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盛基
我小時候,每到農忙時節學校就會放假,組隊讓我們參加勞動,翻地瓜蔓就是其中之一。
老人們說,地瓜屬土,沾地就活。此話毫不夸張,將一拃長的瓜苗插到壟上,澆一碗水,就成活了。瓜蔓的生命力非常強大,栽下一棵小苗,能長出很多條長滿葉子的蔓子,而且越長越長,向四面八方延伸,不久就覆蓋了地面。
我和小伙伴每人手持一根細長的棍子,沿著地瓜壟,一根根地將瓜蔓挑起來,把壟這邊的翻到那邊,又把壟那邊的翻到這邊。長長的瓜蔓,有的輕松翻過,而有的已經一節一節地扎了根,棍子翻不動,我們就用手拽起來翻,將它們的根與土壤脫離。有時候會將瓜蔓翻斷,隊長說:“不要緊,只要不拔起主根就沒事。”
我們不懂為什么要翻瓜蔓。隊長說:“地瓜不翻蔓,金蛋不值錢。”原來,瓜蔓上有許多不定根,它們扎進土壤后使瓜蔓吸收了更多營養,會促進瓜蔓瘋長,從而爭搶主根的營養,結不出高質量的地瓜。翻蔓的目的就是切斷瓜蔓上的不定根與土壤的接觸,控制瓜蔓旺長,促進養分向主根部輸送,集中養分結瓜,以保證地瓜膨大,增加產量。
做任何事情都像翻瓜蔓,我們希望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果實,而不是徒生旺長的枝葉。
(紫陌紅塵摘自2023年9月19日《山西晚報》,飄飄圖)
文/張勇
孤懸于南太平洋深處的圣查理島,與世隔絕,蝸牛是這里唯一的常住居民。蝸牛沒有翅膀,更不會游泳,依靠自身力量根本無法來到圣查理島。令人驚訝的是,蝸牛到達此地正是拜飛鳥所賜。
原來,飛鳥進食靠吞,又因無力啄破蝸牛殼,所以只能將整只蝸牛囫圇吞下。飛鳥胃里一團漆黑,充斥著胃酸,許多蝸牛扛不住,葬身在消化液里。但仍有少數蝸牛蜷縮在殼里,任憑腸胃如何擠壓、腐蝕,始終將殼閉得緊緊的。最后,大約有15%的蝸牛能夠熬出頭,隨著鳥糞排出體外,掉到地面上,活了下來,擴散到包括圣查理島在內的世界各個角落,成了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15%,該是一個很低的概率了,但就是這15%讓蝸牛遍布世界,因為它就是為優勝者準備的。
現在有一筆營銷業務,它的失敗率為99%,你會去做它嗎?你會說:“當然不會,因為它的成功率太小了,幾乎為零,做了也是白做。”假如你把這筆失敗率99%的業務,堅持做它100次,情況會怎么樣呢?你開始算起來:失敗率99%的業務,堅持做100次后,這筆業務的失敗率就是99%的100次方,即37%,那么它的成功率就是100%減去37%,即63%。你不由得驚訝起來,一件失敗率99%的事,堅持做它100次后,它的成功率竟是63%。
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其中都有成功的概率,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這概率是為什么人準備的。
(摘自《做人與處世》,桃&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