文獻中研究對象、治療操作者、研究結果評價者等均應用盲法,但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治療措施存在一定差異,由此極有可能使最終分析結果出現偏差。且本次研究所檢索的數據庫有限,可能未包含所有現有的相關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部分醫務工作者可能考慮針刺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存在陰性結果,極有可能導致相關結果尚未公開發表,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本次研究結果出現偏倚。
綜上所述,針刺在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時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本次研究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癥狀體征評分及HAMA 評分等指標均可佐證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