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邁光
(懷集縣梁村鎮中心衛生院,廣東 肇慶 526451)
支氣管肺炎是一種慢性氣道疾病,主要為氣道內多種細胞及細胞群參與引起的慢性炎癥反應,包括嗜酸性粒細胞(EOS)、肥大細胞、上皮細胞、中性粒細胞及T 淋巴細胞等[1]。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支氣管肺炎患兒的數量逐漸增加,尤其是在春、秋兩季更為常見。目前臨床尚無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特效藥,主要采取抗感染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部分患兒的療效欠佳。因此,有必要尋找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來促使患兒早日康復。近年來隨著我國中醫理論體系的完善,小青龍湯在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具有療效好、治療費用低等優勢,還能保證治療的安全性,通常不會引起不良反應,得到了臨床醫生和患兒家長的青睞。本研究就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分析,現報道如下。
研究時間: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1 月;研究對象:本時間段內我院收治的100 例支氣管肺炎患兒。納入標準:經胸部DR、血常規檢查等確診支氣管炎,年齡未超過10 歲。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存在氣管支氣管異物;有藥物過敏史;治療中斷或治療期間自行使用其他藥物治療。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男、女分別有27 例、23 例;最小年齡5 個月,最大年齡7 歲,均值(5.85±0.25)歲。治療組:男、女分別有26 例、24 例;最小年齡3 歲,最大年齡8 歲,均值(6.17±0.32)歲。兩組的基線資料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給予對照組西醫常規治療,包括應用抗病毒、抗炎、化痰、解痙平喘等藥物,對于伴有高熱癥狀的患兒,用布洛芬退熱。給予治療組小青龍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干姜6 g、炙甘草6 g、桂枝12 g、麻黃6 g、細辛3 g、五味子9 g、法半夏9 g、芍藥12 g。隨癥加減:大便干結者加瓜蔞,厭食者加萊菔子、神曲,發熱、口渴者加石膏,痰多者加蘇子、萊菔子、白芥子[2]。水煎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兩組均接受為期2 周的治療。
1.3.1 臨床療效 用顯效、有效、無效評估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患兒咳嗽、喘息等癥狀完全消失,無哮鳴音,肺部影像學檢查結果無異常;有效:經治療,患兒咳嗽、喘息等癥狀明顯減輕,哮鳴音消失或減弱,肺部影像學檢查顯示炎癥基本吸收;無效:經治療,患兒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進一步加重。將有效和顯效納入總有效,計算總有效率并予以組間比較。1.3.2 臨床癥狀體征積分 臨床癥狀選擇喘息,體征選擇哮鳴音,按照嚴重程度分為Ⅰ度、Ⅱ度和Ⅲ度,其中Ⅰ度為2 分,表示患兒偶爾會出現喘息、哮鳴音,癥狀輕,不會影響睡眠;Ⅱ度為4 分,表示患兒活動時喘息、哮鳴音明顯,但不會影響睡眠;Ⅲ度為6 分,表示患兒喘息、哮鳴音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導致睡眠質量嚴重下降。
1.3.3 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 記錄并比較兩組治療后咳嗽、哮鳴音、喘息消失的時間。
將研究數據錄入SPSS 19.0 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 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用χ2、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臨床總有效率方面,對照組、治療組分別為86.00%、98.00%,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例(%)]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治療后的哮鳴音積分、喘息積分均更低,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體征積分(分,±s)

表2 對比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癥狀體征積分(分,±s)
組別哮鳴音積分喘息積分治療組(n=50)0.92±0.221.55±0.45對照組(n=50)2.07±0.552.77±0.81 t 值13.7279.310 P 值<0.001<0.001
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咳嗽、哮鳴音、喘息消失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的時間(d,±s)

表3 對比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的時間(d,±s)
組別咳嗽哮鳴音喘息治療組(n=50)7.21±2.116.97±1.667.13±2.33對照組(n=50)8.96±3.718.05±2.118.99±2.51 t 值2.8992.8453.840 P 值0.0050.005<0.001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的常見病,現代醫學將其分為氣道變應性與氣道高反應性兩類,前者是由慢性炎癥引起氣道高反應性,后者是由外泌體與肥大細胞(Myocardial cells)共同介導的氣道變應性。在臨床上,支氣管肺炎患兒會出現胸悶、喘息、咳嗽、呼吸困難、哮鳴音、喉中痰鳴等表現,甚至在喘息時無法平臥,給患兒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3]。支氣管肺炎若持續加重,還可能引起肺源性心臟病、肺氣腫等并發癥。現階段,臨床上并沒有治療本病的特效藥,主要通過抗感染、抗炎、擴張支氣管、止咳化痰等手段來緩解患兒的癥狀,促進疾病的轉歸。但部分患兒療效不理想,或用藥后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小兒支氣管肺炎在中醫學中屬于“喘病”范疇[4],本病多為外邪入侵,導致肺氣不暢,痰濁阻滯所致,治療上應以解表散寒、止喘、溫肺化飲為主要原則。小青龍湯由干姜、炙甘草、桂枝、麻黃、細辛、五味子、法半夏、芍藥組成,其中麻黃、桂枝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芍藥、炙甘草可止咳、化痰;干姜、細辛均有溫肺散寒之功效,同時細辛可斂肺止咳、燥濕化痰、下氣降逆、溫肺化飲[5]。以上藥物配伍,可辛溫解表、溫肺化飲、散寒解表、化痰止咳。此外,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麻黃中的麻黃堿通過興奮支氣管內的beta 受體可發揮舒張支氣管的作用;桂枝具有增加皮膚血液灌注及散熱的作用,同時還可抗菌、抗炎、抗過敏,其中的生物堿類成分能與氣道中的M 受體結合,解除支氣管痙攣,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研究發現,小青龍湯可明顯減少哮喘大鼠肺組織中的炎癥細胞數量及EOS 比例,減少肺內炎癥細胞浸潤,減輕痰液堵塞,改善呼吸道纖毛的功能。同時,還能通過抑制Ⅰ型超敏反應與Th2 亞群優勢電位,減少免疫球蛋白E(IgE)和EOS 的生成,進而減輕二者所介導的氣道炎癥,最終實現平喘鎮咳、消炎的目的[6]。已有大量報道表明,小青龍湯對氣道炎癥、免疫、過敏及氣道重構具有抗炎及保護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總有效率方面,對照組、治療組分別為86.00%、98.00%,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治療后的哮鳴音積分、喘息積分均更低,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咳嗽、哮鳴音、喘息消失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顯著性(P<0.05)。說明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確切。主要是因為小青龍湯中各藥配伍,能夠精準地調節患兒體內的氣機運行,促進氣道暢通和痰液的排出。方中的中藥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和抗感染的作用,能夠有效減輕病程中的炎癥反應,緩解咳嗽、哮鳴音、喘息等癥狀體征。小青龍湯可以通過多種藥理作用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達到止咳、化痰、平喘的目的。
反復發作的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病因主要為氣血衰弱、陽氣虧虛、脾臟功能下降,致使水液代謝紊亂,積聚而為痰,或為涕。中醫理論認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采用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溫補陽氣,陽氣足,則外御邪,內化陰,從而達到改善體質的目的。小青龍湯是治療風寒的方劑,出自《傷寒論》[6]。這是一部古代醫學經典,記錄了漢代醫學家張仲景的經驗和智慧。在《傷寒論》中,張仲景詳細描述了風寒引起的病癥和治療方法,其中小青龍湯是治療風寒的經典方劑。小青龍湯由黃連、黃芩、半夏、生姜、大棗等中藥組成,具有辛溫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夠有效驅散體內的風寒邪氣,恢復人體的正常機能。本方適用于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寒戰、惡寒等病癥,尤其對于風寒初起、表現明顯的患者效果顯著。根據《傷寒論》[7]的記載,小青龍湯的用法是將藥材煎煮后,取湯劑飲用。小青龍湯的療效被廣泛認可,是中醫治療風寒的經典方劑之一。本方不僅被古代醫家廣泛應用,現代中醫學研究也證實了它的療效。然而,不同的機體狀況和病情也會對小青龍湯的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小青龍湯在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它通過調節小兒體內的陰陽平衡,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強免疫力,從而有效緩解患兒的癥狀和體征[8-9]。
除此之外,小青龍湯對支氣管肺炎的急性發作期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在支氣管肺炎急性發作期,患兒常常伴有咳嗽、痰多、氣喘等癥狀。小青龍湯在祛痰止咳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能促進痰液排出,減輕咳嗽的頻率和強度。同時,本方還能舒緩支氣管痙攣,緩解氣喘癥狀,使患兒呼吸更加順暢[10]。研究指出,對于支氣管肺炎急性發作期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小青龍湯能有效減輕患兒的各項癥狀,療效顯著[11]。同時,患兒在服用小青龍湯的過程中通常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安全性高[12]。本方由純中藥組成,兒童用藥安全可靠,較傳統西醫療法具有明顯的臨床優勢。因此,針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科學地運用小青龍湯加減來治療可以取得顯著療效,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小青龍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在治療重度小兒支氣管肺炎時并非主要的治療手段,而是輔助治療的一種選擇。對于小兒支氣管肺炎,西醫通常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同時強調適當的休息和飲食調理。將小青龍湯與西藥聯合使用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可能會達到更好的療效。在使用小青龍湯之前,應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于本次試驗中樣本數量較少,因此研究結果還有待更大樣本量的研究來驗證。
綜上所述,小青龍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兒的癥狀體征,縮短病程,促進疾病轉歸,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