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超 諶姣如 周超群

作為發展中大國,一直以來,印度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印度開始建構生態警務體系,推進生態警務工作。在各級政府和警察部門的努力下,印度生態警務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建設現代化生態警務仍然任重道遠。
印度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重要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類活動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根據《印度環境狀況2018》報告顯示,印度在空氣狀況、水狀況、衛生狀況、能源狀況、森林狀況等方面存在生態安全問題,而這些生態安全問題可能會給印度帶來生態環境失衡、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及危害國民生命健康等諸多危害。因而,強化生態警務工作,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印度當前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1990 年至2018 年期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印度海岸線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侵蝕。西孟加拉邦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超過60%的海岸線受到侵蝕。2018 年《印度環境狀況》報告稱,颶風頻率的增加和海平面的上升,以及建造港口、海灘采礦和修建大壩等人為活動是海岸侵蝕的部分原因。關于印度水資源污染現狀,該報告援引政府數據稱,印度四分之三的河流監測站記錄的重金屬含量達到了驚人水平,包括鉛、鐵、鎳、鎘、砷、鉻和銅。在覆蓋117 條河流和支流的四分之一的監測站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有毒金屬含量超標。在恒河的33 個監測站中,有10 個污染水平很高。印度科學教育研究院2022年的研究表明,恒河下游污染十分嚴重,有顯著的藻化和富營養化跡象,這對恒河生態系統產生了長期的不利影響。
2019 年《印度森林狀況報告》顯示,印度的森林資源中,密林和疏林所占比例較高。因此,印度并不屬于森林資源特別豐富的國家。有報道指出,印度的森林砍伐率創下了過去30 年來的最高紀錄,從2015 年至2020 年期間出現了明顯激增。在這五年期間,印度的平均森林砍伐面積達到66.84 萬公頃,位居全球第二。根據《印度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地圖集》顯示,印度約10.67%的森林正在退化,森林資源面臨巨大的危機。
空氣污染是困擾印度多年的一個嚴峻問題。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調查數據顯示,印度僅僅在2019 年這一年內,就有約120 人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印度2023 年最新報告稱,印度有超過13 億人口居住在年平均顆粒物污染水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5 微克/立方米)的地區,甚至有67.4%的人口居住在超過印度國家空氣質量標準(40 微克/立方米)的地區。在細顆粒空氣污染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印度人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會縮短5.3 年,而居住在被稱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新德里,預期壽命將會縮短11.9 年!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EPIC)的空氣質量壽命指數(AQLI)報告顯示,印度有超過4.8億人生活在全世界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大部分集中在包括新德里在內的北方地區。報告稱,2019 年,印度的平均顆粒物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導方針的7 倍,高達70.3微克/立方米,為世界最高。

恒河污染嚴重
印度土地退化情況嚴重。據印度政府數據顯示,印度有將近30%的土地正在退化,退化面積相當于整個北歐。2023 年最新報道稱,印度面臨著9640 萬公頃土地的退化,占總地理面積的29.3%。此外,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07 年發布的荒漠化報告顯示,印度有69%的土地屬于干旱級別,容易引發鹽堿化、風蝕和內澇等災害。印度土地過度放牧、過度使用和降水模式改變等原因都加速了印度土地荒漠化。
人多地少是印度的基本國情,人口要增長、經濟要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一直存在。自1971 年第四個五年計劃開始,印度歷屆政府一直將環境問題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近年來,印度推行生態警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印度在推進生態警務過程中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初步形成了生態警務的制度體系。自印度獨立以來,印度針對環境保護頒布了超過200 部法律法規及政策,以此來實現對本國生態系統以及自然資源的管制與保護。這些政策與法規覆蓋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方面。包括《環境保護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森林保護法》等法律,覆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各方面。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使印度生態警務工作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

新德里霧霾
為有效完成生態警務工作,提高生態警務效能,印度賦予聯邦警察和邦警察生態警務執法、生態環境犯罪調查和環境保護的職能。此外,印度設立了若干專門的環境執法機構。較為重要的承擔生態警務功能的組織機構有印度海岸警衛隊、綠色警察部隊等。
印度海岸警衛隊于1978 年根據《印度海岸警衛法》建立,由國防部指揮,分西岸、東岸、安達曼和尼科巴三個大隊。其生態警務工作內容包括與海關等機構共同打擊海上非法捕魚和海上走私等違法行為;負責海洋環境污染的處理和海洋環境的保護等工作。
印度中央后備警察部隊(CRPF)近年來組建了綠色警察部隊。印度中央后備警察部隊是隸屬于印度國內事務部的準軍事組織,綠色警察部隊則隸屬于中央后備警察部隊,專門負責印度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其工作職責是查處環境違法案事件,保護當地的野生動植物。

印度警察環境執法現場
鑒于多個組織機構共同承擔生態警務功能的現實情況,印度高度重視各部門之間協同配合機制建設。據《印度時報》報道,2023 年5 月,加雅警察與野生動物犯罪控制局(WCCB)聯合開展了打擊野生動物貿易活動,在加雅地區查獲了一張老虎皮,并逮捕了兩名走私者。
印度開展了一系列生態警務專項行動,涵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多個方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一是開展了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首先是恒河的清潔和保護專項工作。印度警方先后參與開展了1986 年6 月“恒河行動計劃”(Ganga Action Plan)和2014 年“清潔恒河行動”。除此之外,印度警方還協助政府開展了“清潔印度行動”(Clean Ganga Mission),從根本上保護了水資源,優化了生態環境。
二是開展了打擊野生動物犯罪專項行動。印度警察在1973 年至1996 年啟動和推出了保護老虎計劃、全國野生動物保護行動計劃、保護大象計劃以及白鶴保護計劃。此外,他們還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合作,加強了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監測、執法和起訴。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減少了印度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規模和影響。
三是參與了森林植物專項保護行動。印度警察組織參與了“綠色印度”運動,積極植樹造林。比如新德里警方曾在世界環境日當天在全市范圍內種植了10000 多棵樹苗。
四是開展了打擊環境污染的各項行動。據《印度時報》報道,2021 年11 月,新德里交通警察開展“冬季行動計劃”,以遏制污染,在170 個地點派出隊伍查處和起訴造成污染的違法車輛。
印度在生態警務工作中十分重視警民合作機制建設。一方面,印度警方與環境類非政府組織展開合作。非政府組織將獲取的環境破壞情況和環境污染行為等信息傳達給警方,為警方開展生態警務工作提供了依據,提升了生態警務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比如2023 年4 月,印度的非政府組織野生動物福利協會在發現有人砍伐森林后立即拍照取證,并向警方投訴。另一方面,印度警方與社會公眾合作開展生態警務活動。印度警方通過和公民共同組織參與各項活動,引導公眾關注環境,并切身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據《印度時報》報道,2023 年6 月,由印度海岸警衛隊、海軍軍官和社會公眾等組成的3000 名志愿者,在卡納克邦沿海共同開展了“戰勝塑料”運動,在七天內收集了6.5 噸垃圾。
除此之外,印度警方、非政府組織和公眾還會共同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活動中來。2023 年5 月,環境與森林部和氣候變化部聯合組織了大型海灘清潔活動,參與群體包括社會公眾、非政府組織、海岸警衛隊以及各部門官員等。警民合作在印度生態警務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為警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信息和公民的支持,而且提高了公眾環境保護的參與度,生態警務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提升。
印度在生態警務信息化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努力,以提高環境保護和環境執法的效率和效果。
在線社交網絡(OSN)已成為警察與公民溝通和協作的首選。印度警察使用OSN 來獲取情報并與公民聯系,以此來開展生態警務工作。他們利用OSN 建立了在線舉報平臺,便于公民在線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和破壞活動。警方還利用OSN 將有關犯罪、預防犯罪和生態警務工作的信息發布給公眾。孟買警察局在其官方網站上設置了專門的欄目作為警民溝通與合作的渠道,當地民眾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提交舉報信息,并上傳相應的證據材料。此外,印度各邦警察和環境部還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官網上發布的內容包含各邦警察生態警務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各邦的環境狀況。
印度建立了環境監測系統,用于監測、記錄和報告環境數據,并將監測數據整合,供相關部門和警察機關使用。例如,據《印度托拉斯報》報道,印度多個城市都設立了空氣質量監測站對當地空氣質量進行檢測;并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十幾個野外工作站,負責野生動物的調查與種群監測等。監測機構對生態環境情況進行監測并將結果輸送給數據庫以供警方使用。
印度警察還使用各種信息化設備和工具來支持生態警務工作。例如,使用無人機和衛星圖像監測破壞環境、盜獵等活動。這些技術工具提供了更好的監測和情報搜集渠道,有助于有效打擊環境犯罪。這些信息化措施在印度的生態警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生態警務效率,加強了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監管和治理。與此同時,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也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參與渠道,促進了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合作。
由于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和文化傳統等各方面原因,盡管印度在生態警務方面作出了明顯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問題。
印度的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給印度生態警務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城市化和工業化所帶來的交通尾氣排放、工業排放、垃圾污染、能源消耗、空氣和水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生態系統破壞等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產生了矛盾。如印度煤炭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排放形成了空氣污染,對氣候變化造成了負面影響。并且工業用水需求量巨大,對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過度開采,加劇了水資源短缺。而工業產生的大量工業廢水和化學物質排放進入河水中,對水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危害。盡管印度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加強環境監管,但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快速的國家,這也加劇了大規模的環境破壞問題。比如2020 年5 月,印度安得拉邦的卡基納達地區為了建造房產項目而大規模砍伐紅樹林。在三個月內,卡基納達地區有40 公頃約90%的紅樹林被砍伐。
在制度層面,生態警務法律制度不完善。雖然印度出臺了一系列全面的覆蓋到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的法律法規,看似門類齊全,實則相互之間缺乏呼應,尤其嚴重的是,環境保護制度規范與經濟發展等政策相互沖突的現象層出不窮,導致警察在執行環境法律政策時常常陷入莫衷一是的境地。
在央地關系上,聯邦層面和地方政府層面難以形成有效協同。“印度是聯邦制國家,基本上屬于強中央的聯邦制,但環境管理卻是基本上屬于地方政府的權限范圍之內的事情。”因此,雖然印度聯邦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出臺了大量政策法規,但是,在邦和地方政府層面,受現實利益的驅使,這些政策很難落地。聯邦警察與邦及地方警察的生態警務方面的合作也難以有效達成。
在部門間關系上,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仍然面臨很大困難。在印度,與環境保護和生態警務相關的部門眾多,但是這些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與合作機制,常常各行其是,導致生態警務工作陷入“效率陷阱”。
一是生態警務執法人員數量不足。印度生態警務缺乏專門的執法人員,環境執法工作往往由各地警察與環境保護機構聯合開展。專業的環境執法人員較少,且執法人員往往身兼數職,工作任務繁雜,缺乏一定的專業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生態警務的執法和監督工作,最終不能獲取有效的生態環境信息,難以有效應對環境犯罪和違規行為。二是執法裝備簡陋老舊。印度警察在執法過程中使用的裝備簡陋,常常使用木棍等工具。三是印度環境監管部門常常因為資金不足和預算限制,導致缺乏充足的技術設備和熟練的專業人員對造成污染的單位進行監管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