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為合理開發利用木本植物資源提供基礎準備和數據保障,通過野外實地調查和內業處理,對福州市晉安區木本植物區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晉安區木本植物共有950種,隸屬于109科392屬,其中屬于野生木本植物資源有696種,隸屬于87科272屬,占總種數的73.3%;該地區木本植物有13個分布型和6個變型,且以熱帶成分為主,占區系分布型的61.74%;研究區單種屬數量龐大,多達226種,占總屬數的57.65%。
關鍵詞 木本植物;植物區系;科屬組成;晉安區
中圖分類號 Q 94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23-011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25
A Floristic Study on Woody Plants in Jinan District, Fujian Province
LAN Wen-sheng
(Fuji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Fuzhou, Fujian 350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preparation and data guarantee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oody plant resources, the flora of woody plants in Jinan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was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nal proc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950 species of woody plants belonging to 392 genera, 109 families in Jinan District, among which 696 species belonged to 272 genera, 87 families, accounting for 73.3% of the total species.There were 13 distribution types and 6 variation types of woody plants in this area, and tropical components were dominant, accounting for 61.74% of the floristic distribution types.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single-species genera in the study area is large, up to 226 species, accounting for 57.6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Key words Woody plants;Flora;Family and genus composition;Jinan District
作者簡介 藍文升(1988—),男,福建武平人,工程師,碩士,從事森林資源調查、咨詢、規劃、設計、評估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5
福建省福州市地處我國東南沿海,東臨閩江口,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因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與生態環境的優越性,孕育了豐富的植物多樣性?,F有調查研究表明,喬木林是東南沿海的主要建群種,如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栲(Castanopsis fargesii)、木油桐(Vernicia montana)、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由此可見,木本植物能夠很好地表現出該區系特征。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對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東南沿海的植物區系進行研究[1-2],其結果表明我國東南沿海共有種子植物特有屬116個,占全國特有屬總數55%,其中裸子植物、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各有7、14和95屬[3]。
木本植物作為福建沿海地區主要建群種,具有較高的資源價值,并且具備極高的開發利用潛力和研究意義。而目前東南沿海木本植物的區系研究鮮見報道,因此,筆者通過查詢《中國植物志》[4]、《福建植物志》[5]及其他相關書籍與文獻資料[6-7],結合實地調查監測數據,對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木本植物資源種類、地理分布和區系特征等方面進行總結和分析,以期為該地區木本植物分類工作、物種多樣性保育等方面提供參考與借鑒,同時也為該地區木本植物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晉安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區東北部,地處福州盆地的北面和東北面,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原山區各占50%,地理坐標為119°22′~119°41′E,25°59′~26°10′N,全區陸域面積13.68 km2,水域面積1.91 km2。境內氣候暖熱濕潤,夏長冬短,霜凍少,作物生長期長,大部分地區無霜期在300 d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0 ℃左右,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8 ℃左右。晉安區植被類型屬閩中東戴云山—鷲峰山常綠櫧類闊葉林區,由于長期破壞的結果,被次生林代替,部分地區尚保留著小面積常綠闊葉林。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方法
以樣線調查為主,結合林分標準地調查,對研究區境內木本植物進行實地調查。從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共布設132條調查樣線(100 m×20 m),80個標準地(20 m×30 m)。調查記錄樣線兩側各10 m內木本植物物種、胸徑、株高和冠幅,調查記錄標準地內木本植物物種、胸徑、株高和冠幅。海拔區間分別為0~300、301~600、601~900、901~1 200、1 201~1 500、1 501~1 800、1 801~2 100、2 101~2 158 m。通過翻閱《中國植物志》《福建植物志》以及相關文獻資料,與實地調查數據相結合,建立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木本植物名錄。
2.2 植物分布區類型劃分
在實地調查中確認鑒定的植物,現場記錄種名;對實地調查中現場鑒定存在難度的植物進行拍照并記錄相關特征,采集具有分類典型特征的植物器官作為標本,按照收集的包括植物志在內的相關資料[8-9]對植物科、屬的分布區劃分原則,將晉安區木本植物的區系進行劃分。
3 結果與分析
3.1 木本植物的組成
晉安區共有木本植物109科392屬950種,屬于野生木本植物資源有696種,隸屬于87科272屬,占總種數的73.26%,其中珍稀瀕危或特有野生植物資源共18種;非野生木本植物資源254種,隸屬于70科163屬,占總種數的26.74%(表1)。根據《福州市林木主要種質資源普查樹種參考名錄》可知,福州市木本植物資源總種數為968種,晉安區木本植物資源種數占98.14%,生物多樣性相對豐富。
3.1.1 科的組成。
科屬的數量結構是植物區系的重要特征,科和屬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某個地區植物區系的古老性特點[10]。根據查閱相關文獻資料[11-12]對植物區系研究中的統計分析方法,將研究區木本植物分為多種科(≥20種)、中等科(11~19)、少種科(2~10)、單種科(1)。
對該研究區木本植物區系科內屬種組成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表2),境內木本植物中≥20種的科有13個,占研究區木本植物總科數的11.93%,其屬數高達136,占總屬數的34.69%,種數含有443種,占總種數的46.63%。研究區木本植物區系組成中優勢科種數從大到小依次為薔薇科(Rosaceae)72種、豆科(Rosaceae)68種、樟科(Lauraceae)41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34種、??疲∕oraceae)32種、殼斗科(Fagaceae)28種、茜草科(Rubiaceae )28種、山茶科(Theaceae)28種。
研究區內木本植物區系中單種科有23科(表2),分別為橄欖科(Burseraceae)、古柯科(Erythroxylaceae)、紅豆杉科(Tax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檀香科(Santalaceae)、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 Engl)、懸鈴木科(Platanaceae)、楊梅科(Myricaceae)、銀杏科(Ginkgoaceae)等。這些科僅含1屬1種植物。
3.1.2 屬的組成。
將研究區的屬分為多種屬(≥20)、中等屬(11~19)、少種屬(2~10)、單種屬(1)。對研究區內木本植物的屬數進行進一步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木本植物≥20種的只有3屬,僅占總屬數的0.77%;含11~19種的共7屬,占1.79%;含2~10種的共156屬,占39.80%;只有1種木本植物的高達226屬,占57.65%(表3)。
通過進一步統計發現,≥20種的屬共有70種木本植物,占總種數的7.37%。優勢屬含種數依次為榕屬(Ficus)、冬青屬(Ilex)、懸鉤子屬(Rubus)、山礬屬(Symplocos)、莢蒾屬(Viburnum)、槭屬(Acer)、山茶屬(Camellia)、錐屬(Castanopsis)等。從不同分組的種數來看,總體上各分組種數分布趨勢不一,含1屬1種的居多,表明研究區植物區系具有很大的獨特性,并且物種種間競爭較大。
3.2 木本植物的區系地理成分
關于中國植物的分布區系類型研究,已經有大量學者[13-15]做了充足的工作。該研究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研究區392屬木本植物分布區類型劃分為13個分布型和6個變型(表4)。
由表4可知:
(1)世界分布型的屬較少,僅占總屬數的1.53%,分別是茄屬(Solanum)、鼠李屬(Rhamnus)、衛矛屬(Euonymus)、懸鉤子屬等6個屬。鑒于該類型常見于林下層,難以成為林分的優勢群落,且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具備反映地方植物區系地理特征的能力,因此不特別對該類型進行區系地理分析。
(2)泛熱帶分布型共有85個屬,占區系分布屬的21.68%。該類型代表屬有柿屬(Diospyros)、黃檀屬(Dalbergia)、鵝掌柴屬(Schefflera)、櫻屬(Cerasus)、糙葉樹屬(Aphananthe)等,為熱帶、亞熱帶闊葉林喬木層的伴生植物。在林下層灌木層伴有冬青屬、山礬屬、紫金牛屬(Ardisia)、葉下珠屬(Phyllanthus)、大青屬(Clerodendrum)、紫珠屬(Callicarpa)等常見的灌木層優勢種。泛熱帶分布型是研究區木本植物中占比最大的一個類型,說明研究區木本植物具有較明顯的熱帶屬性。
(3)東亞(熱帶、亞熱帶)及熱帶南美間斷分布型共有21屬,占區系分布屬的5.36%。該分布型中樟屬(Cinnamomum)、猴耳環屬(Archidendron)是常綠闊葉林中喬木層常見的優勢類群,而其中的木姜子屬(Litsea)、安息香屬(Styrax)、泡花樹屬(Meliosma)、樹參屬(Dendropanax)是常綠森林的灌木層或灌叢的重要組成?,F有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與熱帶美洲在植物分布上不具有較大共有成分,其原因主要是與熱帶美洲早在白堊紀末期與非洲完全分離有一定關系,目前兩地區植物區系所具有的微弱聯系,僅表明二者在第4季以前具有相同淵源。
(4)舊世界熱帶分布型共有33屬,占區系分布屬的8.42%。這一類型比泛熱帶分布成分具有更強的熱帶性質和古老與保守成分,如海桐花屬(Pittosporum)、蒲桃屬(Syzygium Gaertn.)、酸藤子屬(Embelia)、杜莖山屬(Maesa)、茜樹屬(Aidia)、五月茶屬(Antidesma)、梔子屬(Gardenia)、野桐屬(Mallotus)、八角楓屬(Alangium)等,除野桐屬和八角楓屬是喬木下層常見群落外,其他類群在林下灌層廣泛分布。
(5)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型共有27屬,占區系分布屬的6.89%。其中杜英屬(Elaeocarpus)可形成常綠闊葉林的優勢種和建群種,山龍眼屬(Helicia)、吳茱萸屬(Euodia)等是闊葉林喬木層常見的伴生種;瓜馥木屬(Fissistigma)是闊葉林常見木質藤本植物,可攀援生長至林冠層競爭光照以致部分喬木死亡,對于群落的更新演替起到重要作用。
(6)熱帶亞洲至熱帶非洲分布型僅共有9屬,占區系分布屬的2.30%。該類群喬、灌、藤3層均有分布,但常為伴生種。包括飛龍掌血屬(Toddalia)、楊桐屬(Adinandra)、玉葉金花屬(Mussaenda)等。
(7)熱帶東南亞至印度—馬來,太平洋諸島分布型正型及其變型共有65屬,占區系分布屬的16.58%。這一地區處于南北古南大陸接觸交匯地帶,自第4季以來,生物氣候條件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其內部又具有復雜的生境變化,最終形成豐富的植物區系成分,保存著大量第4季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后裔和殘留。這一成分中包括大量我國熱帶、亞熱帶植物類型,特別是亞熱帶各種植被類型的建群種、優勢種或代表種。其中青岡屬、潤楠屬(Machilus)、木荷屬、楠屬(Phoebe)等是常綠闊葉林廣泛分布的建群種。該類型和泛熱帶分布類群是研究區木本植物屬中最大的2個類型,合計占比38.26%,是晉安區闊葉林各垂直層的重要組成部分。
(8)北溫帶分布型共有36個屬,占區系分布屬的9.18%。該類型中樺木屬(Betula)、榆屬(Ulmus)、鵝耳櫪屬(Carpinus)、梾木屬(Swida)、栗屬(Castanea)、桑屬(Morus)等是闊葉林喬木層常見的落葉樹種,都能形成優勢群落。此外,該類型落葉屬有16屬,體現了植物特征對于環境的適應性演化;灌木有杜鵑花屬(Rhododendron)、鹽膚木屬(Rhus)等,常為灌群落的優勢種,很少在喬木群落的林下灌層出現。
(9)東亞及北美間斷分布型共計42屬,占區系分布屬的10.71%。主要有柯屬(Lithocarpus)、木蘭屬(Magnolia)、錐屬(Castanopsis)、檫木屬(Sassafras)、楓香屬(Liquidambar)、石楠屬(Photinia)、馬醉木屬(Pieris)、鼠刺屬(Itea)、楤木屬(Aralia)等。其中錐屬等是研究區常綠闊葉林的主要樹種,位于喬木層第一亞層,特別是栲、甜櫧(Castanopsis eyrei)、米櫧(Castanopsis carlesii)、鹿角錐(Castanopsis lamontii)在森林群落中已成為喬木層優勢種。灌木以山胡椒屬(Lindera)、繡球花屬(Hydrangea)等為代表。
(10)舊世界溫帶分布類型共有8屬,僅占區系分布屬的2.04%。該類型屬數較少,出現頻率也較低。其中,梨屬(Pyrus)為喬木層伴生種,女貞屬(Ligustrum)為該類型中灌叢群落的優勢種。
(11)地中海區、西亞至中亞分布型僅有3屬,占區系分布屬的0.76%。主要以常春藤屬(Hedera)和黃連木屬(Pistacia)為代表。
(12)東亞分布型正型有18個屬,占區系分布屬的4.59%。其中南酸棗屬(Choerospondias)、油桐屬(Vernicia)是群落演替前期階段的建群種,四照花屬(Dendrobenthamia)常散生,在密林中生長良好;剛竹屬(Phyllostachys)是亞熱帶竹林常見的建群種;獼猴桃屬(Actinidia)是廣泛分布的藤本,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該類型及其變型中,檵木屬(Loropetalum)、南酸棗屬、獼猴桃屬、野木瓜屬(Stauntonia)、油桐屬、四照花屬、木通屬(Akebia)等的一些種類是該區常見種類。該類型變型中國—喜馬拉雅分布型有八月瓜屬(Holboellia)、冠蓋藤屬(Pileostegia)等3屬;變型中國—日本分布型有19個屬,如木通屬、野木瓜屬、南天竹屬(Nandina)、野鴉椿屬(Euscaphis)、梧桐屬(Firmiana)、山桐子屬(Idesia)、白辛樹屬(Pterostyrax)、泡桐屬(Paulownia)、白馬骨屬(Serissa)、大明竹屬(Pleioblastus)、矢竹屬(Pseudosasa)、倭竹屬(Shibataea)等。
(13)我國特有分布型共有15個屬,占區系分布屬的3.83%。該類型多珍稀瀕危種,如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省級重點保護的樂東擬單性木蘭(Parakmeria lotungensis)、極小種群觀光木(Michelia odora)等。
3.3 木本植物區系特征
3.3.1 熱帶成分處于優勢地位。
研究區內植物區系成分復雜,木本植物有13個分布區類型和6個變型,僅溫帶亞洲成分和中亞分布未見。各類熱帶成分(2型至7型)有242屬,占區系分布屬的61.73%;各類溫帶成分(8型至12型)有89屬,占非世界分布屬的22.70%;東亞分布和中國特有分布有55屬,占非世界分布屬的14.03%??梢?,該地區木本植物屬以熱帶成分居多,同時溫帶成分接近25%,東亞分布和中國特有分布也占較大比例,表明研究區生境的特異性。
3.3.2 中國特有屬分布多。
根據調查統計分析,研究區中國特有屬分布達15種之多,如擬單性木蘭屬(Parakmeria)、觀光木屬(Tsoongiodendron)、蠟梅屬(Chimonanthus)、石筆木屬(Tutcheria)、喜樹屬(Caimptotheca)、陀螺果屬(Melliodendron)、綠竹屬(Dendrocalamopsis)、箬竹屬(Indocalamus)、少穗竹屬(Oligostachyum)等。
3.3.3 單種屬居多。
單種屬具有特征與形狀的穩定獨特性,是研究植物植物區系特征的重要資料[16]。研究區單種屬數量龐大,多達226種,占總屬數57.65%。主要有八角金盤屬(Fatsia)、八月瓜屬、白飯樹屬(Flueggea)、白辛樹屬(Pterostyrax)、柏木屬(Cupressus)、扁擔桿屬(Grewia)、糙葉樹屬、草珊瑚屬(Sarcandra)、側柏屬(Platycladus)、檫木屬(Sassafras)、沉香屬(Aquilaria)、秤鉤風屬(Diploclisia)、赤楊葉屬(Alniphyllum)等。
4 結論與討論
獨特的地理環境條件形成了晉安區特有的木本植物區系特征,深入了解木本植物區系特征有助于進一步探索物種起源[17]。晉安區共有木本植物950種,隸屬于109科392屬。其中含種數≥20種的科數有13科,占總科數11.93%;含種數≥20種的屬數有3屬,占總屬數僅0.76%。因此,從總數及比例的分析來看,研究區內物種多樣性豐富,但以單種屬為主,優勢科與優勢屬均不明顯,體現了該地區生態狀況的特異性。
該研究區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復雜多樣,分布區類型包括13個分布型和6個變型,以熱帶成分為主,其中以泛熱帶分布型占主導,占植物區系總科數的 21.68%。從木本植物分布型結果來看,研究區木本植物具有較強熱帶性質,與現有關于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分布型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10,18-19]。
參考文獻
[1] 張曉青.福建戴云山自然保護區苔類和角苔類植物的物種多樣性[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2] 曾文彬.板塊構造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植物區系與東亞-北美間斷分布的關系[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28(4):410-413.
[3] 蘇纓濤,張華榮,李俊清,等.海南與臺灣中國種子植物特有屬多樣性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1,23(4):13-19.
[4]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59-2004.
[5] 福建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福建植物志》編寫組.福建植物志[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2.
[6] 張巧關,張道遠,劉會良.新疆蔥屬植物區系地理特征[J].干旱區研究,2022,39(2):522-540.
[7] 金萬洲,卜靜,羅惠文,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種子植物區系特征[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2,39(2):289-296.
[8] 吳征鎰.《世界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系統》的修訂[J].云南植物研究, 2003,25(5):535-538.
[9] 李錫文.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統計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384.
[10] 楊禮旦,陳應強,楊學成.貴州省臺江縣木本植物區系特征分析[J].耕作與栽培,2022,42(1):86-90.
[11] 鄭師章,吳千紅,王海波,等.普通生態學:原理、方法和應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39-40.
[12] 李仁偉,張宏達,楊清培.四川被子植物區系特征的初步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1,23(4):403-414.
[13] 謝艷秋,魏凱,張群,等.海壇島及周邊島嶼野生石松類和蕨類植物區系與地理分布研究[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22,42(1):53-62.
[14] 韋偉.浙江舟山群島北部岱山及周邊諸島苔蘚植物區系及地理分布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15] 馮建孟,朱有勇.云南地區種子植物區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聚類分析[J].生態學雜志,2010,29(3):572-577.
[16] 崔愛萍,王年鎖.太原地區種子植物資源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20,39(2):69-72.
[17] 馮霜,蘭登明,趙宏勝,等.陰山北麓木本植物區系研究[J].干旱區研究,2021,38(1):241-246.
[18] 陳琳,楊小波,李東海,等.海南中部山區到東部沿海區域植物區系比較研究[J].廣西植物,2023,43(2):266-276.
[19] 劉曉寒,和太平.廣西武鳴縣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22,30(3):367-376.