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日常行為報告卡改善發展性障礙兒童課堂挑戰性行為的研究

2023-12-13 15:22:13樊靜文黃佳慧林云強
現代特殊教育 2023年16期

樊靜文 黃佳慧 林云強

[摘 要] 系統回顧使用日常行為報告卡對發展性障礙兒童課堂挑戰性行為進行干預的核心研究,從日常行為報告卡的理論基礎、實施過程與注意事項、實證研究支持三個方面進行述評、反思與展望,發現日常行為報告卡是一種有效的干預工具,可用于解決兒童的行為問題,促進積極行為的發展,能為發展性障礙兒童課堂挑戰性行為干預研究提供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 發展性障礙兒童;日常行為報告卡;課堂挑戰性行為;干預過程

[中圖分類號] G760

一、引言

發展性障礙(developmental disability)是指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在兒童發育中引起某個領域顯著而長期的發展遲緩[1]。根據障礙類別的不同,發展性障礙主要包括智力障礙、孤獨癥譜系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語言障礙以及其他未定義的神經發展性障礙。研究表明,發展性障礙兒童在課堂上表現出的挑戰性行為發生頻率明顯高于典型發展的同齡人[2]。這些課堂挑戰性行為不僅擾亂了課堂教學秩序,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也會對發展性障礙兒童未來融入社會造成極大的阻礙[3]。目前,國內常用的應對發展性障礙兒童課堂挑戰性行為的干預方法包括積極行為支持、自我錄像示范法、課堂規則故事、藝術治療和社會技能訓練等。這些方法擁有成熟的理論基礎,但往往需要專業人員系統實施,在教育現場的推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日常行為報告卡(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又被稱為日常報告卡(daily report cards)、家庭學校筆記(home-based reinforcement),是一種用于記錄和評估學生課堂行為表現的工具。在關于日常行為報告卡的文獻中,對其描述和定義存在多樣性,但可以確定日常行為報告卡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明確的行為規范;(2)每天對發生的行為進行評級;(3)在相關個體(如家長、教師、學生)之間共享獲得的信息;(4)使用卡片來監測干預效果和/或作為干預的一部分[4]。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教育者一直使用和推行日常行為報告卡[5]。教師在課前依據學生情況列出學生需要提升的良好行為(例如上課時坐在正確的位置上、遇到問題先舉手等),并設定達成這些良好行為的標準,制作出學生專屬的日常行為報告卡[6]。

此外,日常行為報告卡還具備經濟性、簡便性、合作性三大優勢。具體而言,使用日常行為報告卡作為干預工具,無需特定場地與設備。教師和家長接受簡單培訓后即可使用,此為其經濟性;日常行為報告卡的使用只需要對現有的課堂實踐進行微小的改變[7],教師可以在特定時間進行簡單評分,再向家長反饋,此為其簡便性;此外,日常行為報告卡為家庭與學校的聯合干預架起了橋梁,基于家庭的強化比局限于學校范圍的強化有更大的選擇范圍,也更有利于良好行為的泛化,此為其合作性[8]。總體而言,日常行為報告卡是一種結構化、個性化的行為干預方法,相對于其他干預方法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適用范圍。它提供了結構化的工具、明確的目標設定和評估標準以及可視化的呈現方式,并且具備經濟性、簡便性、合作性三大優勢,有助于發展性障礙兒童改善課堂中的挑戰性行為。日常行為報告卡高效簡便,既能保證學生的良好行為得到有效強化,還促進了家校同盟微觀系統的改善,節約了教師課堂管理與家長反饋的時間。目前,日常行為報告卡已被廣泛應用于干預發展性障礙兒童的課堂挑戰性行為,并取得了較好的干預效果[9]。本研究旨在對國內外使用日常行為報告卡干預發展性障礙兒童課堂挑戰性行為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以期為我國發展性障礙兒童課堂挑戰性行為的干預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日常行為報告卡的相關理論基礎

日常行為報告卡操作簡便易行,是一種高效干預發展性障礙兒童挑戰性行為的方法,其最大優點是能夠高效記錄學生行為,并有效促進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10]。家長每天會收到一份紙質的日常行為報告卡,當一天的學習結束之后,教師與家長會就日常行為報告卡中目標行為的達成情況向學生提供反饋[11]。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實施基于應用行為分析理論、自我監控理論和家校合作理論。

(一)應用行為分析理論

應用行為分析理論(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簡稱ABA)是一套關于行為規律的理論,旨在分析并改善具有社會意義、可觀察可測量、具備客觀規律的人類行為[12]。在實施日常行為報告卡之前,教師應該評估問題行為的功能,制訂干預措施,確定可能會被用作強化物的項目。在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實施過程中,家長會根據每天收到的報告卡對發展性障礙兒童的表現給予相應反饋[13]。如果兒童表現出期望的行為,家長會對其行為進行強化,反之則不給予強化,以此逐漸提高良好行為的發生頻率。在目標行為達到可接受水平時,還要注意系統地撤銷日常行為報告卡,防止學生對報告卡的依賴[14]。

(二)自我監控理論

自我監控理論(Self-Monitoring)是一種個人用來控制自己行為的管理策略,以維持、改變或調節自己的行為[15]。該理論認為,個體的表情和自我呈現差異是由于其自我監控差異造成的。Crum等人認為,自我監控理論的運用能夠作用于行為管理,且在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環境中都能適用[16]。在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實施中,兒童會與家長、學校共同確立目標行為,這一過程給予了發展性障礙兒童自我觀察、判斷良好行為的機會,取代了其可能表現的挑戰性行為,也有利于培養個體的良好習慣、自制力和獨立性[17]。

(三)家校合作理論

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18]。通過家校合作,學校能夠得到來自家庭方面更多的支持,家長也能夠得到來自學校方面更多的指導。父母對日常行為報告卡的支持與積極參與是干預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有研究指出,家長參與程度與兒童挑戰性行為的改善呈正相關[19],而日常行為報告卡則鼓勵家長更多地參與孩子的課堂行為和學習[20]。此外,家庭提供的強化物種類比學校環境更豐富[21],更有利于激發兒童養成良好行為的動力。

另外,日常行為報告卡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了定期交流的機會,創造了一個分享學生需求、進步和興趣的平臺[22]。這種形式創造性地將針對學校行為的強化程序從教室延伸到家庭,實現了學校和家庭的合作[23]。家長可以通過和學校之間的日常交流,對學校產生更積極的看法,促進了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有利于形成家校共育的氛圍;同時,也可使家長關注孩子取得的進步,有利于家長與孩子建立積極融洽的關系[24]。

三、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實施過程與注意事項

(一)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實施過程

為促進日常行為報告卡的應用,Riley Burke等人就其實施步驟做了詳細說明[25-26],實施階段包括準備、設計、實施與調整四個階段,共分為七個步驟,具體見圖1。

1.第一階段:準備

在日常行為報告卡干預的初始階段,教師與家長需要依據挑戰性行為的危害程度來確定是否采用日常行為報告卡。如果挑戰性行為是突然爆發的攻擊性行為,那么日常行為報告卡則不能作為唯一的干預方法。排除不適用情況后,可選擇3至5個挑戰性行為,并對這些行為進行功能性分析,以識別學生挑戰性行為的目的[27],再確定適合的替代行為。

替代行為(Alternative Behavior)即代替挑戰性行為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行為,使學生能夠以一種更適合主流社會的方式獲得、維持、避免或逃避某種情況[28]。首先,這種替代行為應當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其次,替代行為必須是可觀察且有操作性定義的[29]。例如,用舉手代替在課堂上大聲喊叫。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檔案和觀察數據來確定替代行為[30]。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1)找出那些頻繁出現的挑戰性行為;(2)給這些行為一個可觀察、可測量的操作性定義[31];(3)確定挑戰性行為的功能;(4)確定能夠實現相同功能且可以被接受的替代行為。

2.第二階段:設計

為了激發兒童達成目標行為的積極性,可以讓發展性障礙兒童參與設計日常行為報告卡,并與家長和教師共同設定替代行為與強化方式[32]。強化物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某項特權,例如額外的游戲機時間或者選擇特定食物的權利。在設計日常行為報告卡時,有3個必要的組成部分:(1)設定基本信息欄、獎懲規則,替代行為的操作性定義與評價欄;(2)確定評分人、評分時間、地點與頻率;(3)明確各方責任。

評分形式對于日常行為報告卡的評估結果有影響,定性工具可以關注到具有功能性意義且出現次數更頻繁的行為,但無法準確展示行為的結果。因此,日常行為報告卡的設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形式[33],對兒童的行為使用打鉤的方式進行記錄,教師們根據每個替代行為進行“很好”“一般”或“較差”的評分。“很好”的評分表示兒童的行為顯然是可以接受的,記為2分;“一般”的評分表示學生的行為略微合適,記為1分;“較差”的評分表示行為不令人滿意,不計分[34]。此外,教師還可以附上評語,家長也可以提供意見,便于家校溝通。基于對國內外文獻的梳理[35-38],本文繪制了一個日常行為報告卡的樣例,如表1所示。

3.第三階段:實施

日常行為報告卡是對兒童行為進行綜合評定的工具,而非現場行為記錄[39]。為了確保數據收集的準確性,在收集數據時,建議每天選定同一學科或時間進行填寫[40]。通常情況下,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填寫頻率為每天一次,也可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增減[41]。要正確填寫日常行為報告卡,教師通常需要完成以下3個步驟:(1)向學生展示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內容。(2)在預設的時間和地點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分。(3)行為復盤。在一天或一節課的學習結束時,評分者和學生一起回顧報告卡,讓學生看到自己行為的得分,并指導學生如何在下次表現得更好[42]。

4.第四階段:調整

替代行為通常可以在幾個月后實現[43]。如果在幾個月后沒有發現行為有明顯改善,就需要考慮一些可能的原因,如強化物的有效性、教師實施的一致性等。如修正調整后,發展性障礙兒童的課堂挑戰性行為仍未得到改善,就應考慮增加額外的干預措施[44]。當出現以下情形時可以停止對當前替代行為的干預:(1)挑戰性行為已經改善到可接受的范圍;(2)良好行為幾乎已經可以完全替代挑戰性行為;(3)當替代行為達到一個規范或可接受的水平時,可依據兒童的自身發展需求添加新的替代行為。在行為得到持續性改善后,就要考慮減少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強化頻次,例如從每日實施變為每周或每月實施,直至撤銷。

(二)日常行為報告卡的注意事項

1.家長的積極參與

如果家長不能按照約定進行反饋,那么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干預效果將大打折扣[45]。首先,學校相關人員需要通過對家庭成員進行訪談確定替代行為。在收到學校填寫的日常行為報告卡后,家長需要按照記錄結果來實施相應的家庭強化。當日常行為報告卡評分較好時,父母會提供有形物品(如玩具)或“特權”(如觀看電視、與伙伴一起玩耍)作為獎勵;而當日常行為報告卡評分較差時,父母會收回先前獲得的獎勵(如取消額外的零食與額外的游戲時間等)。此外,家長通常比教師更了解學生,因此,在識別挑戰性行為和替代行為以及確定強化物方面,都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

2.教師的準確記錄

Hustus等人觀察和培訓了從幼兒園到小學六年級的6名教師,這些教師分別在他們的課堂上對1名學生進行了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干預。研究結果證實了日常行為報告卡干預的有效性,并揭示了實施完整性與學生表現良好行為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強調了準確記錄在決定學生對干預反應時的重要性[46]。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天中的多個時間段對行為進行評估可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47]。建議選擇一個頻繁但易于管理的固定時間進行填寫,例如在一節課結束后進行填寫[48]。

四、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干預效果

(一)文獻檢索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進行高級檢索,檢索詞使用如下關鍵詞組合:“行為報告卡/每日報告卡/家庭學校筆記”;在EBSCO、SAGE、Elsevier、ProQuest和Springer等數據庫中進行高級檢索,檢索詞使用如下關鍵詞組合:“Daily Behavioral Report Card”or“Behavioral Report Card”or“home-based reinforcement”or“home-school notes”or“DBR”。將條件限定為2010年1月到2023年5月發表的文獻。納入標準為:1.使用日常行為報告卡進行干預;2.干預的行為是課堂挑戰性行為;3.報告了干預結果。對符合條件的文獻中的參考文獻進行一一檢索,最終一共篩選出14篇文獻,基本信息見表2。

由表1可見,本研究所選取的14篇文獻共涉及263名被試,其中包括60名孤獨癥兒童、1名智力障礙兒童、3名情緒行為障礙高風險兒童、139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及高風險兒童、4名多重障礙兒童和56名普通兒童。這表明日常行為報告卡對于智力和發展性障礙兒童的課堂挑戰性行為干預是適用的。被試整體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5至12歲之間,可見大部分的干預研究集中在小學階段。通過文獻梳理發現,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實施人員可以是特殊教育專任教師或普通學校教師,也可以由學生同伴和家長聯合實施,實施人員的選擇比較靈活。

(二)干預效果

從整體干預效果來看,日常行為報告卡在減少兒童的課堂無關行為、破壞性行為和擾亂秩序行為方面,以及提高兒童專注做作業行為和增加親社會行為方面表現出良好的效果。這些結果表明,日常行為報告卡是一種有效的干預工具,可用于解決兒童的行為問題和促進積極行為的發展。

五、反思與展望

日常行為報告卡采用家校聯合的反饋模式,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與兒童一起回顧當天的行為表現,并進行評價與指導,再由家長作出相應的強化,以鼓勵積極的行為和改善消極的行為[63]。相較于自我監控和行為契約等其他干預方法,日常行為報告卡提供了結構化的工具、明確的目標設定和反饋機制以及可視化的呈現方式,有助于個體更好地監控和改善自己的行為。首先,日常行為報告卡提供了一種結構化的工具,列出了替代行為的操作性定義和相應的強化方式。其次,日常行為報告卡具有明確的目標設定和評估標準。教師、兒童和家長可以共同設定替代行為,并根據預先確定的評估標準進行評估。這使得兒童能夠明確自己的行為目標,并通過行為結果獲得相應的反饋,有助于個體改善行為。再次,日常行為報告卡以圖或表格的形式呈現個體的行為表現,列出了替代行為的操作性定義,使兒童能夠更好地理解替代行為的具體含義,并提高教師評價的準確性。這種可視化的呈現方式使得發展性障礙兒童和干預人員能夠直觀地了解行為改善情況,并為進一步的目標調整提供依據。

然而,日常行為報告卡并不能作為適用于所有問題行為的唯一干預策略。如果挑戰性行為是突然爆發的攻擊性行為,則不能僅使用日常行為報告卡作為干預手段。同時,日常行為報告卡的本土化應用較少,干預成果還有待檢驗。另外,強化過程受到家長能力、時間和資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64],這也使得干預過程難以控制。此外,評分結果受評分者的主觀影響,難以保證評分者一致性[65]。綜合上述分析,現提出如下反思與展望。

(一)探索與其他干預方式的有效組合

當前,日常行為報告卡已在干預發展性障礙兒童的挑戰性行為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對于一些突然出現的攻擊性行為,單獨依靠日常行為報告卡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干預效果,因此需要積極探索與其他干預方式的有效組合[66]。一是可以結合積極行為支持策略,在實施日常行為報告卡干預方案的同時,采取前事控制、行為教導、后果處理和生態環境調整等措施[67]。二是可以將日常行為報告卡與以認知行為療法為基礎的正念養育訓練方法相結合。通過對家長進行培訓,使他們具備相關的認知和應對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對兒童進行干預,使兒童學會用替代性的行為方式來應對問題并作出反應,以清晰、冷靜和非對抗的心態面對各種情境[68]。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干預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行為選擇有效的干預策略組合,以期達到最優的干預效果。

(二)豐富日常行為報告卡的研究對象

基于以往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日常行為報告卡作為一種干預策略被廣泛應用,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良好行為和減少挑戰性行為。國際上關于日常行為報告卡對發展性障礙兒童的干預研究非常豐富,研究對象囊括了不同就讀環境下的孤獨癥兒童與注意力缺陷多動兒童以及伴有挑戰性行為的普通兒童等。目前我國僅有少數研究者使用日常行為報告卡作為干預策略對改善孤獨癥兒童的挑戰性行為進行研究,且研究設計以單一被試為主,被試數量和類型較為有限,這些因素限制了研究結論的推廣性和可靠性。此外,目前的研究大多沒有設置對照組,難以確定日常行為報告卡對兒童挑戰性行為改善的獨立效果。為了驗證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干預效果,在未來的研究中,建議豐富研究對象的數量與類型,設置對照組,比較日常行為報告卡干預組和其他干預手段組的效果差異。

(三)研究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多種形式

日常行為報告卡在國際上被廣泛使用于融合教育環境中,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小班教學中教師能更好地關注每個學生。而我國普通小學階段班級人數為40人左右,再加之有隨班就讀的發展性障礙兒童,老師面臨著更大的課堂管理壓力。如何將日常行為報告卡進行調整,使之操作更為簡便易行,值得進一步研究。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行為記錄和反饋。通過將日常行為報告卡轉變為在線形式,可以有效地解決諸如時間、距離和紙質材料的丟失等常見問題,并為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提供更便捷的渠道。研究表明,電子版的日常行為報告卡(e-DBRC)在減少學生破壞性行為方面具有顯著效果[69]。然而,目前尚未有本土化的電子日常行為報告卡應用于我國的教育環境中。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更多樣化、適應我國國情的日常行為報告卡形式。

(四)優化日常行為報告卡的干預實施

首先,有必要引入多元的評分者,以反映多元化的融合教育環境。隨著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涉及發展性障礙兒童的融合情境變得更加多樣化。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該不斷拓寬視野,從家校融合到家校醫融合。其次,在評分指標中加入達成度的考量。針對一些可量化的替代行為,可以將達成度作為評分指標的一部分,以促進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例如,在衡量“完成家庭作業”的指標時,可以根據完成的百分比來評分,不足50%記為0分,50%至70%記為1分,超過70%記為2分。再次,引入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對于能力尚好的發展性障礙兒童,可以給予他們一份日常行為報告卡,并要求他們在每節課后對自己進行評分。通過學生自己成為評分者,教師的期望和學生自身的目標將成為內在的驅動力,促進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發展,并有助于干預目標的達成[70]。此外,還可以通過提供一些家庭支持資源,例如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在線資源或培訓課程等,來幫助家長更好地支持學生的行為改變[71]。

[參考文獻]

[1]徐琴芳,王延培.腦電測量在兒童發展性障礙診斷中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7(12): 2136-2144.

[2]Tullis C A,Cannella-Malone H I,Payne D O.Literature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for Between-Task Transitioning for Individuals Wit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clud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Review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5(1): 91-102.

[3]欒華珙,景時,董欣.自閉癥兒童問題行為的社會技能訓練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基礎教育研究),2022(1):69-73.

[4][8]Chafouleas S M,Riley-Tillman T C, Riley-T T C, McDougal J L. Good, Bad, or in-Between: How Does the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Rate?[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2(2): 157-169.

[5][57]Klein C J.An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 of Behavior and a Modified Check-in, Check-out Intervention Using a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D].Mississippi State:the Faculty of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2014.

[6][60]Owens J S,Holdaway A S,Zoromski A K,et al.Incremental Benefits of a Daily Report Card Intervention Over Time for Youth With Disruptive Behavior[J].Behavior Therapy, 2012(4):848-861.

[7]Lahey B B,Gendrich J G,Gendrich S I,et al.an Evaluation of Daily Report Cards With Minimal Teacher and Parent Contacts as an Efficient Method of Classroom Intervention[J].Behavior Modification,1977(3):381-394.

[9][23][39][55]李晶,郭建康.日常行為報告卡改善隨讀孤獨癥兒童問題行為的個案研究[J] 現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24):50-58.

[10]Power T J,Mautone Je A,Soffer S L,et al.A Family–School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DHD:Results of A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2(4):611-623.

[11][31][32][35][40]Mires C B,Lee D L.Calvin Wont Sit Down! The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A Practical Technique to Change Student Behavior and Increase School-Home Communication[J].Beyond Behavior,2017(2):89-95.

[12]黃偉合,陳夏堯,李丹.關鍵性技能訓練法:ABA應用于自閉癥兒童教育干預的新方向[J]. 中國特殊教育,2010(10):63-68.

[13]許倩,王斐,嚴晨瀟,等.同伴介入法在自閉譜系障礙兒童社交技能干預中的運用——基于同伴關系的重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21(4):43-47.

[14]Riden B S .The Effects of an Electronic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on Challenging Student Behavior[D].Philadelphi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18.

[15]肖崇好.自我監控理論評價[J].心理科學,2005(4):1010-1013.

[16]Crum C F.Using 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to Increase on-Task Behavior of a Student With a Behavior Disorder[J].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2004(5):305-309.

[17]馮雅靜.自我監控策略提升自閉癥兒童學業任務專注度和正確率的實驗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7(9):27-34.

[18]劉翠蘭.家校合作及其理論依據[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10):10-12.

[19][33][47]Vannest K J,Davis J L,Davis C R,et al.Effective Intervention for Behavior With a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A Meta-Analysis[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010(4):654-672.

[20][34]Jurbergs N,Palcic J L,Kelley M L.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With and Without Home-Based Consequences:Improving Classroom Behavior in Low Income,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With ADHD[J].Child & family behavior therapy,2010(3):177-195.

[21][61][69]Williams K L,Noell G H,Jones B A,et al.Modifying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s Using an Electronic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J].Child & family Behavior Therapy,2012(4):269-289.

[22]Murray E,Laura M P,Harrison L J.Changing Pattern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Parent Involvement From Preschool to School[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4(7):1031-1052.

[24][43]Iznardo M,Rogers M A,Volpe R J,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for Children With ADHD: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2020(12):1623-1636.

[25]Riley-Tillman T C,Chafouleas S M, Briesch A M.A School Practitioners Guide to Using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to Monitor Student Behavior[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7(1):77-89.

[26][48]Burke M D,Vannest K J.Behavioral-Progress Monitoring Using the Electronic Daily Behavioral Report Card (e-DBRC) System[J].Preventing School Failure,2008(3):51-60.

[27][63]Riden B S,Markelz A M,Taylor J C.Using and Evaluating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for Students With Challenging Behaviors[J].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2021(1):49-55.

[28]Morgan B,Vasquez E.What How Why Teaching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Replacement Behaviors to Students With Problem Behavior:What How Why[J].The Utah Special Educator,2006(26):34-37.

[29][46]Hustus C L,Owens J S,Volpe R J,et al.Treatment Sensitivity of Direct Behavior Rating–Multi-Item Scales in the Context of a Daily Report Card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2020(1): 29-42.

[30][41][54]Taylor J C,Doris H.Using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During Extended School Year Services for Young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J].Education & Treatment of Children,2017(4):525-546.

[36]Fabiano G A,Kellina P,Kelty M B,et al.Progress Monitoring Using Direct Behavior Rating Single Item Scales in a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Study of the Daily Report Card Intervention[J].Assessment for Effective Intervention,2017(1):21-33.

[37]Riden B S ,Taylor J C,Lee D L,et al.A Synthesis of the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Literature From 2007 to 2017[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Apprenticeship, 2018(1):1-28.

[38]Carr E G,Durand V M.Reducing Behavior Problems Through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J]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85(18):111-126.

[42][44][45][53]Holdaway A S,Hustus C L,Owens J S,et al.Incremental Benefits of a Daily Report Card Over Time for Youth With Disruptive Behavior: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School Mental Health,2020(3):507-522.

[49]Canfield D,Catia C M.The Effects of a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Intervention: Inclusion of a Peer Mediator[J].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2022(3):614-634.

[50]Riden B S,Taylor J C,Scheeler M C,et al.The Effects of an Electronic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on Students Challenging Behavior[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2021(3):127-140.

[51]Riden B S,Taylor J C,RuizS,et al.Using a Daily Report Card to Reduce off-Task Behavior for a Student With Austism Spectrum Disorder[J].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2021(3):397-416.

[52]Ros-Demarize R,Graziano P A.Initial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Summer Treatment Program (STP-PreK) for Preschoole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Comorbi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J].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2021(1): 60-79.

[56]Mitchell E S,Mrug S,Patterson C S,et al.Summer Treatment Program Improves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5(8):2295-2310.

[58]McCorvey Z J.Addressing Disruptive Behaviors in an After School Program Classroom:The Effects of the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D].Dominquez Hills: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2013.

[59]LeBel T J,Chafouleas S M,Britner P A,et al.Use of a Daily Report Card in an Intervention Package Involving Home-School Communication to Reduce Disruptive Behavior in Preschoolers[J].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2013(2):103-112.

[62]Fabiano G A,Vujnovic R K,Pelham W E,et al.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ming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Using a Daily Report Card[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010(2):219-239.

[64]趙楠,潘威.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中家長介入的優勢、困境及應對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20(10):22-26.

[65]Forgatch M S,Elizabeth R.Boosting Homework:A Video Tape Link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994(3):472-484.

[66]沙鵬,雷江華.融合情境中應用同伴介入法干預孤獨癥兒童社交語言研究述評[J].中國特殊教育,2023(2):72-79.

[67]胡夢娟,馬苗.積極行為支持對自閉癥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干預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 (14):57-62.

[68]侯婷婷,楊福義.家長執行的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攻擊行為干預研究綜述[J].現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 (10):43-50.

[70]陳青云.融合教育中特殊需要學生的學習評價[J].現代特殊教育(基礎教育研究),2023(1):18-20.

[71]徐素瓊.美國對身心障礙者的家庭支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8(9):6-10.

Study of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in Improving Challenging

Classroom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FAN Jingwen1 HUANG Jiahui 1,2 LIN Yunqiang1

(1.College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231;

2.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Longyuan School Shenzhen Guangdong 518073)

Abstract:Through a systematic reviewof the core research on the use of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to intervene childrens challenging behaviors in class and comments the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recaution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suppor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 is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ool that can be used to solve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behaviors.It can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challeng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Key words: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daily behavior report cards; classroom; challenging behavior;intervention process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免费在线看| 免费高清毛片|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99精品国产电影| 日韩中文欧美|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99视频在线看| 成人精品区|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18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色视频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91高跟丝袜| 欧美色视频网站| 亚洲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性|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日本在线国产| 久久精品91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精品xxx|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中文字幕资源站|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99免费视频观看|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久久网综合| 国产在线小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第七页| 久久免费看片|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